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小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第一次学科调研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小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第一次学科调研物理试卷(含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小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1.(3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正常行走的速度是10m/s
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正常学习工作的环境声音不超过10dB
D.初中男生跑1000m的时间为2min
2.(3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3分)2021年8月18日南海有轨电车1号线通车,圆圆和妈妈一起坐在正在行驶的列车的座椅上,她说路边的树木向后飞跑了,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边上的建筑 B.坐在她旁边的妈妈
C.轨道 D.大地
4.(3分)对下面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错误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凭音色可以听出犬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进行辨别
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所听到的歌声,传声物质是空气
5.(3分)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6.(3分)一位护士取一支消毒的体温计(刚给一个病人测量过体温为37℃),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7℃和3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是37℃,乙的体温是38℃
B.甲的体温一定低于37℃,乙的体温是38℃
C.甲的体温可能是37℃,乙的体温是38℃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7.(3分)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5~6s内乙车静止
B.5~6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0~5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为2m/s
D.0~5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为0.4m/s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3分)在骑自行车过程中,若以自行车的座椅为参照物,则骑行者是 的;若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则骑行者是 的(前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由此可见,运动和静止是 的。
9.(3分)小英和小红两家一起自驾游,在路边上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60”表示的意思是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到达长江大桥,最快需要 min。两辆汽车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可知,在时间相同时,小英和小红的路程之比是 。
10.(3分)如图甲所示,将话筒接在计算机的输入端,将3支音叉移到离话筒相同距离的位置,先后用锤子敲击它们,计算机的屏幕上先后出现如图乙所示A、B、C三个声音波形。
从声音波形可以看出,频率最高的是 声音,音调最低的是 声音。(均选填“A”“B”或“C”)
11.(3分)小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min内振动了6000次,它振动的频率是 Hz,印尼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远在数百公里以外的有些人感到恶心、胸闷,这是由于地震和海啸发生时产生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而引起的;如果借助特殊扩音器把这种声音响度放大,则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12.(3分)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如图所示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图。A图操作错误的原因是 。
13.(3分)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涵义深刻。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骤冷,空气中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此过程需要 热量;雪后,由于雪 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14.(3分)某同学从学校去保利水城,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m/s。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在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的烟就开始计时。假设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枪声是通过 传到计时员的耳朵,则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5.(3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通过的路程与时间记录如下:
时间/秒
0
1
2
3
路程/米
0
2
4
6
在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画出s﹣t图及v﹣t图。
16.(3分)在一次实践活动中,同学演示敲击3个瓶子,依次发出的音调越来越高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另外两个瓶子中的大致水位线。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16题6分,17题8分,18题7分,共21分)
17.(6分)(1)如图1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硬币的直径长度为 cm。
(2)如图2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
(3)如图3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图中体温计的量程是 ℃,读数是 ℃。图4寒暑表的读数是 ℃。
18.(8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可见,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并由此推理可知: 。
19.(7分)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装置如图甲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0
84
88
92
96
98
98
98
(1)请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处于 。(填“沸腾前”或“沸腾中”)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说明此时的气压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小明发现水正在沸腾,移走酒精灯,水还能沸腾一段时间,表明水沸腾过程中不需要吸热,这种说法 (填“对”或“不对”)理由是: 。
(5)水沸腾时,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 ,玻璃片的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19题6分,20题7分,共13分)
20.(6分)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9m/s的速度行驶50s,紧接着又以15m/s的速度继续行驶了1500m。求:
(1)该汽车在前50s行驶的路程是多少m?
