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01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02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考试范围:全册;考试时间:100分钟;分数: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54.0分)
    1. 2018年08月26日“诚一国际杯”石狮市第三届沙滩马拉松接力赛在永宁镇红塔湾沙滩鸣枪开赛,如果某参赛选手在前二分之一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后二分之一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则整个比赛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是(    )
    A. 4 m/s B. 4.8m/s C. 5 m/s D. 5.6m/s
    2. 如图,房顶旗帜的飘扬情况,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甲、乙两只船的运动情况(    )
    A. 乙船一定静止,甲船一定向右运动 B. 乙船有可能向右运动,甲船可能向左运动
    C. 乙船可能向左运动,甲船可能静止 D. 乙船可能向右运动,甲船一定向右运动
    3.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C.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D. 潜入水中的人听不到岸上的人说话
    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小于水中的声速
    B. 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C. “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色猜出歌手的
    D. 超声波在医学上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5. 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质量0℃的水和0℃的冰温度升高到10℃,吸收的热量相同
    B. 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使水变成水蒸气,故水蒸气的温度高于沸水的温度
    C. 电冰箱制冷剂在冰箱内部和外部的管道里循环,在冰箱内部的管道里汽化,在冰箱外部的管道里液化
    D. 将蜡加热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
    6.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小林在水中练习潜水,教练在岸上看到水下小林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8. 一个身高为h(可看成是眼睛到地面的高度)的人面对竖直墙站立,身后有一棵高为H的树,人到墙和人到树的距离相等,在墙面上挂一面镜子,为了使人能从镜子中看到树的最高点,则平面镜的最高点离地面的最小高度是(    )
    A. H−3h3 B. H+h2 C. H+2h3 D. 2H+h3
    9. 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照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
    A.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10. 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分别离凸透镜20厘米、14厘米、6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为(    )
    A. 10cm>f>6cm B. 10cm>f>7cm
    C. 14cm>f>10cm D. 20cm>f>14cm
    11. 一只质量为60kg的医用氧气瓶,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ρ.使用半小时,氧气瓶的质量变为35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12ρ,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的质量变为20kg,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    )
    A. 13 ρ B. 14 ρ C. 15ρ D. 16 ρ
    12. 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液体密度为2g/cm3           B. 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C. 量杯质量为40g D. 60cm3该液体的质量为60g
    13.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v甲>v乙>v丙
    B. 相同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关系是s丙>s甲>s乙
    C. 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t丙>t乙>t甲
    D. 若路程相同,同时出发丙最先到达终点
    1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B. 居民区附近的高架桥两侧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超声波等信息来判断地震方位和强度,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
    D. 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统称声
    15. 在炎热的夏天,当我们吃冰棒的时候,常常看到在冰棒的周围有“白气”冒出,关于这个冰棒冒出的“白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白气”是冰棒上的冰升华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
    B. “白气”是冰棒上的冰升华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
    C. “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
    D. “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

    16. 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 A. f=4 cm B. f=5 cm C. f=8 cm D. f=12 cm
    17. 一块质量为100g的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    )
    A. 仍是100 g B. 大于100 g C. 小于100 g D. 无法判定
    18. 有不规则形状的A、B两物体,其质量之比为3:1,将其分别投入装满水的量筒后,完全浸入水中,溢出水的体积之比为5:2,则(    )
    A. A,B的密度之比为5:6 B. A,B的密度之比为6:5
    C. A,B的密度之比为10:3 D. A,B的密度之比为3:10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9. 一根长为L的直钢管,当在其中一端敲击一下时,其同学在另外一端听到了两次响声,并用秒表测量出时间间隔为t;第一次的响声是通过______(选填“空气”或“钢管”)传递过来的,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v0,则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表达式v1=______(用题目中的字符表达)。
    20.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把它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时,示数是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当温度为          ℃时,该体温计测量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
    21. 如图甲所示,检查视力时。人眼要与视力表保持5m的距离。如图所示。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后上方,则被测者要面向平面镜且距离平面镜____m才能进行视力的检查。如图乙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

