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二古诗词鉴赏第23首 蒹葭课件
展开考点 1 解释句子含意考点 2 描绘诗歌画面、情境考点 3 内容理解及分析考点 4 赏析诗歌语言考点 5 分析句子的作用考点 6 作家作品考点 7 分析主旨及情感考点 8 分析人物形象考点 9 分析表达技巧
第23首 蒹葭 《诗经》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抒情诗。
★2016年以单篇的形式考查
蒹葭①苍苍②,白露为霜。所谓伊人③,在水一方。溯洄从之④,道阻⑤且长。溯游⑥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⑦,白露未晞⑧。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⑨。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⑩。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⑪,白露未已⑫。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⑮。
译文: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凝结成霜。我所说的所爱的人,就在水的另一边(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遥远。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水的中央。//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还没有干。我所说的所爱的人,就在河的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高而陡。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水中的高地上。//芦苇长得茂盛鲜明,清早的露水还没有干。我所说的所爱的人,就在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课下注释:①蒹葭(jiān jiā):芦苇。②苍苍:茂盛的样子。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④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⑤阻:艰险。⑥溯游:顺流而下。⑦萋萋:茂盛的样子。⑧晞(xī):干。⑨湄(méi):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⑩跻(jī):(路)高而陡。⑪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⑫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⑬涘(sì):水边。⑭右:向右迂曲。⑮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内容:全诗三章,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环境),三、四句交代主人公所思慕的对象及其所在的地点,五至八句描绘主人公追寻所思慕的对象的情状。写法:◎重章叠句。前后三章重章反复,只换了个别的字,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起兴。每章的前两句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形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更表现出了主人公的思慕之切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心情。
描写方法:侧面描写。每章的后四句写追求“伊人”的道路艰险又遥远(高而陡/艰险而向右迂曲),但主人公并未放弃,从侧面表现了主人公的痴情、执着及内心的焦虑与忧愁。炼字:“宛”是“好像、仿佛”的意思。它将实景与想象结合,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景象,表现了主人公的痴情。
品析:三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时空序列。“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上游到下游的变化,以及“长”“跻”“右”的道路变换、“央”“坻”“沚”的地点变换,写出了主人公不畏艰险、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本诗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之景的描述,将水边清秋的景物与凄婉、惆怅的感情交织在一起,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慕之切及苦苦寻觅意中人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之情。
1.《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本诗做具体分析。
【答案】 运用相同的句式,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蒹葭》,这种改动多在韵脚上——第一章“苍、霜、方、长、央”押韵,第二章“萋、晞、跻、坻”押韵,第三章“已、涘、沚”押韵,如此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调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回环往复之美。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
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化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再到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突出了主题。
2.《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说说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答案】 《蒹葭》中写“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营造了一种若隐若现、如梦似幻、迷离凄婉的意境。用它起兴,引出对“伊人”的寻求,顺理成章,具有“起情”的作用。
3.《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答案】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和主人公的深情执着;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写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踪迹的缥缈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显主人公执着思念、锲而不舍的精神。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二古诗词鉴赏第30首 无题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二古诗词鉴赏第30首 无题课件,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九年级上册,作家作品,诗歌精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二古诗词鉴赏第29首 水调歌头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二古诗词鉴赏第29首 水调歌头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九年级上册,作家作品,诗歌精讲,诗歌主旨,统编教材思考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二古诗词鉴赏第26首 卖炭翁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二古诗词鉴赏第26首 卖炭翁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八年级下册,作家作品,诗歌精讲,诗歌主旨,统编教材思考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