(2)该汽车以15m/s的速度行驶了多少s?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1.(7分)2021年底全国高铁里程将接近4万公里,高铁给国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CRH3A型动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80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s后首次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动车车长为300m,通过该隧道耗时80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假设声沿直线传到山崖),求:
(1)声音在4s内传播的距离;
(2)司机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
(3)动车行驶的速度;
(4)该隧道长度。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其中21题6分,22题7分,23题5分,共18分)
22.(6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请你运用学到的知识解答一下生活情境问题:
(1)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如图1所示,街道设置禁鸣喇叭标志牌,能在 减弱噪声;请再列举一个相同方式减弱噪声的例子: 。
(2)南方寒冷的冬天,坐满人的车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小水珠,这是水蒸气 而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小水珠在窗户玻璃的 (内侧/外侧);
(3)如图2所示,是家中晾衣服的场景。把衣服摊开晾干是为了 ,晾在向阳的地方是为了 ,从而使水分蒸发的快。
23.(7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如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
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测距。如图所示为在现代汽车倒车雷达在实时测量汽车周围是否存在障碍物,它的工作原理是:发射器向外面某一个方向发射出声波信号(声波频率范围为20000Hz以上),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进行计时,声波传播途中遇障碍物就会立即反射回来,接收器在收到反射波的时刻就立即停止计时,从而测算出从发射点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1)频率高于 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
(3)倒车雷达装置发出的是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声波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 ,当司机听“嘀嘀”的报警声便知道汽车尾部接近障碍物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 。
(4)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2s接受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则障碍物距汽车为 。
(5)除上述例子外,请再列举两个现代科技、生活中利用超声波的例子:
① ;②
24.(5分)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实验装置图,如表是使用说明书,阅读并回答问题。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ms(1ms=10﹣3s)。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ms。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当铜铃离甲变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他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若在实验中原来使用的声波换成超声波,所测得的速度与原来测得的速度相比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00,则此时声速约为 m/s。(保留一位小数)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小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1.(3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正常行走的速度是10m/s
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正常学习工作的环境声音不超过10dB
D.初中男生跑1000m的时间为2min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中学生正常行走的速度是1m/s,故A不合实际;
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故B符合实际;
C、正常学习工作的环境声音一般不超过50dB,故C不合实际;
D、初中男生跑1000m所用时间接近4min,故D不合实际。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3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分析】(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解答】解:(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C错误,D正确;
(2)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B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3.(3分)2021年8月18日南海有轨电车1号线通车,圆圆和妈妈一起坐在正在行驶的列车的座椅上,她说路边的树木向后飞跑了,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边上的建筑 B.坐在她旁边的妈妈
C.轨道 D.大地
【分析】物理学中把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解答】解:路边的树木相对于路边的建筑、轨道、大地都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但相对于坐在圆圆旁边的妈妈发生了位置的变化,因此说路边的树木向后飞跑了,选择的参照物是坐在圆圆旁边的妈妈。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参照物及其选择,属基础题目。
4.(3分)对下面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错误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凭音色可以听出犬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进行辨别
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所听到的歌声,传声物质是空气
【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解答】解: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正确;
B、能听出是狗的叫声,这是通过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
C、不同的人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
D、李白所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即传声物质是空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比较简单。
5.(3分)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有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2)通过图象中是否有不变的温度,首先可判断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然后再根据物态变化之前温度逐渐上升还是逐渐下降判断是熔化还是凝固。
【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BC选项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直线,所以BC不是晶体,因此排除;
图象D不断吸收热量,在某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熔化图象。
图象A不断放出热量,在某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
综上分析,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根据图象是否有不变的温度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然后根据温度不变之前的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判断是熔化图象还是凝固图象。
6.(3分)一位护士取一支消毒的体温计(刚给一个病人测量过体温为37℃),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7℃和3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是37℃,乙的体温是38℃
B.甲的体温一定低于37℃,乙的体温是38℃
C.甲的体温可能是37℃,乙的体温是38℃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分析】(1)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
(2)体温计在使用前用用力向下甩,让水银退回到玻璃泡内。
【解答】解:因为护士给前面的病人测量体温后没有将水银甩回到玻璃泡内,所以给后面的甲、乙两人测量体温时,体温超过37℃的病人,则可以继续上升,指示新的温度值,如果后面的病人的体温低于37℃,则无法正常显示出来。
A.甲的体温可能是37℃,乙的体温是38℃,故A错误;
B.甲的体温可能低于37℃,乙的体温是38℃,故B错误;
