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5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课件ppt
展开1、学习本文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2、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严谨的说明语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显示了怎样的自然现象?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是我国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物候学、地理学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作品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气象与农业之关系》等。
标题“大自然的语言”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点明了说明的对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的。竺可桢长期坚持物候观测,掌握了翔实的资料,为我国物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写此文的目的是普及物候知识,以期帮助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的文章。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相关知识。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它包括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就是事物说明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方位的顺序来介绍的说明顺序,如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等。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介绍的说明顺序,如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等。
翩然( ) 孕育( )簌簌( ) 刺槐( )萌发( ) 农谚( )衰草( ) 连翘( )载途( ) 销声匿迹( )( )
次第:依次。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悬殊:相差很远。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花香鸟语:花儿飘香,鸟儿叫,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草长莺飞:江南暮春时节景象。多用来形容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
把文章分为四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解析:第一部分(1-3):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1、分析本文标题“大自然的语言”的作用。解析:“大自然的语言”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作者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显得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且浅显易懂。
1、结合第4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解析:“这里”具体指代物候观测的手段复杂灵敏,物候观测的数据综合性强,应用到农事活动中简单而易掌握。
2、第5段“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中的“左右”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解析:不能删除。“左右”一词对“十天”进行了限定,表示一个大概的数字,如果删除就变成一个确切的数字了,与事实不符。“左右”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9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睛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中“一定”一词的表达作用。解析:“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睛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的气温都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第7-10段所说明的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解析:不能调换。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差异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差异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所以不能调换。
1、分析本文结尾段的作用。解析:结尾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又与课文第一部分相照应,强调了研究物候学的最终目的。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解析:①举例子,如:“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物候学的内容和意义,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②作比较,如:“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活的仪器”的复杂性、灵敏性。③列数字,如:“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中就用到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真实、准确地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④引用,如:“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些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1、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日,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贺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解析: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更暖和,春天反而更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要比在内陆的北京迟到若干天,所以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得早。
2、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深奥难懂的,本文向我们介绍的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却通俗生动,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解析:第一,作者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抽象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文章取名“大自然的语言”,即表明这是一篇寓抽象于形象的科普文章。第二,作者在行文中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而是用大众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且在阐述问题时举了大量例子,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很直观清楚,便于读者理解。第三,大量运用优美的、描写性的语句和多种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形象。
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有什么好处?解析:本文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从整体上看,本文的思路是:自然现象——物候、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这样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说明,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又使读者对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及意义有了清楚的认识。
本文以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现象及其成因、意义等,告诉我们,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用于典雅、生动、准确本文语言典雅、生动。如开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贴切。用“翩然”写燕子归来,写出了燕子轻盈灵动的姿态;用“簌簌”写秋风吹落叶的声音,写出了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叶子颜色逐渐变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简练、典雅、生动,富有表现力。同时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如“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辞严谨。
2、思路清晰,结构分明全文共分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第一部分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生产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部分也与文章结尾相互照应;第三部分写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一部分写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再次突出了“大自然的语言”,与第一部分相照应。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0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大自然的语言评课课件ppt</a>,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前导学,积累运用,新题专列,课内精读,课外赏读,创新微写作,本课聚焦,草长莺飞,销声匿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a href="/yw/tb_c13930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课件ppt</a>,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自然的语言,理清文章脉络,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总--分,细品文章语言,说明方法,准确严密,品味语言,科学性和生动性的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a href="/yw/tb_c13930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大自然的语言优秀ppt课件</a>,文件包含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件pptx、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doc、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