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郴州市2021年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高二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题卷共6页,有二道大题,共20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3.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黄山市(30°N,118°E)位于安徽省南部。下表为距黄山市区约60千米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不连续三天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 日出时刻 | 日落时刻 |
甲 | 6时27分23秒 | 17时13分18秒 |
乙 | 6时14分42秒 | 18时15分40秒 |
丙 | 5时14分01秒 | 19时10分10秒 |
1. 黄山市在乙日期正午时,郴州(25°N,113°E)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日影长度达到一天中最长 B. 时钟显示时刻为12:15
C. 日影长度达到一天中最短 D. 时钟显示时刻为12:08
2. 关于表中甲、乙、丙三个日期及其期间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从甲到乙期间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
②乙日期极昼现象仅限于极点附近
③从乙到丙期间黄山迎客松正午影长渐短
④丙日期黄山市的昼长比广州市长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由乙日期日出、日落时刻计算可知,该日黄山市的昼长约为12小时,为春分或秋分日前后。黄山市正午时,其地方时为12点,此时北京时间应为12:08,郴州时钟显示时刻为北京时间,B错误,D正确。此时郴州地方时不到12点,日影长度较短但还没有达到一天当中最短,A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计算可知,甲日期黄山市昼长小于12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乙日期昼长基本为12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丙日期昼长大于12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从甲到乙太阳直射点可能向北移动,或向南再向北移动,①错误;从乙到丙,太阳直射点有可能是先向南再向北,或先向北再向南,故不能推测黄山正午影长变化,③错误;乙日期为春秋分前后,极昼现象范围小,仅限于极点附近,②正确;丙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黄山市的昼长比广州长,④正确。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南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圈之内会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南北半球)相反。
茶洛温泉群地处曲戈河河谷地带,这里断层发育,河谷两岸多温泉。该地温泉分布可分为甲乙两区域(下图),乙地温泉主要分布于岩性致密、透水性差的花岗岩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岩层形成顺序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
A. 石灰岩-卵石层-花岗岩 B. 花岗岩-石灰岩-卵石层
C. 花岗岩-变质岩-石灰岩 D. 石灰岩-变质岩-卵石层
4. 相比于甲区域温泉水温,乙区域温泉的水温( )
A. 较高,因为该区域岩性致密,地表冷水不易下渗
B. 较高,因为该区坡度较大,地表水滞留的时间长
C. 较低,因为该区多地下径流,地下冷水渗入量大
D. 较低,因为该区域岩层透水性差,受热水影响小
5. 图中断裂在茶洛温泉群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 )
①为曲戈河河水下渗提供通道
②产生巨大热量,加热地下水
③为雨水和冰雪融水下渗提供通道
④为地下热水的出露提供通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3. D 4. A 5. C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花岗岩侵入石灰岩,故花岗岩较石灰岩形成晚,B、C错;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变质岩伴随着岩浆活动而形成,因此,变质岩形成晚于花岗岩。卵石层覆盖在石灰岩、花岗岩之上,且花岗岩未侵入卵石层,故卵石层形成较石灰岩和花岗岩晚。综上所述图中岩层形成顺序由早到晚排列石灰岩、花岗岩、变质岩、卵石层,A错,D对。故选D。
【4题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图可知,乙区域主要岩石类型是岩性致密、透水性差花岗岩,地表冷水对温泉水温的影响较小。因此,温泉水温较高,A对;乙区域坡度较大会导致地表水滞留时间变短,B错;两地都存在地下径流, 乙地受花岗岩的阻挡,地下冷水对温泉影响较小, C错;甲 、乙两地地下都位于断层处, 受地下热水影响较大, D错。故选A。
