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1)(含解析)
展开常州市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时不得使用任何型号的计算器。
2.请将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C)=12 Ar(H)=1 Ar(O)=16 Ar(S)=32 Ar(Cu)=64 Ar(Na)=23 Ar(Ca)=40 Ar(Mg)=24 Ar(Fe)=56
第I卷选择题部分(共4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预防新冠病毒的日常措施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少聚集 B. 多通风 C. 带口罩 D. 勤消毒
用电设备起火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CCl4)的灭火器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气化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四氯化碳属于
A. 单质 B. 氧化物 C. 纯净物 D. 盐
3. 推测四氯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A. 能导电 B. 能燃烧 C. 沸点高 D. 密度比空气大
4. 四氯化碳中碳的化合价为
A. +2 B. +4 C. -4 D. 2
5.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A. K2SO4 B. Ca3(PO4 )2 C. KNO3 D. CO(NH2)2
6. 如图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挂件饰品,其中其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 PVC塑料外壳
B. 纯羊毛毛绒外衣
C. 金属挂扣
D. 纯棉填充物
7.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液氧能助燃,可作燃料 B. 铜丝导电性好,可作导线
C. 石墨软且黑,可作铅笔芯 D.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可制叶脉书签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pH B. 蒸发
C. 稀释 D. 过滤
9.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硝酸铵 B. 氯化钠 C. 浓硫酸 D. 氢氧化钠
10. 选择燃料需考虑产物对环境的影响。下列燃料的利用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 焦炭 B. 酒精 C. 煤油 D. 氢气
11. 碘被公认为人类的“智慧元素”。下列关于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 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C. 质子数为53 D. 原子序数为53
12. 科学家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 488 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新物质﹣金属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 金属氢中储藏着巨大的能量
C. 金属氢有良好的导电性 D. 金属氢由氢原子直接构成
13.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可选用稀硫酸和块状大理石大量制取二氧化碳
B.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开始收集
C. 图中装置A作为气体发生装置时应将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
D. 用图中装置B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从b端通入
14. 潜艇供氧的一种反应原理为,其中X的化学式是
A. Na B. Na2O C. Na2O2 D. NaOH
15. “石灰”家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
B.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被用作自热食品的热源
C.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在树上涂刷含有硫黄粉的石灰浆是为了美观
16.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7. 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吹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为提供氧气
B. 将实验所用面粉换成镁粉也可能产生上述现象
C. 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
D. 蜡烛熄灭,可能的原因是爆炸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使烛焰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18. 正确的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是
选项
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A
铜粉(碳粉)
在空气中灼烧
B
氯化钙溶液(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再过滤
C
氢氧化钙(石灰石)
高温煅烧
D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点燃
A. A B. B C. C D. D
19.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碾磨,产生氨臭味气体
该固体中含有铵根离子
B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表面变黑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
将某布料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点燃,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该布料为全棉质地
D
向某水样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浮渣
该水样为软水
A. A B. B C. C D. D
20. 测得某食醋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则该食醋中醋酸(CH3COOH)的质量分数为
A. 2.5% B. 3% C. 4% D. 5%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2分)
21.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A.碳酸钠 B.盐酸 C.聚乙烯 D.聚氯乙烯 E.武德合金 F.食盐
(1)可用于制保险丝的是________;
(2)可用于包装食品的是_________;
(3)可用于金属除锈的是________;
(4)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______;
Ⅱ用化学用语填空: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
(6)人体中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7)两个氮气分子________;
(8)3个铁离子_________。
22. 特色小吃是常州靓丽的城市名片。
(1)常州小笼包面皮薄如纸。面皮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是相对分子质量能达到几十万的有机化合物,所以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其属于________;
(2)豆斋饼中富含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其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外,还一定含有的元素有___________;
(3)制作杨桥乌米饭中含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人体缺少铁元素时,易得_______症。
23. 如图所示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化图。认真观察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NaC1溶解度是________,20℃时,将10g氯化钠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将2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恰好饱和的溶液升温到5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
(3)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NaC1的结晶方法一般是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
24. 2021年3月,中央财经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根据图7中A回答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_________;
(2)科学家已经研究固碳的多种途径:
①浙江大学研发的“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利用微型藻类高效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其原理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如图乙所示),图7中B合成工厂所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25. 如图表示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溶液中离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类型)。
(2)如图中“”表示的离子是______(写离子符号)。
(3)反应后烧杯中留下的难溶性固体是______。
(4)100g溶质质量分数是16%的硫酸铜溶液理论上完全反应可生成多少铜______?
