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7.湖心亭看雪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831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7.湖心亭看雪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831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7.湖心亭看雪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831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7.湖心亭看雪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8310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7.湖心亭看雪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8310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7.湖心亭看雪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8310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7.湖心亭看雪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8310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7.湖心亭看雪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8310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全套课件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7.湖心亭看雪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7.湖心亭看雪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文学文化常识,原文呈现,字词详解,写湖心亭的奇遇,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篇目近10年未考查。
第17篇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本文写于明亡之后,作者以回忆的方式、淡雅的语言,记述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乐,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
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和环境,描写了西湖壮观的雪景,为下文写游人“痴”做铺垫。
①俱:皆,都。②绝:无,消失。③是:指示代词,这。④更(gēng)定: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⑤拏(ná):撑(船)。⑥拥毳(cuì)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
⑦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⑧一:全。⑨而已:罢了。
⑩焉得:哪能。⑪更:还。⑫强:尽力,竭力。⑬三大白: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⑭客此:客居此地。⑮及:等到……时候。⑯舟子:船夫。⑰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通过对西湖壮观雪景的描写以及湖心亭奇遇的记叙,表现了作者不同于众人的闲情逸趣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也寄托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是日更定矣 更定: 2.余拏一小舟 拏: 3.拥毳衣炉火 拥: 毳: 4.雾凇沆砀 雾凇: 沆砀:
1.是日更定矣 更定: 晚上八时左右 2.余拏一小舟 拏: 撑(船) 3.拥毳衣炉火 拥: 裹、围 毳: 鸟兽的细毛 4.雾凇沆砀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 白汽弥漫的样子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 更: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 7.是金陵人,客此 客此: 8.舟子喃喃曰 舟子: 9.莫说相公痴 相公: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 哪能 更: 还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7.是金陵人,客此 客此: 客居此地 8.舟子喃喃曰 舟子: 船夫 9.莫说相公痴 相公: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俱: 绝: 2.是日更定矣 是: 3.上下一白 一: 4.惟长堤一痕 惟: 痕:
1.湖中人鸟声俱绝 俱: 皆,都 绝: 无,消失 2.是日更定矣 是: 指示代词,这 3.上下一白 一: 全 4.惟长堤一痕 惟: 只,只有 痕: 痕迹
5.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而已: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7.及下船 及: 8.莫说相公痴 莫:
5.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而已: 罢了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尽力,竭力 7.及下船 及: 等到……时候 8.莫说相公痴 莫: 不要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答案】 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采分点:俱、绝)2.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答案】 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采分点: 拏、拥)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答案】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全白茫茫一片。(采分点:沆砀、一)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答案】 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采分点:惟、痕、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答案】 西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或想不到西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采分点:焉得、更)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答案】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采分点:强)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答案】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采分点:莫、相公)
1.文中写湖心夜景给作者总的印象的句子是: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和 两件事。
3.请谈谈你对“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的理解。
【答案】借缩小的量词来表现人、物的渺小,与苍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对比,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小的感叹。
4.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答案】不多余。通过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5.请赏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从听觉角度入手,描绘了一幅冰天雪地的画面:大雪后一片寂静,湖上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展现了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也从侧面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闲情雅致。
6.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现了作者不同于众人的闲情逸趣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也寄托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7.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的理解。
【答案】“相公痴”指作者在大雪三日之后,还划船独往湖心亭赏雪。“痴似相公者”指的是金陵客居然比相公(即“我”)到得早,且铺毡煮酒赏雪,颇具情趣。
8.这篇文章可谓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
【答案】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湖心亭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9.(对接课后习题)本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具体分析。
【答案】①概括式描写(或称为“侧面描写”),即“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两句,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寂寥凄清。②全景式描写(或称为“间接描写”),即“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几句,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
③集合式描写(或称为“动态描写”),即“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由远及近,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仿佛是一个逐渐拉近的长镜头,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有的本不是量词,如“痕”“芥”甚至可以说是临时借用的),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10.(对接课后习题)“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答案】“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此语从金陵客人口中呼出,实则也是作者的心语。联系前文,作者以为他自己是“独往湖心亭看雪”,金陵客人也一定自负地认为他们来湖心亭看雪是唯一的,不会有第二拨儿人。但是双方的“独”,都被对方的到来消解了,所以有惊讶之语;联系后文,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第三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与客人谁更“独”、谁更痴的问题,实则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金陵客人呼出,也是作者正想说出的)以另一种形式的回响。而道出客为“金陵人”,更潜藏着故国之思。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以此含彼,以单方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
【甲】见《湖心亭看雪》全文。 【乙】 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①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②是此湖。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比
【注】 ①排:排列。②勾留:稽留,逗留。
【阅读对比探究】1.《湖心亭看雪》中与“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相照应的句子是: 。《春题湖上》中所写之景照应题目中的“ ”“ ”二字。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湖心亭看雪》和《春题湖上》写湖中之景非常有特点,请从其中一篇选文中选择句子进行赏析。
【答案】 示例一:《湖心亭看雪》中“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采用白描手法,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来写意传神,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雪夜泛舟图。示例二:《春题湖上》“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中的“排”“点”二字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山松整齐排列于山峦之上,露出层层翠色,湖水平铺,月影沉波的美景,构成了一幅玲珑精致的工笔画。(任答一例,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春题湖上 春天的西湖,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群峰环绕,水面平铺。松树在山上排列开来,露出层层翠色,一轮圆月映入湖中,好像一颗明珠。抽长的早稻犹如绿色毛毯上的线头,舒展的新蒲像飘曳的青色罗裙的飘带。我不能离开杭州到别处去,有一半原因是留恋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甲】见《湖心亭看雪》全文。 【乙】戊寅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词义迁移通关】
【阅读对比探究】1.【甲】文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采用 手法,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雪夜泛舟图,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乙】文中,运用 描写,通过描写观潮者的表现来烘托白洋潮。
2.结合下面两幅图画,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甲】【乙】两文所描绘的画面。
【答案】 【甲】文:描绘了一幅雪夜泛舟西湖偶遇图。【乙】文:描绘了一幅八月海塘观潮图。
3.【甲】【乙】两文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有何异同?
【答案】 同: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异:【甲】文还表达了作者不同于众人的闲情逸趣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寄托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参考译文】 【乙】戊寅年八月,(我)到白洋吊唁朱恒岳少师,与陈章侯、祁世培一同前往。海塘上有人呼喊着去看潮,我迅速前往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站在海塘上,远远地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奔腾而来,一直到海塘上。渐渐靠近了一点,就隐隐约约露出白色,如同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展翅惊飞。潮水越来越近,喷出水沫,如同冰花溅起,像百万头雪狮,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们一样,百万头雪狮迅速奔跑,没有一头不争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8篇 湖心亭看雪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第18篇湖心亭看雪,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重点实词,虚词释义,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8.鱼我所欲也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原文呈现,字词详解,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4.马说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文学文化常识,原文呈现,字词详解,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