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第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第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第3页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第4页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第5页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第6页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第7页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内容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左传》介绍,关于《左传》,几个第一,背景故事,读准字音,秦晋围郑,临危受命,整体把握,说退秦师,晋师撤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并能翻译成现代汉语。
    4、能从文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
    5、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能吸收其中的思想精华,借鉴其写法,并从中得到启发,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掌握常见的文言知识1、通假字(每篇课中出现的通假字要整理到积累本上)。2、异读字(一个字保留了两个以上的读音,且音不同则义不同的字)。3、古今异义。有:词义的扩大、缩小、词义的转移、词义的轻重、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和名称说法的改变。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史记-晋世家》:(重耳)过郑,郑文公弗礼。《左传-鲁僖公二十三年》: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史记-郑世家》:(郑文公)四十一年,助楚击晋。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乡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为楚师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晋栾枝入盟郑伯。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重耳)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重耳)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 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晋献公将女儿嫁给秦穆公秦穆公助晋惠公(晋献公之子)继位秦穆公将女儿怀赢嫁给了晋怀公(晋惠公之子)秦穆公派兵助晋文公(晋献公之子)回国夺了晋怀公的王位秦穆公将女儿怀赢连同4名宗族女嫁给了晋文公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告诉我们那些内容?
    无能为( )也矣
    共( )其乏困
    秦伯说( ),与郑人盟
    夫( )晋何厌之有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佚之狐( )
    秦军氾( )南
    若不阙( )秦
    夜缒( )而出
    失其所与,不知( )
    使杞( )子、逢( )孙 戍( )之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晋侯、秦伯:晋文公、秦穆公。五级爵位制。
    于:对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数→动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兵法-谋攻篇》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
    “言于郑伯”相当于“于郑伯言”,状语后置句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什么)已,同“矣”
    是寡人之过也:是,代词,这。过,过错。也,判断句的标志。
    1、秦晋围郑的理由?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郑国的形势怎么样?如何得知?形势危急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介绍背景——晋秦围郑。开篇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1、形势危急,郑国有什么政策?烛之武被佚之狐推荐去见秦君2、郑伯和烛之武发生了怎样的对话?烛之武最后去了吗?烛之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郑伯: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
       当晚,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烦劳您。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当夜。
    若:如果;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而:表顺承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表修饰
    执事:办事的官吏,对对方的敬称
    敢:敬辞,表示冒昧。以:用,拿,省略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
    焉:何,为什么。以:而,连词,表目的,“而”。陪:增加。
    以(之)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泛指主人。古今异义。
    行李:出使的人,使者。现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之:主谓之间。
    共:同“供”。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
    厚:形→动,变雄厚;薄:变薄弱。判断句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朝:名作状语,在早上夕:名作状语,在晚上 。而:并列,一说表转折
    君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君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
    之:主谓之间。也,表判断。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您还是好好掂量掂量吧!”
    既东封郑: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东:向东。封:疆界,使……成为疆界。
    何厌之有: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厌”,满足。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秦伯听后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
    1、烛之武什么时间、用什么样的方式见秦君?你想到了怎么的一幅画面?夜:夜晚 缒:用绳子拴着人从上往下送秘密找时机单独见秦君
    2、见到秦君了吗?见面第一句烛之武说了什么? 见到了烛之武: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烛之武这句话说的水平怎么样?高,实在是高奉承示弱,郑知亡,抬高你
    2、接下来烛之武又说了什么?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顺势陈弊,若郑亡,削弱你 以利相诱,若不亡,有益你
    1、说完上面的内容之后,烛之武又提到了谁?晋君2、他做了什么事情?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以史挑拨,揭痛处,离间你
    3、根据晋君的表现,烛之武提出了什么观点?夫晋,何厌之有?4、如何得知这个观点是成立的?(如何向秦君证明晋国是不会满足的?)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事实)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推理)5、最后,烛之武说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是什么?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顺势推测,若郑亡,威胁你陈述利害,君图之,服了你
    1、灭亡郑国,秦、晋谁获益多?2、晋强大对秦好还是坏?3、保住郑国对秦国有好处还是对晋国有好处?4、晋之前都对秦国做过什么不好的事情?5、晋国是秦国的对手还是队友?
