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八下复习提纲

    生物八下复习提纲第1页
    生物八下复习提纲第2页
    生物八下复习提纲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八下复习提纲

    展开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 有的植物既可进行 有性生殖 ,又能进行 无性生殖 。
    2、 花最重要的结构是: 花蕊 。
    3、 有性生殖——由 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结合形成 受精卵 ,再由 受精卵 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凡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均属于有性生殖。)
    4、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 双亲 的遗传特性。
    5、 有性生殖的意义:①有利于生物的进化。②适应能力强,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6、 无性生殖——不经过 两性生殖细胞 的结合,由 母体(根、茎、叶) 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例:竹用地下茎生殖,椒草用叶生殖,马铃薯用块茎生殖。(没有芽眼或芽的块茎在土壤中很快就会腐烂)。
    7、 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 母体 的遗传特性。
    8、 无性生殖的意义:①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主要意义)。②产生新个体速度快,有利于在短时间内繁殖大量的新个体。③加快开花结实。
    9、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 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比较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生殖细胞有无性别区分


    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后代的遗传特性
    双亲
    母体
    是否有利于保持亲本性状


    10、比较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11、无性生殖的应用: 扦插、嫁接
    12、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不久,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最后长成一个新个体。例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等用扦插茎的方式来繁殖。
    13、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 芽或枝 (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14、嫁接根据接穗的不同,有两种方式: 枝接(以枝条为接穗)和芽接 (以芽为接穗)
    15、嫁接时最关键的步骤是: 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以确保接穗成活。(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两部分形成层细胞分裂出的新细胞愈合在一起。)
    16、嫁接的结果表现的是: 接穗 的性状。
    17、通过 嫁接 的方式可以让同一株植物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
    18、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 无性生殖 原理,使植物组织或细胞(无菌条件下)等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生物技术。
    19、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①繁殖速度快。②受季节影响小。③诱导变异容易。④有效脱去病毒,获得健康植株。
    20、①“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② 扦插、嫁接、克隆、植物组织培养等 属于无性生殖。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体 与 成体 的 形态结构 和 生活习性 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2、完全变态——像家蚕这样,发育经过 卵(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例如: 家蚕、菜粉蝶、蜜蜂、蝇、蚊
    3、美丽的蝴蝶(成虫)是由毛毛虫(幼虫)变成的。
    4、家蚕“作茧自缚”后进入 蛹 期。若要提高蚕丝产量,应该延长家蚕的 幼虫 期。
    5、不完全变态——像蝗虫这样,发育经过 卵(受精卵)、若虫、成虫 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例如: 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蜻蜓、金蝉 。
    6、若虫与成虫的主要区别? 若虫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仅有翅芽 。
    7、蜕皮的原因? 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
    “金蝉脱壳”脱去的是 外骨骼 ,脱壳后的蝉进入 成虫 期。
    8、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主要区别? 发育是否经过“蛹”期。
    9、农业害虫,危害农作物的发育时期: 幼虫期 ,因此我们消灭它的最佳时期: 幼虫期 。
    10、比较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
    发育方式
    相同点
    不同点
    常见昆虫

    发育起点
    发育过程
    发育特点

    完全变态
    都是“有性生殖”的变态发育。


    受精卵
    卵、幼虫、蛹、成虫
    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大,有羽化现象。
    家蚕、菜粉蝶、蜜蜂、蝇、蚊
    不完全变态

    卵、若虫、成虫
    若虫与成虫相似,无羽化现象。
    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蜻蜓、金蝉
    12、昆虫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 ;发育方式: 变态发育(完全变态 或 不完全变态)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 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的季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主要是在 水 中完成的。
    、 雄蛙 口角有一对 鸣囊 ,雄蛙 以鸣声招引雌蛙 (求偶行为)。
    2、体外受精——雌雄蛙 抱对 ,雄蛙在雌蛙背上抱持许久,雌蛙产卵,雄蛙排出精子,精子和卵细胞在 水 中完成受精,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3、“抱对”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4、仔细观察水面,水中漂浮着一片片胶状透明的东西,里面有许多深色的小点,这就是青蛙产下的 卵块 ,里面有许多 受精卵 。
    5、青蛙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6、青蛙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青蛙的发育方式: 多为“变态发育”
    7、受精卵→蝌蚪:蝌蚪像 鱼 ,有 尾 ,用 鳃 呼吸,只能生活在 水 中。
    蝌蚪→成蛙:蝌蚪先长出 后肢 ;再长出 前肢 ; 尾、鳃 都逐渐萎缩消失,还形成了 肺 ,发育为能上陆地生活的成蛙。

