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晋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河北省晋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晋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40分。下列各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东京奥运会、残奥会主火炬第一次采用了氢气作为燃料。采用这种零排放燃料是对氢气的致敬,氢气是日本未来脱碳的核心之一、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气味 B. 密度比空气小
C. 难溶于水 D. 可以燃烧
2. 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①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②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 ③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④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若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 B. 倾倒液体
C. 添加药品 D. 检查气密性
4.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 空气中可分离出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 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活泼
5. 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 D. 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6.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机器人参与圣火传递,圣火用最清洁的能源作燃料,该燃料是
A. 氢气 B. 天然气 C. 酒精 D. 汽油
7.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充分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有白色固体银析出
B. 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试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
C.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蓝色,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将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变红色
8.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错误的是
A. 原子结构模型
B. 二氧化碳分子模型
C. 燃烧条件模型
D. 空气组成模型
9. 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维生素C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B.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C. 维生素C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 维生素C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10. 在反应中,已知4.8gA完全分解生成0.9gC和2.2gD,又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4
B. 17
C. 32
D. 34
11. 从水分解的微观模拟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 水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和1个氢原子构成的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12. 酚酞(C29H14O4)是初中阶段常用的指示剂。下列有关酚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酚酞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酚酞由38个原子构成
C. 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g
D. 酚酞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5:1
13.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管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A. 大理石和稀盐酸
B.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C. 锌粒和稀盐酸
D. 生石灰和水
14. 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为防控疫情,通常在公共场所使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进行消毒。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0 C. +1 D. +5
15. 有机玻璃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结合如图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结构模型分析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 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5:2
C. 甲基丙烯酸甲酯是氧化物
D. 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6. 我国南海海底含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外形似冰、可以燃烧,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冰”可作为能源
B. “可燃冰”燃烧时只生成水
C. “可燃冰”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D.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17. 色氨酸(化学式为C11H12N2O2)是氨基酸中的一种,在人体内含量太低会影响睡眠质量。下列关于其叙述正确的是
A. 色氨酸由碳、氢、氧、氮四个元素组成
B. 色氨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12:2
C. 色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色氨酸分子由11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8. 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其中Na元素显+1价)是潜水艇中的制氧剂,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物质R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R=2Na2CO3+O2,则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 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B. R的化学式为CO2
C. 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 Na2O2中含有氧分子
19.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乙物质是易溶物质
B. t1℃时,甲和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 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丙物质的方法
D. 若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析出晶体质量关系是甲>乙>丙
20. 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C.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 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二.填空题(共6题,总计 35分)
21. 学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化学用语。
(1)2个氯化氢分子___________。
(2)1个氧原子___________。
(3)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
(4)碳酸钠___________。
(5)标出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6)三氧化硫___________。
22. 将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成乙醇汽油,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将4.8g的甲烷和16.0g氧气充分反应后(反应物无剩余),生成4.4gCO2、xgM和10.8gH2O,则x的值为___________;M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3. 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乙醇可作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现有一定量的乙醇与一定量的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7g水,同时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3.6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水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24. 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化学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铝合金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工业。一般情况下,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的_____(填“高”或“低”)。
(2)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
(3)室温下,钛与水、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不反应,可判断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___(填“强”或“弱”)。
25.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以及A、B、C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X的值为______。
(2)A、B、C三种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3)图甲中与C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26. X、Y、Z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X、Y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 Z为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X转化为Y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X、Y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
(2)若X为固体单质;Y可以用于灭火;Z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Y转化为Z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若三种物质均含有钙元素; X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Z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Y的化学式为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总计20分)
27. 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如图,请回答:
(1)写出编号Ⅱ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2)以上装置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一套装置的组合是_____(填序号),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选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利用此装置制取气体时常用到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使用催化剂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②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③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3)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并验证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F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
(4)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G),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___(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
(5)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_(填装置编号)。
28. 金属防腐是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某校学习小组以铁的腐蚀为项目进行如下研究。
(1)下列环境中的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未擦干的铁锅 B. 涂油漆的栏杆 C. 盛水的不锈钢水杯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3)该小组用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____ (填“40”或“10”)mL刻度处,原因是_________。
(4)小强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铁钉用砂纸打磨,称其质量,按如图乙安装装置,放置3天,再取出铁钉称量。在不同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铁钉质量增加情况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铁钉质量增加/g
0.02
0.04
0.08
0.16
0.18
0.18
0.18
小强同学的实验是探究_____因素对铁钉腐蚀快慢的影响,结论是______。
29.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常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老师提示氧化铜也可以。小红做了如图①所示的实验。发现氧化铜确实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写出小红实验的符号表达式______。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足以证明氧化铜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小明的理由是______。
【提出问题】氧化铜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会改变吗?
