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检测(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检测(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都是一个定值B.当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时,化学平衡常数会发生改变C.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反应物浓度、体系的压强都有关D.由化学平衡常数可以推断一个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答案】D 【解析】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催化剂无关。2.(2019·河北晋州模拟)向容积固定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9.6 mol NO和4.8 mol O2,发生如下反应:①2NO(g)+O2 (g)2NO2(g) ΔH<0②2NO2(g)N2O4(g) ΔH<0测得NO2和N2O4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0~10 min维持容器温度为T ℃,10 min时改变某反应条件,一段时间后再次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5 min反应的平均速率v(NO)=0.24 mol·L-1·min-1B.T ℃时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0.36 L·mol-1C.10 min时改变反应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D.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1.6 mol NO2和4.0 mol N2O4,T ℃达到平衡时,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图中5~10 min的不同【答案】B 【解析】A项,5 min时容器内NO2、N2O4的浓度分别为1.2 mol·L-1、0.8 mol·L-1,则v(NO)=v(NO2),则前5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O)=2.8 mol·L-1÷5 min=0.56 mol·L-1·min-1,错误;B项,结合A项分析知,5 min后到达平衡时c(NO)=4.8 mol·L-1-2.8 mol·L-1=2 mol·L-1、c(O2)=1 mol·L-1、c(NO2)=1.2 mol·L-1,故T ℃时,反应①的K==0.36 L·mol-1,正确;C项,10 min 时NO2、N2O4的浓度均减小,可能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错误;D项,利用原子守恒知,起始时充入1.6 mol NO2与4.0 mol N2O4,同原平衡是等效平衡,则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图中5~10 min的相同,错误。3.(2017·湖北襄阳质检)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H3(g)+NO(g)+NO2(g)2N2(g)+3H2O(g) ΔH<0,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C.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反应达到平衡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答案】C 【解析】A项,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错误;B项,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其他反应物转化率增大,错误;C项,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N2属于不同的反应方向,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达到平衡,正确;D项,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不变,错误。4.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O2和H2,发生反应:CO2(g)+H2(g)HCOOH(g),测得平衡体系中CO2的质量分数w(CO2)与反应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理量中,a点大于b点的是( )①正反应速率 ②逆反应速率 ③HCOOH(g)的浓度 ④对应温度时的平衡常数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D 【解析】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a点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小于b点,①、②均错误;温度升高,平衡体系中CO2的质量分数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COOH(g)的浓度和对应温度时的平衡常数都将减小,即a点的HCOOH(g)的浓度和对应温度时的平衡常数都大于b点,③、④均正确。5.FeCl3溶液与KSCN溶液混合时存在下列平衡:Fe3+(aq)+SCN-(aq)Fe(SCN)2+(aq)。已知某一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Fe(SCN)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T1、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C.反应处于D点时,一定有v(正)小于v(逆)D.A点的c(Fe3+)比B点的c(Fe3+)大【答案】B 【解析】A项,随着温度的升高c[Fe(SCN)2+]逐渐减小,说明反应放热,ΔH<0,错误;B项,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K减小,所以温度T1<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正确;C项,在曲线下方,未处于平衡状态,c[Fe(SCN)2+]比平衡状态时小,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错误;D项,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点温度小于B点,所以A点的c(Fe3+)小,错误。6.(2017·江苏常州一模)甲醇脱氢可制取甲醛:CH3OH(g)HCHO(g)+H2(g),甲醇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反应在1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K600 K>K750 K B.从Y到Z点可通过增大压强实现C.在T1点温度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8.1 D.若工业上利用此反应进行生产,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将反应温度升高至1 050 K以上【答案】C 【解析】在T1点温度下,CH3OH转化率为90%,其平衡常数==8.1,C正确。7.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2N2O5(g)4NO2(g)+O2(g) ΔH>0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t/s05001 0001 500c(N2O5)/(mol·L-1)5.003.522.502.5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500 s内N2O5的分解速率为2.96×10-3 mol·L-1·s-1 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125,1 000 s时转化率为50%C.