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永州市2021年下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广义的峰林是指在基岩上发育形成的聚峰成林的景观。湖南是我国峰林景观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喀斯特峰林、花岗岩峰林、丹霞峰林以及石英砂岩峰林,应有尽有,绚丽多姿。下图为九嶷山南部“三分石”花岗岩峰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湖南省聚集多种峰林地貌的主要条件有( )
①不同岩层齐备且均达相当厚度②岩层水平节理裂隙发育
③气候温暖湿润且地表水丰富④岩层垂直节理裂隙发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 推测九嶷山“三分石”峰林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
A. 岩浆喷出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 B. 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
C 岩浆喷出一外力侵蚀一地壳抬升 D. 岩浆侵入一外力侵蚀一地壳抬升
【答案】1. C 2.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各类峰林的地貌发育形成得益于各类岩层齐备,且厚度较大,①正确;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有利于形成峰林形态,②错误,④正确;湖南位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地表径流丰富,有利于侵蚀形成峰林,③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由岩浆侵入地下形成,后由于地壳抬升,岩层上覆物质被剥蚀后,岩石出露地表,在流水侵蚀下,难以被侵蚀的部分保留下来形成峰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由岩浆侵入地表而形成,代表岩石有花岗岩;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代表岩石有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等。
当地时间2021年9月24日16时27分,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在加拿大温哥华(49°N,123°W)国际机场起飞(此时温哥华实施夏令时,时间调快了1小时),于北京时间9月25日21时51分到达深圳宝安机场。孟晩舟在机场发表苘短讲话,她说:“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包机飞行了( )
A. 12小时24分 B. 13小时24分 C. 14小时24分 D. 15小时24分
4. 孟晚舟到达深圳市后,按新冠疫情防控规定需要在酒店隔离14天。在隔离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B. 永州的昼夜状况为昼长夜短
C. 温哥华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D. 深圳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答案】3. C 4. D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当地夏令时2021年9月24日16时27分为当地地方时24日15时27分,温哥华为123°W,位于西八区,比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晚16小时,所以飞机起飞的北京时间为25日7时27分,飞机降落的北京时间为25日21时51分,所以飞机飞行的时间为14小时24分,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4题详解】
9月25日之后的14天,属于秋分到冬至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A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的永州昼短夜长,B错误;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温哥华,正午太阳高度减小,C错误;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深圳昼变短,日出时间越来越晚,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位于巴西马拉尼昂州的海滨地区,这里虽然为沙漢景观,但年降雨量却达到1600mm。该地区由众多白色的沙丘和深蓝色的咸水湖共同组成,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千米,构成了如同洁白的床单一般的风景,其美丽的景色是世界上独无二的。下图为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的位置、景观及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能观赏到该沙漠沙、湖并存景观的最佳时间是( )
A. 1-3月 B. 4-6月 C. 7-9月 D. 10-12月
6. 关于该沙漠的沙源及形成动力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①洋流从亚马孙河口携带泥沙在沿海地区沉积②河流携带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沉积
③风力将海沙吹向陆地④风力将内陆沙尘吹向滨海地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5. C 6. C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沙、湖并存景观的最佳时间应该出现在雨季刚刚结束后。该地区年降水量大,雨季沙丘被水淹没。雨季结束,降水少,沙丘出现,但如果干季持续时间过长,湖泊会因强蒸发而大量消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读图可知,本地区河流众多,多条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受海流阻滞,被风吹向陆地,形成沙丘,②③正确;该地离亚马孙河口较远,泥沙并非完全来自亚马孙河,并且洋流不能从亚马孙河口携带泥沙到该沿海陆地地区沉积,①错误;该地盛行偏东风的信风,内陆地区没有沙地,不是风力将内陆沙尘吹向滨海地区,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沙湖共存景观形成:首先,由于附近河流携带泥沙量较大,河流将泥沙携带至河口沉积下来。而在旱季时河口附近水位下降,干燥的泥沙便又重新裸露在地表。此外,由于沿海地区强劲的风势,将干燥后的沙子吹向内陆方向,天长地久,靠近河口的地区形成了这片沙漠。
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000米高空的气压差等值线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甲、乙两地近地面的气流运动状况分别是( )
A. 顺时针辐合、逆时针辐散 B. 逆时针辐散、顺时针辐合
C. 顺时针辐散、逆时针辐合 D. 逆时针辐合、顺时针辐散
8. 丙地近地面风向与下列风带风向一致的是( )
