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真题检测(含解析)
展开金属及其化合物
真题体验·直击高考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018·海南卷,10改编)絮凝剂有助于去除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悬浮物,NaFe(SO4)2·6H2O、KAl(SO4)2·12H2O都可作为絮凝剂( )
(2)(2018·全国卷Ⅲ,7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
(3)(2018·全国卷Ⅲ,10A)24 g 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
(4)(2018·江苏卷,4C)Al2O3是两性氧化物,故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
(5)(2018·江苏卷,9B)Al(s)NaAlO2(aq)Al(OH)3(s)( )
(6)(2017·北京卷,8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气体被还原( )
(7)(2017·天津卷,4B)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可制备无水AlCl3( )
(8)(2017·江苏卷,2D)明矾的化学式:Al2(SO4)3( )
(9)(2017·海南卷,7D)铝箔在氯气中燃烧可制备无水三氯化铝( )
(10)(2017·海南卷,6C)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2Al3++3CO===Al2(CO3)2( )
(11)(2016·江苏卷,5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 )
(12)(2015·全国卷Ⅱ,13B改编)将氯化铝溶液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将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
(13)(2016·全国卷Ⅲ,7A)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应用于泡沫灭火器灭火( )
(14)(2015·全国卷Ⅰ,10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
(15)(2014·全国卷Ⅱ,9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
(16)(2014·北京卷,9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3H2↑( )
(17)(2014·江苏卷,8A)Al、HCl、NaOH中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2015·山东卷,10)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a(HCO3)2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
A.AlCl3 B.Na2O
C.FeCl2 D.SiO2
【答案】A
3.(2014·安徽卷,13)室温下,在0.2 mol·L-1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ol·L-1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
B.a→b段,溶液pH增大,Al3+浓度不变
C.b→c段,加入的OH-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
D.d点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
【答案】C
【解析】Al3+的水解反应为Al3++3H2OAl(OH)3+3H+,A项错误;a→b段,部分Al3+转化为Al(OH)3,Al3+浓度减小,B项错误;据图可知b→c段的pH<5,应该主要生成氢氧化铝沉淀,C项正确;c点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d点的pH>10,即d点之前氢氧化铝已经完全溶解,D项错误。
4.(上海经典)已知:2NaAlO2+3H2O+CO2===2Al(OH)3↓+Na2CO3。向含2 mol NaOH、1 mol Ba(OH)2、2 mol NaAlO2的混合溶液中慢慢通入CO2,则通入CO2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n(CO2)/mol | 2 | 3 | 4 | 6 |
n(沉淀)/mol | 1 | 3 | 3 | 3 |
【答案】D
【解析】原溶液中含有4 mol OH-、1 mol Ba2+、2 mol AlO,1 mol CO2消耗2 mol OH-生成1 mol CO,同时与1 mol Ba2+恰好反应生成1 mol BaCO3,再通入1 mol CO2又消耗2 mol OH-生成1 mol CO,此时没有沉淀,A项正确;再通入1 mol CO2与2 mol AlO反应生成2 mol Al(OH)3,此时沉淀共3 mol,B项正确;再通入1 mol CO2与1 mol CO生成2 mol HCO,没有继续生成沉淀,C项正确;再通入1 mol CO2与1 mol BaCO3反应,沉淀物质的量变为2 mol,再通入1 mol CO2时,CO2会与水发生反应,但沉淀质量不会发生变化,D项错误。
5.(山东经典)足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盐酸 D.稀硝酸
【答案】A
【解析】根据关系式:2Al~2NaOH,2Al~3H2SO4,2Al~6HCl,A项正确,B、C项均错误;Al与稀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D项错误。
6.(2018·海南卷,15)下图中反应①是制备SiH4的一种方法,其副产物MgCl2·6NH3是优质的镁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MgCl2·6NH3中所含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H+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Mg(OH)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2)A2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上图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由SiH4和CH4反应生成H2和一种固体耐磨材料__________(写化学式)。
(4)为实现燃煤脱硫,向煤中加入浆状Mg(OH)2,使燃烧产生的SO2转化为稳定的Mg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r(Mg2+)<r(N3-)<r(Cl-) 第三周期ⅡA族
(2)Mg2Si 熔融,电解 NH3,NH4Cl
(3)SiC (4)2Mg(OH)2+2SO2+O2===2MgSO4+2H2O
7.(2017·江苏卷,16节选)铝是应用广泛的金属。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注:SiO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
