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六年级教案
- 第8课 回到七千年前的日子 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第9课 新石器时代的宝贝 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第11课 经济繁荣萌芽初显江南 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第12课 太平天国烽火席卷浙江 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第13课 辛亥风云激荡钱江两岸 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第10课 西泠印社话百年 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第10课 西泠印社话百年 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泠印社是蜚声中外的金石篆刻研究中心,在教材篇首编排了西泠印社相关资料,旨在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学习兴趣。教材中以大量篇幅对西泠印社作出介绍,图文并茂,强烈吸引学生注意力。西泠印社的风景图片、吴昌硕的塑像、三老石室珍藏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石碑和中国印学博物馆,使学生对西泠印社和篆刻艺术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印学方面的知识的了解还是甚少,但这几年的艺术节活动中开展了篆刻比赛,部分学生才有机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21·世纪·教育·网】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西泠印社,初步认识篆刻艺术独特的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热爱,提高文化修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教师出示一枚印章,学生讨论其用处。
2、课件展示教师小结印的作用:
3、教师小结中国印章的相关知识
中国印章包括古玺和文人篆刻两部分,玺印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以后逐渐作为个人的凭证和权利象征而广泛使用,到了明代,印章艺术又和文人书画相结合,出现了明清两代璀璨瑰异、流派纷呈的篆刻艺术。当时文人们自篆自刻,将中国印章由原来的实用性转变为欣赏性的篆刻艺术,并形成各个流派,在我们浙江一带的篆刻艺术形成了“浙派”。
(二)、深入教学
1、介绍西泠印社(板书:西泠印社)
伴着优美的音乐,录像放映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镜头锁定在西湖孤山一隅,放大建筑画面,显示出四个大字“西泠印社”。从百年历史和研究印学两个方面讲解西泠印社之所以被誉为“中华第一名社”。(课件展示和录像放映西泠印社的三老石室及其藏品。)
西泠印社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学术团体,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孤山中山公园西面,占湖山之胜,揽金石之华,是孤山园林的精华所在。印社创建于1904年,由篆刻家丁仁、叶为铭、王是 、吴隐创建, 篆刻大师吴昌硕为首任社长。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在保存和发扬中国的民族文化和艺术遗产以及增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历任社长有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
2、简要介绍吴昌硕生平简历和他在印学方面的地位及贡献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他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钱松、赵之谦等人的影响。31岁以后,移居苏州,来往于江浙之间,阅历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成为一代宗师。
他在篆刻上的成就,对我国篆刻艺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他把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开辟篆刻艺术的新境界。他的成就主要来源于艺术的修养和思想,具体表现在:
“诗熔于印”,他写诗喜欢用“硬语迸向”,刻印间用“钝刀硬入”。他写诗,把西湖的“南北高峰作印看”,将诗与印熔在一起。
“画熔于印”,他的画起大落,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感极强。
“书熔于印”,他的篆书个性极强,印中的字饶有笔意,刀融于笔。所以他的篆刻常常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这个“丑”主要在“残破”上),古而今(像古印又是新的),变而正(变化多又是合于正规的)的特点。
3、学习印章的相关知识
(1)、课件展示吴昌硕“我爱宁静”印章,教师详细介绍:
第一,印的结构
第二,印的工具
第三,印材介绍
第四,篆刻三法
(2)、如何利用三法去欣赏名家篆刻艺术(与学生一起探讨)
(3)、引导学生讨论篆刻与中国画,篆刻与书法的关系
小资料:介绍方介堪温州市著名篆刻家,西泠印社会员。他和著名中国画画家张大千精诚合作,在书画界称“张大千的画,方介堪的印”之说。
(4)、课件展示刻制印章的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刻制方法。
课件展示印章刻制的一般步骤,有些技术性较强的步骤需要重复放映,便于观摩和掌握,教师进行技术讲解。
(三)、谈学习体会和对印章的认识。
(四)、课后延伸和作业
上网查找西泠印社网,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一些优秀的篆刻作品进行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根据印章刻制的方法步骤,尝试刻制一枚印章。
教学反思
我觉得上课就像上舞台,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导演,要引导学生去演,去学,学生不可能45分支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那就需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吸引他们,就需要老师在适当的时候抓住机会吸引学生的思维,需要积极提倡学生去参与,艺术与生活自然的结合,我想这是美术课的一个大优点;但我又以为,适量适中地在美术课里加入技法原理讲授,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堂课已经很好地处理教材,作到以欣赏为主的,了解技能篆刻艺术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在最后讲述印章刻制的步骤方法,可以让学生尝试篆刻,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第23课 钱王与杭州 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题解题,导入新课,学习课文,了解钱王的生平,汇报交流,课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7课 走近王安石 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谈话引入新课,学生学习课文,讨论问题,了解王安石的生平,了解王安石少年求学的故事,了解王安石卓越的文学业绩,课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课 火灾预防 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了解火灾危害,知道火灾怎样引起,怎样预防火灾?, 课后实践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