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考题必刷-物质的定性实验分析题 (含解析)
展开
三轮冲刺2020届高三化学考题必刷
——物质的定性实验分析题
1.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用途广泛;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但毒性较强,食品添加亚硝酸钠必须严格控制用量.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食盐与亚硝酸钠进行了如下探究:
鉴别NaCl和
测定溶液pH
用PH试纸分别测定两种盐溶液的PH,测得溶液呈碱性.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 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溶液中 ______ 用溶液中其它离子的浓度关系式表示
沉淀法
取两种盐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稀硝酸银溶液.两只试管均产生白色沉淀.分别滴加几滴稀硝酸并振荡,盛溶液的试管中沉淀溶解.
该温度下 ;
则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______
氧化法
取两种盐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酸性溶液.使酸性溶液褪色的是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
性质探究
该兴趣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成分.
已知:气体液化的温度: 、
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向右连接: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组装好仪器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如何确认A中产生气体是否含有NO ______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装置E的作用是 ______ .
若向D中通入过量,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 过氧化钠是中学常见物质,常见的过氧化物还包括过氧化钙已知:过氧化钠与反应有气体生成,而将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也有气体生成.有人提出、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原理相同,但也有人提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无强还原性,反应原理不相同.据此设计如下实验操作进行判断.
实验一:向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通入足量的,取反应后的固体进行实验探究,以证明过氧化物与反应的特点.
提出假设:
假设1:反应后固体中只有 ______ ,证明未被氧化;
假设2:反应后固体中只有 ______ ,证明完全被氧化;
假设3: ______ 证明 ______ .
实验探究:
实验二: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实验装置如图:
试剂A可以选用 ______ ,试剂B的作用是 ______ .
实验测得装置C中过氧化钠质量增加了 g,装置D质量增加了 g,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V 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用上述有关测量数据判断,未被氧化、完全被氧化的关系式.
未被氧化: ______ ,完全被氧化: ______ .
若完全被氧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解饱和NaCl溶液获得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便于储存,要将氯气液化,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液氯储存区贴有的说明卡如下部分:
危险性
储运要求
远离金属粉末、氨、烃类、醇等物质;设置氯气检测仪
泄漏处理
NaOH、溶液吸收
包装
钢瓶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泄漏处理”中溶液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液氯泄漏后遇到苯,在钢瓶表面氯与苯的反应明显加快,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气含量检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1:在Pt电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标准要求液氯含水量以1g氯气含水的质量计,含水量超标会严重腐蚀钢瓶。液氯含水量的测定装置如图2所示:已知:;与不反应。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c装置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亚硝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某兴趣小组进行下面实验探究,查阅资料知道:
酸性溶液可将氧化为,还原成.
Ⅰ产品制备与检验:用如图1装置制备:
写出装置A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 .
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
有同学认为装置C中产物不仅有亚硝酸钠,还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为制备纯净应在B、C装置间增加一个装置,请在右框内画出增加的装置图2,并标明盛放的试剂.
试设计实验检验装置C中的存在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______ .
Ⅱ含量的测定
称取装置C中反应后的固体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溶液于锥形瓶中,用酸性溶液进行滴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1
2
3
4
溶液体积
第一组实验数据出现异常,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双项选择.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B.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
C.滴定终了仰视读数
D.滴定终了俯视读数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所得固体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 ______ .
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
5.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含有少量的羰基硫、乙硫醇等气体.
组成羰基硫的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_ .
乙硫醇有特殊气味,是天然气的臭味指示剂.乙硫醇可以看作是乙醇分子中羟基被取代,则乙硫醇的结构式为 ______ .
下列事实可用于比较C与S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原子得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的是 ______ 填序号.
沸点: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酸性: 同温同浓度水溶液的pH:
羰基硫水解及利用的过程如下部分产物已略去:溶液溶液
常温下,在反应Ⅱ中,每吸收气体放出热量a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已知X溶液中硫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则反应Ⅲ中生成该离子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
如图是反应Ⅲ中,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反应时间与产量的关系图初始含量为请结合图象数据解释X溶液中除外,还有、的原因.答: ______ .