【5题详解】
读图可知,曲戈河河床并没有位于断裂处,断裂处没有为曲戈河河水下渗提供通道,①错;断裂处并不会产生巨大热量,而加热地下水,②错;断裂处为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下渗提供通道,③对;下渗的地下水被地下热源加热后,断裂带为地下热水的出露提供通道,出露的地下水形成茶洛温泉群,④对。③④对,故选C。
【点睛】温泉形成条件:1.地下必须有热水存在(地底有热源存在);2.必须有静水压力差导致热水上涌(岩层中具裂隙让温泉涌出);3.岩石中必须有深长裂隙供热水通达地面(地层中有储存热水的空间)。
图1示意我国部分地区2021年12月某日某时刻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2为该日某城市发布的本地区天气预报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关于图示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晴朗 B. 河北、浙江等地多阴雨天气
C. 珠三角地区风向为偏北风 D. 辽东半岛风力小于山东半岛
7. 发布该天气预报信息的城市是( )
A. 北京 B. 长沙 C. 合肥 D. 南京
【答案】6. C 7. A
【解析】
【6题详解】
图示日期为12月某日,我国处于冬季,不会出现高温,A错误;由图可知,浙江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B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北部气压较高,盛行偏北风,C正确;辽东半岛等压线比山东半岛密集,风力大于山东半岛,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由等压线分布可以判断,北京盛行西北风,位于低压槽附近,易出现多云天气,A正确;长沙、合肥、南京处于高压脊附近,盛行下沉气候,易出现晴朗干燥天气,BCD错误。故选A。
【点睛】高压脊控制下,易出现晴朗干燥天气;低压槽控制下易出现阴雨天气。
位于我国新疆北部边陲的阿尔泰山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4374米的友谊峰位于阿尔泰山西部。右图示意友谊峰南部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推测图中甲、乙自然带分别( )
A. 亚高山寒冷草甸带、山地寒温带荒漠带 B. 亚高山寒温带落叶林带、山地寒温带草原带
C. 亚高山寒温带针叶林带、山地寒温带草原带 D. 亚高山寒温带针叶林带、山地寒温带荒漠带
9. 阿尔泰山友谊峰南部雪线( )
A. P坡高,因为P坡为阳坡、迎风坡 B. P坡低,因为P坡为阴坡、背风坡
C. Q坡高,因为Q坡为阳坡、背风坡 D. Q坡低,因为Q坡为阴坡、迎风坡
10. 关于阿尔泰山友谊峰南部不同海拔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海拔3500米地区冰冻风化作用强烈
②海拔700米以下地区的植被较耐旱热
③海拔2000米地区动植物资源极匮乏
④海拔3000米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8. C 9. D 10. A
【解析】
【8题详解】
乙自然带位于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和山地温带半荒漠草原带之间,自然带一般由森林--草原--荒漠,因此乙是山地寒温带草原带;甲位于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之上,位于高山寒冻垫状植被、园叶桦、苔藓带之下,高山、山地之间是亚高山,因此甲是亚高山寒温带针叶林带,C正确,D错误。亚高山比山地更高,森林难以生长,B错误。甲处亚高山寒冷草甸带缺失,A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Q坡高山永久冰雪带海拔低,P坡高山永久冰雪带海拔高,BC错误。P坡同一自然带海拔高,说明P坡是阳面,Q坡是阴面,有针叶林,说明降水多,是迎风坡,A错误。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阿尔泰山友谊峰南部海拔3500米地区是高山永久冰雪带,冰冻风化作用强烈,①正确。海拔700米以下地区是山地温带半荒漠,之上是草原、森林,说明底部植被较耐旱热,②正确。海拔2000米地区动植物资源植被较丰富、热量较充足,动植物资源较多,③错误。海拔3000米地区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④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
西双版纳是亚洲象在中国的唯一栖息地,被称为“断鼻家族”的北上象群于2020年3月离开西双版纳,于2021年6月抵达昆明市境内。图1示意亚洲象北上迁移路线,图2示意西双版纳雨林的垂直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象群北移途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 离开西双版纳时,当地降水丰富多洪涝 B. 抵达昆明时,当地正受准静止锋控制
