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八下PPT课件全册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第六单元23马说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ppt、第六单元23马说音频朗读-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重点)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难点)
赤兔,三国时期吕布的坐骑,《曹瞒传》记载,时人云:“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的卢马,是刘备的坐骑。一次刘备遇难,骑的卢马逃跑,危急之时落入檀溪中,刘备着急地对的卢马说:“的卢,今天遇到大难,你一定要帮忙呀!”于是,的卢一跃三丈,带刘备逃出险境。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他积极倡导古文运动,得到柳宗元的密切配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能独辟蹊径,“以文为诗”,力求新奇,形成宏伟奇崛的艺术风格。其散文尤其著名,对当时和后来的文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昌黎先生集》传世。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均郁郁不得志,所以其文中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骈死( ) 槽枥( ) 祗( ) 外见( )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阐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辛辣地讽刺了不知马者的浅薄无知,点明中心。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良马虽:即使祗:同“袛(只)”,只、仅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槽枥:马槽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但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一食:吃一次或:有时食:同“饲”,喂能:才能,本领食:吃外见:表现在外面且:犹,尚且等:同样,相等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用马鞭赶它材:才能、才干通:通晓执:握,拿着临:面对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译文: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常千里马常有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
3.而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4.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
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5.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古义:这,这样;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2.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3.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袛(只)”,只、仅)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3.才美不外见(同“现”)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2.才美不外见 (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素质) 3.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4.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让……竭尽)
其真不知马也 (“……也”,表判断)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也”前省略了宾语“之”)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
(2)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千里之马”)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是怎样的?
3.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是什么?
作用:提出中心论点,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关系: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作用,千里马对伯乐有依赖性。
4.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5.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发挥不出它的特长,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
6.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其根本原因谈谈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揭示了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反问,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的愤懑之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8.千里马跟常马不能等同,千里马是不是不如常马?
同样的喂养方式,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马当然比不上吃饱的马,千里马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说明喂养千里马不得法,它便无法显示出本领。
9.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0.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
12.文中哪些语言体现出食马者不知马?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形象?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人?
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2.文章列举了“千里马”的哪些遭遇?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首先提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三段对“食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主旨,并与开头的论点照应。
本文通过叙述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描述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痛斥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之情。
本文通篇说马,而意在论人。表面上说的是相马、食马之事,实际上阐释了对社会重大政治问题之一的人才问题的见解。这种托物寓意的写法,使深刻的思想蕴含在具体的形象之中。
本文的三段文字都紧紧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来论述:千里马的被埋没、被摧残,是“伯乐不常有”造成的,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造成的,是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不能理解千里马的人造成的,从而表明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一见解。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他们写了哪些作品?2.他们的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会学哪一位古代文人?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短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试讲课课件ppt,文件包含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pptx、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案doc、23马说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食或尽粟一石,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完美版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核心素养目标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课件pptx、核心素养目标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