C.甲的体温可能是37℃,乙的体温是38℃,故C正确;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病人的体温无法确定,乙的体温可以确定,是38℃,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会正确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本题是基础性题目。
7.(3分)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5~6s内乙车静止
B.5~6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0~5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为2m/s
D.0~5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为0.4m/s
【分析】(1)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
(2)在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匀速运动。
【解答】解:由图甲可知,小车甲在0~5s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0~5s甲车做匀速运动;在5~6s的s﹣t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小车甲在5~6s处于静止状态。由图乙可知,小车乙在0﹣5s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0﹣5s乙车做变速运动,在5s时的时间为2m/s,在0﹣5s乙车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2m/s,小车乙在5﹣6s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小车乙在5﹣6s做匀速运动。
A、5~6s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5~6s内甲车静止,故B错误;
C、0~5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2m/s,故C错误;
D、0~5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3分)在骑自行车过程中,若以自行车的座椅为参照物,则骑行者是 静止 的;若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则骑行者是 运动 的(前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由此可见,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
【分析】首先要确立题中的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若没有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在骑自行车过程中,若以自行车的座椅为参照物,骑行者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骑行者是静止的;
若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他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此时骑行者是运动的;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相对。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9.(3分)小英和小红两家一起自驾游,在路边上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60”表示的意思是 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km/h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到达长江大桥,最快需要 6 min。两辆汽车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可知,在时间相同时,小英和小红的路程之比是 3:5 。
【分析】(1)交通标志牌“60”是限速的标志,速度不能超过60km/h,已知速度和距离,根据公式v=可求所需时间。
(2)根据s﹣t图象由v=求得v甲、v乙,再根据s=vt求出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
【解答】解:(1)由标志牌上的数字“60”表示的意思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km/h,
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长江大桥,由v=得最快需要时间:
t===0.1h=6min。
(2)根据s﹣t图象可得两车的速度分别为:v小英===12m/s;v小红===20m/s,
由v=可得,在相同的时间内小英和小红的路程之比:
s小英:s小红=v小英t:v小红t=v小英:v小红=12m/s:20m/s=3:5。
故答案为: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km/h;6;3:5。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时间,关键是明白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意义,读懂图象。
10.(3分)如图甲所示,将话筒接在计算机的输入端,将3支音叉移到离话筒相同距离的位置,先后用锤子敲击它们,计算机的屏幕上先后出现如图乙所示A、B、C三个声音波形。
从声音波形可以看出,频率最高的是 B 声音,音调最低的是 C 声音。(均选填“A”“B”或“C”)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
【解答】解:声音波形可以看出,B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频率最高;C振动的次数最少,频率最低。
故答案为:B;C。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关系,属于 基础知识。
11.(3分)小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min内振动了6000次,它振动的频率是 100 Hz,印尼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远在数百公里以外的有些人感到恶心、胸闷,这是由于地震和海啸发生时产生的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而引起的;如果借助特殊扩音器把这种声音响度放大,则人耳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据此可以求出频率;
(2)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
【解答】解:昆虫的翅膀在1min内振动了6000次,f==100Hz;地震可以产生能量很大的次声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借助扩音器把次声波放大,但是声音的频率不改变,仍然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耳仍然不能听到。
故答案为:100;次声波;不能。
【点评】本题考查人们对频率和次声波的理解,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2.(3分)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规律制成的,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如图所示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D 图。A图操作错误的原因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部 。
【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使用时,应该: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在测量完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体,所以D图正确;A图操作错误的原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部。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D;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部。
【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方法,属于基础题。
13.(3分)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涵义深刻。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骤冷,空气中水蒸气发生 凝华 而形成的,此过程需要 放出 热量;雪后,由于雪 熔化吸热 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1)霜前冷: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
(2)雪后寒:雪熔化为水时,吸热,导致气温降低;
故答案为:凝华;放出;熔化吸热。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4.(3分)某同学从学校去保利水城,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m/s。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2.4 m/s。在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的烟就开始计时。假设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枪声是通过 空气 传到计时员的耳朵,则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
【分析】设总路程为s,算出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2,则总时间为t=t1+t2,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米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为:
t1===,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t2===,
全则程平均速度为:
v===2.4m/s;
枪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计时员的耳朵;
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