6. 化学学科中的平衡理论主要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四种,且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常温下,取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Zn粒,产生氢气物质的量较多的是 ______
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______ ,升高温度,K值 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如图,在、容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______ 用含或的分式表示.
某温度下 的某溶液里,如果生成沉淀,应调整溶液pH,使之大于 ______ ;该温度下,往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的氨水该温度下电离度,试计算判断混合液中 ______ 填“有”或“无”沉淀生成.
常温下,某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呈 ______ 性.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酚酞溶液呈红色是因溶液中存在的发生水解所致 包括操作、现象和结论 ______ .
7. “84消毒液”因1984年北京某医院研制使用而得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有效成分是某小组在实验室制备NaClO溶液,并进行性质探究和成分测定.
该小组按上图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别取B、C、D瓶的溶液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表.已知饱和NaClO溶液pH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B瓶
C瓶
D瓶
实验1: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变红,缓慢褪色
变红,缓慢褪色
立即褪色
实验2:取样,测定溶液的pH
3
12
7
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瓶溶液中的主要来源是______.
瓶溶液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D瓶溶液中石蕊立即褪色的原因______.
测定C瓶溶液中NaClO含量单位:的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C瓶溶液20mL于锥形瓶,加足量盐酸酸化,迅速加入过量KI溶液,盖紧瓶塞并在暗处充分反应.
Ⅱ用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 溶液.
的电子式为______.
步骤Ⅰ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瓶溶液中NaClO的含量为______保留1位小数.NaClO式量为
8. 学生设计的用氨催化法制取少量溶液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室制备,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 ______ 填序号.
固态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加热 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
碱石灰中滴加浓氨水 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装置C的作用是 ______ ;装置C中的现象是 ______ ;为确保装置D中尽可能多地生成,所通入和的体积比应大于 ______ .
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9. 已知晶体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如图的装置可用来检验上述反应中所有的气体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于检验气体的装置是______填装置的字母,确认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______;
利用装置B可以确认的产物是______,装置B中的甲溶液可选填序号______,
足量澄清石灰水 足量氯化钡溶液 足量硝酸钡溶液
该装置中冷水的作用是______;
为探究的性质和用途,取试管中少许固体溶于适量盐酸中制备饱和铁盐溶液,将此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加热片刻,观察液体的颜色变为______,检验该分散系最简方法的操作为______.
10.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抗酸药仅含五种短周期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白色沉淀B中金属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A的电子式为______。
步骤3中生成沉淀C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的化学式为______,该抗酸药不适合胃溃疡重症患者使用,原因是 。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溶液C中的含碳离子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E;C;B;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打开活塞,向D中通入,若出现红棕色气体,证明A中产生气体含有NO;若无红棕色气体出现,则不含NO;冷凝使完全液化;
【解析】解:一由于亚硝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所以亚硝酸钠溶液显示碱性;根据亚硝酸钠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可得:,则,
故答案为:;;
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根据、可知,,
故答案为:;
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亚硝酸钠氧化成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二吸收水蒸气,B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C检验NO,E冷却二氧化氮,利用检验NO,所以装置的连接为:;组装好仪器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实验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答案为:E;D;B;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确认A中产生气体是否含有NO的方法为:打开活塞,向D中通入,若出现红棕色气体,证明A中产生气体含有NO;若无红棕色气体出现,则不含NO,
故答案为:打开活塞,向D中通入,若出现红棕色气体,证明A中产生气体含有NO;若无红棕色气体出现,则不含NO;
二氧化氮的液化温度是,低于此温度时,二氧化氮气体变成液态,所以装置E的作用是冷凝使完全液化,
故答案为:冷凝使完全液化;
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则装置B中二氧化氮、氧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一溶液显示碱性,说明为强碱弱酸盐,亚硝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显示碱性;根据亚硝酸钠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分析;
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然后根据、进行计算;
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将亚硝酸根离子氧化成硝酸根离子;
二根据各部分装置的作用进行连接;
根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判断;
温度低于二氧化氮液化温度时,二氧化氮变成液态;
氧气过量,进入B中可理解为先生成硝酸,硝酸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题目难度较大,明确物质的性质和实验原理为解关键,注意实验设计要遵循严密性、可行性、科学性的原则,试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2.【答案】;;和的混合物;被部分氧化;浓;吸收未反应的;;;
【解析】解:实验一:向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通入足量的,取反应后的固体进行实验探究
假设1:反应后固体只有,证明未被氧化;
假设2:反应后固体中只有,证明完全被氧化;
假设3:固体为和的混合物;证明部分被氧化;
故答案为:;;固体为和的混合物;被部分氧化;
