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期末综合复习】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试题+课件】(含解析)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测试一【试题+课件】(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测试一【试题+课件】(含解析),文件包含期末综合测试A试题课件ppt、期末综合测试A试题答案版doc、期末综合测试A试题试题版doc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综合测试一 测试题
一、填空题【14分】
1、成语“珠光宝气”中的“光”是由于(反射)形成的:“湖光秋月两相和”中的“光”是由于(反射)形成的。
解析:“珠光宝气”中的“光”是饰物的反光,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湖光秋月两相和”中的“光”是湖面的反光,也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地球的内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肪就是两个大陆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
解析:两个大陆板块相互挤压,接触的部分因为受到压力而逐渐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3、地震和火山喷发都与(岩浆)的涌动有关。
解析: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与岩浆的涌动有关。
4、人们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制成了摆钟。
解析:单摆具有等时性,人们利用这种周期性规律制成了摆钟。
5、骨骼不能独立运动,必须有(肌肉)和(关节)的协调,我们才能进行各种运动。
解析:骨骼的作用是支撑身体和保护内脏器官,肌肉能提供动力,使骨骼绕关节运动。
二、判断题【10分】
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它们能发出光线。(×)
解析: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它们能将光线反射进我们的眼中。
2、光的反射说明光可以不沿直线传播。(×)
解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沉积岩是一层层的沙子和淤泥固结而成的岩石。(√)
4、沧海永远不会变成桑田。(×)
解析: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
5、荡秋千的人质量越大,荡得越快。(×)
解析:秋千可以看作一个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荡秋千的人)的质量无关。
6、日晷是利用日影长短变化来计时的。(×)
解析:日晷是太阳钟,利用日影方向变化来计时。
7、摆钟是伽利略发明的。(×)
解析: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惠更斯发明了第一个摆钟。
8、现阶段计时最精确的工具是石英钟。(×)
解析:现阶段计时最精确的工具是原子钟。
9、我们的心脏通常比脉搏跳得快一些。(×)
解析:心脏每跳动一次,脉搏也跳动一次。
10、大脑能控制身体运动,小脑能控制身体平衡,脑干没什么作用。(×)
解析:脑干负责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
三、选择题【30分】
1、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A)个时辰。
A.12 B.24 C.2
解析:我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小时。
2、下列诗句中,描述光的色散现象的是(C)。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C.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解析:C项中描述的是彩虹,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3、发生日食时,(C)。
A.太阳和月球在两边,地球在中间
B.地球和月球在两边,太阳在中间
C.太阳和地球在两边,月球在中间
解析:发生日食时,月亮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所以月球在中间。
4、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利用了(B)。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解析:额镜是凹面镜,能利用光的反射会聚光线,照亮耳道。
5、发生地震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A.远离建筑物
B.跳楼逃生
C.乘坐电梯下楼
解析:发生地震时,要远离建筑物,以免建筑物倒塌被砸;不能乘坐电梯下楼,以免被困;不要跳楼逃生,应该躲在坚固的掩体下面,等待地震的间歇再逃生。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B.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拨
C.中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
解析: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包围着陆地,A项正确;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拨,颜色越深,海拨越高,B项正确;中国的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C项错误。
7、小辉登上山顶后,发现一座“蘑菇石”(如右图所示),这座“蘑菇石”可能是(B)形成的。
A.雨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人工打磨
解析:蘑菇石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近地面的气流含沙量大,孤突的岩石下部受到风沙的磨蚀比上部严重,下部就会越来越小,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
8、在研究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实验时,保持相同的条件是(A)。
A.土地坡度、降雨高度、降雨量
B.土地坡度、降雨量、有无植被覆盖