    第一层:坦然郑国必败,以示弱;第二层:亡郑有害;第三层:说明“舍郑有益”;第四层:援引历史,提出晋国无信论;第五层:推测未来,提出晋国威胁论;逻辑:亡郑=陪晋=害秦=亡秦 亡郑=亡秦
    1、晋国在这个时候有怎么的表现? 子犯请击之,晋文公未许2、晋文公为什么未许?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奉承示弱,郑知亡,抬高你顺势陈弊,若郑亡,削弱你 以利相诱,若不亡,有益你以史挑拨,揭痛处,离间你顺势推测,若郑亡,威胁你陈述利弊,君图之,服了你
    烛之武说服秦伯(经过)
    理由(无理于晋;贰于楚)
    ●《烛之武退秦师》结构图解
    灭郑无益于秦(争取结盟)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举例论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推理论证)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乃还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秦伯说,与郑人盟 (5)失其所与,不知
    1、通假字
    已,通 “矣”, 了。 共,通 “供”, 供给、供应。 厌,通 “餍”, 满足。  说,通“悦”, 高兴。 知,通 “智”, 明智,聪明。
    2、古今异义
    (1)东道主 (2)行李 (3)乏困 (4)夫人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古义:出使的人。例: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古义:缺少的东西。例:共其乏困。 今义:疲劳。古义:那人。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做名词越国以鄙远共其乏困(2)形容词作动词邻之厚,君之薄也因人之力而敝之
    远,远方的国家乏困,缺少的东西厚,变雄厚;薄,变薄弱敝,损害
    动词的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阙秦以利晋
    退,使……撤退亡,使……灭亡阙,使……削减;利,使……得利
    名词活用(1)名词做动词晋军函陵与郑人盟(2)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军,驻扎盟,订立盟约夜,在夜里朝,在早晨;夕,在晚上东,向东;西,向西
    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示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否定判断)  2、省略句  (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3)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4)敢以(之)烦执事(5)(秦穆公)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有”的宾语“何厌”前置, “之”作为标志。 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4、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1、且贰于楚也。       贰: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4、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6、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7、行李之往来。      行李:
    从属二主驻扎推辞假如把…当作边邑增加出使的人
    8、共其乏困。     共: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10、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11、又欲肆其西封。   肆:12、阙秦以利晋。    阙:13、秦伯说。      说: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             夫:
    通“供”,供给恩惠渡河延伸、扩张侵损、削减通“悦”,高兴(如果)没有那
    活动二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每组分析不少于两个。
    注意:以上问题首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力求完善。
    烛之武是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在国难当头,深明大义,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以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说服了秦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郑伯,勇于自责者。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需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满腹委屈与牢骚。面对此,郑伯先是“是寡人之过也”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赴敌营。 
    主题式群文阅读 · 读烛之武
    一、“读烛之武”诗歌感烛之武退秦师摇舌退雄兵,片语济万民。潇洒昏君事,寂寞老臣心。仲尼奔异域,东方献殷勤。当年微狐谏,遗恨史传音。
    【赏析】 本诗首联写了烛之武的作为和功绩。颔联写了他不被赏识的臣子之心。颈联写孔子的政见不被采纳,东方朔只有靠幽默取悦汉武帝,该联通过对比进一步写出了烛之武的丰功伟绩。尾联写如果没有佚之狐的推荐,不但郑国要亡,烛之武终究要寂寞终老。全诗抓住几个关键的点,抒发了对烛之武“摇舌退雄兵”的感慨。
    二、“读烛之武”散文永远的烛之武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终于,谈笑间,化干戈为玉帛。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允,几十载的饱受冷落,大半生的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烛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负责养马的“圉正”。当他伏下苍老的身躯拾起艰辛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他仰起斑白的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国危矣”的时候,有人推荐了他。就这样,“今老矣”的烛之武,踉跄着,被推到了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前。