实验二:过氧化钠和水反应,装置A中试剂能吸收水蒸气,所以试剂为浓硫酸,干燥气体除去水蒸气;装置B为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需要把剩余的二氧化硫除去,实验B装置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故答案为:浓硫酸;吸收未反应的;
实验测得装置C中过氧化钙质量增加了,装置D质量增加了,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若未被氧化、则发生反应:
依据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增重计算E中收集的氧气:
反应增重
1mol 96g
若二氧化硫全部被氧化发生的反应为:;反应过程中无氧气生成,,
若则二氧化硫部分被氧化,
故答案为:;;
二氧化硫玩去被氧化生成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实验一:向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通入足量的,取反应后的固体进行实验探究
假设1:反应后固体只有,证明未被氧化;
假设2:反应后固体中只有,证明完全被氧化;
假设3:固体为和的混合物;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装置A中试剂能吸收水蒸气,所以试剂为浓硫酸,干燥气体除去水蒸气;试剂B除去过量的二氧化硫;
实验测得装置C中过氧化钙质量增加了,装置D质量增加了,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若未被氧化、则发生反应:
依据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增重计算E中收集的氧气:
反应增重
1mol 96g
实验测得装置C中过氧化钙质量增加了,装置D质量增加了,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若未被氧化、则发生反应:
依据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增重计算E中收集的氧气:
反应增重
1mol 96g
若二氧化硫全部被氧化发生的反应为:;反应过程中无氧气生成,
若则二氧化硫部分被氧化;
若完全被氧化生成固体是硫酸钠.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性质应用和实验验证,实验设计的步骤和实验方案的确定应根据题干要求分析判断,关键是读懂题干信息,依据题干条件计算判断,题目较难.
3.【答案】
加压或降温
铁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铁,对氯与苯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解析】解:电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阳极是氯离子得到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获得,阴极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解氯化钠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常温下,氯气为气体,降温或加压可液化,转化为液体便于运输和储存,
故答案为:降温或加压;
溶液与泄露的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为;
故答案为:;
由在钢瓶表面氯与苯的反应明显加快可知,铁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铁,对氯与苯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故答案为:铁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铁,对氯与苯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在Pt电极放电,生成AgCl,电极反应为,故答案为:;
装置的作用为吸收氯气,其离子反应为,故答案为:。
电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阳极是氯离子得到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获得,阴极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解氯化钠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
将氯气液化,,可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
溶液与泄露的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钢瓶表面氯与苯的反应明显加快,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在Pt电极放电生成氯离子,溶液中结合银离子生成AgCl;
由液氯含水量的测定装置可知,氮气将含水的液氯赶入a中,a中增加质量为水的质量,c中NaOH吸收氯气。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液氯中水的含量测定、电极反应、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氧化还原反应等,综合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注意习题综合的信息及原电池装置图、含量测定流程图的整体把握,题目难度中等。
4.【答案】;
将转化为NO,同时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或制取;
或;
取少量装置C中产物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加入稀硫酸酸化滴加入滴少量酸性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说明C中产物含有;
;
或
【解析】解:装置A中C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方程式为:浓,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4,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
根据实验装置可知,装置C中发生反应:,则装置B的作用是将转化为NO,同时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或制取,
故答案为:将转化为NO,同时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或制取;
为制备纯净,需要将进入装置C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除去,碱石灰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故可以选用碱石灰,装置图如:或,
故答案为:或;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酸性溶液可将氧化为,还原成,据此可设计出检验亚硝酸钠的方法为:取少量装置C中产物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加入稀硫酸酸化滴加入滴少量酸性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说明C中产物含有,
故答案为:取少量装置C中产物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加入稀硫酸酸化滴加入滴少量酸性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说明C中产物含有;
第一组实验数据消耗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体积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标准液被稀释,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液体积会偏大,故A正确;
B.锥形瓶不需要干燥,所以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不影响测定结果,故B错误;
C.滴定终了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大,计算出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故C正确;
D.滴定终了俯视读数,滴定管读数偏小,计算出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由于第一组数据偏高,应该舍弃;其它三组消耗标准液平均体积为:,
25mL样品消耗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则250mL样品溶液会消耗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化合价变化可得反应关系式:,则样品中含有亚硝酸钠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所以反应后的固体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或.