故答案为:2.4;空气;偏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础知识。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5.(3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通过的路程与时间记录如下:
时间/秒
0
1
2
3
路程/米
0
2
4
6
在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画出s﹣t图及v﹣t图。
【分析】利用描点法画出物体运动的s﹣、v﹣t图像。
【解答】解: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运动的s﹣t、v﹣t图像。
16.(3分)在一次实践活动中,同学演示敲击3个瓶子,依次发出的音调越来越高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另外两个瓶子中的大致水位线。
【分析】敲击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在振动,根据频率和音调的关系,结合水位的不同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当敲击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在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降低,瓶子与水越易振动,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如图所示:
。
【点评】本题确定振动的物体是关键,先根据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判断频率高低,再判断音调高低。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16题6分,17题8分,18题7分,共21分)
17.(6分)(1)如图1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 cm,硬币的直径长度为 1.55 cm。
(2)如图2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205s 。
(3)如图3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图中体温计的量程是 35~42 ℃,读数是 36.6 ℃。图4寒暑表的读数是 ﹣22 ℃。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3)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1℃;读取寒暑表的示数时,要先观察示数是零上还是零下。
【解答】解:(1)图1所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本次测量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2.55cm,减去1.00cm即为硬币的直径,所以硬币的直径为2.55cm﹣1.00cm=1.55cm;
(2)据图2可知,此时小表盘接近3分半,故大表盘的示数是25s,所以此时读数是2min25s;即205s;
(3)如图3所示的体温计,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读数是36.6℃;
图4寒暑表的示数越向上数值越小,说明现在的温度是零下,分度值是1℃,其读数是﹣22℃。
故答案为:(1)0.1;1.55;(2)205s;(3)35~42℃;36.6;﹣22。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秒表、体温计、寒暑表的读数,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18.(8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乒乓球弹跳起来 ,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放大 。可见,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面上撒上沙子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空气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减小 ,并由此推理可知: 真空不能传声 。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微小振动不易观察,利用转换法,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跳动;
(2)桌面的振动可以通过桌面上放置的微小沙粒跳动显示;
(3)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人体周围的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4)空气越稀薄,传声效果越差,听到声音响度越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
(2)敲击桌面发声,桌面微小振动不易观察,在桌面上撒上沙子,通过沙粒跳动显示桌面的振动;
(3)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递到左侧音叉,左侧音叉发声后使得泡沫塑料球跳动,如果到月球表面,因为没有空气的真空不能传声,因而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跳动;
(4)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空气越稀薄,传声效果越差,听到声音响度越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乒乓球弹跳起来;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放大;振动;
(2)在桌面上撒上沙子;
(3)空气;不能;
(4)减小;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此题是一道验证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科学探究题,转换放大和实验推理法是本题的核心。
19.(7分)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装置如图甲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0
84
88
92
96
98
98
98
(1)请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处于 沸腾中 。(填“沸腾前”或“沸腾中”)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98 ℃,说明此时的气压 低于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小明发现水正在沸腾,移走酒精灯,水还能沸腾一段时间,表明水沸腾过程中不需要吸热,这种说法 不对 (填“对”或“不对”)理由是: 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上有余热,水仍能从石棉网上吸热,故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 。
(5)水沸腾时,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 小水珠 ,玻璃片的温度将 升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分析】(1)首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由图像得到水的沸点;
(2)沸腾前,上层的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气泡遇低温液化,气泡减小;当水温达到沸点时,有大量的气泡涌现,接连不断地上升,并迅速地由小变大;
(3)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4)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
(5)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以及液化放热。
【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2)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图乙中是沸腾中的现象;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保持不变的温度为98℃,因此水的沸点就是98℃,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根据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的规律可知,此时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当水沸腾时,撤去酒精灯后,水还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原因是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上有余热,水仍能从石棉网上吸热,故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所以判断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是错误的。
(5)如果这时在管口放置一玻璃片,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片上,玻璃片的温度将升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液化放热。
故答案为:(1)见上图;(2)沸腾中;(3)98;低于;(4)不对;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上有余热,水仍能从石棉网上吸热,故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5)小水珠;升高。
【点评】学习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应重点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了解实验的器材与要求,能有重点地观察相关的实验现象,能正确记录和分析实验的数据,这些都是该实验中应该掌握的内容。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19题6分,20题7分,共13分)
20.(6分)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9m/s的速度行驶50s,紧接着又以15m/s的速度继续行驶了1500m。求:
(1)该汽车在前50s行驶的路程是多少m?
