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综合复习测试题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综合复习测试题第1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综合复习测试题第2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综合复习测试题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综合复习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综合复习测试题,共8页。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四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总分:100  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60分)1.二里头文化的聚落分布,由王都(大邑)、区域性中心聚落(大族邑)、次级中心聚落(小族邑)及众多村落(属邑)组成,形成金字塔式的聚落结构和众星捧月式的聚落空间分布格局。这种格局本质上反映了(   A.早期王权国家的形成 B.家国一体观念的出现C.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D.国野分立的城乡之别2.秦都咸阳宫殿建筑区有较为完善的陶水管道、排水池以及散水等遗物遗迹;汉代长安城内的宫殿、官署、邸第、里居等有众多井台,普遍饮用井水;秦汉时期的厕所有”“”“”“”“更衣之室等众多名称。这反映秦汉时期(   A.国家组织能力增强 B.城市的生活服务设施丰富C.居民卫生意识提高 D.政府重视民众的日常生活3.隋文帝建立新都大兴城.皇宫、政府机构位于高坡之上,皇城不设杂居,使得公私有辨,风俗齐整;各区域有明确界线,使得坊有墉(墙),墉有门,逮亡奸伪无所容足。全城划分为109坊和东、西两市。大兴城的布局设计反映出(   A.当时城市治安问题严重 B.坊市界限已经被完全打破C.实用与安全并重的理念 D.城市建设中突出民本思想4.下图为1800—2015年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反映了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下列有关世界城镇化进程的解释正确的是(   注:上图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A1800―1850年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各国政府不重视城镇化建设B1850—1925年迅速增长的原因是欧美国家推动亚非拉城镇化C1925—1950年增长较快的原因是持久和平与稳定的世界环境D1950—2015年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加快5.下图为元大都街道胡同复原图,据此可知,当时(   A.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B.胡同地摊经济潜滋暗长C.城市经济沿袭前代 D.城市建设体现蒙古风格6.福建土楼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往往将供奉祖先牌位的上堂安置于建筑的最里边;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据此可知,这些建筑形式蕴含的共同文化特性是(   A.中心突出且自由活泼 B.讲究对称和主次分明C.重视血缘和伦理观念 D.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7.共和国时期的古罗马以庭院式住宅为主要形式,帝国时期则修建了很多独栋公寓楼。这种独栋公寓楼往往有五六层,每层被分割成数个独立套间,便于出租,帝国各地纷纷效仿修建。这种变化(   A.适应了罗马扩张的需要 B.影响了后世的城市住房设计C.是阶层分化出现的原因 D.使罗马形成统一的建筑规制8.下图是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出现的新事物。这一现象反映了(                    轨道交通         房顶电线          电报公司发报间A.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迅猛发展 B.近代化交通工具取代传统交通工具C.工业文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D.城市化促进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91903年英商济安公司芥园水厂在天津建成供水,举行通水典礼,津海关道前往祝贺。但是,祖辈喝河水长大的百姓对来自铁管子中的水心存疑虑,称其为机器水”,传言喝了会断子绝孙。为此,济安公司采取免费品尝的推销方式,还粘贴水价并有显示一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列强侵略导致百姓民族意识增强 B.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无作为C.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社会生活 D.英商的营销方式带有欺诈性10.宋代的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采暖;文献记载,当时的煤炭开采不再局限于地表,而逐渐深入地下,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设备和工作流程,这在当时的世界上绝无仅有。据此可推知,宋代采煤业的发展(   A.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 B.催生了新型雇佣关系C.带来了工业能源革命 D.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111842年,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指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关系,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和地下排污系统等。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19世纪中后期,欧洲地下排污和自来水系统在各城市形成。这说明欧洲(   A.科学研究推动公共卫生建设 B.工业化影响人们居住环境C.各国公共卫生立法日趋完善 D.逐步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121935年,英国政府组建田园城市审核评估委员会,提出开发卫星新城的政策建议;1940年,英国政府一专门委员会出台报告指出,应疏散伦敦中心区的工业和人口;1943年编制的《伦敦郡规划》,从交通、住房及市郊化等方面为伦敦的重建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些政策建议,意在(   A.