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鸦片战争》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1课。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对于中国的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给后世的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二)课标要求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签订《南京条约》三个子目的内容。这样的安排遵照了鸦片战争的开端、经过和结果的完整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时序和逻辑性。(三)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在讲授课程的时候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鸦片战争。时空观念培养学生在清朝的时间背景下和鸦片战争发生的地理位置中对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和存在的器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培养学生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和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努力重现真实历史的态度,掌握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历史解释简述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经过、《南京条约》的签订等基本史实;了解《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签订。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鸦片战争对于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理性分析能力和客观评判的态度。家国情怀感受中国人民面对侵略时反抗的斗争精神、林则徐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直面中国曾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使学生对于振兴中华的原因和概念更加透彻,培养学生爱国、努力奋斗的精神。(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重点:《南京条约》的签订依据:《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又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新的不平等条约。虽然英国通过条约相继取得了协定关税、划定租界、最惠国待遇等外交权利,在与大清帝国贸易时享有更多利益,清朝亦因英国的压力而开放国门,加速现代化,间接为往后清朝覆亡、中华民国成立埋下伏笔。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因而将《南京条约》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难点: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2.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依据:对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解读,学生由于对清朝后期政策和发展状况了解的不足需要教师的讲述帮助其理解分析。而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则需要对清朝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的前提下,分析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所造成的社会变革,进而探究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这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提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二、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所授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八年级的学生虽然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然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但对于复杂的历史现象理解不够深刻,尤其是学生之前并未直接学习有关中国近代的相关史实,因而对于这段历史比较陌生。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进入近代的标志性事件,对之后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先导作用。(二)教法 根据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及课程理念,同时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丰富的直观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注重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以及归纳总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辅之以阅读指导法、史料分析法等,增加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新课改还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还设计了相应的问题探究等活动,力求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三)学法在学法指导上,我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其学生采取阅读法、史料分析法、归纳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认真观察、学会提取信息,积极思考。同时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以及独立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教学中,达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为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我在上本课前做好学情调查并制定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案。根据调查结果,我引导学生明确重点、培养学习兴趣,探究历史学习的方法。(二)新课教学导入新课呈现有关清朝官员吸食鸦片的几幅图片,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到鸦片对人身体和精神的摧残。同时抛出疑问,鸦片是如何传进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送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它进入中国带来的危害是什么?中国当时政府对此态度如何等等,带着疑问引领学生进入鸦片战争这节课的学习。讲授新课 结合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历史事件发展的交叉性,我把本课按照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分为三部分,着重对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进行解读,带领学生进入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而不断斗争的艰苦历程。第一部分:背景——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材料呈现,做好铺垫(10分钟)首先引入清,陈澧的《炮子遥》节选: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结合课本《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以及课本的第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思考19世纪上半期中英之间进出口贸易处于怎样的状况,让学生去了解英国为什么把鸦片大量输入中国,而林则徐为什么会主张虎门销烟。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教材,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提取重要信息,进行知识梳理,来解决历史问题,从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针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引导学生阅读“人物扫描”,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绩,让学生进行讨论,试着评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从而让学生去认识民族英雄,了解其中的内涵,增强他们对林则徐的尊重。让学生知道虎门销烟是中国人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第二部分:战争——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跟随课本,进入重点(12分钟)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部分我放置了一小段有关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视频,让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过程以及英国入侵的主要路线和清政府的应对措施等等。再结合《鸦片战争形势图》,从而让学生熟悉鸦片战争的经过。随后指引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史事”——广州三元里抗英,让学生了解爱国人士的一腔热血以及广大民众在鸦片战争中的英勇抗战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战后——签订《南京条约》——问题探究 突破难点(20分钟)讲解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我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和网络资源设计“图说历史”环节。展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学生认识到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进入耻辱的深渊。列出《南京条约》的各个条例,对条约上的各条例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行讲解,学生在图文结合中加深理解。另外,在讲述割地时候,我补充讲述香港与香港岛的区别,以及1997年香港才回归。为了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我设置了两个探究问题。问题探究一:《南京条约》侵犯了中国哪些主权,会造成哪些危害,而这些危害会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问题探究二:鸦片战争后,中国性质发生了什么改变。对中国性质进行深入研究,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3分钟)在学生回答探究的问题后,我进行课堂的归纳总结。通过出示词语归结记忆法: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商关税,方便学生记忆《南京条约》。梳理课堂内容,快速回顾整个课堂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记忆。布置学生完成“鸦片战争带给我们哪些历史思考?”这一思考题,学生养成课后思考的习惯。 四、板书设计本课我采用框架式板书,从而更加清晰直观的将本课知识进行梳理,方便学生加深理解与进行记忆。 以上是我对《鸦片战争》的说课设计。在认真阅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了课标要求,把握学生兴趣所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引领学生深入这段历史,力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当然,由于历史事件发展的复杂性,加之本人在整体把握上不够完善,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好书推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立意,教学环境分析, 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文明之殇——圆明园的劫难探究, 课后测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