C. 景洪至墨江,沿途随处可见雅丹地貌 D. 墨江至元江,地形崎岖、迁移速度慢
12. 西双版纳雨林区旱季多发浓雾的自然原因有( )
①受东南季风影响,水汽丰富
②植被茂密,蒸腾旺盛
③群山环绕,风速较小
④受副高控制,风力微弱
⑤多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13. 西双版纳雨林区雾日减少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有( )
A. 昼夜温差加大 B. 空气对流减弱 C. 土壤水分增加 D. 灌木光照减弱
【答案】11. D 12. B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离开西双版纳时为3月份,西双版纳为热带季风气候,此时为旱季,降水少,A错误;抵达昆明时为6月份,此时为夏季,当地正受准静止锋控制为冬季,B错误;景洪至墨江,沿途为高山峡谷地区,雅丹地貌属于风力地貌,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C错误;墨江至元江,位于横断山区,地形崎岖、迁移速度慢,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考查雾的成因分析,西双版纳雨林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主要西南季风的影响,旱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天气晴朗,干燥,旱季多发浓雾的自然原因是由于多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快,水汽容易凝结;以及该地区植被茂密,加上此时晴天多,位于热带气温高,植被蒸腾作用强,为雾的形成提供大量的水汽,同时由于地形崎岖,群山环绕,风速小,利于雾的形成,因此②③⑤正确,该地不受副高的控制,①、④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西双版纳雨林区雾日减少说明空气中的水汽减少,则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保温作用减弱,昼夜温差增大;空气的对流增强;土壤中的水分减少,灌木中光照增强,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珊瑚海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海域(图1),因盛产珊瑚而得名,水质洁净,海底地形大致由西向东倾斜,西岸海域适合珊瑚虫生存。珊瑚虫与虫黄藻相互依赖生存(图2),珊瑚海及其洋流为大堡礁珊瑚的正常生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珊瑚海水质洁净的原因是( )
A. 过往渔船多,产生的水流带走污染 B. 周围多河流,注入的洁净淡水多
C. 过往船舶少,向海域排放的污染少 D. 周围多河流,带走的海域污水多
15. 珊瑚海西侧水温高于东侧的原因是( )
①西侧海域水浅,吸收相同热量时升温幅度更大
②东北信风将东侧海域热水吹往西侧
③西风漂流为东侧海域带来大量水温较低的海水
④东侧海域海水上升,底层冷海水上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6. 珊瑚海洋流对大堡礁自我修复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流流经,调节珊瑚海的海水温度 B. 洋流带来大量虫黄藻,利于珊瑚生长
C. 暖流流经,及时带走了死亡的珊瑚 D. 洋流带来大量珊瑚,利于珊瑚群繁衍
【答案】14. C 15. D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过往渔船多,产生的污染较多,A错误,C正确; 珊瑚海周围入海河流较少,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珊瑚海海底地形大致由西向东倾斜,西侧海域水浅,吸收相同热量时升温幅度更大,①正确;地处南半球低纬,受东南信风控制,②错误;西风漂流位于中纬度,不会为珊瑚海东侧海域带来大量水温较低的海水,③错误;受东南信风影响,东侧海域海水上升,底层冷海水上泛,水温较低,④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珊瑚海海域应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A错误; 洋流带来大量虫黄藻,利于珊瑚生长,B正确;由材料可知,死亡的珊瑚并没有被海水带走,C错误;洋流不会带来大量珊瑚,D错误。故选B。
【点睛】 珊瑚礁的形成是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对生成礁的钙物质长期积累沉积的结果。珊瑚虫的体内有一种单细胞藻类,叫做虫黄藻。虫黄藻不但提供珊瑚养料,而且还能产生珊瑚生存必须的氧气。虫黄藻还能促进珊瑚骨的形成,加速珊瑚的造礁过程。
二、非选择: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下切侵蚀使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澜沧江瓦约村段河流已形成二级阶地。在靠近达德沟口处,发现了河湖交汇相沉积物,湖相与河相沉积物交互出现,湖相沉积以粉砂、黏土为主,河相沉积以粒径较小的砾石为主。
(1)结合图I中的信息,简述测算河流下切速率的方法。
(2)简析瓦约村河道中湖相沉积物形成的原因。