    22. 体积为V0的空心铝球质量为m0,已知铝的密度为ρ0,现将某液体注满它的空心部分后球的质量变为m1,空心部分的体积为______,液体的密度为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3. 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记录了如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请你在直角坐标系中完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24.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到玻璃砖的一个面。作出这束光线从左侧进入玻璃砖,而后从玻璃砖右侧穿出的折射光路。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每空一分)
    25. 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本实验还需用到另一种测量仪器是______
    (2)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应当先调整固定______(选填“铁圈”或“铁夹”)的位置。
    (3)水沸腾前,小明观察到水中有少量气泡产生,如______(选填“乙”或“丙”)图
    (4)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_℃:同时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杯上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______而形成的。
    (5)图丁是a、b两个小组分别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这两个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不同。
    26. 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______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______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__kg/m3。
    (4)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______(填“大”或“小”)原因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3.0分,27题7分,其余题每题8分)
    27. 有一根长1020m的金属管,在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响声相隔2.8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金属管中声速是多少?
    28. 如图所示,两等大的平面镜A、B直立在地面上,A、B高为0.95m,相距20cm.有一细束激光与竖直方向成45°角射到平面镜B的上边缘,经多次反射后射到地面。求:
    (1)激光束射到地面前,一共发生了几次反射?
    (2)投射到地面上的光点离A平面镜的距离。


    29. 将一钢球放入盛有10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160mL处。又用天平称出该球质量为237g,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为空心的,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那么钢球的总质量为多少?(ρ钢=7.9×103kg/m3,ρ煤油=0.8×103kg/m3)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设总路程是s,
    根据v=st可得:
    前二分之一路程的时间,
    t1=12sv1=s2v1,
    t2=12sv2=s2v2,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v=st1+t2=ss2v1+s2v2=2v1v2v1+v2=2×6m/s×4m/s6m/s+4m/s=4.8m/s。
    故选:B。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前半段路程与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平均速度,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答案】D 
    【解析】
    【分析】
    运动和静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题目,要仔细揣摩才能作答。
    此题的参照物是码头的小旗,它向右飘,说明风向右且不小。在分析甲船的运动情况时,要注意甲船旗子向左,说明它在向右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而乙船上的旗子向右,与风向相同,说明乙船可能静止,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但速度小于风速。
    【解答】
    图中岸上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旗向右飘,说明此时风向右吹。
    甲船上旗帜向左,说明它在向右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
    乙船上的旗子向右,有三种可能:一是乙船可能静止,二是乙船可能向左,三是乙船可能向右但速度小于风速。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D说法正确,选项ABC错误。
    故选D。  
    3.【答案】C 
    【解析】解: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只有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才是340m/s,温度越高传声速度越大,故B错误;
    C、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故C正确;
    D、潜入水中的人仍能听到岸上人的说话声,说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不能说明空气传声比水快,故D错误。
    故选:C。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只有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够能够传播。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同时还考查了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属于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4.【答案】B 
    【解析】解:
    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故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小于水中的声速,故A正确;
    B、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故B错误;
    C、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观众能很快分辨出是哪位歌手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
    D、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B。
    (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
    声音有两方面的应用:①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例如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身体的病变、隆隆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来临等;②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粉碎体内结石、清洗精密机械等。
    本题考查声速,对音色的理解,超声波的应用是基础题。