A. 北半球盛行西风带 B. 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C. 南半球盛行西风带 D. 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答案】7. A 8. B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甲、乙两地位于南半球。同一位置,高空与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气压差越大说明近地面气压越高,因此近地面甲地为低压,乙地为高压。南半球近地面高压呈逆时针方向辐散,低压呈顺时针方向辐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地近地面为低压,乙地近地面为高压,丙地近地面气压梯度力指向正西,再加上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丙地近地面的风向为东北风。北半球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A错误。北半球东北信风带为东北风,B正确;南半球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北风,C错误;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风向为东南风,D错误。故选B。
【点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高空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锋前增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主要是因为在冷空气到来之前,处在冷锋前部的区域一般是被暖气团所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空气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増温。下图为2021年某日8时东亚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时刻,下列地区出现了“锋前增温”现象的是( )
A. 重庆西部 B. 江西中部 C. 湖南中部 D. 韩国南部
10. 导致此次“锋前增温”幅度较大的原因是( )
A. 冷气团移动速度快 B. 暖气团势力较强
C. 冷气团影响范围广 D. 暖气团移动速度快
【答案】9. B 10. A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处在冷锋前部的区域一般是被暖气团所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空气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读东亚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冷锋位于锋面气旋系统的西部,冷锋的前部对应江西中部,因此“锋前增温”现象可能发生在江西中部,B正确;重庆西部和湖南中部位于冷锋后,韩国南部位于暖锋后,都不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锋前增温”现象与冷气团强弱呈正相关,冷气团势力强,对暖气团挤压速度快,使得暖气团快速在狭窄区域聚集增温,A正确。暖气团势力较强,暖气团移动速度快、冷气团影响范围广会使得增温的范围较大,而不是增温幅度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只不过南北半球冷锋和暖锋的锋前、锋后相反而已,即“左冷右暖”。
下图为某大洋环流和气压带、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大洋环流为( )
A. 副热带环流 B. 副极地环流 C. 北印度洋夏季环流 D. 北印度洋冬季环流
12. 有关①②③④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洋流形成受中纬西风影响②洋流形成受低纬信风影响③是密度流④是寒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1. C 12. D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气压带北侧的风向向右偏,说明位于北半球,南侧的风向向左偏,说明位于南半球,因此图中某纬线应该为赤道。图示海域南部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在西南季风等盛行风推动下形成顺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因此该海域应位于北印度洋海域夏季环流,C正确,D错误;副热带环流大致是以30度纬线为中心,A错误;副极地环流大致是以60度纬线为中心,B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由小题1推论可知,①洋流受西南季风推动下形成的季风洋流,①错误;②洋流形成受低纬信风影响下形成的南赤道暖流,②正确;③洋流是季风洋流向东运行时受到陆地轮廓影响而形成的,是季风洋流的一部分,风海流,③错误;④洋流受当地离岸风的影响,形成上升流,属于寒流性质,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北印度洋海区: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方言是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下图为湖南省方言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湖南省方言的分布主要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动态性 D. 开放性
14. 湖南省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文化发达,语言交流频繁 ②经济比较发达,需要多种语言交流
③山区面积广,交通闭塞不利于交往 ④移民语言多,与本地语言融合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3. B 14. 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整体性指的是区域内部特征相对一致,方言是一种地方性语言,是区域差异的表现,而非一致的表现,故A项与题意不符;差异性是区域之间某一指标不一样的表现,方言就是划分图中不同区域的差异指标,可以反映出区域的差异性,故B项正确;动态性是一种变化的表现,上图更多体现的是静态结果,而非动态过程,而且区域的特征也很少有动态性这样的描述故,故C项错误;开放性指区域之间会有物质、能量等交流,不是封闭的,上图也体现不了这种交流现象,故D项错误。综上,答案选B。
【14题详解】
文化发达,语言交流频繁,会使语言逐渐趋同,不利于方言的形成,故①不符合题意;一个地区语言种类太多,会阻碍交流,制约经济发展,一般经济发达地区语言基本都是趋同的,不利于方言的形成,故②不符合题意;湖南省总体山区面积广,交通闭塞,不利于内部交流,有利于形成各地方言,故③符合题意; 外来移民多,语言种类多,与本地语言融合少,有利于形成各地方言,故④符合题意。综上,③④符合题意,答案选D。
【点睛】区域是人们按照需要根据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空间单位,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面积、边界和形状。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可变性等特征。