(3)据图Ⅱ分析瓦约村古河道被废弃并变得干枯的过程。
【答案】(1)①测定一、二级阶地的地质年龄,计算出两个阶地的年龄差;②测量一、二级阶地海拔,计算出两个阶地的海拔差;③用一、二级阶地的海拔差除以其年龄差(即可得到河流下切速率)。
(2)(达德沟突发泥石流,)泥石流堆积物堵塞古河道,水位上涨,流速减慢,流水搬运作用减弱;沉积物颗粒减小,古河道开始湖相沉积。
(3)瓦约村古河道为曲流(河道弯曲且曲率较大),古河道下游河口被泥石流堆积物堵塞后,河流被迫加快“截弯取直”;在河流改道前最后一次洪水期发生后,河流冲垮原有河岸“取直”,与对面的河道相连,瓦约村古河道形成牛轭湖;牛轭湖失去河流水源补给,再加上持续蒸发、下渗,渐渐变得干枯。
【解析】
【分析】该题以澜沧江瓦约村段河流的地质剖面图和古河道演化图等信息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了河流地貌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测算下切速率需要确定两个相邻阶地形成的时间和海拔,计算出两个阶地的时间差和相对高度,通过相对高度除以形成的时间差,即可得出河流的下切速率。因此根据图I中的信息,测算图中的下切速率,可以先测定一、二级阶地的地质年龄,计算出形成的两个阶地形成的时间差,再测量出一、二级阶地的相对高度,既可计算出该区域的河流下切速率。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有大量泥石流堆积物,说明曾经发生过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堆积物把古河道阻塞,形成了堰塞湖,形成湖泊后,水位上涨,流速减慢,沉积物的颗粒不断减小,形成了以粉砂、黏土为主的颗粒物。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区形成了牛轭湖,由于瓦约村古河道较为弯曲,因此在古河道被泥石流堆积物阻塞后,水位不断上涨,经过一次大的洪水后,河流冲垮了原有河岸,将河道裁弯取直,与对面的河道相连,原本的古河道形成牛轭湖,牛轭湖缺少水源补给加之水分蒸发旺盛、下渗不断,从而使牛轭湖变得干枯,因此约村古河道被废弃并变得干枯。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地处毛乌素沙地腹地。沙柳沙障在固定流沙、促进植被恢复和改良土壤等生态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设置有沙柳沙障的沙丘的研究表明,沙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植被覆盖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图1示意研究区位置,图2示意新月形沙丘形态。
(1)简析a区设置沙柳沙障的固沙效果好于b、c两区的原因。
(2)简述沙丘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答案】(1)a区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坡脚和山坡前半部分,b区位于沙丘坡顶附近,c区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在a区设置沙柳沙障可防风阻沙,避免沙丘顶部沙被侵蚀,达到固沙目的;b、c处设置沙柳沙障易被流沙掩埋,固沙效果欠佳。
(2)分解的根系;沙柳及草本植物的枯落物。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沙柳沙障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设置沙柳沙障的固沙效果好的位置及原因和沙丘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小问1详解】
a区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坡脚和山坡前半部分,在该区设置沙柳沙障,风来临时,在沙柳的阻挡作用下,风力减弱,搬运能力下降,能显著降低输沙量,从而有效控制风沙流动及对沙丘顶部的侵蚀,到达防风固沙的目的;b区主要位于沙丘的顶部附近,c区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b、c处设置沙柳沙障不能对近地面的风起减弱作用,从而不能对近地面的输沙量起减少作用,且易被流沙掩埋,固沙效果欠佳。
【小问2详解】
绿色植物的遗体、凋落物是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根据材料“沙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植被覆盖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沙丘设置沙柳沙障后,随着固沙显著,植被恢复,草本植物显著增多,沙柳及草本植物的凋落物,同时还有这些植被分解的根系是沙丘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寒潮是高纬度地区大规模强冷空气达到一定强度,并迅速南下的活动过程。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绿洲农业基地。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且处于寒潮影响的重要区域,揭示河西走廊寒潮频次时空分布特征有助于农牧业防灾减灾。图1示意1961~2018年河西走廊各地区年平均寒潮发生频次空间分布,图2示意1961~2018年河西走廊各地区逐月寒潮频次所占比例。
