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高三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二)(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三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二)(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三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二原卷版doc、新高考高三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二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好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化 学(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Fe 56 Mn 55 Ba 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度10909米处成功坐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深海探测科考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奋斗者”号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工作时Li+向负极移动
B.制造潜水器载人球舱的钛合金比纯金属钛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和熔点
C.“奋斗者”号返回水面的浮力材料纳米级玻璃微珠可产生了达尔效应
D.未来对海底“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的开采将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
【答案】D
【解析】A.锂离子电池工作时Li+向正极移动,故A错误;B.因为合金比单独的组分金属具有更高的强度、更低的熔点,故B错误;C.纳米级玻璃微珠并没有确定具体粒子大小,1nm~100nm会有丁达尔效应,小于lnm不会有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D.未来对海底“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的开采将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故D正确;故选D。
2.下图是以秸秆为原料制备某种高分子化合物W的合成路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W的化学式为(C10H16O4)n B.Y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C.Y和1,4-丁二醇通过加聚反应生成W D.X具有两种不同的含氧官能团
【答案】A
【解析】A.根据W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化学式为(C10H16O4)n,A正确;B.Y中含有羧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C.Y和1,4-丁二醇通过脱水缩合生成W,C错误;D.X中的含氧官能团只有羧基一种,D错误;答案为A。
3.对于下列所述过程,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A.Cl2通入NaOH溶液:Cl2+OH−=Cl−+HClO
B.一小块金属铜投入稀硝酸中:Cu+4H++2NO=Cu2++2NO2↑+2H2O
C.富含SO2的CaCl2溶液久置出现白色浑浊:2Ca2++2SO2+O2+2H2O=2CaSO4↓+4H+
D.酸性KMnO4溶液遇H2C2O4而褪色:2MnO+5C2O+16H+=2Mn2++10CO2↑+8H2O
【答案】C
【解析】A.Cl2通入到NaOH溶液中的产物主要为NaClO和NaCl,其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A错误;B.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Cu2++2NO↑+4H2O,B错误;C.SO2与CaCl2溶液不能直接反应,久置出现白色浑浊,可能是空气中的O2将溶解的SO2氧化成H2SO4,继而与CaCl2溶液反应得到CaSO4沉淀,C正确;D.H2C2O4属于中强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其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C2O4+6H+=2Mn2++10
CO2↑+8H2O,D错误;答案选C。
4.次氯酸钠可用于废水中氨氮(以NH3表示)的去除,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第②步反应有NH2Cl、NHCl2等中间产物生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氨氮的去除过程不宜采用较高温度加热的方法加快反应速率
B.第②步反应生成NH2Cl时,有H—Cl键的断裂和生成
C.适当增加次氯酸钠的用量,可以提高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
D.理论上,次氯酸钠和去除的氨氮(以NH3表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过程生成HClO,HClO不稳定,温度过高易发生分解,使氨氮去除率降低,A正确;B.第②步生成NH2Cl的反应方程式为NH3+HClO=NH2Cl+H2O,HClO的结构式为H—O—Cl,NH2Cl的结构式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氯原子与氢原子没有直接相连,因此并没有H—Cl键的断裂和形成,B错误;C.由图中原理可知,反应过程①NaClO和H2O反应生成HClO,HClO氧化NH3去除氨氮,HClO浓度大,氨氮去除率高,C正确;D.次氯酸钠去除废水中氨氮(以NH3表示)的总反应方程式为3NaClO+2NH3=N2+3NaCl+3H2O,由方程式可知次氯酸钠和氨氮(以NH3表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D正确;答案选B。
5.NF3与汞共热得到N2F2和一种汞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F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B.N2F2的结构式为F-N=N-F
C.NF3沸点一定高于NH3 D.N2F2分子存在顺反异构
【答案】C