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的南迦巴瓦峰是我国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最完整的山地,“雨林”和“冰川”在同一座山峰中同时出现。下图为南迦巴瓦峰位置及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雨林”和“冰川”共同存在于南迦巴瓦峰,其主要原因是南迦巴瓦峰( )
①纬度较低②地质演化进程慢③海拔和相对高度大④山地降水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6. 南迦巴瓦峰北坡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于南坡,其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 B. 热量 C. 降水 D. 坡度
【答案】15. D 16. B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雨林”和“冰川”共同存在于南迦巴瓦峰,其主要原因是南迦巴瓦峰纬度较低,在西南季风影响下,气候湿热,因而分布雨林,①④正确;海拔5000米的山顶气候高寒,积雪、冰川广布。因此海拔和相对高度大,是“雨林”和“冰川”共同存在于南迦巴瓦峰共的原因之一,③正确;与地质演化无关,②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分布的上限海拔较乙坡低,B正确;光照强,上限海拔应该高,A错误;南坡降水多,而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分布的上限海拔却较低,因此不是降水影响的,C错误;与坡度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相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同一自然带,随着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二、非选择题(4道小题,共52分)
17. 下图为某时刻局部昼夜状况示意图,其中OP为完整的昏线,b点的纬度为30°S,黄赤交角取23.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2)该日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
(3)该日a、b、c三点中昼长最长的是____。
(4)此时,新的一天范围占全球的比例为____。
【答案】(1)23.5°S,150°E
(2)83.5° (3)b
(4)7/12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时刻局部昼夜状况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光照图判读、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昼夜长短变化以及日期占比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图中OP为完整的昏线,则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黄赤交角取23.5°,即23.5°S;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30°W,则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50°E。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5°S,150°E)。
【小问2详解】
b点的纬度为30°S,太阳直射23.5°S,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90°-(30°-23.5°)=83.5°
【小问3详解】
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纬度位置越靠南,则昼长越长,a、b、c三点中最靠南的是b,昼长最长的是b。
【小问4详解】
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0时经线为30°W,新的一天的范围为30°W向东到180°经线,跨210°,占全球的7/12。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在藏语中,“湖”被称为“错”。色林错是西藏第一大深水咸水湖,湖水清澈,鱼类种类少,生长着湖泊中惟一的一种鱼类——色林错裸鲤。色林错流域四面群山环抱,湖盆面积广阔,湖滨水草丰美,是藏北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
材料二:下图为色林错流域示意图
(1)分析色林错盐湖的形成过程。
(2)简述色林错鱼类种类少的自然原因。
(3)描述该湖泊的水文特征。
【答案】(1)①青藏高原隆起抬升,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湖盆;②高山冰雪融水汇入,积水成湖;③湖区地势相对较低,湖水难以外泄,加上长期蒸发,盐类积聚,形成盐湖。
(2)水温低(或低温期长);湖水盐度较高(或有机质少);浮游生物少(或饵料少);湖水中溶解氧少;湖泊环境闭塞等。
(3)湖水水量大;含沙量少(湖水透明度较高);湖水含盐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高山冰雪补给为主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色林错流域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色林错湖位于青藏高原,流域四周群山环抱,湖盆面积广阔,可知青藏高原隆起抬升,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湖盆;周围山地海拔高,冰川广布,高山冰雪融水汇入,积水成湖;四周群山环抱,湖区地势相对较低,湖水难以外泄;陆地径流将盐份带入湖泊,由于地势低,湖水难以外泄,加上长期蒸发,盐类积聚,形成盐湖
【小问2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色林湖湖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湖水水温低;周围高山冰雪融水汇入,湖水较长时间保持低温状态;由材料“色林错是西藏第一大深水咸水湖,湖水清澈”可知,湖水盐度较高,有机质少;湖水清澈,浮游生物少,鱼的饵料少;湖水中溶解氧少;湖泊环境闭塞等。
【小问3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色林错是西藏第一大深水咸水湖,湖盆面积广阔”可知,湖水水量大,湖水含盐量大;由材料“湖水清澈”可知,含沙量少,湖水透明度较高;青藏高原上降水较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周围高山冰雪融水汇集河流注入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海拔高,气温低,冬季湖泊有结冰期等。
【点睛】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摩洛哥境内,主峰海拔4165米。阿特拉斯山区自然风光独特,山顶终年积雪,山脉东南侧一年四季烈日炎炎,热浪滚滚,沙漠广布;西北地区气候宜人,花木繁茂,风景如画,赢得了“北非花园”的美称。
材料二:下图为阿特拉斯山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和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气候资料图。