26. 兴趣小组Ⅰ: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和红磷进行实验。
兴趣小组Ⅱ:利用图乙所示装置并分别使用红磷、白磷和食品脱氧剂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乙实验采集数据如丙所示)。
(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2)两组同学均不选用木炭进行实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实验时图中装置甲中广口瓶中燃烧匙上装入足量红磷,并预先装入20mL水,则量筒内要装入水的体积应至少大于________mL;
(4)同学们分析实验结果,小宏认为用甲装置实验药品最好选用“食品脱氧剂”,其理由是______,小徐不同意,他认为应当药品应当选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7.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对气体制法展开研究。
(1)图1中编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图中能直接用于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填编号,下同)_________,其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同学用图10-2中的甲装置研究浓度为a%过氧化氢溶液与平菇接触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并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气压的变化同时用数据采集器记录数据如图2中乙图所示。
①乙图中曲线a在10s后下降,说明从能量的角度看该反应是_______反应;
②乙图中能初步说明平菇是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催化剂的证据是_______。
③结合实验和曲线a、b,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
28. 先秦科技著作《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清其灰而盝之…….”。这是介绍了古代精练丝绸的步骤:第一步:丝绸放在光滑的容器里要用草木灰水(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浸润透;第二步:将一定量蚌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灼烧成的蚌壳灰加入上述容器中一起浸泡。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以验证数千年前氢氧化钾制取方法。
(1)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_,草木灰因含有碳酸钾,常被用作___________。
(2)“蚌壳灰”与“草木灰水”混合发生的主要复分解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3)溶液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则溶液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填化学用语),若要观察到明显现象可将“稀盐酸”更换为_______。
A.氧化铁 B.二氧化碳 C.碳酸钠溶液 D.硫酸铜溶液
(4)固体乙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
29. 氢气的储存是科学研究热点之一。合金X是一种制备储氢材料的原料,在5MPa的氢气流下,并在550℃持续反应,最终得到灰黑色粉末——储氢材料。反应过程用XRD图谱分析,得到如下图像:
(1)由上图分析由合金X反应得到的生成物_______。
(2)根据实验可以推断合金X的元素组成中一定有_______。
(3)经查阅资料,合金X就是由两种金属元素组成。取11.2gX固体粉末在充满足量氧气的装置内持续加热至750°C,而后排出氧气改为充入足量的氮气,继续加热至1200℃,整个过程固体质量的“热重分析图”为:
①若将11.2g粉末直接放入稀盐酸中,反应现象是_________,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根据如图所示合金X中两种金属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③如图所示实验中,1000°C附近装置内黑色固体发生一个分解反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与解析
第I卷选择题部分(共4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预防新冠病毒的日常措施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少聚集 B. 多通风 C. 带口罩 D. 勤消毒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少聚聚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多通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带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
用电设备起火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CCl4)的灭火器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气化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四氯化碳属于
A. 单质 B. 氧化物 C. 纯净物 D. 盐
3. 推测四氯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A. 能导电 B. 能燃烧 C. 沸点高 D. 密度比空气大
4. 四氯化碳中碳的化合价为
A. +2 B. +4 C. -4 D. 2
【答案】2. C 3. D 4. B
【解析】
【2题详解】
由四氯化碳的化学式为CCl4知其属于纯净物,由碳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知其不属于单质,氧化物和盐,故选C
【3题详解】
由题干信息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气化并覆盖在火焰上知其不能燃烧,沸点低,能导电无法判断,密度比空气大,故选D
【4题详解】
由四氯化碳的化学式为CCl4知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知碳的化合价为+4,故选B
5.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A. K2SO4 B. Ca3(PO4 )2 C. KNO3 D. CO(NH2)2
【答案】C
【解析】
【分析】只含营养元素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只含营养元素钾元素的化肥为钾肥,只含营养元素磷元素的化肥为磷肥,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为复合肥。
【详解】A、硫酸钾为钾肥,A错误;
B、磷酸钙为磷肥,B错误;
C、硝酸钾为氮钾复合肥,C正确;
D、尿素为氮肥,D错误。
故选C
6. 如图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挂件饰品,其中其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 PVC塑料外壳
B. 纯羊毛毛绒外衣
C. 金属挂扣
D. 纯棉填充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详解】A. PVC塑料外壳的材料是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A选项正确;
B. 纯羊毛毛绒外衣的材料是羊毛毛绒,是天然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故B选项错误;
C. 金属挂扣的材料是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故C选项错误;
D. 纯棉填充物的材料是植物纤维,属于天然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7.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液氧能助燃,可作燃料 B. 铜丝导电性好,可作导线
C. 石墨软且黑,可作铅笔芯 D.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可制叶脉书签
【答案】A
【解析】
【详解】A、液氧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符合题意;
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不符合题意;
C、石墨质软,且黑,容易留下痕迹,可作铅笔芯,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可制作叶脉书签,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pH B. 蒸发
C. 稀释 D. 过滤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否则液体会爆沸溅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上面烧杯口未紧靠玻璃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9.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硝酸铵 B. 氯化钠 C. 浓硫酸 D. 氢氧化钠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反应吸热,温度降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浓硫酸、氢氧化钠等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
10. 选择燃料需考虑产物对环境的影响。下列燃料的利用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 焦炭 B. 酒精 C. 煤油 D. 氢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焦炭中含有碳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错误;
B、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错误;
