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稻田特立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7762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长沙市稻田特立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7762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长沙市稻田特立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77629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长沙市稻田特立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稻田特立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稻田特立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自然界中,有的物体属于生物,有的物体不属于生物。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机器人 B. 钟乳石 C. 冠状病毒 D. 塑料花
2. 一株茶树上开出了白花、红花和粉花,这反映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
A. 生长 B. 遗传 C. 应激 D. 变异
3. 每天走进稻田特立校园,你会见到可爱的同学和亲切的老师,会有飘着芳香的桂花树,片片金黄的银杏,偶尔还能听到鸟鸣。这些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4. 白天蝴蝶花间舞,夜晚蛾子灯下飞。影响这两种动物活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光 B. 温度 C. 水分 D. 空气
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反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 )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环境制约生物 C. 环境改变生物 D. 生物影响环境
6. 为探究温度对绿豆发芽的影响,小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相同花盆中种了品种和数量相同的绿豆,并对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如表中①、②两处分别是( )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甲
向阳处
30℃
充足
乙
①
20℃
②
A. 向阳处、不充足 B. 暗室、不充足 C. 向阳处、充足 D. 暗室、不充足
7. 硝化细菌能通过硝化作用氧化空气中的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分析,硝化细菌属于(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以上都是
8. 铅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的有毒物质,在某生态系统中发现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经检测它们体内残留的铅含量情况如图,那么四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A. 乙→丙→丁→甲 B. 丁→丙→甲→乙 C. 甲→丙→乙→丁 D. 甲→乙→丙→丁
9.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写了燕子繁育后代的艰辛。诗中涉及到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 青虫→燕子 B. 植物→青虫→燕子
C. 燕子→青虫 D. 植物←青虫←燕子
10. 长沙洋湖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作( )
A. 地球之肺 B. 绿色水库 C. 地球之肾 D. 生物圈
11. 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时,要使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在如下的目镜和物镜组合中,应选择( )
A. 目镜10×、物镜10× B. 目镜16×、物镜10×
C. 目镜l0×、物镜40× D. 目镜16×、物镜40×
12. 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 )
A. 向左上移动 B. 向右上移动 C. 向左下移动 D. 向右下移动
13. 小红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些细胞,他判断是植物细胞,你认为她看到了哪些结构?( )
A. 细胞核、线粒体 B. 细胞壁、大液泡 C. 细胞质、细胞核 D. 细胞膜、细胞质
14. 炎热的夏天,西瓜是消暑解渴的时令水果。营养丰富、入口甘甜的西瓜汁主要来自( )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液泡 D. 细胞核
15.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A. 生理盐水、自来水 B. 生理盐水、凉开水
C. 自来水、生理盐水 D. 生理盐水、碘液
16. 下列四组物质中,全部都是细胞中的主要有机物的是( )
A. 氧气、水、蛋白质 B. 糖类、蛋白质、无机盐
C. 糖类、蛋白质、脂类 D. 无机盐、水、氧气
17. 克隆羊多莉的诞生震惊世界,多莉羊的性状几乎与供核的母羊一模一样,由此可以推断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 )
A. 细胞核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线粒体
18. 每到八月,稻田特立中学的校园中丹桂飘香。桂花树的叶肉细胞和根部细胞中,分别含有的能量转化器是( )
A. 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B. 线粒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C. 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 D. 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
19.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再分裂
B. 细胞膜从中间向内凹陷,将细胞一分为二
C.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
D. 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遗传物质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
20. 水稻的一个体细胞有12对染色体,连续分裂3次后形成的新细胞的个数和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的数量分别是( )
A. 6个;4条 B. 8个;12条 C. 8个;24条 D. 16个;24条
21. 科硏人员将从鼻腔中分离出的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脊髓处,受损脊髓可被修复,这是因为干细胞通过细胞___能产生正常的神经细胞( )
A. 生长 B. 分裂 C. 分化 D. 癌变
22. 组成你身体的结构层次依次是( )
A. 细胞→系统→器官→组织→人体 B. 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人体
C.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D. 细胞→器官→系统→组织→人体
23. 绿色开花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和无机盐,叶片可以制造有机物,而这些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都离不开( )
A. 输导组织 B. 保护组织 C. 分生组织 D. 营养组织
24.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们吃的荔枝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果实
25. 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 疟原虫 B. 衣藻 C. 草履虫 D. 流感病毒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6. 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补充完整。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7. 如图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中填标号,横线上填名称)
(1)图中表示植物细胞是 ______,因为它具有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______(填序号)。
(2)栽培于土壤中的农作物,能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又能抑制有害物质进入根部细胞,主要与[②]______有关。
(3)洋葱外表皮之所以呈现出紫色,主要是因为[⑤]______中溶解有大量的色素。
(4)若甲图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则图中多画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28.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 ______。
(2)图中一共有 ______条食物链,其中蛇和鼠是 ______关系。
(3)若此生态系统中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图中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少的生物是 ______。
(4)此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为 ______。
29. 以下是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图示,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______(填序号)。
(2)小明将制作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大量的气泡,你推测他应该是图1步骤 ______(填序号)操作有问题。
(3)观察装片时,视野中染色最明显的细胞结构是 ______。
(4)若要将图2中的甲转换为乙,应转动转换器换成 ______物镜(填结构名称),甲和乙比较,视野中细胞数量较少的是 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0. 某班学生决定选择鼠妇作为实验材料,探究土壤的湿度(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各小组经过讨论以后设计出以下四个不同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应选择 ______组的装置进行实验。