(1)说出拉巴特降水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分析阿特拉斯山脉对其东南侧河流的影响。
【答案】(1)特点:降水总量较丰富;夏季干燥,冬季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原因: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多;地形抬升作用下多地形雨。
(2)山脉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为东南侧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冰雪融水是东南侧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河流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东南侧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致自西向东流;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阿特拉斯山脉为材料,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以及地形对河流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拉巴特的降水特点是:降水的总量较为丰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季节变化较大;冬季降水量较多,夏季降水量较少。
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拉巴特位于34°N左右。夏季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而北移,该地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冬季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而南移,该地被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沛水汽,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在抬升的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降水较多。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阿特拉斯山脉海拔高度较高,冰川分布广泛,为东南侧众多河流发育提供了水源;永久性高山冰雪融水为东南侧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导致河流径流量较小,且季节变化较大;山地海拔高度较高,落差较大,导致河流的流速较快;阿特拉斯山脉导致该地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大多由北向南流。
2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12月3日,承载着老挝人民发展梦想和中老友谊的交通大动脉——中老铁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营。中老铁路连接云南昆明市与老挝首都万象市,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一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国电气化铁路,全长1035千米,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设备。中老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对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力求达到中国与老挝的合作共赢,它的开通运营标志着老挝自此迈入了铁路运输时代,将为加快中老经济走廊、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支撑。
材料二:下图为中老铁路位置示意图。
(1)指出在中老铁路修建合作中体现的中老两国各自的优势。
(2)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分析在中老铁路施工过程遇到的困难。
(3)简述中老铁路运营后对老挝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1)老挝:劳动力丰富廉价;地价较低。中国: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铁路设备先进;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等。
(2)地形方面: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施工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增加投资。
气候方面:高温干旱季节可能出现中暑、晒伤等现象,施工条件差;雨季不利于施工,影响工期等。
(3)改善了交通条件,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老挝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改善投资环境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老铁路为材料,涉及区域差异、交通区位以及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挝的优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数量较大,劳动力数量较多,劳动力价格低廉;老挝的地价较低等。我国的优势: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金力量雄厚;我国基建能力较强,制造业实力较强;我国铁路设备较为先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我国铁路技术较为成熟;我国铁路修建经验丰富等。
【小问2详解】
地形条件:根据图示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老挝的地形起伏较大,山高谷深,不利于施工,施工难度较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挝靠近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气候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纬度位置较低,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易发中暑,干旱时段容易晒伤等,影响施工人员身体健康;雨季降水量较大,不利于施工,导致工期延长等。
【小问3详解】
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鄂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鄂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该山地北坡山麓的自然带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