C、煤油中含有碳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错误;
D、氢气燃烧生成水,符合“低碳”理念,正确;
故选D。
11. 碘被公认为人类的“智慧元素”。下列关于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 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C. 质子数为53 D. 原子序数为53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53,不符合题意;
D、由C可知,碘的原子序数为53,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科学家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 488 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新物质﹣金属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 金属氢中储藏着巨大的能量
C. 金属氢有良好的导电性 D. 金属氢由氢原子直接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过程中,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新物质﹣金属氢,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金属氢中储藏着巨大的能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金属氢具有金属性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D、由题干信息可知,金属氢由氢原子直接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可选用稀硫酸和块状大理石大量制取二氧化碳
B.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开始收集
C. 图中装置A作为气体发生装置时应将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
D. 用图中装置B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从b端通入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硫酸和块状大理石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实验室可选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大量制取二氧化碳。A错。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气体不纯。B错。
C、为防止生成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图中装置A作为气体发生装置时应将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C正确。
D、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图中装置B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从a端通入。D错。
综上所述:选择C。
14. 潜艇供氧的一种反应原理为,其中X的化学式是
A. Na B. Na2O C. Na2O2 D. NaOH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碳原子个数为2,氧原子个数为4;反应后钠原子个数为4,碳原子个数为2,氧原子个数为8,由于X前的化学计量数是2,则X的化学式是Na2O2,故选C
15. “石灰”家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
B.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被用作自热食品的热源
C.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在树上涂刷含有硫黄粉的石灰浆是为了美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所以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此选项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被用作自热食品的热源,此选项正确;
C、熟石灰显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此选项正确;
D、在树上涂刷含有硫黄粉的石灰浆是为了防止树木冻伤,并防止害虫生卵,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6.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酸钾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常温下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C、硫酸钾与氢氧化钠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和水,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
D、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是氯化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吹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为提供氧气
B. 将实验所用面粉换成镁粉也可能产生上述现象
C. 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
D. 蜡烛熄灭,可能的原因是爆炸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使烛焰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吹入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和空气充分接触,说法错误;
B、镁粉是可燃物,所以将实验所用面粉换成镁粉也可能产生上述现象,说法正确;
C、在有限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说法正确;
D、硬纸板被冲高后,爆炸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说法正确;
答案:A。
18. 正确的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是
选项
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A
铜粉(碳粉)
在空气中灼烧
B
氯化钙溶液(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再过滤
C
氢氧化钙(石灰石)
高温煅烧
D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点燃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粉和铜粉均能在空气中灼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石灰石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
19.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碾磨,产生氨臭味气体
该固体中含有铵根离子
B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表面变黑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
将某布料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点燃,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该布料为全棉质地
D
向某水样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浮渣
该水样为软水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碾磨,产生氨臭味气体,主要是铵根离子跟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了氨气,故选项实验结论正确,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木材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故选项实验结论错误,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将某布料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点燃,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该布料不是全棉质地,可能为羊毛质地或丝绸质地等,故选项实验结论错误,不符合题意;
D、向某水样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浮渣,该水样为硬水,故选项实验结论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 测得某食醋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则该食醋中醋酸(CH3COOH)的质量分数为
A. 2.5% B. 3% C. 4% D. 5%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设食醋的质量为100g,食醋中醋酸(CH3COOH)的质量分数为x,则100g×x×+100g×(1-x)×=11%,x=2.5%,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2分)
21.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A.碳酸钠 B.盐酸 C.聚乙烯 D.聚氯乙烯 E.武德合金 F.食盐
(1)可用于制保险丝的是________;
(2)可用于包装食品的是_________;
(3)可用于金属除锈的是________;
(4)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______;
Ⅱ用化学用语填空: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
(6)人体中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7)两个氮气分子________;
