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测试卷(5)(考试范围第一至第三章)附解析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803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测试卷(5)(考试范围第一至第三章)附解析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8033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测试卷(5)(考试范围第一至第三章)附解析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8033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测试卷(考试范围第一至第三章)附解析
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测试卷(5)(考试范围第一至第三章)附解析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测试卷(5)(考试范围第一至第三章)附解析教师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测试卷(5)(考试范围第一~第三章)
附解析教师版
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
1.(2分)下列估测值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5m/s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6cm
C.人正常脉搏跳动1次的时间约为1s
D.课桌的高度约为70cm
【答案】A
【解析】【解答】A.中学生在正常的情况下,行走的速度约为1.1m/s,A符合题意;
B.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左右,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左右,B不符合题意;
C.正常人的脉搏跳动大约80次/min,跳动一次的时间阅为1s,C不符合题意;
D.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65~80cm之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速度、时间,结合数据解答。
2.(2分)沂蒙泥哨(如图)又名陶笛,是流传在沂蒙山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泥哨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C.按压不同的气孔吹奏时泥哨的音色不同
D.泥哨发出的低沉婉转的声音是次声波
【答案】B
【解析】【解答】A.泥哨发出的声音是泥哨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泥哨,泥哨中空气柱的振幅不同,泥哨的响度不同,B符合题意;
C.按压不同的气孔,泥哨中空气柱的长度不同,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泥哨中空气的材料和结构不变,泥哨的音色不变,C不符合题意;
D.泥哨发出的低沉婉转的声音,人们能听到就不是次声波,因为人们不能听到次声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改变振幅,声音的响度不同。
3.(2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显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答案】C
【解析】【解答】发声的音叉振动较弱,不易观察,但可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通过靠近音叉的小球,可以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4.(2分)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异同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
【答案】C
【解析】【解答】A.实验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所以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要高,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称为缩口,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缩口,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旦体温计离开人体,温度降低,测温物体在缩口处断开,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缩口,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错误,符合题意;
D.由于缩口的原因,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则不能甩动,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同;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实验室温度计不同离开液体读取。
5.(2分)某校为了喜迎国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校体育馆隆重举行了田径校运会。同学们在看台上观看百米赛跑时,判断运动员到达终点前跑的快慢的依据是( )
A.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
B.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C.听裁判宣布比赛结果
D.以上依据都是合理的
【答案】A
【解析】【解答】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常用两种方法是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判断运动员到达终点前跑的快慢,运动员从起点开始用的时间相同,所以应该用相同时间比路程,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时间相同时,根据路程可以判断速度大小。
6.(2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关于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
B.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D.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
【答案】C
【解析】【解答】A.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变大,不能使心脏的振动幅度增大,A不符合题意;
B.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C符合题意;
D.由于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声纹锁依据音色来辨别主人的声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7.(2分)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碗里液体“沸腾”在不断放热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过一会消失是液化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氮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的,“沸腾”是由于﹣196℃的液氮倒入容器后会迅速吸热汽化,导致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液态的小水滴,从而形成“白气”,冰激凌周围的“白气”过一会消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蒸发了,属于汽化现象,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8.(2分)同学们学习了“速度”概念,下面对速度公式v=st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D.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小