碳与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据此写出方程式,根据化合价变化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装置C中需要用NO和过氧化钠反应,则装置B是用于提供NO气体;
通过B装置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NO和水,需要将二氧化碳和水除去,据此选用试剂,并画出装置图;
酸性溶液可将氧化为,还原成,据此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装置C中的存在;
第一组实验数据消耗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体积偏大,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标准液被稀释,标准液浓度减小;
B.达到过程中锥形瓶不需要干燥,不影响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C.滴定终了仰视读数,读出的是凹液面下方读数,读数比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
D.滴定终了俯视读数,读出的是凹液面上方读数,读数比实际读数偏小;
第一组数据舍弃,计算出其它3组消耗标准液的平均体积,再结合反应方程式计算出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及质量分数.
本题考查了探究物质组成、测量物质含量的方法,题目难度较大,涉及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和滴定操作及误差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分析、化学计算等知识,明确实验原理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化学计算能力.
5.【答案】第二周期第VIA族;;d;;;从图形可知,,故部分硫元素的化合价将高于价
【解析】解: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则O原子的半径最小,O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VIA族;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VIA族;
乙硫醇可以看作是乙醇分子中羟基被取代,则乙硫醇的结构式为,故答案为:;
氢化物的沸点高低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不能根据沸点高低判断非金属性,故a错误;
根据周期表中位置可知非金属性:,,但是不能比较C与S,故b错误;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是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故c错误;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同温同浓度水溶液的pH:,说明碳酸的酸性小于硫酸,则非金属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常温下,在反应Ⅱ中,每吸收气体放出热量akJ,则34g硫化氢即1mol反应的热效应为34akJ,所以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硫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若只生成转移12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可知,生成的氢气为6mol,即,由图象可知,生成的氢气大于6mol,则,所以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大于12mol,因此产物中S的化合价高于价,所以有、;
故答案为:从图形可知,,故部分硫元素的化合价将高于价.
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
根据乙醇的结构式分析;
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可以通过氢化物的稳定性、单质的氧化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等角度分析;
常温下,在反应Ⅱ中,每吸收气体放出热量,然后求出34g硫化氢即1mol反应的热效应,然后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
硫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书写;
若只生成转移12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可知,生成的氢气为6mol,由图象可知,生成的氢气大于6mol,则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大于12mol.
本题以硫的化合物的性质为知识背景,考查了原子半径的比较、有机物的结构式、元素非金属性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等,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6.【答案】醋酸;;减小;;10;无;碱;向红色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如溶液红色褪去则证明是水解所致
【解析】解:由于醋酸是弱电解质,与Zn反应同时,电离出,所以pH变化较缓慢,所以B曲线是醋酸溶液的pH变化曲线,故答案为:醋酸;
,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图象分析可知先拐先平温度高,,温度越高甲醇物质的量越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
在图象中,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甲醇生成物质的量,;
故答案为:;减小;;
溶液中,沉淀平衡时,则,所以溶液的,故应调整溶液pH大于10,往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的氨水,镁离子的浓度为,氢氧根的浓度为,,无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10;无;
酚酞遇碱变红色,该溶液呈红色说明是碱性溶液,要验证该溶液遇酚酞呈红色原因,可用以下方法,
方法一:向红色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如果红色褪去,则说明是发生水解所致;
方法二:加热,如果红色加深,则说明是发生水解所致,
故答案为:碱;向红色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如果红色褪去,则说明是水解所致.