    生活环境
    呼吸器官
    形态结构
    早期蝌蚪
    只能生活在 水 中
    用 鳃 呼吸
    有 尾 无 四肢
    成蛙
    既能生活在 水 中,又能生活在 陆地 上
    用 肺 呼吸,
    兼用 皮肤 呼吸
    有 四肢 无 尾
    8、比较蝌蚪与成蛙
    9、与青蛙一样,蟾蜍、大鲵、蝾螈等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也必须在 水中 进行,幼体要经过 变态发育 才能上陆地生活。因此大部分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 水域附近的潮湿地区。
    10、两栖动物减少的原因:水环境的减少与污染,人类的捕杀。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类能产有硬壳保护的卵——鸟卵。
    2、鸟卵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
    (1) 卵壳: 起保护作用。卵壳上有 气孔 ——保证胚胎发育时能够进行气体交换。
    (2) 卵壳膜:(2层), 起保护作用 。
    (3) 气室:(位于钝端,由内外两层卵壳膜围成。), 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
    (4) 卵白:(透明凝胶状物质),①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②起保护作用。
    (5) 卵黄:(黄色), 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物质。 卵黄膜: 起保护作用。
    (6) 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内含 细胞核 ), 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7) 系带: 使卵黄固定在卵中央。
    3、鸡卵的卵细胞包括: 卵黄膜、卵黄、胚盘
    4、卵的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 受精卵的胚盘
    5、从商场买回来的鸡蛋一般不能孵化出小鸡,为什么? 鸡卵未受精。
    6、鸡的受精卵开始发育是在 母鸡体内 ,卵产出后,胚胎发育停止,若要继续发育,则需要 适宜的温度(指与亲鸟体温一致的温度)
    7、鸟卵有哪些特点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
    鸟卵既可贮存丰富的 营养物质 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 卵壳、卵壳膜 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
    8、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 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 繁殖行为 。(其中“ 求偶、交配、产卵 ”是必须具有的行为。)
    9、“筑巢”是为了: 产卵、孵卵、育雏
    10、比较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方式和发育方式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 或 “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
    鸟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雏鸟→成鸟,无变态发育
    第一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如兔子毛的颜色)
    3、相对性状:同种生物 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兔子的黑毛与白毛)
    4、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5、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 控制性状的基因 。
    6、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7、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 环境 的影响。即生物体有许多 性状 明显的表现了 基因 和 环境 共同作用的结果。
    8、不是所有的性状都可以遗传:(1)基因控制的性状可以遗传。(2)环境引起的性状不能遗传。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基因 控制生物体的 性状 。
    2、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 生殖过程 把 基因 传递给子代。
    3、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精子和卵细胞 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4、生物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5、染色体——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就是染色体。
    (1)染色体主要是由 DNA分子 和 蛋白质分子 构成的。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 形态和数目 都是 一定的 。
    (2)一条染色体上有 1个 DNA分子 和 多个 蛋白质分子。
    6、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 链状 结构,外形很像一个 螺旋形的梯子 。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即基因在DNA分子上)
    一个DNA分子上有 多个 基因。不同的基因控制不同的性状。
    8、细胞核内的DNA分子和它们所携带的基因大多 有规律 地集中在染色体上。
    A
    B
    C
    a
    b
    c
    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9、①在生物的 体细胞 (除 生殖细胞 外的细胞)中, 染色体、DNA和基因 都是 成对 存在的。 成对的基因 位于 成对的染色体 上。(生殖细胞是指精子和卵细胞)
    ②一对基因(A和a)位于一对染色体的 相同位置 上。
    10、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 一半 。
    即:体细胞=受精卵=2精子=2卵细胞
    11、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那么人的上皮细胞、精子、卵细胞、受精卵、成熟的红细胞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答:46条、23条、23条、46条、0条
    12、在形成 精子或卵细胞 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 减少一半 ,而且 不是任意的一半 ,是 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 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13、生物的体细胞中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因此,后代具有 父母双方 的遗传物质。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所选材料的特点:具有 明显相对性状 的 纯种 豌豆,闭花传粉,自我传粉。(纯种:AA或aa;杂种:Aa)
    (2)