【答案】C
【解析】【解答】A.运动时间越短,但不知道路程大小,速度不一定大,A不符合题意;
BC.速度是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它取决于物体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时间的比值,与物体的路程、时间无关,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由速度的变形公式s=vt可知,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速度大小和路程、时间无关。
二、多选题(共4题;共12分)
9.(3分)下列对生活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春暖花开时,小河中的冰开始解冻,这是熔化现象,这一过程需要吸热
B.夏天,放入冰箱冷冻室的矿泉水全部变成了冰,这是凝华现象,这一过程需要放热
C.深秋的清晨,地面上出现了一层白霜,这是凝固现象,这一过程需要放热
D.冬天,人在室外说话时嘴前方出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这一过程需要吸热
【答案】B,C,D
【解析】【解答】A.春天,气温升高,河中的冰开始解冻,是固体变液体,这是熔化现象,此过程需要吸收热量,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放入冰箱冷冻室的矿泉水全部变成了冰,由液态变成固态,这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放热,B错误,符合题意;
C.深秋的清晨,地面上出现了一层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固体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C错误,符合题意;
D.寒冷的冬天,人在室外说话时嘴前方出现“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D。
【分析】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白气是液化现象。
10.(3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
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答案】B,C
【解析】【解答】A.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A不符合题意;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需要从周围吸热,B符合题意;
C.豆腐冰冻时,水凝结成冰,属于凝固现象;当冻豆腐解冻时,冻结的冰熔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在上述过程中形成了冻豆腐的小孔,C符合题意;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11.(3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年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A,B,D
【解析】【解答】A.由图知,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m、200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A符合题意;
B. 由图知,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B符合题意;
C.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车在做变速运动;C不符合题意;
D. 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则根据v=st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保持不变.②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变速运动的特点:大小或方向不断变化。
12.(3分)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常我们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参照物就是我们选做标准的物体,以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静止的
【答案】A,B,C
【解析】【解答】A.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A符合题意;
B.一个物体被选作参照物,首先假定它是静止的,根据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B符合题意;
C.同一个物体,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来研究它的运动情况,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C符合题意;
D.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地面不是真正不动的物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三、填空题(共10题;共29分)
13.(2分)中国高铁体现了中国速度。我国高铁列车行驶的速度达360km/h,合 m/s。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铁轨旁的树木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100;运动
【解析】【解答】因为 1m/s=36km/ℎ ,所以 360km/ℎ=360×13.6m/s=100m/s
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铁轨旁的树木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分析】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解答;相当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14.(4分)如图,硬卡片快速划过梳齿发出的声音音调较 (选填“高”或“低”),慢速划过梳齿发出的声音音调较 ,这是因为两种情况下,声源振动的 不同,本题所说的声源是 (选填“梳齿”或“硬纸片”)。
【答案】高;低;频率;硬纸片
【解析】【解答】硬卡片快速划过梳齿发出的声音,硬卡片振动的频率加快,故音调变高。
慢速划过梳齿发出的声音,硬卡片振动的频率变慢,故音调变低。
这是因为两种情况下,声源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的频率不同。
由于是硬纸片振动发声,故硬纸片是声源。
【分析】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音调和振动的频率有关。
15.(3分)上音乐课时,对着竖笛管口吹气,由于空气柱的 就会产生声音;按压的孔不同,发出的声音的 也不同;乐器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进入其他同学的耳朵的。
【答案】振动;音调;空气
【解析】【解答】当对着管口吹气时,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就发出声音。
管的长短不同,管内空气柱的长短就不同,振动时频率就不同,则使声音的音调就不同。
乐器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其他同学的耳朵的。
【分析】吹奏乐器,是空气在振动发声;发声体的长度不同,音调不同;人听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
16.(3分)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由D到F的路程是 cm,用公式 可计算得出小车由D到F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8.00;v=st;0.200
【解析】【解答】刻度尺分度值为1mm,D在刻度尺4.50cm处,F在刻度尺12.50cm处,则小球由D到F的路程 s=12.50cm−4.50cm=8.00cm=0.0800m
计算平均速度需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故用公式 v=st计算。
小车由D到F运动,一共由两个时间间隔,故运动的时间为 t=2×0.2s=0.4s