【设计并实验】
(1)小红把自己实验后试管中的物质倒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如图②所示,发现烧杯的液体中有黑色物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2)小红再次过滤后,对滤出的固体进行洗涤干燥,然后使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黑色固体质量为19.5g(1g以下为游码质量)。细心的小明发现小红在称量的过程中将固体与砝码放反了,所以小明认为黑色固体的实际质量为______g,得到结论: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3)接着,小红又进一步验证了在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发生变化,她的方法是______。
【得出结论】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实验反思】实验室为什么不用氧化铜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小明猜想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实验证明此猜想:______。
四.计算题(共5分)
30. 兴趣小组同学用某石灰石样品(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做反应)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重量为 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晋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示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才能体现,所以可燃性是化学性质,故选D。
2.【答案】:C
【解析】:①发现煤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煤气引燃,甚至引发爆炸,故不正确;
②加油站,面粉厂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可燃性粉尘,为防止燃烧或发生爆炸,应该严禁烟火,故正确;
③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故正确;
④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电梯可能发生故障,不能使用电梯逃生,故不正确。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闻气体的气味,用手轻轻地在集气瓶口扇动,让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不能直接把鼻孔凑近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A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取下试剂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缓缓倒下,B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试管要横放,用镊子夹起块状药品放置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管,防止打破试管底,做固体和液体反应实验时,加入药品的顺序通常是“先固体后液体”,C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面下,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D选项实验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B
【解析】:A、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
B、氧气支持呼吸,故可用于医疗急救,故正确;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不能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因为会发生爆炸事故。故选C.
6.【答案】:A
【解析】:A.氢气最清洁的能源作燃料,因为氢气燃烧热值高,产物为水无污染,故选。
B.天然气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故不选。
C.酒精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故不选。
D.汽油燃烧主要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故不选。
故选:A。
7.【答案】:B
【解析】:A、实验现象描述生成物时不能出现产物名称,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溶液,实验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有银白色固体析出,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现象为试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气体,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将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色,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A、原子核由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正确;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正确;C、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正确;D、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不是质量分数,模型描述与事实不相符,错误。故选D。
9.【答案】:D
【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8:(16×6)=9:1:12,不符合题意;
C、由B可知,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由分子构成,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生成B的质量为:
4.8g-0.9g-2.2g=1.7g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x=17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和1个氢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水分子生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A、由酚酞的化学式C29H14O4知,酚酞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符合题意;
B、由酚酞的化学式C29H14O4知,酚酞由酚酞分子构成,1个酚酞分子由47个原子构成,故B不符合题意;
C、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9)+(1×14)+(16×4)=426,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克”,故C不符合题意;
D、酚酞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气体,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生成了气体,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不符合题意;
C、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生成了气体,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鼓起,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x+(-2)=0,x=+1,故选C。
15.【答案】:C
【解析】:A、物质由元素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1个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5: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6×2)=15:2:8,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6.【答案】:A
【解析】:A、“可燃冰”可以燃烧,可作为能源,故正确;
B、“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所以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故错误;
C、“可燃冰”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具有可燃性,但是水没有可燃性,故错误;
故选:A。
17.【答案】:C
【解析】:A、元素论种不论个,色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故A错误;
B、色氨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1):12:(16×2)=33:3:8,故B错误;
C、色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2×11):12:(14×2):(16×2)=33:3:7:8,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正确;
D、1个色氨酸分子由11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C。
18.【答案】:D
【解析】:A、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12+16×3=106,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方程式2Na2O2+2R=2Na2CO3+O2中,生成物中钠、碳、氧的原子个数分别是4、2、8,反应物中钠、碳、氧的原子个数分别是4、0、4,故2X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O2,故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Na2O2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Na2O2是纯净物,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错误,符号题意。故选D。
19.【答案】:B
【解析】:A、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为易溶物质。A正确。
B、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质不一定相等。B错。
C、将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所以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丙物质的方法正确。
D、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降温不会析出晶体。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若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析出晶体质量关系是甲>乙>丙。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20.【答案】:B
【解析】: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该反应一定发生。如锌有剩余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溶液仍为蓝色,说明有硝酸铜剩余。
则滤渣中一定有银,一定没有锌,可能有铜。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故选B。
二. 填空题
21.【答案】: (1)2HCl
(2)O (3)3OH-
(4)Na2CO3 (5)
(6)SO3
【解析】:【小问1详解】
氯化氢分子式为HCl,分子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则2个氯化氢分子表示为2HCl。
【小问2详解】
氧原子表示为O,原子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通常个数为1时省略不写,则1个氧原子表示为O。
【小问3详解】
氢氧根离子表示为OH-,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则3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3OH-。
【小问4详解】
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小问5详解】
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
【小问6详解】
三氧化硫分子式为SO3。