(1)“碱溶”时生成偏铝酸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过滤Ⅰ”所得滤液中加入NaHCO3溶液,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电解Ⅰ”是电解熔融 Al2O3,电解过程中作阳极的石墨易消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铝粉在1 000 ℃时可与N2反应制备AlN。在铝粉中添加少量NH4Cl固体并充分混合,有利于AlN的制备,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l2O3+2OH-===2AlO+H2O (2)减小
(3)石墨电极被阳极上产生的O2氧化
(4)NH4Cl分解产生的HCl能够破坏Al表面的Al2O3薄膜
【解析】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由流程可知,加NaOH溶解时Fe2O3不反应,由信息可知SiO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过滤得到的滤渣为Fe2O3、铝硅酸钠,碳酸氢钠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Al(OH)3,过滤Ⅱ得到Al(OH)3,灼烧生成氧化铝,电解I为电解氧化铝生成Al和氧气,电解Ⅱ为电解Na2CO3溶液,结合图可知,阳极上H2O失去电子生成O2和H+,CO结合H+生成HCO,阴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以此来解答。(1)“碱溶”时生成偏铝酸钠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H2O。(2)向“过滤Ⅰ”所得滤液中加入NaHCO3溶液,与NaAlO2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碱性为OH->AlO>CO,可知溶液的pH减小。(3)“电解Ⅰ”是电解熔融 Al2O3,电解过程中作阳极的石墨易消耗,因石墨电极被阳极上产生的O2氧化。(4)铝粉在1 000 ℃时可与N2反应制备AlN。在铝粉中添加少量NH4Cl固体并充分混合,有利于AlN的制备,其主要原因是NH4Cl分解产生的HCl能够破坏Al表面的Al2O3薄膜。
8.(2016·海南卷,14) KAl(SO4)2·12H2O(明矾)是一种复盐,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实验室中,采用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Al,含有少量的Fe、Mg杂质)制备明矾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____(填字母)。
a.HCl溶液 b.H2SO4溶液
c.氨水 d.NaOH溶液
(2)易拉罐溶解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将少量明矾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Kw=1.0×10-14,Al(OH)3AlO+H++H2O,Kb=2.0×10-13。Al(OH)3溶于NaOH溶液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____________。
【答案】(1)d (2)2Al+2NaOH+2H2O===2NaAlO2+3H2↑
(3)Al(OH)3 Al3+水解,使溶液中H+浓度增大 (4)20
【解析】 (1)选用NaOH溶液,可以溶解Al,而不引入Fe、Mg杂质。(3)溶液A中加入NH4HCO3,AlO与NH4HCO3发生反应2AlO+NH+3H2O+HCO===2Al(OH)3↓+NH3·H2O+CO,生成的沉淀为Al(OH)3;明矾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的水解。(4)常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0-14,Al(OH)3AlO+H++H2O Kb=c(AlO)·c(H+)=2.0×10-13,Al(OH)3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H2O K===20。
9.(2015·广东卷,32)七铝十二钙(12CaO·7Al2O3)是新型的超导材料和发光材料,用白云石(主要含CaCO3和MgCO3)和废Al片制备七铝十二钙的工艺如下:
(1)煅粉主要含MgO和________,用适量NH4NO3溶液浸取煅粉后,镁化合物几乎不溶,若滤液Ⅰ中c(Mg2+)小于5×10-6mol·L-1,则溶液pH大于________[Mg(OH)2的Ksp=5×10-12];该工艺中不能用(NH4)2SO4代替NH4NO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Ⅰ中的阴离子有________(忽略杂质成分的影响);若滤液Ⅰ中仅通入CO2,会生成________,从而导致CaCO3产率降低。
(3)用NaOH溶液可除去废Al片表面的氧化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制备Al(OH)3时,电极分别为Al片和石墨,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种可超快充电的新型铝电池,充放电时AlCl和Al2Cl两种离子在Al电极上相互转化,其他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放电时负极Al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aO 11 CaSO4是微溶物,此时会生成CaSO4沉淀覆盖在CaO表面,阻碍其溶解
(2)NO、OH- Ca(HCO3)2
(3)Al2O3+2OH-===2AlO+H2O
(4)2Al+6H2O2Al(OH)3+3H2↑
(5)Al-3e-+7AlCl===4Al2Cl
【解析】(1)高温下碳酸镁和碳酸钙均受热分解得到对应金属氧化物和CO2。若c(Mg2+)=5×10-6mol/L,代入Ksp[Mg(OH)2]中,可得c2(OH-)=Ksp[Mg(OH)2]÷c(Mg2+)=10-6,故c(OH-)=10-3mol/L,对应pH为11,溶液的pH>11。
(2)结合流程可知,溶液中的阴离子有NO和OH-;直接通CO2易过量,则发生反应CO2+H2O+CaCO3===Ca(HCO3)2,导致CaCO3溶解损失。
(4)电解时铝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总反应为2Al+6H2O2Al(OH)3+3H2↑。
(5)Al2Cl中Al为+3价,故1 mol Al失去3 mol e-,结合元素守恒知,反应中需要加入AlCl。
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真题检测(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真题检测(含解析),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正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检测(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检测(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3节真题检测(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3节真题检测(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正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