则平均速度 v=st=0.0800m0.4s=0.200m/s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 测量温度;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17.(4分)向手背吹气时,手背会感到 (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 现象。向手背哈气时,手背会感到 (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 现象。
【答案】冷;汽化;热;液化
【解析】【解答】向手背吹气时,手背上的汗液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汽化吸收热量,手背感到冷。向手背哈气时,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的手背,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所以手背感到热。
【分析】汗液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汽化吸收热量;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18.(2分)温度计的种类很多,但体温计的结构比较特殊,使用时,它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 ℃。
【答案】可以;36.8
【解析】【解答】温度计有缩口设计,所以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液面不会下降。图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为36.8℃。
【分析】温度计有缩口设计,所以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液面不会下降;根据体温计的分度值,结合对应刻度读数。
19.(3分)如图所示,用鼓锤分别重敲和轻敲鼓面,铜鼓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可以通过乒乓球反弹的高度,来 鼓面振动的情况;通过实验可知:鼓面振动的 越大,响度越大;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鼓面附近,烛焰会随着鼓声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
【答案】显示;幅度;能量
【解析】【解答】鼓面振动的情况不易直接观察,根据转换法,可以通过乒乓球反弹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的情况,乒乓球反弹的高度越高,说明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鼓面附近,烛焰会随着鼓声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分析】通过乒乓球反弹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的情况;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声音能传递能量。
20.(3分)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声音的 产生改变;拨动钢尺的力越大,尺振动的 越大,声音的 越大。
【答案】音调;幅度;响度
【解析】【解答】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时的频率不同,所以钢尺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拨动钢尺的力越大,钢尺振动时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分析】振动时的频率不同,钢尺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振动时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21.(3分)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它的通车大大缩短了港、珠、澳三地的行程时间。如图甲所示为桥上悬挂的交通标志牌,其中“100”的含义是 ,已知港珠澳大桥长约50km,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通过大桥的最短时间为 h,驾车从图乙标志牌所在位置行驶到澳门出口用时0.4h,则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km/h。
【答案】限速100km/h;0.5;72.5
【解析】【解答】由图甲可知,“100”为限速标志,是指汽车的最大车速不能超过100km/h。
港珠澳大桥长约50km,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0km/h,由 v=st 可知,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通过大桥的最短时间 t=sv=50km100km/ℎ=0.5ℎ
由图可知,从标志牌所在位置行驶到澳门出口的路程为29km,行驶时间为0.4h,由 v=st 可知,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v1=s1t1=29km0.4ℎ=72.5km/ℎ
【分析】交通标志牌上,圆周的数字表示限速,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标准,计算时间;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22.(2分)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如下图所示是测量 的工具,其读数是 。
【答案】时间;110s
【解析】【解答】图中的工具为停表,停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图中停表的分针指示的示数为1min与2min之间偏向2min,秒针指示的示数为50s,故停表的示数为1min50s,即110s。
【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四、简答题(共1题;共3分)
23.(3分)使用燃气灶烧水,当水沸时,水面上方会出现大量“白气”,而且如果将火关掉,会看到短时间内水面上方的“白气”增多。请解释:
(1)(1分)水面上方出现“白气”的原因;
(2)(2分)关火时,短时间内“白气”增多的原因。
【答案】(1)当水沸腾时,水面上方会有大量高温水蒸气,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空气,放热降温,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2)关火时,沸水周围空气温度下降,液化速度增大,短时间内“白气”增多。
【解析】【分析】(1)白气是由于水蒸气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形成的小水珠;(2) 沸水周围空气温度下降,液化速度增 大。
五、计算题(共2题;共15分)
24.(6分)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全长 55km,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km,全程小轿车限速 100km/h。
(1)(3分)若某小轿车从香港口岸到珠澳口岸的时间是 30min,请通过计算说明是否超速。
(2)(3分)一辆小轿车走完港珠澳大桥全长,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1)解:轿车从香港口岸到珠澳口岸的速度:v=st=41.6km3060ℎ=83.2km/h<100km/h,
可见,某小轿车从香港口岸到珠澳口岸没有超速。
答:没有超速;
(2)解:港珠澳大桥全长55km,设计速度100km/h,按设计速度通过港珠澳大桥所需时间:t'=sv=55km100km/ℎ =0.55h。
走完港珠澳大桥全长,至少需要0.55h。
答:走完港珠澳大桥全长,至少需要0.55h。
【解析】【分析】(1)利用路车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判断是否超速;
(2)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25.(9分)某次军演需要使用无人机对一列长度为400m,运行速度为72km/h的军用列车进行侦察。军演时,列车需要经过长度为1600m的隧道。为了安全,列车向前方鸣笛,2s后听到隧道口处峭壁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速v声=340m/s。求:
(1)(3分)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列车前行多远?
(2)(3分)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3)(3分)列车穿行隧道的过程中,无人机的摄像头将有多长时间无法拍到列车?