    (3)相对性状有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如高茎);未表现的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 (如矮茎)。
    (4)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 显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 隐性基因 。习惯上,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如D)和隐性基因(如d)。
    (5)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所以,①基因组成为dd,表现为隐性性状(如矮茎);
    ②基因组成为DD或Dd,表现为显性性状(如高茎)。(Dd:当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6)扩展:DD、Dd、dd
    ①DD×DD→DD ②Dd×Dd→DD、Dd、dd(1:2:1) ③dd×dd→dd
    ④DD×Dd→DD、Dd(1:1) ⑤Dd×dd→Dd、dd(1:1)(测交) ⑥DD×dd→Dd
    (7)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①无中生有,“有”为隐性性状。(Dd×Dd→DD、Dd、dd)。即若两亲本表现型相同,后代中有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隐姓埋名,“隐埋的”为隐性性状。(DD×dd→Dd)。即若两亲本表现型不同,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后代的表现型为显性性状,被隐埋的其中一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 禁止近亲结婚
    ①我国婚姻法规定: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之间禁止结婚。
    ②常见的隐性遗传病:白化病、红绿色盲、苯丙酮尿症、血友病
    ③近亲结婚的危害(或禁止近亲结婚的依据):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
    ④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 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常见的遗传病有先天性愚型,白化病,色盲等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1、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前22对称为 常染色体 ;第23对称为 性染色体 。
    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XY (X大,Y小);女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XX
    2、在男女体细胞、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体细胞(23对)
    22对+XY
    22对+XX
    生殖细胞(23条)
    22+X或22+Y
    22+X
    (1)在体细胞中有 1对 性染色体;在生殖细胞中有 1条 性染色体。
    (2)性染色体存在于: 所有具有细胞核的细胞中。
    (3)在体细胞中:
    ①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22对+XY ;②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22对+XX
    ③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 XY ; ④女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 XX ;
    在生殖细胞中:
    ① 男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条+X或22条+Y ;②女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条+X
    ③男性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 X或Y ; ④女性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 X 。
    (4)男性有两种精子:①含X染色体的精子;②含Y染色体的精子
    女性有一种卵细胞: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生男生女各占50%)
    4、①胎儿性别决定是在: 受精卵形成时 .人的性别决定不只与性染色体有关,还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性别也是一种性状)。
    ②解释双胞胎现象:①一个受精卵形成的双胞胎性别一定相同②两个受精卵形成的双胞胎性别不一定相同(如,龙凤胎)。
    ③第一胎生了女孩,第二胎生男孩的几率是: 50% (两胎之间没有关系,每胎生男孩或女孩的几率都各占50%)
    ④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XY):其中X染色体来自于他的母亲,将来一定传给他的女儿;其中的Y染色体来自于他的父亲,将来一定传给了他的儿子。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 生物的变异 。
    2、生物具有 相对性状 是 变异 的结果。生物性状的 变异 是 普遍存在 的。
    变异是不定向的,根据是否适应环境,利于自身生存,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不定向)。
    3、引起变异的原因:首先取决于 遗传物质的不同 ;其次与 环境 也有关系。
    4、变异分为: 可遗传的变异 和 不遗传的变异
    ①由 遗传物质的变化 引起的变异是 可遗传的变异 ;
    ②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
    6、人类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①人工选择培育;②通过不断杂交,让高产基因与抗倒伏基因组合到一起;③太空射线引起普通甜椒种子的基因发生改变,选出新品种。
    (以上三种,遗传物质都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7、生物变异的意义:①使生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②可以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变异选育新品种;③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8、.人类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有:通过人工选择培育,杂交育种(基因重组引起),诱变育种(基因突变引起)等


