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二古诗词鉴赏第26首 卖炭翁课件
展开考点 1 解释句子含意考点 2 描绘诗歌画面、情境考点 3 内容理解及分析考点 4 赏析诗歌语言考点 5 分析句子的作用考点 6 作家作品考点 7 分析主旨及情感考点 8 分析人物形象考点 9 分析表达技巧
第26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这是一首叙事诗。本诗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诗人有感于宫市之苦,遂作此诗。
卖炭翁,伐薪①烧炭南山②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③十指黑。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灰白,十个手指(也因常年烧炭变得)很黑。课下注释:①薪:木柴。②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③苍苍:灰白。
内容: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工序复杂、地点远、烧炭辛苦),塑造了一个艰难困苦的劳动者形象。炼字:“伐薪”“烧炭”概括了制炭复杂的工序,也概括了卖炭翁漫长艰苦的劳动过程,突出了卖炭翁的不易,为下文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铺垫。
描写:◎外貌描写。勾画出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的砍柴烧炭的年迈老人的形象,突出炭来之不易。◎细节描写。抓住三个部位(面、两鬓、十指)、三种颜色(烟熏色、灰白色、黑色),生动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③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从侧面烘托了烧炭的艰辛,字里行间饱含对卖炭翁的同情。写法:对比。两鬓灰白与“十指黑”的对比,足见卖炭翁年岁已高、烧炭辛苦,读来让人心酸。
卖炭得钱何所营④?身上衣裳口中食。
译文: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课下注释:④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修辞:设问。自问自答,交代这些炭是老人全部的生活依托,反衬出下文宫使掠夺行径的恶劣(,进一步为下文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铺垫)。作用: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加深和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和广度。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译文: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好价钱,还希望天更寒冷。描写:心理描写。身上衣单却愿天寒,足见老人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希望都寄托在这车炭上,反映了卖炭老人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炼字:“可怜”二字倾注了作者对卖炭老人的无限同情。“忧”是“担心”的意思,“愿”是“希望”的意思,一“忧”一“愿”突出反映了卖炭老人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⑤南门外泥中歇。
译文: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轮印(赶路)。牛和人又疲乏又饿,太阳也已经升得很高了,就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课下注释:⑤市: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内容:描写老翁赶车卖炭的情景。
写法:对比。“一尺雪”与上文“衣正单”形成对比,突出老人生活的艰难。修辞:互文。“牛困人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明终南山到长安城路途遥远,突出了运炭的艰辛。炼字:“困”“饥”“歇”三个字,形象地把路远、车重、人疲乏的情景呈现出来,反映出老翁运炭的艰辛,表现了诗人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晓”和“日已高”表明路途遥远,突出老翁运炭、卖炭的不易。
翩翩⑥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⑦白衫儿⑧。手把文书⑨口称敕⑩,回⑪车叱⑫牛牵向北⑬。
译文:那两个轻快地骑着马过来的人是谁啊?是太监和太监手下的爪牙。手里拿着公文,嘴上说是皇帝的命令,便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牵向宫中。课下注释:⑥翩翩:轻快的样子。⑦黄衣使者:指太监。⑧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⑨文书:公文。⑩敕(chì):指皇帝的命令。⑪回:掉转。⑫叱(chì):吆喝。⑬牵向北: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
内容:描绘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修辞:设问。前两句自问自答,交代了来人的身份及其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丑恶嘴脸。炼字:◎“翩翩”本义是“轻快的样子”,用在此处,写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苦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揭露了“宫市”的罪恶。◎“把”“称”“回”“叱”“牵”等一连串动作,简洁有力,形象地刻画出宫使狐假虎威、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⑭惜不得⑮。半匹红纱一丈绫,系⑯向牛头充炭直⑰。
译文:一车的炭,很多斤,宫使硬是要拉走,老翁吝惜不得。(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课下注释:⑭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⑮惜不得:吝惜不得。⑯系:挂。⑰直:同“值”,价钱。
炼字:“惜不得”,将卖炭翁炭被夺走后的悲愤、绝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揭露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暴掠行径。写法:对比、衬托。“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
本诗通过写卖炭翁的贫困艰辛及宫使的公开掠夺,揭露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暴掠行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本诗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人的态度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表现出来的?
【答案】 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底层人民在这种掠夺之下生活困苦不堪又无力反抗的黑暗社会现实。 诗人对卖炭翁及其遭际是深表同情的,对“黄衣使者白衫儿”及其抢掠行径是愤慨的,但诗人的这种态度并未采取直抒性的表达,而是蕴含在诗歌的叙述和描写以及强烈的对比之中。诗人一方面极写卖炭翁生活之困苦、心理之矛盾、烧炭运炭之艰辛,一方面又将宦官及其爪牙的飞扬跋扈、颐指气使、蛮横无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尾处的“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尺红纱一丈绫”形成强烈对比,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都蕴含其中。
2.诗中对卖炭老人及宫使形象的刻画很是精彩,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答案】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烟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两鬓苍苍”见其年高,“满面尘灰烟火色”“十指黑”则见其极度劳苦,让人为之心酸。“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二古诗词鉴赏第30首 无题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二古诗词鉴赏第30首 无题课件,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九年级上册,作家作品,诗歌精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二古诗词鉴赏第29首 水调歌头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二古诗词鉴赏第29首 水调歌头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九年级上册,作家作品,诗歌精讲,诗歌主旨,统编教材思考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二古诗词鉴赏第23首 蒹葭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二古诗词鉴赏第23首 蒹葭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八年级下册,作家作品,诗歌精讲,诗歌主旨,统编教材思考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