【答案】(1)列车的速度v车=72km/ℎ=20m/s
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列车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0m/s×2s=40m
答: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列车前行多40m远。
(2)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v声t=340m/s×2s=680m
则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s=12(s车+s声)=12×(40m+680m)=360m
答: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360m。
(3)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路程s1=L隧道−L车=1600m−400m=1200m
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t1=s1v车=1200m20m/s=60s
答:列车穿行隧道的过程中,无人机的摄像头将有60s无法拍到列车。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和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根据声速和时间的乘积,计算声音的路程;结合回声计算距离;
(3)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六、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5分)
26.(12分)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1分)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①、②所示,则图 (①/②)是沸腾时的情况;
(2)(5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在丙图中做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98
(3)(1分)从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
(4)(1分)小明同学在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写出一种即可);
(5)(1分)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下列图像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
(6)(1分)在装水的大烧杯中,浮着一个盛有适量水的试管,对大烧杯持续加热,大烧杯中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水的温度 达到沸点,试管中的水 沸腾。(填“能”或“不能”)
【答案】(1)①
(2)
(3)98;不变
(4)水的初温太低
(5)D
(6)能;不能
【解析】【解答】(1)水沸腾时,烧杯内各部分水温相同,由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相同密度的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气泡往上升的过程中会逐渐变大,所以①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以表格中的时间为横坐标,以时间对应的温度为纵坐标,在图像上确定坐标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3)由图像可以判断,水从第4min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4)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水量多或水的初温低或酒精灯火焰小等原因造成的。
(5)A.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直到达到室温,温度不再变化。图中温度降低,但没有表示室温,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温度逐渐降低,最后达到0℃,但正常室温中水的温度不可能为0℃,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温度降低的速度先慢后快,没有表示出达到室温后温度不变,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温度降低的速度先快后慢,达到室温后温度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大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不断从酒精灯吸收热量,能继续沸腾。小试管中的水能从大烧杯中吸收热量达到沸点,但是小试管和大烧杯中水温度相同,小试管中的水不能从大烧杯中吸收热量,故小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
【分析】(1)水在沸腾时,水底的气泡上升变大;
(2)根据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在坐标图像中描点作图;
(3)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是沸点;
(4)水的初温较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较长;
(5)沸水降温时,温度高时降温快,温度低时降温慢;
(6)液体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继续吸热。
27.(6分)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1分)实验时,用“水浴法”加热,试管里应装有适量的较 (选填“大”或“小”)的冰块;
(2)(1分)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物质的温度是 ℃;
(3)(1分)在第8min时物质处于 态,冰熔化经历了 min。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丙中折线ABCD图象,由图象可以推知冰是 体;
(4)(1分)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最终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图丙中的DE段图象。
【答案】(1)小
(2)22
(3)液;4;晶
(4)能
【解析】【解答】(1)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为了使冰受热均匀,加热时用“水浴法加热”且用碎冰块。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面在零上,因此读数为22℃。
(3)由图丙可知,在2~6min是冰的熔化过程,6min时完全熔化,因此第8min时物质处于液态,冰熔化经历了4min。
图丙中BC段表示熔化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由此可知冰是晶体。
(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会沸腾,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试管中的冰熔化变成水,最终可以从烧杯中的水中吸热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但是温度会保持在沸点不变,所以可得到图丙中的DE段图象。
【分析】(1)探究固体熔化规律时,固体物块要较小;
(2)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 测量温度;
(3)固体熔化完成后, 处于液态,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温度不变的时间是熔化时间;
(4)对液体加热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沸点,温度保持不变。
28.(7分)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1分)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陡”或“缓”)些;
(2)(1分)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3)(1分)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4)(1分)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5)(1分)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C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D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的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
(6)(1分)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
【答案】(1)缓
(2)加速
(3)0.75;0.50
(4)大
(5)不正确
(6)C
【解析】【解答】(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缓;(2)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3)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vBC=sBCtBC=0.15m0.2s=0.75m/s AC段的距离sAC=sAB+sBC=5cm+15cm=20cm=0.2m
AC段所用的时间tAC=tAB+tBC=0.2s+0.2s=0.4s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 vAC=sACtAC=0.2m0.4s=0.5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了,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 v=st 算出的速度偏大。(5)若让小车从C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D点的时间,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D的过程中通过C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D段的时间与AC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CD段的时间,因此此方案不正确。(6)由(1)知图中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图A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不符合题意;
图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图C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符合题意;
图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不符合题意。
故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C。
【分析】(1)测量速度时,斜面坡度越小,便于测量时间;(2)相同时间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是加速运动;(3)利用路程和数据的比值计算速度;(4)开始计时偏晚,时间偏小,速度偏大;(5)测量速度时,不能再从中点释放小车;(6)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加速运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测试卷(4)(考试范围第一至第三章)附解析教师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测试卷(2)(考试范围第一至第三章)附解析教师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测试卷(1)(考试范围第一至第三章)附解析教师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