(2)某小组在实施计划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只用了2只鼠妇做实验。这样做是否科学?为什么?______。
(3)为使实验更有说服力,鼠妇的大小和活力要相近,纸盒中干土和湿土覆盖的面积应 ______。若全班有10个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个组的 ______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4)小李同学认为:丙组装置可以用来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你认同他的看法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机器人、钟乳石、塑料花,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都不属于生物,而冠状病毒具有生物的特征,因此属于生物。
故选:C。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D
【解析】解: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茶树上开出了白花、红花和粉花,这反映了生物具有变异的特征。
故选:D。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答案】A
【解析】解: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故选:A。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掌握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白天和夜晚主要是光照不同,因此“白天蝴蝶花间舞,夜晚蛾子灯下飞”。影响这两种动物活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
故选:A。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5.【答案】D
【解析】解: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庞大的根系不但可以从土壤深处吸收大量的水分,还可以固定土壤,利用根系的这种特点可以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所以,题干所述现象,反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生物影响环境。
故选:D。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1)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2)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3)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6.【答案】C
【解析】解: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要“探究温度对绿豆发芽的影响”,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温度。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因此①是向阳处、②是水充足。
故选:C。
(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种子不在休眠期。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的变量。
7.【答案】A
【解析】解:生产者能够自己合成有机物供自身生命活动需要;消费者是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的生物,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是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生物,硝化细菌能通过硝化作用氧化空气中的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分析,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故选:A。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并不是生产者只有绿色植物。
8.【答案】B
【解析】解:根据图表可得出乙的毒素最高,甲的毒素次之,丙再次之,丁的最少。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此四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丁→丙→甲→乙。
故答案为:B。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掌握生物富集的现象,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诗句可知,题中食物链为:植物→青虫→燕子。
故选:B。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对食物链写法的正确认识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故选:C。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特点、功能。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重点了解湿地的内容。
11.【答案】A
【解析】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范围之间的关系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时,要使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小的显微镜。四个选项,A、10×10═100倍,B、16×10═160倍,C、10×40═400倍,D、16×40═640倍;A、10×10═100倍,放大倍数最小,所以其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故选:A。
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之间的关系。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范围之间的关系是个重要的考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12.【答案】D
【解析】解:图中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物像应该向左上方移动。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向右下移动。
故选:D。
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13.【答案】B
【解析】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植物不是所有的细胞里都含有叶绿体,比如:根尖的细胞中就没有叶绿体,因此,她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了细胞壁、液泡等结构。
故选:B。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掌握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色素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所以入口甘甜的西瓜汁主要来自西瓜细胞结构的液泡。
故选:C。
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液泡等结构。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在滴步骤中,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便于观察。
故选:D。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刮取: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
④涂抹:将刮取得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⑤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⑥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熟练掌握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
16.【答案】C
【解析】解: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是无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
故选:C。
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机物和无机物。
掌握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种类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A
【解析】解:威尔穆特从一只苏格尔黑脸母羊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细胞,并剔除其细胞核;从一只芬兰白脸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细胞核,并移植到黑脸母羊的去核卵细胞中,使其形成一个新的“卵细胞”。然后在实验室里让这个新“新卵细胞”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再把它植入另一只苏格兰黑脸母羊的子宫里。这只黑脸“代孕妈妈”经过148天的怀孕过程,生出了白脸“多莉”。白脸绵阳乳腺细胞中含有该绵阳全套的遗传基因,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多莉”羊,其遗传基因来自白脸绵羊。克隆多利羊在性状上和供核的母羊几乎一模一样,由此推断,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故选:A。
本题考查克隆技术的应用,克隆羊“多莉”问世。
本题考查学生对克隆羊多利培育过程的了解及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18.【答案】C
【解析】解:植物细胞中有两个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因此根细胞中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没有叶绿体,在桂花树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和线粒体。
故选:C。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和液泡。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D
【解析】解:A、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再分裂,正确;
