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6.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共12页。
6.2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把一枚无锈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的是A.溶液蓝色变浅直至无色 B.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C.产生大量气泡 D.溶液质量增加2.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的数值为3 B.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3.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B.C.D.4.某同学为验证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金属片均已打磨,且其形状大小相同;实验①②③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均相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②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判断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分析实验②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C.分析实验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D.分析四个实验的现象,能判断出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5.把X、Y、Z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中,Y表面有气泡产生,X、Z无明显变化;再把X放到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固体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Y>X>ZB.Y>Z>XC.X>Z>YD.Z>X>Y6.为了验证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只需进行其中三个就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不必进行的是A.将镁片放入稀盐酸中B.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C.将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7.通过下列三个实验,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反应、 、→不反应,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和(H)的位置顺序正确的是A.Y(H)XZ B.Y(H)ZX C.YX(H)Z D.YZ(H)X8.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B.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C.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D.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9.下列图示实验中能明显观察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B.C. D.10.向装有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试管中,缓慢加入细铁粉,充分反应。下列关于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A. B.C. D. 二、判断题11.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 )12.铝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故铝比铜活泼( )13.“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熔点很高( )14.锌粉与盐酸反应比铁片与盐酸反应要剧烈,故锌比铁活泼( )15.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比铁更易腐蚀( ) 三、填空题16.开发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1)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某有机物与N2O4反应释放能量,可做高能能源。该有机物18g与一定质量的N2O4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26.4gCO2、21.6gH2O和25.2gN2,实验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______。17.同学们观看央视《发现》《走进科学》节目后,对节目中介绍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年代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产生了兴趣,于是查阅A1、Cu、Fe、Ag四种金属元素的信息形成下表资料。元素编号① ② ③ ④ 金属材料使用的大致年代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200年公元1827年在地壳中的含量/%0.0070.000014.757.73 请回答相关问题。(1)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最初他们将___________(填化学式)和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混合后加热就得到了红色的金属铜。(2)Al元素的单质是在电发现之后,通过电解A12O3才工业化生产的,则A1在表中的编号是_________。(3)大家发现金属材料使用年代的先后规律一般是:金属越活泼使用年代越迟。但上表中某元素因含量过低而出现了例外。综合分析,①、②、③元素依次是___________。18.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1实验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2)若要收集干燥的氢气,应采用_______收集(填收集方法)。(3)图2实验点燃氢气前,需_______。点燃后,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4)图3实验测得V(a):V(b)=1:2,要确定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还需要的数据有_____(填序号)。a.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b.氢气、氧气的密度 c.氢原子、氧原子的质量(5)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水分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是____19.金属制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1)有铝、锌、铜三种金属,其中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铝表面容易形成__________。(3)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同学选用如下试剂组进行验证,其中不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___(用序号①②③填空)①Zn、CuSO4溶液、Ag ②ZnSO4溶液、Cu、AgNO3溶液 ③Zn、Cu、AgNO3溶液(4)由所学知识可知,活泼性Fe>Cu,。非金属与金属类似,活泼性C12>Br2>l2,请写出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20.