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知识点归纳,教材练习题解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八课 百家争鸣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八课 百家争鸣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点归纳,教材问题解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八课 百家争鸣【知识点归纳】一、老子1、简介: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3、著作:他的学说集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是道家的经典。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简介: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大教育家。2、贡献(1)思想: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2)教育: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3、著作: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 《论语》一书。 4、评价: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三、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2、内容学派代表主张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儒家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道家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法家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统治3、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教材问题解答】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教材P39“材料研读”) “为政以德”“道之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端正社会风气,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思想?(教材P41“材料研读”)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人,才算真正的大丈夫。这是强调做人应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1、请说出下列孔子言论对千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教材P42“课后活动”) 孔子强调,在学习上要抱着诚实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把经常复习旧知识和探求新知识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谈谈你对下面孟子言论的感想。(教材P42“课后活动”) 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 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点归纳,教材问题解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点归纳,教材问题解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点归纳,教材问题解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