    第二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2、科学推测有三个要求:①有一定的证据;②有严密的逻辑;③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生命起源——“宇生说”: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可以推测出——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从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4、生命起源——“化学起源说”:
    (1)①原始大气的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②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主要区别: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2)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为什么?不存在。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3)米勒实验
    ①“沸水”模拟: 原始海洋 ;②“大烧瓶内的气体”模拟: 原始大气的成分 ;③“火花放电”模拟的是 闪电 ,为该实验提供 能量 ;④大烧瓶下部连通的冷凝器,让反应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流到底部的小烧瓶中,这模拟了 降雨过程 。
    ⑤底部的小烧瓶含的有机物是 多种氨基酸 。
    ⑥米勒实验的结论: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⑦米勒实验的意义: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有机物,完全可能实现。
    (4)推测,原始生命形成的过程(化学起源说):
    ① 原始大气 在 高温、紫外线、雷电 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②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 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 ,这些有机物 又随着雨水进入 原始的海洋 。
    ③原始的海洋 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 有机物 ,不断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 原始的生命 。
    (5)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简单有机物的形成场所:原始大气;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原始海洋。
    (6)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 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 ;因为 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海洋成分也发生了变化 。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采用比较 化石 的方法,判断动物的进化顺序。化石:是生物的 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① 化石 是研究生物进化 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 (但不是唯一证据)
    ②化石代表的生物,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出现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出现的 越早 ;结构越 简单 ;分类地位越低等 ;水生生物 越多
    (2)比较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2、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原核生物 (细菌);后来出现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5、从生物进化树中可以看出,所有生物之间都存在着或远或近的 亲缘关系 。
    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古代鱼类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生脊椎动物古代爬行类
    7、鸟类和哺乳类共同的原始祖先是 古代爬行类
    8、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
    1、保护色: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2、保护色的意义: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保护色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
    3、生物进化的原因: 自然选择(达尔文提出的)
    4、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括四部分:
    ①原因——过度繁殖②手段——生存斗争③基础——遗传和变异 ④结果——适应者生存
    5、(生物本身存在的) 变异 是 不定向 的, 自然选择 是 定向 的。
    6、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生存斗争 , 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这就是自然选择。
    7、自然选择是通过 生存斗争 实现的。在生存斗争中,只有那些具有 有利变异的个体(适应者),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 不利变异的个体(不适应者)则容易被淘汰。生物通过 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不断进化。
    8、“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 原始材料 。
    9、 举例:农药治害虫,时间越长,效果越差。请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观点解释。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①害虫中存在各种变异的个体:有的抗药,有的不抗药(即变异是不定向的);
    ②在喷洒农药的环境中:不抗农药的个体(不利变异个体,不适应者)被淘汰;抗农药的个体(有利变异个体,适应者)生存下来。(即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③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将这种变异遗传给后代,后代都抵抗这种农药,经较长的自然选择,大部分都成了抗药个体,而使药效变差。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由 病原体 引起的、能在 人与人之间 或 人与动物之间 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将传染病分为三种类型:
    ①细菌性传染病(如结核病)②病毒性传染病(如艾滋病)③寄生虫性传染病(如蛔虫病)
    3、传染病的特点:①传染性 ②流行性 ③季节性、地方性。传染病在发病 初期 传染性最强。
    5、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6、①传染源——能够散播 病原体 的 人或动物 。(即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
    ②传播途径—— 病原体 离开 传染源 到达 人或动物 所经过的 途径 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如蚊子)等。
    ③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7、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三个方面):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组成
    功能
    作用特点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生来就有的;对多数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除病原体(抗原)
    出生以后产生;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 细胞壁 ,使病菌溶解)和 吞噬细胞 (分布在血液、组织、器官(淋巴结、脾脏、肝脏)中,可以将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防线:
    (1)组成: 免疫器官 (如胸腺、淋巴结、脾)和 免疫细胞 (如淋巴细胞)
    (2)利用第三道防线,使机体产生免疫的过程:
    ①当 病原体(抗原) 侵入人体,刺激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 特殊蛋白质 ,叫做 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病原体在免疫学中称为抗原。)(抗体是自身产生的;抗原是来自外界的)
    ②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促进 吞噬细胞 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③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④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即机体产生了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
    (3)①没有抗原不会产生抗体;②抗原清除后,抗体仍留在体内。
    (4)天花病毒引起天花:从传染病角度看,“天花病毒”是 病原体 ;从免疫学角度看,“天花病毒”是 抗原 。
    4、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免疫”的功能:①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②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6、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的:
    ①器官移植: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相当于“抗原”)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
    体现了免疫的第①个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利用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②过敏反应:当免疫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相当于“抗原”),会引起过敏反应。利用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使用青霉素之前要进行 皮试
    7、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
    (1)疫苗——是用 失活的或减毒的 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疫苗的作用机理:接种疫苗后,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抵抗病原体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3)计划免疫——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
    (4)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疫苗),
    ①从免疫学角度看,这是人体的 第三道防线 在起作用,属于 特异性免疫 ;
    ②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 保护易感人群 。
    (5)①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②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计划免疫的意义: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被狗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属于“抗原”)或狂犬抗病毒血清(属于“抗体”)
    8、艾滋病(传染病):
    (1)艾滋病,又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简称“AIDS”
    (2)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3)传染源: 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
    (4)传播途径:①性传播 ②血液传播 ③母婴传播
    (5)易感人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因为目前没有艾滋病疫苗)
    (6)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 免疫系统 。
    (7)如何与艾滋病患者相处? ①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不会感染上艾滋病,所以我们应该关心他、力所能及的帮助他。②相处时,注意不要碰破皮肤,防止感染。
    (8)世界艾滋病日: 12月1日
    第二章 用药与急救
    1、“是药三分毒”,即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
    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 品种 ,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 不良影响或危害。
    3、药物分为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处方药(R)——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 处方 才可以购买;并按 医嘱 服用的药物。
    (2)非处方药(OTC)——是不需要 凭医师 处方 即可购买,按所附 说明 服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 ,适于消费者可以 自我诊断、自我治疗 的 小伤小病
    4、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 药品说明书
    5、药物说明书中有哪些信息对于安全用药十分重要?
    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药物相互作用、批准文号、制造单位等。
    6、中药——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植物、动物、矿物中获取的。
    西药——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
    7、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 密封、干燥、避光
    8、家庭小药箱:
    (1)小药箱中除了备有某些家庭成员特殊需要的药物(①晕车—乘晕宁;②心脏病—硝酸甘油;③神经衰弱—安定)外,还有一些常用药物,如感冒冲剂、阿司匹林(镇痛、消炎、解热)、黄连素(防止腹泻)、碘伏、酒精、棉签、纱布、胶布、创可贴、体温计等。
    (2)配备小药箱的目的: 为了防止小伤小病
    (3)旅行时带的小药箱,药物应当是用法简单、携带方便、疗效确切的。
    (4)一旦发生了不能靠小药箱救治的意外伤害或疾病,一定要 及时到当地的医疗机构治疗
    9、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拨打120,需讲清楚三点: 姓名、地址、症状
    10、当有人因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造成呼吸、心跳骤停时,首先要 关闭气源、电源,确认伤病员和救护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包括: 胸外心脏按压 和 人工呼吸 。
    (1)心肺复苏的顺序: C(胸外心脏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先做 30次 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 2次 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3)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则证明抢救有效。
    (4)胸外心脏按压:
    ①如果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则应立即开始 胸外心脏按压 。
    ②心脏按压可以改变胸腔内的压力和容积,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
    ③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可以使心脏的输出血量达到正常时的 1/4~1/3 ,从而维持生命的最低需求。
    ④救护者站在患者的 左侧 ;按压位置:胸骨下段约1/3处;按压手法:用双手掌根;按压深度:下陷至少5厘米。
    (5)开放气道:(目的:保持呼吸道畅通)
    ①使病人仰卧于坚实平面上,通过抬下颏、保持头后仰的方法,使其呼吸道畅通,并解开衣领,放松腰带。
    ②若病人口鼻内可见异物和污物,可用手指勾出,确保呼吸道畅通;液体可在翻身、头侧位时自然流出。
    (6)人工呼吸
    ①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 口对口吹气法
    ②每次吹气都应看到病人的胸廓随着吹气而起伏,且吹气后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11 、人的大脑细胞对氧的耐受极限为4~6分钟,超过此时限会出现大脑细胞损伤;超过10分钟 大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性坏死”。
    12、出血一般有 内出血 和 外出血
    (1)内出血—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胸部、腹部等内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
    (2)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
    (3)外出血可分为 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动脉出血 三种