【解析】A.NF3的中心原子N的价电子对数为,含有1个孤电子对,因此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A正确;B.N2F2中N原子和F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N原子和N原子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其结构式为F-N=N-F,B正确;C.由于NH3分子间存在着氢键,因此NF3沸点低于NH3,C错误;D.N2F2分子存在顺反异构,类似于C2H4,即(顺式)、(反式),D正确;答案选C。
6.下列实验中,对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常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体积溶液和溶液的pH
测得pH都等于
同温下,不同浓度的CH3COONH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B
工业上用SiO2与焦炭在高温条件制备粗硅
生成可燃性气体,得到黑色固体粗硅
非金属性:C>Si
C
铁的氢氧化物溶于足量的溶液中,滴加溶液
固体溶解,溶液未变红色
铁的氢氧化物一定是
D
向两支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溶液
前者溶液变蓝,后者产生黄色沉淀
I溶液中存在平衡II2+I−
【答案】D
【解析】A.不同浓度的溶液pH均为7,说明醋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相等。但是,浓度越大,两种离子的水解程度就越大,水的电离也越大,A错误;B.制备粗硅时,C是还原剂,Si是还原产物,不能得出非金属性C>Si,B错误;C.HI有还原性,可以将Fe3+还原为Fe2+,故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可能是Fe(OH)3被还原,C错误;D.向KI3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证明溶液中有I2;向KI3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黄色沉淀,证明有I−,即I溶液中存在平衡II2+I−,D正确;故选D。
7.人体内的血红蛋白(Hb)可与O2结合,更易与CO结合使人体中毒,涉及原理如下:
①Hb(aq)+O2(g)HbO2(aq) ΔH1<0
②Hb(aq)+CO(g)HbCO(aq) ΔH2<0
③HbO2(aq)+CO(g)HbCO(aq)+O2(g) ΔH3<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ΔH1<ΔH2
B.反应①、②在一定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
C.刚从平原到高原时,人体血液中c(HbO2)将降低,使人体因缺氧而不适
D.将CO中毒的人转至高压氧仓中治疗,反应③平衡逆向移动而缓解症状
【答案】A
【解析】A.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③可由反应②减反应①所得,ΔH3=ΔH2-ΔH1Y,故B正确;C.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1mol该化合物中有2mol配位键,故C错误;D.Y为B,最高价氧化合物的水化物H3BO3是一元弱酸,故D错误;故选B。
二、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都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K2FeO4是优良的水处理剂,在水中发生反应:4FeO+10H2O=4Fe(OH)3(胶体)+8OH−+3O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pH越小,K2FeO4越不稳定
B.K2FeO4净水是利用Fe(OH)3胶体吸附水中的Ca2+、Mg2+等离子
C.上述反应中K2FeO4仅作氧化剂
D.可利用K2FeO4的强氧化性对自来水杀菌、消毒
【答案】BC
【解析】A.若溶液pH减小,促使4FeO+10H2O=4Fe(OH)3(胶体)+8OH−+3O2↑反应正向进行,所以溶液pH越小,K2FeO4越不稳定,故A正确;B.K2FeO4净水是利用Fe(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故B错误;C.上述反应,K2FeO4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部分氧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氧气,K2FeO4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C错误;D.+6价的铁有强氧化性,可利用K2FeO4的强氧化性对自来水杀菌、消毒,故D正确;选BC。
12.已知34Se和S都是氧族元素。常温下,向某浓度的、、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的分数(σ)随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2.62时,
B.B点对应的溶液中:
C.0.1mol·L−1的溶液中:
D.反应的平衡常数K=1.0×105.7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pH=2.62时,,A正确;B.B点对应的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可知=,又由于B点有,所以=,B错误;C.0.1mol/L的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由A点可知,由B点可知,,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正确;D.由A点可知,由B点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D正确;故选B。
13.在一定条件下,向Al2O3和过量C粉的混合物中通入纯净的氯气,可制得易水解的Al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3Cl2+3C2AlCl3+3C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B.装置b、c中盛装的分别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
C.装置d、e之间应添加一个干燥装置
D.此实验的尾气,除氯气外都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答案】D
【解析】向氧化铝和过量碳粉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易水解的氯化铝,由实验装置可知,a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可生成氯气,b中饱和食盐水可除去HCl,c中浓硫酸干燥氯气,d中反应制备氯化铝,e为尾气处理。A.装置a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A项正确;B.b为饱和食盐水,可用于除去氯化氢,c为浓硫酸,起到干燥作用,B项正确;C.氯化铝易水解,则应在d、e之间添加一个干燥装置,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d中,C项正确;D.尾气除氯气外还有CO,不能直接排放,D项错误;答案选D。