    5.【答案】C 
    【解析】略

    6.【答案】D 
    【解析】解: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根据图象乙中的①可知水的沸点是98℃,水的温度达到92℃开始计时;由于其他条件不变,质量为m的水单位时间内从外界获得的热量与原来一样,设为Q0,则一段时间T内吸收的热量Q=Q0T,由吸热公式Q=cm△t得Q0T=cm△t,则加热时间T与水的质量m成正比。倒掉三分之一的水后,剩余三分之二的水,温度同样从92℃加热到98℃,所需加热时间大约是原来的三分之二。从图乙可以看出,图线④符合这一规律。
    故选:D。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改变水的质量,水的沸点不变,据此分析。
    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学生对读图能力、及物理图象与物理情境结合分析及数学推理表达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解:(1)教练看到水下小林,光线是由小林发出的,故光线的传播方向应该是从水里射向空气,故AC错误;
    (2)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当光由水斜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斜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明确光线的传播方向。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8.【答案】C 
    【解析】
    【分析】
    运用镜面对称性质,得到三角形相似,再由相似比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最后结果,运算过程比较简单,但画出图形,是个难点,此题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设人离墙的距离是S,树离墙的距离为2S,对墙上的镜子作树的虚像,虚像距人的距离为3S,过人的眼睛A点作地面平行线,与树的虚像交于B点,设树在镜中的虚像顶为C点,连接ABC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DE,然后即可求得平面镜的最高点离地面的最小高度。
    【解答】
    如图所示:
    (1)设人离墙的距离是S,树离墙的距离为2S,对墙上的镜子作树的虚像,虚像距人的距离为3S,过人的眼睛A点作地面的平行线,与树的虚像交于B点;
    (2)设树在镜中的虚像顶为C点,连接ABC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AB与墙壁交于D,AC与墙壁交于E,底边BC=H−h,
    因为树的虚像与墙壁平行,而人与墙的距离AD为S,人与虚像的距离AB为3S,由相似三角形定理,可得DE=H−h3,所心需要的镜面上缘与地的距离为=H−h3+h=H+2h3,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答案】A 
    【解析】解: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晰的照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
    通过以上分析,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
    故选A.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以及其应用来解答此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以及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的时候,像距接近1倍焦距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然后列出不等式,进行计算,是学生出错比较多的问题。
    (1)物体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运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物体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和投影仪就是运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物体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运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
    当物体离透镜20cm时,成缩小的实像,因此物体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即20cm>2f,f<10cm;
    当物体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因此物体位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f<14cm<2f,7cm 当物体离透镜6cm时,成放大的虚像,因此物体位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之内,即6cm 综合以上三个不等式,解得7cm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解:设氧气瓶质量为m0,体积为V,则由ρ=mV得:
    60kg−m0V=ρ----------①
    35kg−m0V=12ρ---------②
    ① ②解得氧气瓶的质量:m0=10kg,
    质量为60kg的氧气瓶,瓶内纯氧气质量为60kg−10kg=50kg时,瓶内氧气密度为ρ,
    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内氧气的质量为20kg−10kg=10kg,
    氧气体积一定,根据m=ρV可知,氧气密度和氧气质量成正比,
    所以,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原来的15,应为15ρ。
    故选:C。
    题目提供的质量都是氧气的质量和氧气瓶质量的总和,要设氧气瓶质量为m0,体积为V,根据前两个条件列方程求出氧气瓶质量m0,然后利用体积一定,氧气密度和氧气质量成正比得出答案。
    此题考查密度公示的应用,题目中始终没有给出氧气的质量,首先需要通过计算求得氧气瓶质量,从而得出氧气的质量,这是本题的难点;利用体积一定时氧气密度和氧气质量成正比得出答案是本题的关键点。属于好题、难题!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即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
    (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列方程组求出液体密度和量杯质量;
    (2)当液体的体积V3=60cm3,利用m=ρV求液体质量。
    【解答】
    (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
    可得:ρ×20cm3+m杯=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
    可得:ρ×80cm3+m杯=100g,---②
    ①−②得:
    液体的密度ρ=1g/cm3,故AB错;
    代入①得m杯=20g,故C错;
    (2)当液体的体积V3=60cm3,液体质量:
    m3=ρ×V3=1g/cm3×60cm3=60g,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解:A、由s−t图象可知,乙的速度v乙=s乙t乙=20m5s=4m/s,由v−t图象可知甲的速度v甲=4m/s,丙的速度v丙=6m/s,所以,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v甲=v乙 B、根据v=st可知,时间相同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所以相同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关系是s丙>s甲=s乙,故B错误;
    C、根据v=st可知,路程相同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所以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t丙 D、因为v甲=v乙 故选:D。
    (1)根据s−t图象求出乙的速度,从v−t图象上读出甲和丙的速度,可判断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
    (2)根据v=st可知,时间相同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分析可判断相同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关系;
    (3)根据v=st可知,路程相同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分析可判断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
    (4)已知三物体的速度关系,根据t=sv分析,若路程相同,哪个物体用的时间最少哪个物体最先到达终点。
    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是读懂图象,并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题目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4.【答案】D 
    【解析】解: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故A错误;
    B、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不是超声波,通过声学仪器接收次声波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C错误;
    D、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超声波、次声波、声音统称为声,故D正确。
    故选:D。
    (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2)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都听不到,也属于声音,次声波、超声波、声音统称为声。
    本题围绕声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了考查,都是声学常识,是我们必须熟知的。