(8)3个铁离子_________。
【答案】(1)E (2)C
(3)B (4)A
(5)CH4 (6)Ca
(7)2N2 (8)3Fe3+
【解析】
【小问1详解】
武德合金熔点低,可用于制保险丝,故选E;
【小问2详解】
可用于包装食品的是聚乙烯塑料(无毒),故选C;
【小问3详解】
金属生锈后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故可用于金属除锈的是盐酸,故选B;
【小问4详解】
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碳酸钠,故选A;
【小问5详解】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小问6详解】
人体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表示为Ca;
【小问7详解】
在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两个氮气分子表示为:2N2;
【小问8详解】
在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3个铁离子表示为:3Fe3+。
22. 特色小吃是常州靓丽的城市名片。
(1)常州小笼包面皮薄如纸。面皮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是相对分子质量能达到几十万的有机化合物,所以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其属于________;
(2)豆斋饼中富含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其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外,还一定含有的元素有___________;
(3)制作杨桥乌米饭中含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人体缺少铁元素时,易得_______症。
【答案】(1)糖类 (2) ①. 蛋白质 ②. 氮元素
(3)贫血
【解析】
【小问1详解】
淀粉属于糖类;
【小问2详解】
豆斋饼的主要原料有白雀豇豆,富含蛋白质;其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外,还一定含有的元素有氮元素;
【小问3详解】
人体缺铁,易得贫血症。
23. 如图所示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化图。认真观察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NaC1溶解度是________,20℃时,将10g氯化钠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将2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恰好饱和的溶液升温到5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
(3)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NaC1的结晶方法一般是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37g ②. 26.5%
(2)> (3) ①. 蒸发结晶 ②.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像可知,50℃时,NaC1溶解度是37g;20℃时,NaC1溶解度是36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将10g氯化钠加入20g水中,固体不能全部溶解,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所以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6.5%;
【小问2详解】
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2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恰好饱和的溶液升温到50℃,两溶液都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硝酸钾,故升温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ωNaCl>ωKNO3;
【小问3详解】
氯化钠的溶解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钠晶体。
24. 2021年3月,中央财经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根据图7中A回答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_________;
(2)科学家已经研究固碳的多种途径:
①浙江大学研发的“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利用微型藻类高效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其原理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如图乙所示),图7中B合成工厂所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1)全球平均气温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升高
(2) ①. ,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A可看出,全球平均气温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升高,所以说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小问2详解】
①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叶绿素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②图乙中显示,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25. 如图表示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溶液中离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类型)。
(2)如图中“”表示的离子是______(写离子符号)。
(3)反应后烧杯中留下的难溶性固体是______。
(4)100g溶质质量分数是16%的硫酸铜溶液理论上完全反应可生成多少铜______?
【答案】 ①. 置换 ②. ③. 铜或Cu ④. 解:设完全反应可生成铜的质量为x
x=6.4g
【解析】
【详解】(1)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化学反应前后,“ ”表示的离子没有变化,即没有参与反应,故是:SO42-;
(3)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反应后烧杯中留下的难溶性固体是铜;
(4)见答案。
26. 兴趣小组Ⅰ: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和红磷进行实验。
兴趣小组Ⅱ:利用图乙所示装置并分别使用红磷、白磷和食品脱氧剂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乙实验采集数据如丙所示)。
(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2)两组同学均不选用木炭进行实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实验时图中装置甲中广口瓶中燃烧匙上装入足量红磷,并预先装入20mL水,则量筒内要装入水的体积应至少大于________mL;
(4)同学们分析实验结果,小宏认为用甲装置实验药品最好选用“食品脱氧剂”,其理由是______,小徐不同意,他认为应当药品应当选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1)
(2)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的同时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压强变化不明显
(3)26mL##27.3ml
(4) ①. 消耗氧气更完全 ②. 白磷 ③. 短时间可以获得实验数据
【解析】
【小问1详解】
红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两组同学均不选用木炭进行实验的原因可能是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的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变化不明显;
【小问3详解】
广口瓶中空气的体积为:150mL-20mL=130mL,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或者,则量筒内要装入水的体积应至少大于26mL(或27.3mL);
【小问4详解】
根据上面丙图可得:使用食品脱氧剂可以耗尽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即小宏认为甲装置实验药品最好选用“食品脱氧剂”,其理由是消耗氧气更完全,小徐不同意,他认为应当药品应当选白磷,主要是因为短时间可以获得实验数据。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7.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对气体制法展开研究。
(1)图1中编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图中能直接用于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填编号,下同)_________,其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同学用图10-2中的甲装置研究浓度为a%过氧化氢溶液与平菇接触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并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气压的变化同时用数据采集器记录数据如图2中乙图所示。
①乙图中曲线a在10s后下降,说明从能量的角度看该反应是_______反应;
②乙图中能初步说明平菇是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催化剂的证据是_______。
③结合实验和曲线a、b,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锥形瓶 ②.
