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解决字词,了解洞名,理清结构,沿途春色,感悟匠心,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方案教材解析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6个生字,会写“浙、罗”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杜鹃、 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教学难点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浙、簇”6个生字,会写“浙、罗”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杜鹃、 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锦绣中华,江山万里。钟灵毓秀,瑰奇壮丽。名山大川,洞天福地。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太多让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迹,青藏高原,新疆天山,杭州西湖,桂林山水无不吸引着中外游客纷纷前往(出示风景图片),这节课,我们要跟着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的金华去旅游,让我们即刻出发吧!2.(出示金华双龙洞图片)师引导:叶圣陶爷爷游览过这儿,写下了一篇游记。(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3.了解课题中的“记”的意思。(课件出示:记,即记录的意思)4.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也叫移步换景。(板书:游记)5.简介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鹃、臀、蜿、蜒”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这些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会比较好。也可以让学生用联想法由一个字联想到多字加以区别分析。)(1)读准字音。浙江 一簇 臀部 漆黑 蜿蜒 罗店 杜鹃 狭窄 森郁肩背 移动 额角 登陆 上源 石笋 石钟乳 变化多端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簇 笋”,翘舌音“浙 窄 乳”等。(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臀 窄”。“臀”上下结构,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月”写宽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窄”上窄下宽,下面的部分是“乍”,不要写错。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1)拥挤:(人或车船)等挤在一起。地方相对较小而人或车船等相对较多。(2)孔隙:窟窿眼儿,缝儿。(3)稍微:表示数量少或程度浅。(4)蜿蜒:比喻(山脉、河流、道路等)曲折延伸,像蛇类爬行的样子。(5)依据:基础,按照,根据。(6)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突兀,山峰高高耸起;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7)石钟乳:在溶洞里常见到,形如寺庙里的大钟,也叫钟乳石。(8)石笋:指的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一种钙沉积、形成像笋子一样的石头。(9)名目:事物的名称。4.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三、了解洞名,理清结构1.了解双龙洞的得名。课件出示: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1)师指名读句子;全班齐读。(2)感悟“双龙洞”得名的由来。①男生读课题,女生读句子。②师指名回答: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双龙洞因此而得名)2.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3.交流: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板书)4.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路上:第2.3自然段;外洞:第4自然段;孔隙:第5自然段;内洞:第6.7自然段;出洞:第8自然段)再次朗读。四、沿途春色,感悟匠心 1.师: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旅途,一路上的景致不断地映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2.交流第2自然段。(1)生边读边思考:作者见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师指名回答,相机出示文中语句。(3)师: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路上景物的特点?(预设:明艳)(4)师指导朗读,读出这一片明艳的景色,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3.体会作者写溪流的句子。(1)师: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写这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的句子?(师指名读第3自然段)(2)师: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吗?(相机出示课件)(3)师:你能找出句中的反义词吗?(4)师:你认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预设:排比、拟人)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预设:愉快、期待)(5)师指导朗读,提示读出愉快、期待的心情。(6)生齐读课件出示的句子。(7)师:注意相同的词语稍微读重些,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溪流在不断地发生变化)4.生练习仿写。预设1: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时而明,时而暗,时而快,时而慢,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呢!预设2:动物园里的小猴子,时而跳到假山上,时而爬到树干上,时而向游人要吃的,时而躺在那儿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太可爱了!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前往金华的双龙洞,一路上欣赏着明艳的春景,聆听着溪流欢快的调子,多么惬意呀!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前行,一睹双龙洞的风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初读感知,字词学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17 跳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交流资料,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整体感知,质疑探究,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