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平衡时测得N2O5(g)浓度为2.98 mol·L-1,则T1<T2D.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3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3,若K1>K3,则T1>T3【答案】C 【解析】v(N2O5)==2.96×10-3 mol·L-1·s-1,A正确;1 000 s后N2O5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即达到了化学平衡,列出两种量如下:2N2O54NO2 + O2起始(mol·L-1) 5.00 0 0平衡(mol·L-1) 2.50 5.00 1.25则K===125,α(N2O5)=×100%=50%,B正确;T2温度下的N2O5平衡浓度大于T1温度下的,则改变温度使平衡逆向移动了,逆反应是放热反应,则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即T2<T1,C错误;对于吸热反应来说,T越高,K越大,若K1>K3,则T1>T3,D正确。8.(2019·山东泰安模拟)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H2(g)+I2(g)2HI(g) ΔH<0,现有三个相同的1 L 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 mol H2 和1 mol I2(g),在Ⅱ中充入2 mol HI(g),在Ⅲ中充入2 mol H2 和2 mol I2(g),700 ℃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Ⅰ、Ⅱ中正反应速率相同B.容器Ⅰ、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C.容器Ⅰ中的气体颜色比容器Ⅱ中的气体颜色深D.容器Ⅰ中H2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HI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答案】C 【解析】在恒容绝热条件下,容器Ⅰ、Ⅱ中分别从正、逆反应方向达平衡,Ⅰ中放热,Ⅱ中吸热,两反应达平衡时温度不同,所以正反应速率不相同,A项错误;Ⅲ中放出的热量较多,故容器Ⅰ、Ⅲ中平衡时温度不同,反应的平衡常数不相同,B项错误;Ⅰ中放热,Ⅱ中吸热,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温度比Ⅱ中高,升温平衡逆向移动,c(I2)增大,故容器Ⅰ中的气体颜色比容器Ⅱ中的气体颜色深,C项正确;若恒温时容器Ⅰ、Ⅱ中形成等效平衡,容器Ⅰ中H2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HI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但本题条件是恒容绝热条件,平衡时温度不同,D项错误。9.(2019·江西南昌模拟)某温度下,将2 mol SO2和1 mol O2置于10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ΔH<0,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A.由图甲推断,B点SO2的平衡浓度为0.3 mol·L-1B.由图甲推断,A点对应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800(L·mol-1)C.达平衡后,若增大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像可以用图乙表示D.压强为0.50 MPa时不同温度下SO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丙图,则T2>T1【答案】B 【解析】由图甲推断,B点SO2的平衡浓度为0.03 mol·L-1,A项错误;利用三段式法可得A点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L·mol-1=800 L·mol-1,B项正确;图乙中改变条件后v正′>v逆′,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只能是缩小容器体积,C项错误;T1温度下先达到平衡,则T1>T2,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0.已知:CO(g)+H2O(g)CO2(g)+H2(g) ΔH=Q,其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如下表所示:温度/℃400500850平衡常数9.9491(1)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Q________0(填“>”或“<”)。(2)850 ℃时在体积为10 L反应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g),发生上述反应,CO和H2O(g)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则0~4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______。(3)若在500 ℃时进行,且CO、H2O(g)的起始浓度均为0.020 mol·L-1,该条件下,CO的最大转化率为______。(4)若在850 ℃时进行,设起始时CO和H2O(g)共为1 mol,其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为x,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y,试推导y随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人提出可以设计反应2CO===2C+O2(ΔH>0)来消除CO的污染。请判断上述反应能否自发进行: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K= <(2)0.03 mol·L-1·min-1 (3)75% (4)y=x(5)不能 ΔH>0且ΔS<0,不能自发进行【解析】(1)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2)v(CO)=(0.20 mol·L-1-0.08 mol·L-1)÷4 min=0.03 mol·L-1·min-1。(3)设CO的浓度变化量为a,则CO(g)+H2O(g)H2(g)+CO2(g)起始(mol·L-1) 0.02 0.02 0 0变化(mol·L-1) a a a a平衡(mol·L-1) 0.02-a 0.02-a a a代入500 ℃时反应平衡常数有K===9,解得a=0.015,CO的最大转化率为×100%=75%。(4)因850 ℃时反应平衡常数为1。起始时水的物质的量为x mol,CO的物质的量为(1-x)mol,则CO(g) + H2O(g) H2(g) + CO2(g)起始: (1-x) x 0 0转化: (1-x)y (1-x)y (1-x)y (1-x)y平衡: (1-x)(1-y) (x-y+xy) (1-x)y (1-x)y所以平衡常数K==1,解得y=x。(5)反应2CO===2C+O2(ΔH>0),则ΔG=ΔH-TΔS>0,反应ΔH>0吸热且ΔS<0,依据ΔG=ΔH-TΔS判断该反应在任何情况下不能自发进行。11.在某温度下,将2 mol CO与5 mol H2的混合气体充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经过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转移电子6 mo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v(CH3OH)=______mol·L-1·min-1。