    15.【答案】D 
    【解析】解:冰棒的周围有“白气”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由于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气,应下降。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在空气中会下降。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明确“白气”的实质是液态以及密度大于空气;可解答此题。

    16.【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A点通过凸透镜成像在B点,物距AO小于相距OB,A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然后根据题中给出的选项讨论判断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焦点概念的理解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灵活应用,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解答】
    根据题意AO2f;因为OB=10cm,选项B、C、D不能满足10cm>2f,选项A能满足10cm>2f,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7.【答案】A 
    【解析】解:质量为100g的冰熔化成水后,状态改变,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仍为100g.
    故选:A.
    质量是指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与物体所含物质多少有关,与状态无关,是一道基础题.

    18.【答案】B 
    【解析】解:溢出水的体积之比就等于物体自身的体积;A、B的密度之比为ρAρB=mAVAmBVB=mAmB×VBVA=31×25=65;
    故选B.
    物体完全浸没后,溢出水的体积等于物体自身的体积;根据公式ρ=mV可求A、B的密度之比.
    本题考查密度大小的比较,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知道溢出水的体积等于物体自身的体积.

    19.【答案】钢管 Lv0L−tv0 
    【解析】解: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所以先听到的那次响声是通过钢管传来的;
    由v=st可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t0=Lv0,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时间为:t1=Lv1,由于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较慢,所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较长,则听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t=t0一t1,t=Lv0−Lv1,解之可得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v1=Lv0L−tv0。
    故答案为:钢管;Lv0L−tv0。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大多数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2)听到两次响声,分别是在空气中和钢管中传播的声音;已知传播的距离相同,根据公式t=sv可表达出各自传播所用的时间,还知道时间间隔,列出等式求出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
    本题考查时间、路程和速度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列出等式求钢管长度的表达式。

    20.【答案】 20
    40
     
    【解析】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100℃94−4=109℃
    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2℃时,液体的实际温度为22−4×109℃+0℃=20℃ ;
    设温度计的示数为t℃,该体温计测量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则
    t−4×109℃+0℃=t℃
    解得t=40
    故温度为40℃时,该体温计测量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


    21.【答案】2   7:25 
    【解析】
    【分析】
    用常见的检测视力的方法考查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判断视力表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求出人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像与物大小相等。
    (2)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的方法: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实际情况;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实际时间。
    【解答】
    由图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视力表与像的距离为6m;检查视力时,人眼要与视力表的像保持5m的距离,故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5m−3m=2m。
    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际情况,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5。
    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5。
    故答案为:2;7:25。  
    22.【答案】V0−m0ρ0;(m1−m0)ρ0ρ0V0−m0 
    【解析】解:(1)由ρ=mV可得,空心铝球中铝的体积:
    V铝=m0ρ0,
    则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0−V铝=V0−m0ρ0;
    (2)将某液体注满它的空心部分后,液体的质量:
    m液=m1−m0,
    液体的体积:
    V液=V空=V0−m0ρ0,
    液体的密度:
    ρ液=m液V液=m1−m0V0−m0ρ0=(m1−m0)ρ0ρ0V0−m0。
    故答案为:V0−m0ρ0;(m1−m0)ρ0ρ0V0−m0。
    (1)知道空心铝球的质量和铝的密度,根据V=mρ求出铝的体积,铝球的体积减去铝的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
    (2)将某液体注满它的空心部分后球的质量减去铝球原来的质量即为液体的质量,液体的体积和空心部分的体积,根据ρ=mV求出液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有关空心问题的计算,要注意空心部分的体积和液体的体积相等。

    23.【答案】解: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解析】首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主要考查了水沸腾图象的画法及沸点的概念.