B、动物细胞分裂的最后是细胞膜中央向内凹陷以缢裂的形式分裂的,正确;
C、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正确;
D、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一样,因此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遗传物质比亲代细胞不会减少一半,错误。
故选:D。
(1)动物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核中,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一样。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20.【答案】C
【解析】解: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一个水稻体细胞经过3次分裂,其产生的新细胞个数为23=8(个);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复制加倍,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所以,水稻的一个体细胞有12对染色体,经过3次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内含有染色体的数量是24条。
故选:C。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理解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1.【答案】C
【解析】解: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
科硏人员将从鼻腔中分离出的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脊髓处,受损脊髓可被修复,这是因为造血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细胞前体细胞,干细胞通过细胞的分化能产生正常的神经细胞。
故选:C。
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是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组织。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化的特点。
22.【答案】C
【解析】解: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等动物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和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和动物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和动物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故选:C。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掌握动植物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A
【解析】解:输导组织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
故选:A。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熟记各种植物组织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分布情况,注意与构成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进行区别。
24.【答案】C
【解析】解:荔枝种子外面有果皮,它是果实。果实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因此它在结构层次是属于器官。
故选:C。
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理解并掌握了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D
【解析】解:草履虫、衣藻、疟原虫的整个身体都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都属于单细胞生物。而流感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单细胞生物。
故选:D。
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单细胞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并知道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26.【答案】生物部分 植物 非生物部分 消费者 分解者
【解析】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所以,①生物部分,②植物,③非生物部分,④消费者,⑤分解者。
故答案为:生物部分;植物;非生物部分;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27.【答案】甲 ①③⑤ 细胞膜 液泡 ③ 叶绿体
【解析】解:(1)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①细胞壁、③叶绿体和⑤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3)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4)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无色透明,故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因此若甲图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则图中多画的结构是③叶绿体。
故答案为:(1)甲;①③⑤;
(2)细胞膜;
(3)液泡;
(4)③叶绿体。
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及各结构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非生物部分 5 捕食 草 太阳能
【解析】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该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草→食草昆虫→青蛙→蛇;草→鼠→蛇。蛇以鼠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营养级别最低,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若此生态系统中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图中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少的生物是草。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故答案为:
(1)非生物部分。
(2)5;捕食。
(3)草。
(4)太阳能。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及生物富集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④②①③⑤⑥ ③ 细胞核 高倍 乙
【解析】解:(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图中①展、②撕、③盖、④滴、⑤染、⑥吸。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④②①③⑤⑥。
(2)小明将制作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大量的气泡,可能发生在图1步骤中的③盖盖玻片步骤上。正确的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
(3)染色时用稀碘液,成弱碱性,因为细胞核中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染色体,故细胞核染色最深。
(4)图2中的甲转换为乙,物像放大了,是低倍镜换高倍镜。应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小。所以甲和乙比较,视野中细胞数量较少的是乙。
故答案为:
(1)④②①③⑤⑥;
(2)③;
(3)细胞核;
(4)高倍;乙。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目的是防止产生气泡;
“染、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图中①展、②撕、③盖、④滴、⑤染、⑥吸。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养成良好的正确的实验操作习惯,并掌握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30.【答案】甲 不科学,用2只鼠妇做实验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 相等 平均 不认同,丙组装置同时存在光照和水分两个变量(或者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解析】解:(1)探究土壤的湿度(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土壤潮湿度,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就是形成以土壤潮湿度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应选择甲装置。
(2)在实施计划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只用了2只鼠妇做实验是不科学的,原因是用2只鼠妇做实验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
(3)为使实验更有说服力,鼠妇的大小和活力要相近,纸盒中干土和湿土覆盖的面积应相等。若全班有10个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个组的平均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4)丙组装置不可以用来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因为丙组装置同时存在光照和水分两个变量(或者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故答案为:
(1)甲。
(2)不科学,用2只鼠妇做实验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
(3)相等;平均。
(4)不认同,丙组装置同时存在光照和水分两个变量(或者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立信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说明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县特立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