将镁、锌、铁、铜四种金属放入等体积、同浓度的稀盐酸中,能观察到有气泡生成的是___________,其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不能观察到有气泡生成的是___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21.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低于任何一种组分金属的熔点。下表是一些金属的熔点数据。金属铜锌锡铅铋镉熔点/℃1083419.6231.9327.5271.3320.9 (1)铅锡合金中某种金属的质量分数与合金的熔点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横坐标表示的是 ______ 的质量分数;当合金熔点最低时,合金中铅与锡的质量比为 ______ 。(2)保险丝由铋、铅、锡、镉等金属组成,其熔点约为 ______ (填序号)。A 20~40℃ B 60~80℃ C 230~250℃ D 300~320℃(3)为测定某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将10g该合金放入到盛有40g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49.9g。①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______ g。②计算原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______ 。22.金属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1)《梦溪笔谈》中:“古人以剂刚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刚、柔铁均为铁的合金,这主要因为合金比纯金属________。A 硬度大、耐腐蚀 B 硬度小熔点高 C 熔点高、耐腐蚀(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下图中甲、乙、丙三个实验。①请写出丙实验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②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图丁实验,最终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Zn>Fe>Cu>Ag,则图丁中的试剂A、B分别为__________(写出一组即可)。(3)某化学实验室从含少量硝酸锌的硝酸银废液中提取金属Ag,其主要操作流程如图:①固体A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②步骤I、Ⅱ共同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③请写出步骤Ⅱ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原因__________;若往溶液D中加入适量的铁粉,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4)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发工作。利用锂与水的反应可制成锂水电池,作为潜艇的储备电源。已知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LiOH)和一种有可燃性的单质气体,若消耗21g锂,则生成的单质气体质量为多少克________?23.日常使用的干电池是一种锌锰电池,它的构造是:负极为锌做的圆筒,正极是一根碳棒,它的周围被二氧化锰,碳粉和氯化铵的混合剂所包围,总称为"碳包"。碳包和锌筒之间填充着氯化铵、氯化锌的水溶液和淀粉等组成的糊状物。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学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对废旧的干电池进行探究。(一)拆解干电池,得到铜帽、锌皮、碳棒、黑色粉末等物质。(二)回收二氧化锰并测定碳粉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1)干电池使用时将化学能转化成 ___________ 能。(2)上述操作中灼烧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3)同学们将过滤后得到的滤渣干燥后称得质量为25克,充分灼烧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克,则滤渣中二氧化锰与碳粉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 。经分析,此结果偏大,老师指出同学们在实验中缺少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___________ 。(4)为验证二氧化锰,同学们用A、B两支洁净试管,分别取5毫升3%的过氧化氢溶液,往A试管中加入少量上述实验灼烧后得到的固体,如果出现 ___________ 的现象,说明为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三)用拆解得到的锌皮(含杂质)制取硫酸锌晶体。实验步骤:①将剪碎后的锌皮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③将滤液加热浓缩、 _____ 、过滤,得到ZnSO4·7H2O晶体。(5)步骤①中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将锌皮剪碎的目的是 __________ 。(6)步骤②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 ___________ 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7)步骤③缺少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 。(四)测定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取1克锌皮放于试管中,实验中将注射器内50毫升稀硫酸(足量)完全注入试管中。当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刻读数得到量筒中水的体积为350毫升。已知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8)计算该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9)上述方法测得的锌的质量分数偏大,不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A.没等装置冷却就读数 B.锌皮中含有少量铁 C.试管中有气体没有排出 D.将注射器中稀硫酸全部注入试管中后忘掉夹紧弹簧夹
参考答案:1.B2.C3.C4.B5.A6.C7.A8.C9.C10.D11.错误12.正确13.错误14.错误15.错误16. C2H8N217.(1)C(2)④(3)铜、银、铁18.(1) 置换反应(2)向下排空气法(3) 检验其纯度 氢元素和氧元素(4)bc##cb(5)每个水分子分解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2个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19.Cu或铜 致密氧化膜 ③ 20.镁、锌、铁 镁、锌、铁 铜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镁>锌>铁>铜21.锡 B 0.1 67.5%。22.A 铜片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铜片、稀盐酸 银、锌 过滤 反应掉固体A中的锌,得到银单质 3克。23.电 除去碳粉(或者将碳粉变成二氧化碳除去,合理即可) 4:1 洗涤 有气泡产生 2H2O22H2O + O2↑ 冷却结晶 Zn + H2SO4 = ZnSO4 + H2↑ 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漏斗 引流 降温结晶(或冷却结晶) 解:氢气的质量=(350-50)x10-3L ×0.09g/L = 0.027g 设锌的质量为xZn + H2SO4 == ZnSO4 + H2↑ 65 2 X 0.027g x =0.8775g 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 = ×100% = 87.75%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