(2)该汽车以15m/s的速度行驶了多少s?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1)已知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利用公式v=的变形式s=vt得到行驶的路程;
(2)已知汽车行驶的速度和路程,利用公式v=的变形式t=得到行驶的时间;
(3)已知汽车前后两个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可以得到总路程和总时间,用v=得到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由v=得,该汽车在前50s行驶的路程是:
s1=v1t1=9m/s×50s=450m;
(2)由v=得,该汽车以15m/s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
t2===100s;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行驶的路程是:
s=s1+s2=450m+1500m=1950m,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是:
t=t1+t2=50s+100s=150s,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v===13m/s。
答:(1)该汽车在前50s行驶的路程是450m;
(2)该汽车以15m/s的速度行驶了100s;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3m/s。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注意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1.(7分)2021年底全国高铁里程将接近4万公里,高铁给国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CRH3A型动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80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s后首次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动车车长为300m,通过该隧道耗时80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假设声沿直线传到山崖),求:
(1)声音在4s内传播的距离;
(2)司机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
(3)动车行驶的速度;
(4)该隧道长度。
【分析】(1)利用v=计算出声音在4s内传播的距离;
(2)声音传播的距离减去鸣笛时动车与隧道口的距离就是司机听到回声时与山崖的距离;
(3)根据司机听到回声时与山崖的距离与鸣笛时动车与隧道口的距离可以知道动车行驶的路程,利用v=可以计算出动车的速度;
(4)利用v=计算出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然后就可以求出隧道的长度。
【解答】解:(1)由v=可得,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v声t=340m/s×4s=1360m;
(2)听到回声,司机离山崖的距离:s1=s声﹣s0=1360m﹣800m=560m;
(3)动车行驶的路程s车=s0﹣s1=800m﹣560m=240m;
动车的行驶速度:v车===60m/s;
(4)动车经过隧道行驶的路程:s车1=v车t2=60m/s×80s=4800m;
隧道的长度L=s车1﹣L车=4800m﹣300m=4500m。
答:(1)声音在4s内传播的距离是136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山崖560m;
(3)动车行驶的速度是60m/s;
(4)隧道长为4500m。
【点评】本题是关于回声测距问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知道动车行驶的距离、声音传播的距离以及动车与隧道口的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其中21题6分,22题7分,23题5分,共18分)
22.(6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请你运用学到的知识解答一下生活情境问题:
(1)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如图1所示,街道设置禁鸣喇叭标志牌,能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请再列举一个相同方式减弱噪声的例子: 给摩托车加装消声器 。
(2)南方寒冷的冬天,坐满人的车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小水珠,这是水蒸气 液化 而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小水珠在窗户玻璃的 内侧 (内侧/外侧);
(3)如图2所示,是家中晾衣服的场景。把衣服摊开晾干是为了 增大液体表面积 ,晾在向阳的地方是为了 提高液体温度 ,从而使水分蒸发的快。
【分析】(1)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积,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解答】解:(1)街道设置禁鸣喇叭标志牌,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给摩托车加装消声器也是为了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南方寒冷的冬天,坐满人的车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因车内温度高于车外,车内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因此这层小水珠在窗户玻璃的内侧;
(3)把衣服摊开晾干是为了增大液体表面积,晾在向阳的地方是为了提高液体温度,从而使水分蒸发的快。
故答案为:(1)声源处;给摩托车加装消声器;
(2)液化;内侧;
(3)增大液体表面积;提高液体温度。
【点评】此题考查了防治噪声的途径、液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属基础题目。
23.(7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如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
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测距。如图所示为在现代汽车倒车雷达在实时测量汽车周围是否存在障碍物,它的工作原理是:发射器向外面某一个方向发射出声波信号(声波频率范围为20000Hz以上),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进行计时,声波传播途中遇障碍物就会立即反射回来,接收器在收到反射波的时刻就立即停止计时,从而测算出从发射点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1)频率高于 20000 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 20 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能量 。
