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磁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展开磁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40分。下列各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 为节约药品,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瓶
B. 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验纯
D.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被碰倒,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2. 学习化学使我们对一些图标有了认识。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3. 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 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
4.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机器人参与圣火传递,圣火用最清洁的能源作燃料,该燃料是
A. 氢气 B. 天然气 C. 酒精 D. 汽油
5. 中药当归、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学式为C14H14O4),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紫花前胡醇叙述错误的是
A. 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 一个分子由32个原子构成
C. 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CO2 D. C、H、O元素质量比为7:7:2
6. 空气是一 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于食品防腐.
B. 清新、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C. 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D. NO2、CO2、SO2和粉尘都是空气污染物.
7. 金银花是在预防新冠肺炎时用到的一味传统中药,其中起抗菌杀毒作用的有效成分是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化学式为C25H24O12)。下列对异绿原酸描述正确的是
A. 异绿原酸属于氧化物
B. 异绿原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1
C. 异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异绿原酸由25个碳原子、24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构成
8.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也一定不变
C.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则物质质量不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9. 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为防控疫情,通常在公共场所使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进行消毒。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0 C. +1 D. +5
10.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B. 氢气燃烧生成水——用作清洁燃料
C. 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冶炼金属 D. 石墨具有导电性——做电极
11.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 水结成冰——0℃分子停止运动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发生了变化
C. 气体可以压缩——分子间有间隔 D. 1g水约有3.01×1023个分子——分子质量很小
12. 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解水的方程式为 B.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 试管2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 试管1、2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13. 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 )
A. 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B. 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
C. 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D. 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14. 物质的除杂是重要的研究与生产方法,下列有关物质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CO2(CO) | 将气体点燃 |
B | C(Fe) | 用磁铁吸引 |
C | H2(CO) | 将气体点燃 |
D | N2(O2) |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炭 |
A. A B. B C. C D. D
15. 我国南海海底含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外形似冰、可以燃烧,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冰”可作为能源
B. “可燃冰”燃烧时只生成水
C. “可燃冰”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D.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16. 截至2022年8月5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达17.4亿剂次。我国现阶段使用的新冠灭活疫苗的辅料主要有NaH2PO4、Na2HPO4、NaCl、Al(O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H2PO4属于氧化物
B. Na2H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
C. NaCl中钠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 Al(OH)3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7. 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
A. 量筒 B. 试管
C. 烧杯 D. 集气瓶
18.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加紧胶皮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B.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可防止瓶底炸裂
C. 该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
D. 可用木炭代替红磷
19.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含氢元素的可燃物燃烧一定生成水,所以燃烧生成水的可燃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 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C.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0g水
20. 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A. 两杯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都只有钠离子和氯离子
B. 甲溶液一定饱和,乙溶液可能饱和
C. 甲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不变,乙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D. 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二.填空题(共6题,总计 35分)
21. 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是________(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4)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____。
(5)带负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6)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______(8)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___。
22. 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充分加热36g含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固体,若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3:4,则该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为___________g。
23. 将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成乙醇汽油,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将4.8g的甲烷和16.0g氧气充分反应后(反应物无剩余),生成4.4gCO2、xgM和10.8gH2O,则x的值为___________;M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4. 2022年7月17日以来,我省多地遭遇极端暴雨天气。连续暴雨会使空气中湿度增大,容易导致家具发霉、食物变质。因此在暴雨过后,要注意除湿,其中活性炭除湿剂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_性;固体氧化钙也能用来除湿,其原理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5. 图1是镁和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是图1中两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__。
(2)图2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________(用字母序号表示)。
(3)A C两种粒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4)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________(用字母序号表示)。
26. A一F是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A是一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气体,F是一种红色金属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____________。
(2)写出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B、D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总计20分)
27.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实验1: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2:按图①所示,将铜片、小烧杯、足量白磷(铜圈固定)放在玻璃水槽中,并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热水。按图②所示,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和5%H2O2溶液。立即用大烧杯将小烧杯和白磷罩住。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小烧杯中有气体产生,大烧杯内液面______,白磷______。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28. 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两个大量筒中,一个充满CO2,一个充满空气。充满CO2的量筒是______。(选填“A”或“B”),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实验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3:其设计的目的是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到Y型管右侧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9.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常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老师提示氧化铜也可以。小红做了如图①所示的实验。发现氧化铜确实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写出小红实验的符号表达式______。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足以证明氧化铜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小明的理由是______。
【提出问题】氧化铜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会改变吗?