14.食品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钠(Na2S2O5)为具有强还原性的白色细小结晶状固体。工业制备原理为Na2SO3+SO2=Na2S2O5,某种制备Na2S2O5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4.1
B.溶液1溶质的成分为Na2SO3
C.操作a应在还原氛围下进行
D.抗氧化时,1mol Na2S2O5可以消除2mol O2
【答案】AC
【解析】根据pH计的精确度进行判断;根据流程中所加物质判断反应产物;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溶质的可能情况;根据已知反应Na2SO3+SO2=Na2S2O5,可以判断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以判断二氧化硫是还原剂,以此来判断反应的氛围。A.测定溶液pH的精确度为0.1,可用pH计(或酸度计,或pH传感器)等,A项正确;B.向Na2CO3饱和溶液通入SO2至pH=4.1得到溶液1,由于Na2S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pH>7,B项错误;C.由流程图可知溶液3的主要溶质为Na2S2O5,Na2S2O5具有强还原性,所以从Na2S2O5溶液中析出Na2S2O5晶体,应在还原氛围下进行,C项正确;D.Na2S2O5中硫元素化合价为+4,当氧化至最高价+6时,1mol Na2S2O5最多可以提供4mol电子,可以消除1mol O2,D项错误。故选答案AC。
15.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化学电池成功实现废气的处理和能源的利用,用该新型电池电解CuSO4溶液,装置如下(H2R和R都是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电极为负极
B.工作一段时间后,正极区的pH变大
C.电池工作时,负极区要保持呈酸性
D.若消耗标准状况下112mL O2,则电解后的CuSO4溶液pH约为2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左图为原电池,右图为电解池。左图中a电极上Fe3+和H2S生成S和Fe2+,Fe2+在电极a处失去电子生成Fe3+,电极反应为Fe2+-e−=Fe3+,生成的Fe3+能够继续氧化H2S;b电极一侧,O2和H2R反应生成H2O2和R,R在电极b处得到电子和H+生成H2R,电极方程式为R+2e−+2H+=H2R,生成的H2R可以继续与氧气反应,因此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为阴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为阳极,电解硫酸铜溶液,电极反应为:2CuSO4+2H2O2H2SO4+2Cu+O2↑。A.b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R+2H++2e−=H2R,故A不符合题意;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R+2H++2e−=H2R,生成的H2R又继续与氧气反应,H2R+O2=H2O2+R,负极区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左侧的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右侧,保持正极区的pH基本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电极a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3+,因此电池工作时,负极区要保持呈酸性,防止Fe3+水解沉淀,故C符合题意;D.标准状况下112mL O2的物质的量==0.005mol,根据电解CuSO4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H2O2Cu
+2H2SO4+O2↑可得生成0.005mol硫酸,c(H+)==0.1mol/L,pH=1,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FeSO4溶液,再与等物质的量的(NH4)2SO4反应,制备补血剂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Fe(SO4)2·6H2O]。
已知:硫酸亚铁铵晶体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1)实验装置
盛装1mol·L−1的H2SO4溶液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图示装置中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
(2)尾气吸收
由于加入的铁粉不纯,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少量PH3气体,故需使用封闭装置。用CuSO4溶液吸收PH3时会生成H3PO4和Cu,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药品用量
将0.7g铁粉、10mL 1mol·L−1 H2SO4溶液加入烧瓶中反应。采取上述原料配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4)制备FeSO4溶液
保持温度在70℃~80℃之间,至反应无明显气泡产生后,停止加热,过滤,称量残余固体质量。为避免在过滤时析出FeSO4晶体,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5)制备(NH4)2Fe(SO4)2·6H2O
向Fe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NH4)2SO4固体,在70℃~80℃条件下溶解后,趁热倒入50mL乙醇中,析出晶体。乙醇的作用为_______。
(6)产品检验
请补充完整测定产品中SO含量的实验方案:准确称取0.4g样品,将样品溶于70mL水中,_______(填字母)。
①滴加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
②过滤
③直至向洗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不再出现浑浊
④将沉淀移入坩埚,灼烧至恒重,记录数据
⑤加入2mol·L−1的HCl溶液酸化
⑥洗涤沉淀
A.⑤①②⑥③④ B.①②⑤⑥③④ C.②①⑤⑥③④ D.⑤①③⑥②④
