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0.1 兰亭集序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0.1 兰亭集序课文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兰亭集序,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两种人的生活方式,老之将至,由生到死,死生亦大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他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一、音读: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文章
二、自读:课文及背景、点拨解词
三、理读:梳理文章时间、空间脉络
四、美读:书法之美、自然之美、天 气之美、玄理之美、名士风流之美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他书法精绝,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魏晋时期具有承前起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汉隶发展至魏晋,基本奠定了汉字形态;另一方面,真、行、草书又得到长足发展。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世誉为“书圣”,他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品世“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 《 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 为﹃天下第一行书﹄。
文章背景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 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 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 的42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为“天下第一行书”。
序也写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之“山阴道”)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 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
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绕过土阜,便到了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块,上刻“兰亭”二字,为清康熙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抚摸而稍平,因此这碑被称为“君民碑”。
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在书 写“鹅池”两字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接圣旨,他儿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这两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御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一首七律《兰亭即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品刻 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这在国内绝无仅有,说它是国宝并不为过。
听录音,阅读课文,思考文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兰亭雅集 ,俯仰之间,信可乐也 ,“乐”在何处?
人杰: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景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事趣: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
明 文征明 《兰亭雅集图》
问题:作者抒写宴集后的感触,他的抒 情基调由乐转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提示:以“悲”为抒情基调,上文兰亭聚饮,赋诗,是乐事,但有聚就有散,聚会难而短,分散易而长。这种欢聚难常的感触已经使人情绪低落,由此,进而想到人生短促,所以聚散生死始终笼罩文学家的心,故作者由乐转悲。
2.俯仰之间,作者“痛”从何来?
痛之一:生命本体永难满足的内在欲望(所之既倦)痛之二:外在世界流转不停的无法掌控(所欣已陈)痛之三:个体生命短暂有限的不容抗拒(终期于尽)
3.第四段作者俯仰古今,其“悲”与“痛”是一样的感情吗?作者“悲”什么?
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悲天下,更加深刻感人。无论世界怎么变化,“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世的人看今天,就像我们现在看过去,对过去的是非得失都看得一清二楚,但我们看现在、看自己时却是扑朔迷离的。
4.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生即生,死即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5.作者的这种悲哀之情是否是消极悲观?
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性格刚强的曹操同样有“人生几何”的感叹,但是它最后导致的不是消极无为而是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艺术特色 1、用笔简约,格调淡雅
文章的一开篇,作者就叙述了兰亭盛会的情景。在这里,无论写山摹水还是描竹画树,都达到了简而不能再简的地步,这可谓惜墨如金。浓香艳颜,些许不流注笔端,进入作者视角的,唯有山、水、林、竹、天、风而已。即使绘竹,也只言其修而弃其绿;写水,也只言其清而弃其碧,极力创设出一种素淡、雅致的格调: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竹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流水急湍,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纯明朗,晶莹亮丽,生机盎然,活力无限,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诗人流连山水的舒心惬意。
2、手法多样,逸趣无穷
本文是一片书序,文章虽然短小,仅324字,但表现手法多样,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环环相扣,波澜迭起,逸趣无穷。如文章从兰亭集会落笔,首先用简洁的文字点明集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和与会人物,接着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清雅优美的山、水、林、竹等自然景物,而正是这些自然风光引起与会者饮酒取乐、临流赋诗的雅兴,下文就自然转入叙写雅事,叙写与会者“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的种种欢乐情景。段末以“乐”字作结,揭示了与会者沉浸在美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而暂时忘却烦恼的情趣。
3、脉络清晰,感情深沉
《兰亭集序》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立意深远,文笔清新流畅,朴素自然,而且感情发展脉络十分清晰,情感曲调深沉。本文分三层,一层写“乐”,二层写“痛”,三层写“悲”。而文章第一段写了五乐:名士济济,聚首兰亭,一乐也;山环水绕,境界清幽,二乐也;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三乐也;天朗气清,日暖风和,四乐也;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五乐也。文中以“信可乐也”作结。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好梦成真
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列坐其次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足以极视听之娱夫人之相与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文言知识归类【古今异义】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特殊句式】 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欣于所遇(状语后置) c)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词类活用】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量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 “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一词多义】 (一)之 (1) 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 (2) 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 (3) 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 (4) 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 (5) 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 (一)一 (1) 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样。例:其致一也 (3) 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趣舍万殊 “趣”通“取”,取向。或通“趋”,趋向。【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文言知识归类【古今异义】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特殊句式】 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欣于所遇(宾语前置) c)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词类活用】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量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 “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1. 下列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诞(dàn) 癸(kuí) 殊(shú) 峻(jùn)殇(shānɡ) 稽(jī) 骸(hái) 悟(wù)悼(dà) 禊(qiè) 骋(chěnɡ) 契(qì)嗟(jiē) 觞(shānɡ) 湍(tuān) 曲(qǔ)水
A.癸 ,殊shū。C.禊xì。D.曲qū。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叙宴会盛况,生命短暂,欲望无限,世事变化,千古同悲,主旨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1 兰亭集序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信可乐也,岂不痛哉,千古同悲,2为何而“痛”,3缘何而“悲”,实为千古之悲,深度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0.1 兰亭集序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兰亭集序,王羲之,诵读文本,流觞曲水,“修禊”之乐,“生死”之痛,人生短暂之痛,生死难测之痛,魏晋士人的生死观,魏晋士人的生死观成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