【设计并实验】
(1)小红把自己实验后试管中的物质倒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如图②所示,发现烧杯的液体中有黑色物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2)小红再次过滤后,对滤出的固体进行洗涤干燥,然后使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黑色固体质量为19.5g(1g以下为游码质量)。细心的小明发现小红在称量的过程中将固体与砝码放反了,所以小明认为黑色固体的实际质量为______g,得到结论: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3)接着,小红又进一步验证了在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发生变化,她的方法是______。
【得出结论】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实验反思】实验室为什么不用氧化铜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小明猜想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实验证明此猜想:______。
四.计算题(共5分)
30. 小军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他取出一定量该溶液,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
(2)计算该溶液中含过氧化氢质量。
磁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A、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到指定容器内,选项错误;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火灾,选项正确;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验纯,若不纯,点燃或加热可能发生爆炸,选项正确;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选项正确;
答案为:A。
2.【答案】:C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此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表示的是禁止携带火种,此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表示的是禁止烟火,此选项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表示的是禁止吸烟,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答案】:B
【解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答案】:A
【解析】:A.氢气最清洁的能源作燃料,因为氢气燃烧热值高,产物为水无污染,故选。
B.天然气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故不选。
C.酒精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故不选。
D.汽油燃烧主要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故不选。
故选:A。
5.【答案】:D
【解析】:A、紫花前胡醇C、H、O元素质量比为(12×14):(1×14):(16×4)=84:7:32,比较可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A叙述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一个分子有14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可知一个分子由32个原子构成,故B叙述正确;
C、紫花前胡醇中含有碳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CO2,故C叙述正确;
D、紫花前胡醇中,C、H、O元素质量比为(12×14):(1×14):(16×4)=84:7:32≠7:7:2,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6.【答案】:A
【解析】:A、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于食品防腐,故选项正确;
B、清新、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只是利用气体沸点不同,将氧气与其他的气体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C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
7.【答案】:C
【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异绿原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异绿原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16×12)=1:8,不符合题意;
C、异绿原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5):24:(16×12)=25:2:16,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符合题意;
D、异绿原酸由异绿原酸分子构成,每个异绿原酸分子由25个碳原子、24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B
【解析】:A、含氧元素化合物不都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也一定不变,故选项推理正确;
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磷元素,故选项推理错误;
D、物质质量不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一定质量水变成水蒸气,质量不变,是物理变化,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9.【答案】:C
【解析】: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x+(-2)=0,x=+1,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可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B、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故可作清洁燃料,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符合题意;
D、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电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A、分子总在是在不断的运动的,0℃分子仍在不断的运动的,故A不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故B正确;
C、分子间有间隔,则气体可以压缩,故C正确;
D、 1g水约有3.01×1023个分子,说明分子质量很小,故D正确。故选A。
12.【答案】:C
【解析】: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说法不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不正确;
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试管2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法正确;
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是质量比,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三种气体点燃时都会发出蓝色火焰,颜色差别不明显,不能鉴别出三种气体,A错误;比较H2、CO、CH4三种气体燃烧的产物进行鉴别,H2燃烧的产物只有H2O,CO燃烧的产物只有CO2,而CH4燃烧的产物既有H2O又有CO2,因此可以通过检验燃烧的产物鉴别上述三种气体,B正确;三种气体都是无味气体,闻气体的气味不能鉴别出三种气体,C错误;H2、CO、CH4这三种气体都不溶解于水,所以不能通过溶解性来分别,D错误。故选B。
14.【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存在少量一氧化碳无法点燃,一氧化碳无法去除,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铁具有磁性,可以被磁铁析出,而碳则不被吸引,所以可以将铁去除,选项B符合题意;
C、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可以点燃,分别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无法得到氢气,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与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仍为气体杂质混在氮气中,无法去除,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答案】:A
【解析】:A、“可燃冰”可以燃烧,可作为能源,故正确;
B、“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所以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故错误;
C、“可燃冰”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具有可燃性,但是水没有可燃性,故错误;
故选:A。
16.【答案】:D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NaH2PO4中含有Na、H、P、O四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Na2HPO4中Na、H均显+1价,O显-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求得P的化合价为+5价,故B错误;
C、NaCl中钠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23∶35.5,故C错误;
D、Al(OH)3中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是,Al:,O:,H:,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正确。
故选D。
17.【答案】:B
【解析】:量筒不能加热,否则刻度不准确;试管可以直接加热;烧杯可垫着石棉网加热;集气瓶不能加热。故选B。
18.【答案】:D
【解析】:A、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若不能立即塞紧会使结果偏大,故正确;
B、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一是可以使集气瓶快速冷却,二是要防止瓶底炸裂,故正确;
C、红磷足量,能把氧气全部耗尽,而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不能耗尽,使结果小于五分之一,故正确;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错误。
故选D。
19.【答案】:A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含氢元素的可燃物燃烧一定生成水,所以燃烧生成水的可燃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符合题意;
B、阴离子带负电,但是带负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如电子,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空气由N、O等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故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其中8g氧气参与反应,1g剩余,生成水的质量为9g,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答案】:D
【解析】:A、溶液中除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还有水分子,故选项错误;
B、溶液具有稳定、均一性,故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在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甲乙烧杯中氯化钠溶解度相同,故选项错误;
D、由题意可知,甲乙烧杯中溶质的量相等,溶剂的量乙大于甲,故选项正确;
故选择D;
二. 填空题
21.【答案】: ①. 分子、原子 ②. 分子、原子 ③. 原子 ④. 质子 ⑤. 电子 ⑥. 分子、原子、中子 ⑦. 质子、中子 ⑧. 质子、电子
【解析】:(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那么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有分子、原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质子带正电;
(5)核外电子带负电;
(6)分子、原子、中子不带电;
(7)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8)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2.【答案】:①. ②. 9
【解析】: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设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为 a,反应后固体的总质量为 x,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反应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也是 a ,由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3:4可得:,x=27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为等于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之差 36g−27g=9g 。
23.【答案】:①. ②. 5.6 ③. 2.4g
【解析】:①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4.8g的甲烷和16.0g氧气充分反应后(反应物无剩余),生成4.4gCO2、xgM和10.8gH2O,则M的质量为:,故填:5.6。
③甲烷不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所以M是一氧化碳;5.6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故填:2.4g。
24.【答案】:①. 吸附 ②.