    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怎么推辞,做的只是慨然“许之”“夜缒而出”。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得高大,变得清晰。当一个须发尽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在月隐风高的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放到围有层层虎狼之师的孤城外;当一个步履蹒跚、牙落齿摇的老人,在冰冷刺骨的寒风里,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这该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无畏!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的我们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敢高声喝彩!面对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要有智慧。慷慨陈词间,有烛之武对郑国的一片赤诚,还有对局势的准确掌控;寥寥数语里,有烛之武对人情的自如练达,还有对世事的深刻洞明。所以,一场思想的碰撞之后,“秦伯说,与郑人盟”,一场灭国的灾难,就这样化为无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谢《左传》为我们记下了那位忠勇睿智的老人,纵然隔着千年看去,他依然傲然屹立在历史长河中,那就是烛之武。永远的烛之武。
    【赏析】 这篇散文饱含感情,歌颂了一个临危受命、不计个人安危的爱国老人烛之武的形象。文章的最大特点是善于通过合理的设想、丰富的情景,触发人们的审美感受,如“苍老的身躯”“两鬓斑白的头颅”“须发尽白”等,使课文中只有语言描写的烛之武的形象更加丰满。另外,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值得称道,其多用短句和整句,使文章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忘记与铭记的尺度——烛之武赵兰兰烽火硝烟,演绎出多少英雄豪杰的故事;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再现了谋臣辩士的良策与胆识。在那弥漫的硝烟中,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烛之武,一个懂得忘记与铭记的人。在僖公三十年,秦、晋围郑,郑危矣时,郑伯想起了你。面对郑伯的请求,你先是推辞,因为这突如其来的重用直击你内心的痛楚。想当年,豪情满志的你等待着朝廷的重用,期望着实现宏图伟业,但你等来的却是时光的流逝,时光在一点点侵蚀你的身体、你的理想、你的豪情。当你已经慢慢忘记过去,适应现实时,这从天而降的重任又把你带回了那段痛苦的岁月,你无法忘记的岁月,所以,你推辞了。
    但当你听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时,你被触动了。不是因为“不利”,而是“郑亡”二字重重地出现在你的脑海里,在这两个字的背后你看到了郑国百姓们内心的期盼,郑国——你的祖国,这是你内心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你不想也不敢去想象祖国的土地在铁蹄践踏下的模样,于是你答应了他。年轻时的你为了祖国,奋发向上,已到暮年的你同样也是为了祖国,临危受命,誓退秦师。在祖国与个人、铭记与忘记之间,你选择了忘记自己,铭记祖国。
    因为心中铭记着祖国,你“夜缒而出”,只身前往秦军驻地。那是一个清冷的夜晚,因为形势的严峻,周围的空气,每一棵草木似乎都散发着紧张的气息。高高的城墙上,只有你在吃力地向下坠落着。已到暮年的你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每一个动作似乎都显得有点笨拙。在那堵寂寞的城墙上,你显得那么无助,但同时一股坚定的力量从你身上散发出来。一切只因心中那份铭记,那份对祖国的铭记。见到秦伯的你,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用自己的机智与渊博的知识,让秦伯与郑人订立盟约,为祖国化解了一场危机。后人永远记住了你——烛之武。
    其实,当你答应郑伯时,人们便永远记住了你。因为忘记与铭记这个很难拿捏的问题,终于在你身上找到了尺度;忘记无谓的,铭记必需的。
    【赏析】 文章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从烛之武的内心世界出发,揣摩其选择的初衷,很能打动读者。此外,文章描写细腻,心理刻画、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尤其是第三段中对烛之武“夜缒而出”的描写,仿佛将读者带到了那个清冷的夜晚。
    这三篇诗文都是“读烛之武”,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案 《感烛之武退秦师》除了写烛之武的丰功伟绩外,还特别强调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重要性。《永远的烛之武》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忘记与铭记的尺度——烛之武》则采用了第二人称的方式,更注重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读写迁移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1.在教材中提炼(1)年迈未敢忘忧国曹操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烛之武具有,即使年纪老迈,但仍然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链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林则徐
    (2)智慧就是力量,能够化解干戈。从某种意义上讲,智慧、才辩就是力量。烛之武孤身一人,深入虎穴,面对虎狼之国的强秦君主秦伯,他先利诱,满足了秦伯的贪欲,继而以巧妙的离间战术,瓦解了秦晋联盟,最后,终于使秦兵不战而退。
    ◎相关链接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秦晋之好,识字正音,识文断义,郑国朝堂,智退秦师,辞令之妙,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图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该学些什么,学习目标,《左传》简介,晋文公,故事背景,秦晋之好,两家联姻,退避三舍,关于烛之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图片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烛之武退秦师,总结文言字词句,课文简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