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角度分析,醋酸与Zn反应同时,电离出,pH变化较缓慢;
依据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概念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表达式,用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图象分析先拐先平,温度高,结合甲醇物质的量变化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依据图象分析甲醇物质的量变化得到浓度变化,依据速率概念计算,结合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得到氢气的反应速率;
根据计算氢氧根离子浓度,从而确定溶液的pH,根据混合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平方与镁离子浓度的积与比较,可判断;
酚酞遇碱变红色,可知纯碱溶液呈碱性;向红色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或加热碳酸钠溶液,根据颜色的变化分析.
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应用、溶度积有关计算、盐类水解等知识点,是高考的热点,应熟练掌握,难度中等.
7.【答案】;氯气中混有氯化氢;、NaCl、NaOH;溶液中存在平衡,消耗,使平衡右移,HClO浓度增大;;;。
【解析】解:装置A中氯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瓶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氢离子,B瓶溶液中的主要来源是氯气中所含氯化氢,
故答案为:氯气中混有氯化氢;
氯气和装置C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C瓶溶液的溶质是NaClO、NaCl、NaOH,
故答案为:NaClO、NaCl、NaOH;
瓶溶液中石蕊立即褪色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平衡,消耗,使平衡右移,HClO浓度增大,
故答案为:溶液中存在平衡,消耗,使平衡右移,HClO浓度增大;
是有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步骤Ⅰ总反应是次氯酸钠在酸溶液中氧化碘化钾生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
1 2
n
,
C瓶溶液中NaClO的含量,
故答案为:.
装置A中氯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中含氯化氢气体,通过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装置C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通过碳酸氢钠溶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促进氯气和水反应正向进行次氯酸浓度增大,最后通过碱石灰吸收多余氯气,
装置A中氯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
瓶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氢离子,是氯气中所含氯化氢生成;
通过装置C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
瓶溶液中石蕊立即褪色的原因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促进氯气和水反应正向进行次氯酸浓度增大;
的电子式中注意氧和氯的位置关系;
取C瓶溶液20mL于锥形瓶,加足量盐酸酸化,迅速加入过量KI溶液,次氯酸钠在酸溶液中氧化碘化钾生成碘单质,步骤Ⅰ总反应是次氯酸钠在酸溶液中氧化碘化钾生成碘单质;
、,,计算得到C瓶溶液中NaClO的含量.
