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半期复习:修辞(说明)手法附解析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7802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半期复习:修辞(说明)手法附解析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7802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半期复习:修辞(说明)手法附解析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7802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半期复习专项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半期复习:修辞(说明)手法附解析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半期复习:修辞(说明)手法附解析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半期复习:修辞(说明)手法附解析教师版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2分)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A.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B.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C.怎么还不摇桂花呢?D.小珍珠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答案】B【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例句是反问句。A、C、D是问句。B是反问句。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2.(2分)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太阳西沉,天空出现一匹匹绸丝缎,那是晚霞。B.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C.防风林如一位英勇的战士,与狂风搏斗着。D.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答案】D【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A是比喻句,把晚霞比作绸缎。 B是比喻句,把雪比作鹅毛和玉屑。C是比喻句,把防风林比作勇士。D是拟人句,把太阳当作人来写。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2分)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B.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逃到画框上去了。(排比、拟人)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设问)D.那个女孩又矮又瘦,身子单薄,好像一阵风都能把她吹走。(比喻)【答案】D【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A把“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的装饰”和“石狮子”“两根大旗杆”对比来写。B“一会儿”构成排比,“神气十足”是拟人的写法。C前一句问,后一句达,是设问句。D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因此这不是比喻句。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2分)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B.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C.在夏夜的微风中,无数只萤火虫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D.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答案】B【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声音(本体)比作一支乐曲(喻体)。B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C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萤火虫(本体)比作星星(喻体)。D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本体)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喻体)。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5.(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B.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C.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犹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D.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答案】D【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他(刘伯承)(本体)比作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喻体)。B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边际的高原(本体)比作一条大毡子(喻体)。C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连绵的山峰(本体)比作大海里起伏的波涛(喻体)。D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6.(2分)[说明方法]对下列句子说明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举例子)B.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C.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作比较)D.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列数字)【答案】A【解析】【分析】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A的说明方法应为列数字。故答案为:A【点评】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7.(2分)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尤如中指。B.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C.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D.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答案】C【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把“中指”当做人来描写,“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是拟人。
B:把“小鸡、长毛山羊”当做人来描写,“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是拟人。
C:把“威尼斯的小艇”比作“田沟里的水蛇”,是比喻形象的写出了小艇的行动轻快灵活。
D:把“倭瓜当做人来描写,“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是拟人。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8.(2分)下列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B.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C.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D.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答案】B【解析】【分析】作比较是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使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B把“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与“一个太阳”作比较,说明太阳之大。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作比较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二、填空题(共6题;共25分)9.(4分)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1)(1分)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2)(1分)大虫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3)(1分)大虫吼一声,振得那山冈也动。 (4)(1分)那猴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答案】(1)拟人(2)比喻(3)夸张(4)排比【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
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1)把“虫子”当做人来描写,“就像在说话似的”,是拟人。
(2)把“铁棒”比作“虎尾”,是比喻。
(3)“大虫吼一声,振得那山冈也动。”,是夸张。
(4)连用了四个(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故答案为:(1)拟人
(2)比喻
(3)夸张
(4)排比
【点评】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10.(3分)给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把序号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A.拟人B.反问C.设问(1)(1分)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2)(1分)为什么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是清贫,是洁白朴素的生活。 (3)(1分)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我怎能不为此感到高兴呢? 【答案】(1)A(2)C(3)B【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1)把“古老的威尼斯”当作人来写,赋予威尼斯人的行为——睡觉,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2)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然后紧接着回答(是清贫,是洁白朴素的生活。)是设问句。