    2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线的画法,首先要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特别注意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
    首先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的表面,所以传播方向不变,然后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
    。  
    25.【答案】秒表  铁圈  乙  96  液化  质量 
    【解析】解:(1)在实验中要测量温度用到的仪器是温度计,测量时间用的仪器是秒表。
    (2)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
    (3)沸腾前,气泡上升时,遇低温的水而出现液化变小,同时引起水的振动,产生较大的声音,故乙是沸腾前;
    (4)由表中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6℃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6℃;
    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热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会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气”;
    (5)实验中为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从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以看出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质量不同;
    故答案为:(1)秒表;(2)铁圈;(3)乙;(4)96;液化;(5)质量。
    (1)在实验中要测量温度和时间;
    (2)因为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
    (3)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
    (4)掌握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和不断吸热;水的沸点还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5)实验中为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
    本题考查水沸腾的实验,关键是将课本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26.【答案】(1)168;(2)70;(3)2.4×103;(4)小。 
    【解析】解:
    (1)砝码的质量是:165g,游码的质量是3g,所以物体的质量是m=165g+3g=168g;
    (2)由乙图A可知细铁砂的体积是:90cm3,由C图可知颗粒与细铁砂的总体积是:160cm3,所以颗粒的体积是V=160cm3−90cm3=70cm3;
    (3)铁砂的密度是ρ=mV=168g70cm3=2.4g/cm3=2.4×103kg/m3;
    (4)当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时,测量的物质与细铁砂的总体积就变大了,由密度公式ρ=mV可知物质的密度就变小了。
    故答案为:(1)168;(2)70;(3)2.4×103;(4)小。
    (1)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读数时是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
    (2)该固体颗粒物质易溶于水,所以用细铁砂代替水,通过乙图中A与C就能算出该固体颗粒物质的体积;
    (3)利用密度公式可以求出物质的密度;
    (4)如果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时,测量的物质与细铁砂的总体积就不准确,这样计算出的密度就会有较大误差。
    本题是一道测固体密度的实验题。质量由天平直接测出,但读数是考试的重点,主要是游码的示数不要看成右侧所对的示数;体积利用差值得出,但当不能用水时可以用其他物质替代;实验数据误差的分析也要熟练掌握。

    27.【答案】解:∵v=st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t1=sv1=1020m340m/s =3s,
    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为:t2=t1−△t=3s−2.8s=0.2s,
    则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v2=st2=1020m 0.2s =5100m/s。
    答:铁管中的声速为5100m/s。
     
    【解析】熟练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变形公式,深入理解题目中声音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时间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变形后可得时间的计算公式,运用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抓住声音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间的关系,可解答此题。


    28.【答案】解:
    (1)如图,∠DCF等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Rt△DCF中,DF=CF=20cm,
    所以每反射一次,光线下移20cm,
    发生反射的次数:
    n=95cm20cm=4.75,
    所以包在C点的反射,一共发生5次反射;
    (2)第5次反射点距地面的高度:
    h′=95cm−(5−1)×20cm=15cm,
    最后一次反射点M在B镜面,光的落地点N距离B镜面15cm,距离A镜面20cm−15cm=5cm。
    答:(1)激光束射到地面前,一共发生了5次反射;
    (2)投射到地面上的光点离A平面镜的距离5cm。 
    【解析】(1)做出第一、二次反射图,由图得出每次反射,光线下移的距离,进而求出发生反射的次数;
    (2)求出第5次反射点距地面的高度,确定最后一次反射点在哪个镜面上,进而求出光的落地点到镜面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掌握和运用,计算反射次数时,不要忘记第一次反射,易错点!

    29.【答案】解:根据ρ=mV知,
    球的体积:
    V球=160ml−100ml=60ml=60cm3;
    已知ρ钢=7.9×103kg/m3=7.9g/cm3
    根据ρ=mV知,
    钢的体积:
    V钢=m钢ρ钢=237g7.9g/cm3=30cm3
    因为V球>V钢
    所以此钢球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体积为:V空=60cm3−30cm3=30cm3
    空心部分注满煤油的质量为:
    m煤=ρ煤V空=0.8g/cm3×30cm3=24g,
    所以空心部分注满煤油后钢球总质量为:
    m总=m球+m煤油=237g+24g=261g。
    答:此钢球是空心的;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那么钢球的总质量为261g。 
    【解析】(1)由密度公式变形公式V=mρ求出钢球钢的体积,再与钢球的体积相比较,如果相等,则是实心的,如果实心体积小于实际体积,则是空心的。
    (2)用钢球的体积减去钢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空心部分注满煤油时煤油的体积和空心部分的体积相等,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煤油的质量,然后加上钢球的质量即为球的总质量。
    判断物体是否为空心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但实质上都是根据密度定义式,比较实际物体与实心物体的质量,体积或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即,比较质量法、比较体积法和比较密度法,如果存在差异,则实际的物体为空心物体,此题运用的是比较体积法,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统一。

    相关试卷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