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双减”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试卷(九年级全册)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双减”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试卷(九年级全册)第1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双减”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试卷(九年级全册)第2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双减”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试卷(九年级全册)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双减”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试卷(九年级全册)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双减”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试卷(九年级全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菱溪石记
    菱溪①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倒,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涠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演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②,西经皇道山③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④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氓⑤,尚有居溪旁者。
    余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遵立于亭之南北。辛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①菱(ling)溪:溪名,在滁州东北,源出永阳岭,南入清流河。②永阳岭:在滁州北三里。③皇道山;在今安徽滁州东北十八里。④刘金:杨行密的部将。⑤编氓:平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往往祀以为神
    (2)西经皇道山下
    (3)遂立于亭之南北
    (4)亭负城面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
    (2)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氓,尚有居溪旁者。
    3.为何“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下列各句中“而”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其一差小而尤奇B.水涸而石出
    C.惜其可爱而弃也D.朝而往,暮而归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未氏,遂立于亭之南北。辛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材料二】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群人游也。
    以上两则材料分别提到“滁人岁时嬉游”“滁人游”,作为太守,欧阳修不把关注点放在大事上,却放在老百姓的游玩上,是不是不务正业?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回答问题。
    刘海峰先生传
    [清]姚鼐
    刘海峰先生,名大櫆,字才甫,海峰其自号也。生而好学,读古人文章,即如其意而善效之。年二十余,入京师。
    当康熙末,方侍郎苞①名大重于京师矣。见海峰,大奇之,语人曰:“如苞何足言耶?吾同里刘大櫆,乃今世韩欧②才也!”自是天下皆闻刘海峰。然自康熙至乾隆数十年,应顺天府试,两登副榜,终不得举。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③,乾隆十五年举经学,皆不录用。朝官相知、提督学政者,率邀之幕中阅文。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年逾六十,乃得黟县教谕④。又数年,去官归枞阳,不复出。卒,年八十三。
    先生少时,与鼐伯父姜坞先生最厚。鼐于乾隆四十年自京师归,屡见之于枞阳。先生伟躯,巨髯,能以拳入口,嗜酒,谐谑,与人易良无不尽。尝谓鼐:“吾与汝再世交矣!”
    天下言文章者,必首方侍郎。方侍郎少时尝作诗以视海宁⑤查侍郎慎行,查侍郎曰:“君诗不能佳,徒夺为文力,不如专为文。”方侍郎从之,终身未尝作诗。至海峰则文与诗并极其力,能包括古人之异体镕以成其体,雄豪奥秘,麾斥出之,岂非其才之绝出今古者哉!其文与诗皆有雕板,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有删节)
    [注]①方侍郎苞:方苞。其官至礼部右传郎。②韩欧:韩愈、欧阳修。③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④教谕:县学教官。⑤海宁:地名。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即知其意而善效之 效:模仿
    B.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师矣 名:名望,名声
    C.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 视:同“示”,给……看
    D.徒夺为文力 夺:改变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
    8.作者给刘海峰作传,为什么用不少笔墨写方苞?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庞公池
    张岱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阪,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余设凉簟①,卧舟中看月,小徯②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睡去。歌终忽寐含糊赞之寻复鼾齁。小徯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③,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④,并无芥蒂,一枕黑甜⑤,高春⑥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选自《陶庵梦忆·卷七》,有删改)
    【注】①凉簟:凉席。②小徯:小仆。③丁丁:船篙敲打的声音。④浩浩落落:浩然磊落。⑤一枕黑甜:形容酣畅地睡了一大觉。⑥高春:日影西斜近黄昏时。
    9.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歌终忽寐含糊赞之寻复鼾齁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辄留小舟于池中 辄: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返可五里 可:____________________
    (3)悄悄冥冥 冥冥: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颇凄恻 颇: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多用叠词和四字句,意蕴丰富。请参考示例,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做批注。
    【示例】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
    批注:“丁丁”指像鸟啄食般的敲击竹篙的声音,清亮短促,写舟子催促他们回去就寝的急切,极富画面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徯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
    (2)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13.《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的“痴”在本文中也有体现,请任举一例并加以阐述。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水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⑦而无为⑧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选自曾巩⑨《醒心亭记》,有删改)
    【注】①涯:岸边。②欧阳公: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径直,直接。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皇帝。⑦优游:悠然自得。⑧无为:无为清静。⑨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4.下列选项中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B.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C.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D.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水之间矣。
    (2)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16.曾巩说:“公之乐,吾能言之。”请联系文本,分析“公之乐”的内涵。
    游岳阳楼记
    袁中道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当其涸时,如匹练②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炉,排当水面,林木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③以悲,泫然④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第以束发⑤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⑥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⑦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⑧,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有删改)
    【注】①委:水流的聚合之处。②练:白绢。③愀(qiǎ)然:忧愁的样子。④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指政绩卓著。⑦毛锥子:毛笔的别称,这里借指写作。⑧蟠(pó):白色。
    17.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及春夏间 及:_________________
    (2)故楼之观 观:_________________
    (3)亭午风渐劲 亭午:_________________
    (4)既成 既:_________________
    18.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
    20.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觉得本文的作者袁中道达到这种境界了吗?为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冰雪文序
    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干将之铸剑于冶,与张华之辨剑于斗,雷焕之出剑于狱,识者之精神,实高出于作者之上。由是推之,则剑之有光铓,与山之有空翠,气之有沆瀣,月之有烟霜,竹之有苍蒨,食味之有生鲜,古铜之有青绿,玉石之有胞浆,诗之有冰雪,皆是物也。苏长公曰:“子由近作《栖贤僧堂记》,读之惨凉,觉崩崖飞瀑,逼人寒栗。”噫!此岂可与俗人道战!笔墨之中,崖瀑何从来战!