(3)②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它们都运用了问句的形式,表达了某种确定的意思。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是反问句。该句意思是, 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 ,我真为此感到高兴。所以是反问。
故答案为:(1)A
(2)C
(3)B
【点评】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11.(7分)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1分)比喻句:厚厚的积雪, 。(2)(1分)夸张句:一声虎啸,整个山冈 。(3)(1分)拟人句:枝头的画眉 。(4)(1分)列数字:这个书包大小的旅行包 。(5)(1分)作比较:这声音比 ,比 。(6)(1分)举例子:我国有许多石拱桥。 。【答案】(1)像给大地盖上了一层棉被(2)都抖动起来(3)正在快乐地歌唱(4)长45厘米,宽30厘米,高25厘米(5)蝉鸣要柔和些;夜莺的歌曲要单调些(6)如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北京市丰台区的卢沟桥【解析】【分析】(1)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2)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3)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5)作比较是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使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6)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故答案为:(1)像给大地盖上了一层棉被;
(2)都抖动起来;
(3)正在快乐地歌唱;
(4)长45厘米,宽30厘米,高25厘米;
(5)蝉鸣要柔和些、夜莺的歌曲要单调些;
(6)如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北京市丰台区的卢沟桥;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3)考查学生对夸张、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5)、(6)此题考查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12.(4分)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1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1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1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1分)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际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过月亮。 【答案】(1)夸张(2)拟人(3)比喻(4)排比【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1)三万里、五千仞:是夸张数字。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羌笛声拟人化,假想幽怨的羌笛声是在埋怨春光久久未至,表现了戍边战士心中的思乡之愁。
(3)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比喻。
(4)连用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故答案为:(1)夸张
(2)拟人
(3)比喻
(4)排比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13.(4分)选择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A.比喻B.拟人C.反问D.排比(1)(1分)那猴在山中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2)(1分)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3)(1分)枪声一响,他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4)(1分)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答案】(1)BD(2)C(3)A(4)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比喻就是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或相近的句式构成。反问是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旨在加强语势的一种修辞方式。
(1)此句采用了排比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伴、群、友、亲都是指人的特质,用在动物身上,就是拟人化了。
(2)此句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
(3)此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他比作成 离弦的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跑的速度很快。
(4)此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黄瓜人的意愿。故答案为:(1) BD
(2)C
(3)A
(4)B【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14.(3分)读句子,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在横线上写上相应序号。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1)(1分)鲸是比象大得多的动物。 (2)(1分)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 (3)(1分)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答案】(1)C(2)B(3)D【解析】【分析】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1)把“鲸”与“象”作比较。(2)把“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比作“花园里的喷泉”,是打比方。(3)把“鲸”分两大类,这是分类别。
故答案为:(1)C(2)B(3)D
【点评】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三、语言表达(共5题;共37分)15.(5分)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改为夸张句)【答案】日子一眨眼就过去了。 【解析】【分析】夸张句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夸张句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故答案为:日子一眨眼就过去了。【点评】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16.(10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5分)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运用句中的修辞手法写句子)(2)(5分)请根据下面的情境,按要求写一写。①静态描写。放学了,校园里顿时安静下来。②动态描写。丁零零,下课了。【答案】(1)风儿轻拂着我的脸庞,跟我说着悄悄话。 (2)①教学楼热闹了一整天,终于可以歇息了。花草、树木都进入了梦乡,连荷花池中的小鱼也像缓气似的,一动不动。②孩子们欢呼着从各个教室里跑出来,投进了操场的怀抱,有的打球,有的踢毽子……整个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连校园内的树、花、草也都在乐呵呵地笑呢。 【解析】【分析】(1)把“古老的威尼斯”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2)考查围绕中心句写句子。中心句是语段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其它句子都是围绕中心句写的,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写①静态描写;②动态描写的句子。
故答案为:(1) 风儿轻拂着我的脸庞,跟我说着悄悄话。
(2) ①教学楼热闹了一整天,终于可以歇息了。花草、树木都进入了梦乡,连荷花池中的小鱼也像缓气似的,一动不动。②孩子们欢呼着从各个教室里跑出来,投进了操场的怀抱,有的打球,有的踢毽子……整个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连校园内的树、花、草也都在乐呵呵地笑呢。
【点评】(1)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围绕中心句写句子的能力。17.(4分)结合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得生动有趣一些。夏夜是迷人的,萤火虫飞来飞去,青蛙呱呱地叫着,风吹着树,树叶摇晃着。夏夜是迷人的,萤火虫 ,青蛙 ,风 ,树叶 。【答案】提着灯笼自由地飞来飞去;欢快地唱着歌;和树一起跳起了舞;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故答案为:提着灯笼自由地飞来飞去、欢快地唱着歌、和树一起跳起了舞、舒展着自己的腰身【点评】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18.(1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1)(5分)夜晚,古老的威尼斯十分安静。(2)(5分)牛犊在低头吃草。(3)(5分)黄叶飘荡在空中。【答案】(1)夜晚,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 (2)牛犊在低头吃草,非常专注,似乎生怕把不美味的植物吃了。 (3)黄叶在空中翩翩起舞。 【解析】【分析】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故答案为:(1)夜晚,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
(2)牛犊在低头吃草,非常专注,似乎生怕把不美味的植物吃了。
(3)黄叶在空中翩翩起舞。
【点评】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19.(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1)(1分)深蓝的夜空中挂满了亮闪闪的星星,像 。(2)(1分)岸边的垂柳随风拂动,像 。(3)(1分)远看满树的桃花,像 。【答案】(1)无数颗璀璨的宝石(2)一根根小辫子(3)天边灿烂的朝霞【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1) 无数颗璀璨的宝石;
(2) 一根根小辫子;
(3) 天边灿烂的朝霞;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修辞(说明)手法附解析教师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5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半期复习:字音附解析教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半期复习:字形附解析教师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