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物质性质、实验现象的垃圾应用、主要是物质特征性质和定量关系的计算分析,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8.【答案】;;吸收未反应的;有气泡从浓硫酸中冒出,且装置C内的上部呈红棕色;2:1;
【解析】解:固态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加热,是实验室制氨气的主要方法,故正确;
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故错误;
碱石灰中滴加浓氨水,也是实验室制氨气的方法之一,故正确;
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氨气易溶于水,能制得氨气但量少,不适合实验室制备氨气,故错误;
故选:;
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装置C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装置B中产生的NO通过浓硫酸时,可看到浓硫酸中有气泡冒出,同时NO在装置C的上部与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为确保装置D中尽可能多地生成,其含义就是通过转化后全部生成,由
及可得:,由此可见通入和的体积比应大于2:1,
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有气泡从浓硫酸中冒出,且装置C内的上部呈红棕色;2:1;
与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氯化铵加热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氨气易溶于水,稀氨水浓度小,不能制氨气;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能制得氨气但量少,不是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方法;实验室用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制备氨气和碱石灰中滴加浓氨水方法制氨气;
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装置C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装置B中产生的NO通过浓硫酸时,可看到浓硫酸中有气泡冒出,同时NO在装置C的上部与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为确保装置D中尽可能多地生成,其含义就是通过转化后全部生成,由及可得:,由此可见通入和的体积比应大于2:1;
与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本题是实验室氨气的制备装置和性质检验,掌握氨气的制备和性质以及掌握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一氧化氮转化为硝酸的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C 无水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与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被水吸收 红褐色液体 用一束光照射,若出现一条明显的光路,则证明该分散系为胶体
【解析】解: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因而检验二氧化硫通常红品红溶液,无水无水白色粉末与水反应得到蓝色,因而常用无水白色粉末检验水蒸汽,
故答案为:C;无水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实验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检验产无水,装置C品红溶液检验,那么装置B中甲溶液肯定用于检验;溶于水生成硫酸,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吸收妨碍验证,因而不选足量硝酸钡溶液;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形成酸雾影响的吸收,降低温度可降低酸雾的影响,
故答案为:;;与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被水吸收;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将有铁离子的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加热直至液体呈现红褐色,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利用丁达尔效应是检验胶体的最简单方法,用一束光照射,若出现一条明显的“光路”即为丁达尔现象,
故答案为:红褐色液体;用一束光照射,若出现一条明显的光路,则证明该分散系为胶体.
依据实验目的可以推断,实验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检验产无水,装置C品红溶液检验,装置B中甲溶液用于检验,通过检验硫酸根进而证明产物,与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会形成酸雾,含有铁离子的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加热直至液体呈现红褐色,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利用丁达尔效应来检验胶体.
此题涉及常见气体的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胶体的制备和胶体的性质,均比较基础,难度不大.
10.【答案】;;
;
;和胃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造成胃穿孔;
取少量容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无现象,在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酸氢根离子
【解析】解:抗酸药X加入过量盐酸生成无色气体A和无色溶液A,溶液A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B和溶液B,溶液B中加入足量A得到白色沉淀C,沉淀C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完全溶解,说明沉淀的C为,则溶液B含有偏铝酸钠,A为,无色溶液C为碳酸氢钠溶液,抗酸药X仅含五种短周期元素,判断沉淀B只能为,无色溶液A为溶液和溶液,抗酸药X加入过量盐酸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说明含有,,,其中,,,则得到剩余部分质量,依据电荷守恒,物质中含有7个负电荷,则一个的质量,,判断为,得到化学式为,
上述分析可知白色沉淀B中金属元素为镁元素,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镁离子结构示意图为,A为二氧化碳属于共价化合物,二氧化碳为直线型结构,分子中存在两个碳氧双键,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步骤3中生成沉淀C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上述分析计算可知X为,X和胃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容易造成胃穿孔,引起危险,故答案为:;和胃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容易造成胃穿孔;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溶液C中的含碳离子为,取少量容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无现象,在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酸氢根离子,故答案为:取少量容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无现象,在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酸氢根离子.
抗酸药X加入过量盐酸生成无色气体A和无色溶液A,溶液A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B和溶液B,溶液B中加入足量A得到白色沉淀C,沉淀C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完全溶解,说明沉淀的C为,则溶液B含有偏铝酸钠,A为,无色溶液C为碳酸氢钠溶液,抗酸药X仅含五种短周期元素,判断沉淀B只能为,无色溶液A为溶液和溶液,抗酸药X加入过量盐酸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说明含有,,,其中,,,则得到剩余部分质量,依据电荷守恒,物质中含有7个负电荷,则一个的质量,判断为,得到化学式为,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的定量关系计算判断,物质性质,离子性质和反应现象及其质量变化分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较大。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考题必刷-以“气体流程”为载体的定性 、定量探究实验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考题必刷-以“气体流程”为载体的定性 、定量探究实验 (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偏低;,【答案】;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考题必刷-物质组成实验探究题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考题必刷-物质组成实验探究题 (含解析),共29页。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考题必刷-物质性质的探究分析题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考题必刷-物质性质的探究分析题 (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答案】分液漏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