应对日益严重的战争危机 B.解决工业时代的大城市病C.扩大基建规模以刺激内需 D.改变自由放任政策的积弊131883年,上海自来水公司的杨树浦水厂正式建成并供水;到清末,上海的租界和华界先后建成了各自的供水系统。其他城市如广州、武汉、北京也相继建立了自来水公司,向居民供水。一首词这样赞咏北京的自来水:城北方塘一鉴开,千龙万蛇地下排。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城市基础设施的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城市的人口压力日益增大 B.工业文明影响着城市发展C.城市化进程得到迅猛发展 D.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14.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亿人增长到81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15.厦门通商后,环境卫生的混乱导致外国人极度不满。1852年厦门英租界成立后,逐步对租界内房屋建设、道路清扫、粪污处理、传染病防治等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改善了租界环境。由此可知,近代中国的租界(   A.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B.完全模仿西方城市建设C.对中国社会影响具有两面性 D.专注于对传染病的防治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材料二  安史之乱至宋初,北方人口在连年战乱中急剧减少。而一些北人南下的集结区人口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长。于是拥有大批劳动力的江南地区的广袤土地被开发,众多水利工程相继建成,经济的发展很快超过了北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初只从江淮漕运数十万石米至京,太平兴国初达四百万石,大中祥符时已达七百万石;南宋迁都临安,行政中心所用米也是由两浙路及江东路供给。——摘编自林敏《唐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的地理基础》(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宋粮食来源于两淮及江南地区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魏晋至宋初南方经济开发的影响。8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1)1800-1850年是世界城市化起步阶段,指出推动城市化的发动机及其与城市化的关系。3)  (2)1850—1945年是城市化发展阶段,指出推动这一阶段城市化的主要因素。3分)  (3)结合两个示意图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6分)  (4)1945—2010年是城市化加速阶段,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城市化加速,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器有哪些? 3分)  材料二  于是1956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案》划定了“烟尘控制区”,区内禁止直接燃烧煤炭。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1964年,鲁尔区所在的北威州推出《雾霾法令》,应对雾霾危机。如今在德国,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对不少德国人来说,在城市里能坐城铁等公共交通就没必要开车,垃圾分类也必须仔细,投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已成潮流。上世纪60年代末,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出现,从技术上解决了汽油燃烧不完全的问题。十多年后,洛杉矶所有汽车基本实现安装净化器。据统计,洛杉矶一级污染警报的天数1977年为121天,1989年下降到54天,1999年这个数字才降为零。——据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整理(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城市环境治理具有什么特征?5分)    材料三  (6)结合两示意图和教材P64思考怎样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6分)    参考答案1A2B3C4D5C6C7A8C9C10A11A12B13B14D15C16(1)情形;北方少数民族迁移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南迁到南方地区。原因;北方地区寒冷出现得更早;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2)原因:北方连年战乱;北人南迁给江南带去丰富的劳动力;江南拥有广袤的土地(自然环境优越)政府重视。影响;经济:促进南方经济的开发;缩小南北方的经济差距;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促进南方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吸引北方人口进一步南迁;其风俗习惯对北方产生影响。民族:促进民族交融。自然: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南方的生态环境;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17(1)工业革命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催化剂(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加速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带动。(3)特点:中国近代城市化水平低,发展缓慢;主要分布在沿海、沿长江、京津等地区;原因:西方侵略及西方工业文明影响。(4)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经济发展。(5)政府主导,制定相关法律;注重新型能源开发;环保理念成为共识;治理周期漫长。(6)①长远城市策略: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其职能,建立卫星城,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严格城市管理:政府立法和加强监管。科学规划城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生态和智慧城市;城市结构调整等。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