    21.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B.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C.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D.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22.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冰雪之能寿物也 寿:使……保持新鲜
    B.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 藉:借助
    C.凡人遇旦昼则风日 凡人:平凡的人
    D.特恨遇之者不能解 恨:遗憾
    23.把文中两个画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2)噫!此岂可与俗人道哉!笔墨之中,崖瀑何从来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2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两处)
    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 春 玩 其 华 秋 登 其 实
    2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26.本文论述求学的目的和意义使用了________论证的方法,文中告诉我们求学的真正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僖负羁妻
    晋公子重耳①至曹,曹②共公闻其骈胁③,使浴而窥之。曹大夫僖负羁④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早自贰焉。”乃馈盘餐,置璧焉,公子受餐反璧,及重耳入曹,令无入僖负羁之宫。
    独其妻能识人,能料事,有不可泯没者。
    [注释]①晋公子重耳:后任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②曹:诸侯国名。③胁:胸部的两侧。④僖负羁:春秋时期曹国大夫。
    2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⑴夫子必反其国 ( ) ⑵乃馈盘餐 ( )
    ⑶置璧焉( ) ⑷及重耳入曹 ( )
    28.请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吾 观 晋 公 子 之 从 者 皆 足 以 相 国
    2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浴而窥之。
    (2)独其妻能识人,能料事,有不可泯没者。
    30.“巾帼何曾逊须眉”,请评价僖负羁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常平:官仓名。
    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
    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C.讽富人自实粟 讽:劝告
    D.徙洪州 徙:迁移,迁徙
    3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C.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33.下列句子中,与“甫冠,名闻四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B.衔远山,吞长江(《岳阳楼记》)
    C.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D.南冥者,天池也(《北冥有鱼》)
    3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出任越州通判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二十岁刚刚出头的时候,名声就传遍了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认为很是奇异。
    D.曾巩在齐州做官时,把发展农业生产作为治理的中心,百姓生活富足,夜不闭户,
    3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2)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参考答案:
    1.(1)作为(2)向西(3)于是,就(4)背靠,靠着 2.(1)到实地探求,如今并没有叫作荇溪的溪流。
    (2)如今刘氏的后代散居在滁州成为平民,还有居住在菱溪旁的。 3.因为这条小溪在历史上叫荇溪,只是后来杨行密占据淮南,淮南人因为要避讳他的名字,才改“荇”字为“菱”字,所以没有记载。 4.AC 5.示例:不是不务正业,这正反映了滁州的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体现了欧阳修“以民为本、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6.D 7.我想要略为删削编次它们,合成集子,没有完成,于是编写了他的传 8.①写名重京师的方苞对他极力称赞,来衬托刘海峰文学才华之高,交代他闻名天下的原因,又与他科举不顺形成反差,突出他人生失意;②写方苞专治文章不作诗歌,以突出刘海峰诗文兼善的难得,引出对他杰出才华的赞美。
    9.歌终忽寐/含糊赞之/寻复鼾齁 10. 就 大约 昏暗的样子 很 11.“悄悄冥冥”这一四字叠词体现了山后人家入睡后环境静谧、幽暗的特点,给人以凄清之感。四字短语(叠音词)读来富有音律美、节奏美。 12.(1)小仆也打着呵欠歪斜地倒在船上,相互枕着睡着了。
    (2)不知世间什么事叫做忧愁。 13.在有月之夜,夜夜与仆人出去乘船赏月,听曲饮酒,互相嬉戏,可见其随性痛快与洒脱率真,同于《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的“痴”。
    14.C 15.(1)啊!他真可以称得上是善于从山水之间获得快乐了。
    (2)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无为清静;我们的百姓在下丰衣足食,心无不满。 16.“公之乐”表面上是指山水之乐,从欧阳修喝醉了登上醒心亭眺望,见到美景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可以看出来;实际上是指因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而快乐,从“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可以看出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才是欧阳修真正的快乐。
    17. 等到 景象 正午 已经 18.昔/滕子京/左迁此地 19.在朝廷中是有名的谏议文臣,在朝廷外(统领军队)是知名的统帅,(年轻时)已经渐渐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20.我觉得袁中道没有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本文作者游岳阳楼的心情从“闲淡”到“雄快”再到“愀然以悲”,其心情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他也未能忘却自己怀才不遇、壮心日灰、飘零异乡等个人的悲伤际遇。
    21.A 22.C 23.(1)所以说:诗文(体现冰雪之气)的这一本质规律,做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
    (2)哎!这怎么能和平常人说呢!诗文之中,悬崖飞瀑的感觉从何而来呀!
    24.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 / 春 玩 其 华 / 秋 登 其 实 25.讲解谈论文章(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涵养德行,以利于事(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26. 示例:对比(比喻) 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性,有利做事。
    27. 通“返”,返回 赠送 “于此”,在这里 等到……的时候 28.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29.(1)趁重耳洗澡时,故意走近他身边偷看。
    (2)唯独他的妻子,有眼光,能推断事理,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30.僖负羁妻能慧眼识人,是个明断事理,深谋远虑的女子。
    31.D 32.C 33.B 34.D 35.(1)(曾巩)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
    (2)(曾巩)任齐州知州时,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为根本。

    相关试卷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双减”专项复习——课外现代文试卷(九年级全册):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双减”专项复习——课外现代文试卷(九年级全册),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双减”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试卷(九年级全册):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双减”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试卷(九年级全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双减”专项复习——常识试卷(九年级全册):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双减”专项复习——常识试卷(九年级全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