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与解题秘籍手册模块3.2 解题过程中常见认识误区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与解题秘籍手册模块3.2 解题过程中常见认识误区第1页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与解题秘籍手册模块3.2 解题过程中常见认识误区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与解题秘籍手册模块3.2 解题过程中常见认识误区

    展开

    模块二   解题过程中常见认识误区一、氧化物种类的判断误区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CONO)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SiO2CuO)4.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5.碱不一定都有对应的碱性氧化物(NH3·H2O无对应的碱性氧化物)二、物质类别的判断误区1.不能准确判断物质的分类,原因是对物质分类的标准和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熟悉,如把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混淆,误把CONO当作酸性氧化物;又如判断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时,没有注意到前提必须为化合物(化合物一定为纯净物),而误将NaClCO2NH3等物质的水溶液看作电解质。2.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1)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2)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3.不能联系物质与应用,不能准确把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及联系,如石油的综合利用中分馏属于物理变化,裂化与裂解属于化学变化。(1)误认为有新物质生成、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如16O转化为18ONaCl溶于水都不属于化学变化。(2)不能根据取代反应的本质,拓展延伸出酯化反应的本质以及酯类物质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4.不能结合化学工艺流程、综合实验中应用胶体的性质进行除杂,如明矾净水,漂白粉消毒原理是不同的。三、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误区1.误认为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O2O3的转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2.误认为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一定被还原,其实不一定。如HCl→Cl2,氯元素被氧化,CuO→Cu,铜元素被还原。3.误认为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则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其实不一定。如Cl2H2OHClHCl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都是氯元素。4.误认为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一定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实不一定。如SO2具有还原性,浓H2SO4具有氧化性,但二者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误认为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的物质一定比低价态物质的氧化性强,其实不一定。如HClO的氧化性高于HClO4四、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认识误区1.误认为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族序数。但是F无正价。2.误认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但是HClOH2SO3是弱酸,忽略了关键词最高价3.误认为同周期相邻两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1。忽视了相差11254.误认为失电子难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但是碳原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难,得电子也难。5.误认为得失电子多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一定强。其实不然,不能把得失电子数的多少与得失电子的能力混淆。6.误认为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只有第A族的某些元素。忽视了第A族的H的最高正价为+1价,最低负价为-1价。五、离子共存中的题设陷阱条件类型常见表述误点点拨常见的限制条件无色Cu2Fe2Fe3MnO等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在“pH1”“pH13”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只能是氧化性离子和还原性离子不共存,并不是其他离子反应,同时要注意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常见的易错点透明透明也可有色不能共存易错看成能共存常见的隐含条件Al反应放出H2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由水电离出c(H)1×1012mol·L1的溶液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通入足量的NH3NH3·H2O反应的离子不能存在常见题干要求(1)“一定大量共存(2)“可能大量共存(3)“不能大量共存审清关键字词六、溶液中离子误区警示1.警惕颜色陷阱若限定溶液无色,则Cu2Fe3Fe2MnO等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在。2.警惕溶液酸碱性的几种表示方法酸性溶液a.室温下,pH<7c(H)>c(OH)c(OH)10(814)mol·L1(25 )b.能使pH试纸显红色的溶液。c.能使甲基橙显红色或橙色的溶液。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碱性溶液a.室温下,pH>7c(H)<c(OH)c(H)10(814)mol·L1(25 )b.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d.能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也可能为碱性溶液a.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注:不能为HNO3形成的酸性溶液)b.由水电离的c(H)1×10n mol·L1c(OH)1×10n mol·L1的溶液(常温下n≠7)(n>7表示加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n<7表示水解呈酸性或碱性的盐溶液)c.NH4HCO3(NH4)2CO3等反应放出气体的溶液。3.警惕几种隐含情况(1)含有大量Fe3的溶液,隐含是酸性溶液,并具有强氧化性。(2)含有大量NO的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3)含有大量AlO的溶液,隐含是碱性溶液。(4)含大量S2SO的溶液,隐含不是酸性溶液。4.警惕相互促进水解的几种情况(1)NHCH3COOCOMg2HCO等组合中,虽然存在相互促进水解情况,但水解程度较小,在溶液中仍能大量共存。(2)Al3(Fe3)COHCOAlOS2HS相互促进水解,生成沉淀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 七、常见无机化合物的认识误区1CO2通入CaCl2溶液不会产生沉淀。2.高炉炼铁时的还原剂是CO,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能量和产生CO3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但不是酸性氧化物。4SO2Cl2的混合气体,可能不具有漂白性。5SO2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是利用SO2的漂白性。6SO2不能漂白石蕊溶液。7.硅单质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8FeAl能用于盛放浓硝酸是因为钝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隔离FeAl与硝酸的接触。八、化学反应速率常见误区1.误认为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化学反应速率一定逐渐减小。其实不一定,因为反应速率不仅受浓度影响,而且受温度影响,一般会先增大后减小。2.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时,错误地用某物质的物质的量代替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速率大小比较时易忽视各物质的速率的单位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3.误认为纯固体和纯液体不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实际上不能用纯固体和纯液体物质的变化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但若将固体的颗粒变小(增大固体的接触面积)则化学反应速率会加快。4.误认为只要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实际上反应在密闭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若充入氦气(或不参与反应的气体),压强增大,但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若反应在密闭容积可变的容器中进行,充入氦气(或不参与反应的气体)而保持压强不变,相当于压强减小,反应速率减小。5.误认为温度、压强等条件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不一致,如认为升温既然使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则对于放热反应,升温时,逆反应速率增大,而正反应速率减小。其实不然,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只是吸热反应方向速率增大程度大;同理,降温会使吸热反应方向速率减小程度大,而导致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九、有机基础知识中认识误区1.误写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应为CH2CH22.误认为苯分子中含中C—CCC3.误认为为苯环节4.硝基苯的结构简式误写成,应为5.把醛基误写成—COH,应为—CHOOHC—6.误认为—COR为醚键名7.误认为—COOH—COOR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对如流8.误认为HCOO——COOH是同一基团。十、实验现象结论分析型试题常设陷阱1.副反应或带出的杂质可能导致实验结论不准确。例如:蔗糖与浓硫酸反应时除产生SO2外还有CO2,将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均会产生白色沉淀;盐酸与碳酸盐反应产生CO2时盐酸会挥发,将两种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中均会产生白色沉淀。2.实验现象掩盖事实导致的结论不准确。例如:铂丝蘸取溶液灼烧时,焰色呈黄色,误认为溶液中含Na元素、不含K元素。3.实验操作错误导致的结论不准确。例如:向溶液中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误认为溶液中含Fe3、不含Fe2(此操作只能证明溶液中含Fe3,不能证明是否含Fe2);向溶液中先滴加氯水,然后滴加淀粉溶液变蓝色,误认为原溶液中含有碘单质。4.原理应用错误导致所得结论不准确。例如:碳在高温下置换二氧化硅中的硅,误认为碳的还原性强于硅的(实质是利用平衡移动原理);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在高温下反应制备硅酸钠,误认为二氧化硅的酸性强于二氧化碳的酸性(实质是利用平衡移动原理)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