(3)倒车雷达装置发出的是 超声波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声波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 反射 ,当司机听“嘀嘀”的报警声便知道汽车尾部接近障碍物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
(4)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2s接受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则障碍物距汽车为 3.4m 。
(5)除上述例子外,请再列举两个现代科技、生活中利用超声波的例子:
① B超 ;② 声呐
【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属于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属于超声波。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通过声音能获得一个消息,属于声能传递信息;通过声音引起其他物体的运动,属于声能传递能量。
(3)倒车雷达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获得一些消息。
(4)知道时间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距离。
(5)生活中利用超声波的例子很多:B超、金属探伤、声呐等。
【解答】解:(1)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属于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属于次声波。
(2)超声波引起物件上污垢的运动,污垢运动脱离物件,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3)倒车雷达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司机获得一些消息,这属于声能传递信息。
(4)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2s接受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声音运动距离:s=vt=340m/s×0.02s=6.8m,
障碍物距汽车为:s'=s=×6.8m=3.4m。
(5)生活中利用超声波的例子很多:B超、金属探伤、声呐等。
故答案为:(1)20000;20;(2)能量;(3)超声波;反射;信息;(4)3.4m;(5)①B超;②声呐。
【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声的利用、声的反射、声的有关计算等。
24.(5分)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实验装置图,如表是使用说明书,阅读并回答问题。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ms(1ms=10﹣3s)。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0 ms。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当铜铃离甲变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他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B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若在实验中原来使用的声波换成超声波,所测得的速度与原来测得的速度相比是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00,则此时声速约为 333.3 m/s。(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1)因为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乙距离相等,时间相等;
(2)由于乙和甲的距离是不变的,声音传到乙和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
(3)声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在相同距离内,时间减少;
(4)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普通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5)设声速为v,利用速度公式和题中的时间差列出一个方程,就可以求解出声速。
【解答】解:(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
(2)因为铜铃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由于乙比甲远的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声音传到乙和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
(3)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会减小,故时间差也会变小,B正确;
(4)在实验中原来使用的声波换成超声波,由于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普通声音的传播速度一样,故所测得的速度与原来测得的速度相比是一样的;
(5)设声速为v,则声音从铜铃传到甲的时间为:t1=,声音从铜铃传到乙的时间为:t2=;
由题意知: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间1.8×10﹣3s是声音通过两端路程的时间差,铜铃传到乙的路程更远,时间更多,所以﹣=1.8×10﹣3s,代入数据:﹣=1.8×10﹣3s,解得v≈333.3m/s。
故答案为:(1)0;(2)不变;(3)B;(4)不变;(5)333.3。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有关方面的内容,解答时注意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普通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英实验学校等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英实验学校等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英实验学校等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度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双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画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度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英实验学校等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最接近真实值的是,15k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