(2) ①. C ②. DE
(3) ①. 放热 ②. 随平菇的数量增多,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合理即可) ③. 催化剂的质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1中编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是固液常温反应,图中能直接用于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C,氢气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E;
【小问3详解】
①根据图示分析,乙图中曲线a在0-10s压强增大,10s后下降,说明从能量的角度看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随平菇的数量增多,压强速率增大,说明反应速率加快,但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说明平菇是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催化剂;
③曲线a的平菇数量是三,曲线b的平菇数量是二,说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催化剂的质量。
28. 先秦科技著作《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清其灰而盝之…….”。这是介绍了古代精练丝绸的步骤:第一步:丝绸放在光滑的容器里要用草木灰水(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浸润透;第二步:将一定量蚌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灼烧成的蚌壳灰加入上述容器中一起浸泡。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以验证数千年前氢氧化钾制取方法。
(1)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_,草木灰因含有碳酸钾,常被用作___________。
(2)“蚌壳灰”与“草木灰水”混合发生的主要复分解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3)溶液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则溶液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填化学用语),若要观察到明显现象可将“稀盐酸”更换为_______。
A.氧化铁 B.二氧化碳 C.碳酸钠溶液 D.硫酸铜溶液
(4)固体乙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
【答案】(1) ①. 过滤 ②. 钾肥
(2)
(3) ①. Ca2+、K+ ②. BC
(4)CaCO3、Ca(OH)2
【解析】
【小问1详解】
操作Ⅱ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碳酸钾中含钾元素,可作钾肥;
【小问2详解】
蚌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蚌壳灰”与“草木灰水”混合,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溶液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碳酸钾,因为碳酸钾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将固体乙洗涤后,滴加3滴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固体乙中含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且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能会存在于固体中,故溶液甲中氢氧化钙过量,且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钾,故溶液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故溶液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Ca2+、K+;
A、氧化铁和氢氧化钙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钙过量,符合题意;
C、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钙过量,符合题意;
D、硫酸铜与氢氧化钾、氢氧化钙均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无法验证氢氧化钙是否过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小问4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且固体乙中含氢氧化钙,故固体乙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钙、氢氧化钙。
29. 氢气的储存是科学研究热点之一。合金X是一种制备储氢材料的原料,在5MPa的氢气流下,并在550℃持续反应,最终得到灰黑色粉末——储氢材料。反应过程用XRD图谱分析,得到如下图像:
(1)由上图分析由合金X反应得到的生成物_______。
(2)根据实验可以推断合金X的元素组成中一定有_______。
(3)经查阅资料,合金X就是由两种金属元素组成。取11.2gX固体粉末在充满足量氧气的装置内持续加热至750°C,而后排出氧气改为充入足量的氮气,继续加热至1200℃,整个过程固体质量的“热重分析图”为:
①若将11.2g粉末直接放入稀盐酸中,反应现象是_________,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根据如图所示合金X中两种金属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③如图所示实验中,1000°C附近装置内黑色固体发生一个分解反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MgCu2、MgH2
(2)Mg、Cu (3) ①. 有气泡 ②. ③. m(Mg):m(Cu)=3:4 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随着氢化时间增加,MgCu2、MgH2含量增加,故得到的生成物是MgCu2、MgH2,故填:MgCu2、MgH2。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镁元素、铜元素,反应物中一定含有镁元素和铜元素,故填:Mg、Cu。
【小问3详解】
①镁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有气泡,故填:有气泡;。
②刚开始镁和氧气生成氧化镁,后来铜和氧气生成氧化铜,设镁的质量为x,铜的质量为y。 合金X中两种金属镁和铜的质量比为4.8g:6.4g=3:4,故填:3:4。
③实验中,氧化铜是黑色,固体质量减少,是生成了氧气,生成氧气质量16g-15.2g=0.8g,氧化铜质量8g,反应后固体中铜元素8g×=6.4g,氧元素质量8g-6.4g-0.8g=0.8g,故固体生成物由铜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为,为氧化亚铜Cu2O,故反应化学方程式,故填:。
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常州市武进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常州市武进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Ar-64,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组成人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03%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