C.土地坡度、降雨高度、有无植被覆盖
9、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在(B)内。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解析:大多数地震是由岩层断裂产生的,发生在地壳内。
10、下面(A)图所示的摆的摆动速度最快。
解析:摆绳越短,摆动得越快。
11、古代利用容器中浮标上升来记录时间的是(B)。
A.泄水型水钟 B.受水型水钟 C.以上都不是
解析:浮标上升,说明容器内水量逐渐增多,是受水型水钟。
12、大脑发出的指令由(C)传递给效应器。
A.传入神经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解析: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递来的信息,经过加工,发出相应的指令,由传出神经传递给效应器,身体做出反应。
13、如果你和同学发生冲突,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C)。
A.可以尝试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
B.思考如何反应,想好了再行动
C.马上去告诉老师,让老师为自己撑腰
解析:发生冲突时要三思而后行,避免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14、使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的力量来自(C)。
A.呼吸
B.消化
C.心跳
解析:心脏的舒张和收缩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15、我们之所以可以灵活地曲臂和利臂,主要是(B)在发挥作用。
A.骨骼
B.关节
C.肌肉
解析:关节的作用是能使骨骼灵活转动。
四、实验题【18分】
下面有三个摆,①号摆和②号摆的摆绳长度相同,②号摆和③号摆的摆锤质量相同。
1、如果要研究摆的快慢是否与摆长有关,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摆绳长度),可以选用图中的( ② )号摆和( ③ )号摆进行研究。
解析:要研究摆的快慢是否与摆长有关,就要控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只改变摆绳长度,②号摆和③号摆的摆锤质量相同,摆绳长度不同,所以要选择②号摆和③号摆。
2、如果要研究摆的快慢是否与摆锤质量有关,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摆锤质量),可以选用图中的( ① )号摆和( ② )号摆进行研究。
解析:①号摆和②号摆的摆绳长度相同,摆锤质量不同,可以用来研究摆的快慢是否与摆锤质量有关。
3、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与(摆锤质量)无关。
解析: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长度越长,摆得越慢。
4、如果②号摆现在的摆动次数是每分钟50次,要想让它成为一个每分钟摆30次的摆,可以让②号摆的摆绳变(长)。【填“长”或“短”】
解析:要使摆的摆动速度变慢,就要增加摆绳的长度。
五、综合题【28分】
暑假期间,小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长白山天池,下面是小博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疑问,请你为他解答一下吧!
1、登山前,爸爸让小博做一些准备活动,主要是为了保护(B)。【2分】
A.骨骼 B.关节 C.肌肉
解析:运动前做准备活动可以使关节更灵活,避免受伤。
2、上山的过程中,小博不小心被树枝刮了一下,感到很疼,这是因为皮肤通过(传入神经)将痛觉信号传给(神经中枢)。【4分】
解析:皮肤接受刺激,将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经过加工产生痛觉。
3、登到山顶,小博如愿以偿看到了天池,如下图所示。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4分】
解析: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是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在四周堆积成高山,中间常年积水而成的。
4、小博在湖水中看到天上白云的倒影,是这光的(B)现象。【8分】
A.折射 B.反射 C.色散
解析:白云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5、爸爸在两棵树中间栓了一张吊床,让小博躺上去,爸爸轻轻一推,吊床像秋千一样摆起来。爸爸停止推动后,吊床摆动的幅度会(变小),每次摆动所用的时间(不变)。【4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吊床可以看作一个摆,摆具有等时性,摆的快慢与摆幅无关。
6、从山上下来,突然下起雨来,爸爸和妈妈带着小博到山脚下的山洞中避雨,爸爸拿出强光手电,小博看到手电的光柱很直,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雨停后,小博发现地面上的水形成很多条(径流),最后都汇入小溪中。【6分】
解析: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雨水汇聚在一起会形成径流,径流最终会汇入溪流中。
7、天上还形成了美丽的彩虹,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2分】
解析: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
8、妈妈看了看石英手表上的时间,说:“应该回家了”石英手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4分】
答:在石英手表里有一个电池和一片石英晶体,带电的石英晶体始终在做微小的往返运动(振动),每次往返运动都保持严格的相同时间,所以石英手表可以非常精确地计时。
解析:石英手表利用石英振动的周期性规律来计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湘教版) 期末模拟试卷(一)(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放入水中后,会漂浮在水面上,个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粤科版) 期末模拟试卷(一)(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作用产生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测试C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