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720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7201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7201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7201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7201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7201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7201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7201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历史上的疫病,中医药的成就,西医在中国的传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1、知道古代疫病的流行与影响;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屠呦呦团队分离出青蒿素
“麻沸散”《伤寒杂病论》
材料1:疫者,民皆病也。 —— 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2:瘟之至也,非江海鳞甲之类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虫兽毛羽而不存。 ——《上经·尚时》材料3: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明·吴有性《温疫论》
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特点:①频繁性、周期性②时空分布不均衡 ③突发性、持续性④危害大、范围广 ⑤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疫病”≠“疾病”(各种疾病的总称)
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
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
康熙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突然爆发严重鼠疫,死亡军民人数在一半以上,雅典政治的走向明显转变。
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人口死亡,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
欧洲鼠疫大流行(黑死病)。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严重饥荒。人文主义思想兴起。
墨西哥爆发,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流行,肆虐两个世纪
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
材料1:现代人口学家对染病的广大地区的全面估计,1348-1352年黑死病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欧洲人口8000万中死亡2400万—2500万,即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的大量死亡造成欧洲社会政治秩序的极大混乱。 ——张绪山《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直接:导致大量人口死亡;
材料2:万历年间的华北鼠疫大流行使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陷于停滞,崇祯鼠疫则在风起云涌的起义浪潮中加速了它的传播和扩散。明王朝是在灾荒、民变、鼠疫和清兵的联合作用下灭亡的。 ——曹树基《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580—1644年》
政治:社会秩序混乱、国家衰落;
材料3:频繁爆发的瘟疫导致了整个帝国不断出现饥荒和通货膨胀,造成了罗马经济生活的极度混乱,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罗马帝国时期,在生产技术和资源方面并没有根本性的进步和提高,所以人口的下降就意味着粮食和商品生产的减少。黑死病使欧洲田地大量荒芜,英格兰地主开始把土地集中起来养羊,“圈地运动”兴起,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经济: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经济衰退;
材料4:“这场瘟疫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教会失去了精神上的权威,失去了人们的支持。许多人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中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一些具有推动意义的新思想得以酝酿和传播,促使中世纪向近现代社会发展。” ——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思想:带来精神冲击,出现信仰危机;客观上可能引起新思想的酝酿与传播(人文主义)
材料5:经历黑死病的洗礼,医疗体系同样受到很大的冲击,开始走向一个全新的方向……医院的药物发生了变化,公共卫生和健康开始发展,这些公共机构报告流行病的情况,负责实施隔离,出现了专门对付瘟疫的医生。——赵立行《1348年黑死病与理性意识的觉醒》
客观上推动了医疗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3、古代和近代的疫病防治措施
p83 思考点:古人哪些防治疫病的措施值得今天借鉴?
①古代有一定的公共卫生观念。采取了清理污水、 隔离患者以及掩埋尸体等措施,在今天还有借鉴意义。②依赖中医药探索治疗疫病的方法,对治疗天花、疟疾、 伤寒等疫病形成一定的经验。③建立专门机构,隔离病人予以救治,符合现代科学。
一)古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
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
《黄帝内经》 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华佗: “麻沸散” “五禽戏”
“医圣”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药王”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
针灸、推拿、拔火罐、内服中药等。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shù)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临床治疗、针灸医经医籍、实验针灸等部分。针灸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针灸优点: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
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辩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 ---王世贞《本草纲目》原序
根据材料,谈谈对《本草纲目》体例特点的认识。
①全书框架一目了然;②体例完备,大纲、条目、解释、辨误、图像、功用全面;③重视前代医学家的研究成果;④作者深入临床实践,辨析真伪,禆补缺漏。
谈一谈你对中医药特征的认识
特点:(1)重视临床经验;(2)辩证施治,药食同源;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3)形成了独特的医学遗产,如针灸、 推拿、食疗;(4)留下了大量的中医典籍。(5)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博大精深
《黄帝内经》,中国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最先使用“麻沸散”,“五禽戏”
《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肘后备急方》,总结晋以来医疗发展方面先进成就
《千金方》,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证类本草》,宋代最著名的药物学著作
《本草纲目》,“东方药学巨典”
二)现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
3.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焕发新的生机
(1)在中西医结合方针指导下,新老中西医团结协作总结临床经验,中医药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2)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
(3)中医药工作者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
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止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0年5月,国际植物医学期刊《植物医学》收录发表了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院士等领衔的论文最新研究成果:中成药连花清瘟用于临床治疗新型冠状肺炎疗效。它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对于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的治疗作用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中医药的当代价值:①利于人民健康,具有医疗价值;②中医产业现代化,具有经济价值;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文化价值;④发掘和创新中医资源,具有科技价值;⑤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
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③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①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②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西医院校建立,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西式医院建立,凭借医疗设备进行诊断、治疗医疗技术传入(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等)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与影响?
材料: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背景:①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国门; ②西方文明的传入;③洋务运动的兴起;④受到日本的影响;⑤政府支持。影响:①推动了中国医学事业的近代化(培养大批西医人才);②推动了中国公共卫生观念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③动摇了中医的地位(促使中医自我改良)。
知识拓展:中西医的理念有何不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课知识,疫病的定义,黄热病,斑疹伤寒,合作探究,疫病爆发的特点,②突发性持续性,印第安人灭绝的元凶,西班牙的枪炮,西医在中国的传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课文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备课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代的疫病,急性传染病,疫病的定义,传染病原,明吴有性,重大疫病介绍,1天花,5西班牙大流感,3黄热病,4斑疹伤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