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南阳市第二十九中学校高二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题                       命题人:李盼  考试时间:90 分钟  考试分值 90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共 60分)                   1下列生物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一块草地上的牛、羊及草        B.内蒙古草原上所有哺乳期的奶牛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个校园中的全部白杨树2、种群呈“S”形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一半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阻力越来越小                 B.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种群密度增长越来越慢             D.种内竞争越来越弱3、下列叙述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某地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为 1.071B.近年来,某市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薇甘菊的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4、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可能导致种群中个体数量发生改变,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图 1 曲线用于指导防治害虫,在 A 点开始防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B.若图 2 表示某湖泊的草鱼数量,则 B 点后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草鱼繁殖能力太强C.图 3 C 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D.若图 4 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的数量,则 D 点后发生的变化可能是过度放牧所致5.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网中植食动物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D.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转移和富集6.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在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8.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数量越多,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就越低B.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C.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量越大,各级消费者的体型就越大D.营养级所处的位置越高,该营养级所具有的总能量就越多10.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是吸收磷元素的主要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磷是组成藻类细胞的微量元素          B.磷是构成藻类生物膜的必要元素C.藻类的ATP和淀粉都是含磷化合物      D.生态系统的磷循环在水生生物群落内完成11.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12.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B.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C.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向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D.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13.稻--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14、如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 a 点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 点为衰退型Ba 点和 c 点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竞争程度相同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 K 值为 2b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则估计值偏低15.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B. 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C 利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昆虫,通过降低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D.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但不能反映种群的变化趋势16.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图表述类型B.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表述类型C. 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表述类型D. 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所示类型17.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不同种类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的样方大小可以不同B. 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不能用样方法,应采用标记重捕法C. 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估算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D.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结果越接近实际值18.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B.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 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19.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20.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蝌蚪存活率/%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323710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2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风景区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根据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D.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与栖息空间有关2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毛竹高低错落有致是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B.为有效防治蝗灾需要将蝗虫的种群密度控制在K/2C.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23.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地位称为生态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不会完全相同C.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竞争也就越激烈D.生态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4.有两条食物链:玉米人,玉米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B.若中玉米的数量相同且能量传递效率都为10%,当能养活10000人时,多能养活1000C.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减少D.若土壤中含有相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中的人体内比中的人体内积累的重金属离子少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在不同种生物之间以及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之间进行传递B.蝙蝠回声定位和狗外出时的频频撒尿分别体现了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牧草生长旺盛,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D.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2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稳定性,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27.假设某棉田生态系统只存在棉花棉铃虫食虫鸟一条食物链。其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所示(字母表示能量数值)。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食虫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流入分解者的能量B.用于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等于b-(d+e)C.若食虫鸟增加1kg,则需要消耗棉花的生物量为(a/gkgD.棉花、棉铃虫和食虫鸟之间能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8.北极苔原指北极地区北冰洋与泰加林带之间的永久冻土地和沼泽地带,苔原气候属荒漠气候,年降水量低。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下列关于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物网相对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B.北极苔原气候条件差,恢复力稳定性较低C.物种特性如抗逆性与抵抗力稳定性有关,与恢复力稳定性无关D.冰川大量融化会影响北极苔原的现有稳定性29.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有着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B.草与兔之间存在着负反馈调节,自然状态下草和兔的数量一般不会有大的波动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平衡,使得气温升高导致温室效应D.人工种植的单一树林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自然树林的抵抗力稳定性30.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31.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B.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32.使用催腐剂(含腐生细菌、真菌)有助于解决由焚烧秸秆、稻草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等问题。为探究催腐剂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某研究小组将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不作处理,浇上等量的蒸馏水。三组均放在无菌且其他条件适宜的环境中,每隔一段时间测定未腐烂的落叶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乙组可能是对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进行了灭菌处理B.甲组中参与落叶中有机物分解的生物都是细菌或真菌C.丙组是一段时间后在灭菌的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中加入了催腐剂D.催腐剂降解落叶产生的能量和可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33.下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图中的C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正常情况下D/C的值大于10%D.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3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的部分能量C.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D.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35.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功能,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为(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36.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生态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循环经济B.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低效益、可持续C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基本原理是循环原理D.在湿地的周围建立缓冲带可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37.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8.下列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叙述,合理的是(    A.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B.适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是开发农田,增加农民收入C.该生态工程恢复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整体原理、协调原理D.矿石的开采只是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其他危害39.下列不符合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说法是(    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原理B.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和植被恢复C.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依据的是循环原理D.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给人类提供游览胜地40.以下事例与其所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搭配不正确的是(    选项事例体现的原理A将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改造成混合林自生原理B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不过度放牧循环原理C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要号召农民种树,也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整体原理D引进物种要考虑适应环境问题协调原理 AA BB CC DD 二、简答题(共3041 请结合下图像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样方法使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该调查方法的关键是做到__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1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量是__________________株。22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调查该植物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m23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分别是ala2a3株,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4一定区域内,斑马的种群密度适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飞蛾的种群密度适合__________________用法进行调查。42、(8 分)如图为小明同学构建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________3)图中⑦、⑧对应的常用调查方法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5)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在用血球计数板(1mm×1mm 方格)对某一稀释 100 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 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 5,据此估算 10mL 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_个。 43.(9 分)如图 1 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2 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 1 中的 K/2对应图 2 中的________点,若草原鼠迁入一个理想环境中,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则λ为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 的定值。(2)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最初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呈现类似“J形曲线的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图 2 ________点进行捕捞。(3)将一定量的酵母菌接种在 10 mL 培养液中,培养较长时间,可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调查酵母菌的数量。在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前要将试管__________________。培养足够长的时间后酵母菌会呈现图 2 中的________(填字母)点所示的增长速率。44.浙江安吉的余村坚定践行从靠山吃矿走向养山富山的生态文明之路,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的生态典范。请回答下列问题:1)余村三面青山环抱,竹海连绵,植被覆盖率非常高,具有极佳的山地小气候,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2)余村践行的生态文明之路实质上是群落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通过治理,矿山变为青山,说明人类活动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竹海中毛竹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储存在有机物中。以毛竹为食的竹鼠遇到天敌无路可逃时,会前肢撑地,后腿蹬地,并露出锋利的门齿,发出警告声,借以躲避猎捕,由此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践证明,余村人养山富山之路使当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DCCBD                          6-10  CBDBB              11-15ADCCA                          16-20 AADCD                        21-25CCABD                            26-30 ADCBA                    31-35  CADDA                        36-40 BCCDB                     411    ①. 随机取样    ②. 五点取样法    ③. 等距取样法    ④. 8    2    ①. 物种数量迅速增长,并在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②. S0    3ala2a3/3S0    4    ①. 标记重捕法    ②. 黑光灯诱捕法421)出生率和迁入率2)增长率=(λ-1)×100%(或“增长率=λ-1”)3)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4)性别比例52×10 1043 9 分) 答案 (1)a 大于(2)不一定 生物适应环境会呈现类似“J”形曲线的增长,不适应环境就不会呈现 b(3)抽样检测 轻轻振荡几次 c44直接和间    次生演替   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调节生物的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增加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化,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相关试卷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月考):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月考),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六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八教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八导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Word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Word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