(1)归纳河西走廊地区寒潮发生频次的时空特征。
(2)简析紧邻沙漠的民勤寒潮频次偏高的原因。
(3)简述河西走廊在中部地区寒潮频数最大月份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
【答案】(1)①(时间分配不均)主要发生在10至次年4月,其中11月、12月、4月为高发时期,9月最低;②(空间分布不均)从中部往东、西两侧递增,西部频次最高;③东部4月寒潮频次最高;中部以冬季寒潮为主;西部11月寒潮频次最高。
(2)民勤紧邻沙漠,受沙漠影响昼夜温差大;在冷空气入侵时,(除平流降温外,在夜间辐射降温特别明显)降温幅度增大,达到寒潮标准的频次增加。
(3)(中部地区寒潮频数最大的月份为12月,)从12月初到冬至,(河西走廊)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冬至日达到最小)从冬至到12月末,(河西走廊)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解析】
【分析】该题以河西走廊寒潮天气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了寒潮天气的概念、成因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图1中反映了河西走廊各地区年平均寒潮发生频次空间分布,可知从空间上看整体上呈现不均衡的特征,中部频次较低,东西频次高,呈中部向东西递增趋势,西部频次最高。图2河西走廊各地区逐月寒潮频次所占比例,可知从时间上看整体同样呈现不均衡的特征,主要发生在10至次年4月,以冬春季节为主,其中11月、12月、4月频次所占较高,9月份最低;东部地区11月份频次最高,中部地区12月份频次最高,西部11月份频次最高。
【小问2详解】
寒潮天气是指寒潮经过地区会引起温度剧降,伴随有大风和降水的一种天气现象,形成寒潮天气需要达到一定的降温标准。紧邻沙漠的民勤受到沙漠影响比较明显,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因此冷空气来临时,夜间的温度降幅度更大,因此达到寒潮标准的频次也会增多,使紧邻沙漠的民勤寒潮频次偏高。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中部地区寒潮频数最大月份为12月份,根据所学知识,河西走廊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达到最低,因此中部地区寒潮频数最大月份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先逐渐变小,在冬至日达到最小,而后逐渐增大。
2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汉市湖泊星罗棋布,素有“江城”和“百湖之市”的美誉。2000~2010年间,因房地产开发、道路修建等原因,武汉市城区湖泊大面积萎缩,湖泊受人为干扰严重。湖泊的自净能力与到最近江河的距离呈负相关,污水稀释程度与水体流量、流速呈正相关,即交换流量越大、交换流速越快,湖泊自净能力越强。下图示意2016年武汉市区部分水质未达标湖泊的受污染程度和该湖湖心距离最近江(河)的直线距离关系。
(1)简述武汉市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
(2)简析湖泊受污染程度与该湖泊到最近江(河)直线距离呈正相关的原因。
(3)指出武汉市区湖泊大面积萎缩后湖泊岸线、形态、连通性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答案】(1)河流水、降水、地下水。
(2)河、湖相连,存在水体交换;在水位差和时间相同的前提下,河、湖距离越近,流速越快,河、湖间水体流量越大;污染稀释程度越高。
(3)(湖泊大面积萎缩后)湖泊岸线变得更为平直;湖泊(几何)形态趋于简单化;湖泊间的连通性变差。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水体的补给、自净能力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小问1详解】
武汉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发育多,会补给湖泊;在冬春季节,湖泊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也会补给湖泊。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湖泊的自净能力与到最近江河的距离呈负相关,污水稀释程度与水体流量、流速呈正相关,即交换流量越大、交换流速越快,湖泊自净能力越强。可知,当湖泊到最近江河直线距离长的时候,与河流交换流量小,流速越慢,湖泊自净能力越弱,水污染就会越严重。
【小问3详解】
湖泊大面积萎缩后,湖泊岸线会由曲折变平直,湖泊形态由复杂到简单,湖泊之间的距离变远,相互之间的连通性变差。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 三峡大坝建设的首要目的是, 川菜的空间扩散格局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湘潭县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湘潭县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