    出血种类
    出血特点
    止血方法
    压迫止血位置

    毛细血管出血

    呈红色;从伤口渗出
    伤口洗净,贴上创可贴;或在伤口上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

    静脉出血
    呈暗红色;缓慢而连续不断的从伤口流出
    拨打“120”,同时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
    伤口的远心端(即下方)
    动脉出血
    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一股一股地涌出
    同上
    伤口的近心端(即上方)
    第三章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 身体上 、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 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 心情愉快 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3、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①转移注意力;②宣泄烦恼;③自我安慰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4、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
    5、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这些疾病也被称为 “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 。
    这些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 生活方式 有关。
    6、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有抑制作用(20%的酒精对水蚤有致死作用)
    7、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起 促进作用 (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8、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好处?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9、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
    ①合理营养,平衡膳食;②坚持体育锻炼;③按时作息;④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① 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10、吸烟的危害?——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不仅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还有可能诱发肺癌。
    11、酗酒的危害?——①酒中含有酒精,酗酒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增加患癌症的危险,还会导致骨骼异常,增加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发生率。②酒后还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③酗酒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起神经衰弱或智力减退。④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⑤一次饮酒过多,还会导致人的死亡。
    12、吸毒的危害?——①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②吸毒者为支付吸毒巨资而不惜诈骗、偷盗等,严重危害社会。(我们怎么做?—— 拒绝毒品 )
    13、网瘾的危害?——染上网瘾的人会毫无节制的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还会出现心理疾病,产生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我们怎么做?——青少年常常接触网络,应该从现在起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合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了解世界,避免沉湎于网络。)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