【解析】: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有毒有色等物质,故填吸附性;
固体氧化钙也能用来除湿,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25.【答案】: (1)24.31
(2)AB (3)MgCl2
(4)AC
【解析】:【小问1详解】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值是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
【小问2详解】
图2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AB,是因为它们核内质子数相等。
【小问3详解】
A、C两种粒子形成化合物是氯化镁,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镁的化学式是MgCl2。
【小问4详解】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AC,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是一种稳定结构。
26.【答案】: (1)甲烷
(2)
(3)分子的构成不同
【解析】:【分析】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A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气体,则B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C是水,F是一种红色金属单质,F是铜。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氢气与氧化铜能发生反应生成铜,一氧化碳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推断正确。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A为甲烷。
【小问2详解】
E转化为F,即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B为二氧化碳,D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由于分子的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
27【答案】:
①. ①中纸片燃烧,②纸片不燃烧 ②. 下降 ③. 燃烧,产生白烟 ④. 与氧气接触
【解析】:
(1)实验1中①②两组实验中,可燃物均为纸片,且裹在试管外,均与空气接触,①中纸片温度达到着火点后会燃烧,而②中试管内的水吸收了酒精灯的温度,导致①中纸片燃烧时,②中纸片未达到着火点,故实验1中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的现象是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不燃烧。
(2)实验2中图②,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和5%H2O2溶液,H2O2在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水,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小烧杯中有气体产生,导致大烧杯内压强增大,故大烧杯内的液面下降;白磷本身是可燃物,热水的温度60℃达到其着火点,又与H2O2分解产生的氧气接触,满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故观察到大烧杯中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实验2中①②两组实验中,可燃物均为白磷,且热水的温度均为60℃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①中白磷未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白磷与H2O2分解产生的氧气接触燃烧,由此可知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28【答案】:
(1)①. B ②.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 ①. 软塑料瓶变瘪 ②.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故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3) ①.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B中肥皂泡基本不下沉,说明B中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充满二氧化碳的量筒是B;
【小问2详解】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故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故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色,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故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Y型管右侧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9【答案】:
①. ②. 没有证明氧化铜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③. 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④. 18.5 ⑤. 在实验①反应完毕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如果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可证明氧化铜化学性质没有变化 ⑥. 常温下,取两份10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0.5g的二氧化锰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比较冒泡速率(或相同时间收集氧气体积或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现象及结论是:加入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则相同条件下,用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粉末好
【解析】:
过氧化氢溶液在氧化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是:;
催化剂的定义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根据题意,只证明了氧化铜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而未证明氧化铜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故填:没有证明氧化铜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设计并实验
(1)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都会导致过滤后的液体中含有黑色固体物质;故填: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在称量的过程将固体与砝码放反了,根据此时称量物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减去游码标识质量,则,故填:18.5;
(3)要证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可以在不产生气体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现仍然能产生气泡即可,故填:在实验①反应完毕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如果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反思
对比实验要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控制两个变量,比较反应的速率,实验方案为:常温下,取两份10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0.5g的二氧化锰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比较冒泡速率(或相同时间收集氧气体积或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结论是相同条件下,用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故答案为:常温下,取两份10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0.5g的二氧化锰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比较冒泡速率(或相同时间收集氧气体积或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现象及结论是:加入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则相同条件下,用MnO2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粉末好。
四.计算题30【答案】:
(1)0.48g
(2)解:设该过氧化氢溶液中含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x。
答:该溶液中含过氧化氢的质量为1.02g。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由图像可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0.48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河北省赵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赵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魏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魏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涉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涉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