(7)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MnO+5Fe2++8H+=Mn2++5Fe3++4H2O。现称取4.476g (NH4)2Fe(SO4)2·6H2O产品(杂质只有FeSO4·7H2O)溶于稀硫酸中,然后用0.10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24.00mL高锰酸钾溶液。
①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
②产品中(NH4)2Fe(SO4)2·6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
【答案】(1)分液漏斗 水浴加热
(2)4CuSO4+PH3+4H2O=H3PO4+4H2SO4+4Cu
(3) 避免Fe2+被氧化为Fe3+
(4) 趁热过滤
(5) 降低硫酸亚铁铵晶体是水中的溶解度
(6) A
(7) 溶液变为浅紫红色,且30s内不褪色 87.58%
【解析】(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盛装1mol·L−1的H2SO4溶液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图示装置是将圆底烧瓶放在热水浴中加热,故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2)CuSO4和PH3反应生成H3PO4和Cu,Cu的化合价降低,P的化合价升高,根据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SO4+PH3+4H2O=H3PO4+4H2SO4+4Cu。(3)将0.7g铁粉(即0.0125mol)和10mL 1mol·L−1 H2SO4溶液(含H2SO4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反应,铁粉过量,主要原因是避免Fe2+被氧化为Fe3+。(4)为避免在过滤时析出FeSO4晶体,可采取趁热过滤的措施。(5)硫酸亚铁铵晶体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所以加入乙醇的作用为降低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溶解度。(6)测定产品中SO含量,方案是将SO沉淀为BaSO4,称量纯净的BaSO4的质量,从而测定SO含量。步骤是:准确称取0.4g样品,将样品溶于70mL水中,先加入2mol·L−1的HCl溶液酸化,然后滴加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沉淀,直至向洗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不再出现浑浊,将沉淀移入坩埚,灼烧至恒重,记录数据,故选A。(7)①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且摇动30s溶液颜色不褪去。②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10mol·L−1×0.02400 L=2.4×10−3mol,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5Fe2++8H+=Mn2++5Fe3++4H2O可知,参加反应的Fe2+的物质的量为2.4×10−3mol×5=0.012mol。设产品中(NH4)2Fe(SO4)2·6H2O的物质的量为x,FeSO4·7H2O的物质的量为y,则x+y=0.012,392x+278y=4.476,可求出x=0.01mol,y=0.002mol,则(NH4)2Fe(SO4)2·6H2O的质量为3.92g,所以(NH4)2Fe(SO4)2·6H2O质量分数为=87.58%。
17.由于荧光探针的高灵敏度,特异性,快速响应和技术简便性,已成为检测成像和疾病诊断的强大工具。基于光感应电子转移的传感和诊疗探针的传感机理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Cu位于元素周期表___________区,铜的熔点高于钾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BTCu分子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__,1mol BTCu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mol配位键。
(3)BTCu-Cu2+中第二周期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BTCu-Cu2+组成元素形成的分子中,与CO2互为等电子体的是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4)磷锡青铜是有名的弹性材料,广泛用于仪器仪表中的耐磨零件和抗磁元件等。磷锡青铜品胞结构如图所示。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铜、磷原子最近距离为0.5a pm。
①磷锡青铜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铜与铜原子最近距离为___________pm。
②磷锡青铜晶体密度为___________g·cm−3(用代数式表示)。
【答案】(1)ds 铜的价电子数比钾多,铜的原子半径比钾小,铜的金属键比钾强
(2) sp3 1
(3)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三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一)(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三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一原卷版doc、新高考高三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一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三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四)(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三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四原卷版doc、新高考高三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四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三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三)(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三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三原卷版doc、新高考高三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三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