若保持体积不变,再充入2 mol CO和1.5 mol CH3OH,此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再增加2 mol CO与5 mol H2,达到新平衡时,CO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CH3OH的质量不变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c.v逆(CO)=2v正(H2)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4)在一定压强下,容积为V L的容器充入a mol CO与2a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p1________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ΔH________0,该反应在________(填“高温”或“低温”)下能自发进行。(5)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及时分离出CH3OH气体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H2的浓度d.选择高效催化剂【答案】(1)3 0.15 > (2)增大 (3)c、d (4)小于 小于 低温 (5)c【解析】(1)某温度,将2 mol CO与5 mol H2的混合气体充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经过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转移电子4 mol 消耗CO物质的量为1 mol,则此时转移电子6 mol,消耗CO物质的量=×1 mol=1.5 mol,CO(g)+2H2(g)CH3OH(g)起始量(mol) 2 5 0变化量(mol) 1.5 3 1.5平衡量(mol) 0.5 2 1.5平衡常数K==3;甲醇表示的反应速率v(CH3OH)==0.15 mol·L-1·min-1,若保持体积不变,再充入2 mol CO和1.5 mol CH3OH,计算此时浓度商Qc==1.2<3,说明平衡正向进行,此时v(正)>v(逆)。(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再增加2 mol CO与5 mol H2,相当于增大压强,CO(g)+2H2(g)CH3OH(g),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平衡正向移动,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增大。(3)反应CO(g)+2H2(g)CH3OH(g) ΔH<0,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分析选项中变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H3OH的质量不变,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变化,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当满足2v逆(CO)=v正(H2)时,说明氢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但v逆(CO)=2v正(H2)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符合;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发生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符合。(4)相同温度下,同一容器中,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CO的转化率增大,根据图像知,p1小于p2;温度升高,一氧化碳转化率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CO(g)+2H2(g)CH3OH(g)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ΔS<0,低温下满足ΔH-TΔS<0,即低温下能自发进行。(5)CO(g)+2H2(g)CH3OH(g) ΔH<0,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下列措施中:a.及时分离出CH3OH,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反应速率减小,故错误;b.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错误;c.增大H2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故正确;d.选择高效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故错误。12.(2017·广东佛山一模节选)亚硝酰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可通过反应获得:2NO(g)+Cl2(g)2ClNO(g)。(1)氢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酰氯,涉及如下反应:①2NO2(g)+NaCl(s)NaNO3(s)+ClNO(g) K1②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 K2③2NO(g)+Cl2(g)2ClNO(g) K3则K3=________(用K1和K2表示)。(2)300 ℃时,2NO(g)+Cl2(g)2ClNO(g)的正反应速率表达式为v正=k·cn(ClNO),测得速率和浓度的关系如下表,则n=________;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序号c(ClNO)/(mol·L-1)v/(×10-8mol·L-1·s-1)①0.300.36②0.601.44③0.903.24(3)按投料比[n(NO)∶n(Cl2)=2∶1]把NO和Cl2加入到一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与温度T、压强p(总压)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甲 乙①该反应的ΔH______0(填“>”“<”或“=”);②在p压强条件下,M点时容器内NO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③若反应一直保持在p压强条件下进行,则M点的分压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含p的表达式表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体积分数)。(4)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例充入NO(g)和Cl2(g),平衡时ClNO的体积分数φ随n(NO)/n(Cl2)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则A、B、C三点中NO转化率最小的是______;若n(NO)/n(Cl2)=2.8,则达到平衡状态时ClNO的体积分数可能是D、E、F三点中的______点。【答案】(1)K/K2 (2)2 4.0×10-8 L·mol-1·s-1(3)①< ②40% ③5/p (4)C F【解析】(3)② 2NO(g)+Cl2(g)2ClNO(g)起始物质的量: 2 1 0转化物质的量: 1 0.5 1平衡物质的量: 1 0.5 1M点NO的体积分数为×100%=40%。③NO所占分压为×p=0.4p,Cl2所占分压为0.2p,ClNO为0.4p,则Kp==。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检测: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7-3a Word版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检测: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7-2a Word版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检测: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7-1a Word版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