22.【答案】:①. ②. 5.6 ③. 2.4g
【解析】:①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4.8g的甲烷和16.0g氧气充分反应后(反应物无剩余),生成4.4gCO2、xgM和10.8gH2O,则M的质量为:,故填:5.6。
③甲烷不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所以M是一氧化碳;5.6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故填:2.4g。
23.【答案】:①.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 ③. 5:6
【解析】:根据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知,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其化学方程式为:;
乙醇不完全燃烧生成CO2、CO和H2O,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水中氢元素质量与乙醇中氢元素质量相等,所以则参加反应的乙醇质量为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则参加反应的O2质量为
;
则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
【点睛】本题目主要考查燃烧的三个条件,以及质量守恒定律,需要着重理解及应用。
24.【答案】:①. 高 ②. ③. 置换反应 ④. 弱
【解析】:(1)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要大,故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的高。
(2)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置换反应。
(3)室温下,钛与水、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不反应,说明钛的活动性排在氢后,而铝可以与稀盐酸反应,铝排在氢前,故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弱。
25.【答案】: (1)15 (2)Mg2+ (3)O
【解析】:小问1详解】
元素周期表同一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下一个周期比上一个周期多一个电子层;氮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磷原子与氮原子处在同一族,磷原子处在第三周期,因此磷原子结构示意图为:,X=2+8+5=15;
【小问2详解】
A、9<2+8=10,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该粒子带负电,属于阴离子;
B、12>2+8=10,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该粒子带正电,属于阳离子,符号为Mg2+;
C、16=2+8+6=16,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
【小问3详解】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C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图甲中氧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图甲中与C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O。
26.【答案】: ①. ②. 分子的构成不同
③. ④. CaCl2
【解析】:(1) Z是氧气,X是过氧化氢,Y是水,则X转化为Y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氧化氢的是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水是水分子构成的,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X、Y性质有差异。
(2)Y是二氧化碳,Z是一氧化碳,X是碳单质,则Y转化为Z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分析可知,X是Ca(OH)2,Z是CaCO3, 则Y是CaCl2。
三.实验探究题
27【答案】:
(1)长颈漏斗
(2)①. AF##AD ②. ③. ④.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⑤. ③
(3) ①. 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②.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b (5) ①. A ②. E
【解析】:
【小问1详解】
编号Ⅱ仪器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O2,是固体加热,选用装置A作为反应装置,O2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选用D向上排空气法或F排水集气法收集,故选用的装置组合为AD或AF,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O2,化学方程式为;选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通过分液漏斗能够控制液体药品流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使用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催化剂不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选③。
【小问3详解】
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F中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成红色;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从短管a进气,故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
【小问5详解】
实验室里,用氯化铵跟氢氧化钙粉末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应该选用A作为发生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E装置收集。
28【答案】:
(1)A (2)+3##+3价
(3) ①. 40 ②. 铁锈蚀消耗氧气,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4) ①. 温度 ②.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在10~5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铁钉腐蚀的速度越快
【解析】:
【小问1详解】
因为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A.未擦干的铁锅中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易生锈,B.涂油漆的栏杆隔绝氧气和水不易生锈,C.盛水的不锈钢水杯,由于不锈钢也不易生锈,故填:A;
【小问2详解】
依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根据铁锈的化学式,设铁元素化合价为a,2a+3×(-2)+x[(+1)×2+(-2)]=0 ,a=+3,故填:+3价;
【小问3详解】
因为铁丝绒生锈消耗试管内的氧气,又知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知量筒水面刻度上升到40ml处,故填:40;铁锈蚀消耗氧气,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小问4详解】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推知实验探究的因素为温度,实验结论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在10~5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铁钉腐蚀的速度越快。
29【答案】:
①. ②. 没有证明氧化铜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③. 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④. 18.5 ⑤. 在实验①反应完毕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如果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可证明氧化铜化学性质没有变化 ⑥. 常温下,取两份10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0.5g的二氧化锰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比较冒泡速率(或相同时间收集氧气体积或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现象及结论是:加入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则相同条件下,用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粉末好
【解析】:
过氧化氢溶液在氧化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是:;
催化剂的定义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根据题意,只证明了氧化铜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而未证明氧化铜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故填:没有证明氧化铜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设计并实验
(1)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都会导致过滤后的液体中含有黑色固体物质;故填: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在称量的过程将固体与砝码放反了,根据此时称量物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减去游码标识质量,则,故填:18.5;
(3)要证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可以在不产生气体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现仍然能产生气泡即可,故填:在实验①反应完毕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如果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反思
对比实验要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控制两个变量,比较反应的速率,实验方案为:常温下,取两份10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0.5g的二氧化锰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比较冒泡速率(或相同时间收集氧气体积或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结论是相同条件下,用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故答案为:常温下,取两份10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0.5g的二氧化锰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比较冒泡速率(或相同时间收集氧气体积或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现象及结论是:加入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则相同条件下,用MnO2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粉末好。
四.计算题30【答案】:
(1)3.3 (2)7.3%
解:设5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50g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g+50g-56.8g=2.2g;
则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解析】:
【小问1详解】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50g+50g+9g-105.7g=3.3g,故填:3.3;
【小问2详解】
解析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赵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魏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涉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