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6篇 答谢中书书课件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6篇  答谢中书书课件第1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6篇  答谢中书书课件第2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6篇  答谢中书书课件第3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6篇  答谢中书书课件第4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6篇  答谢中书书课件第5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6篇  答谢中书书课件第6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6篇  答谢中书书课件第7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6篇  答谢中书书课件第8页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6篇 答谢中书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6篇 答谢中书书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重点实词,虚词释义,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6篇 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雾将要消散,猿猴和各种鸟儿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第6篇 答谢中书书
    “书”即书信,是古时的一种应用文体。南北朝时政局动荡,不少文人隐居山林,他们常在书信中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及对友人的安慰。本文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自己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心意。
    1.答谢中书书      书:    2.五色交辉  辉:    3.四时俱备 四时:  俱:  备:      4.晓雾将歇 晓:     歇:        
    1.答谢中书书      书:  书信   2.五色交辉  辉:  辉映,照耀   3.四时俱备 四时: 四季 俱:  皆,都 备:  完备,齐备     4.晓雾将歇 晓:  清晨    歇:  消散
    5.夕日欲颓 颓:    6.沉鳞竞跃 沉鳞:     竞:    7.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     仙都: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奇:    
    5.夕日欲颓 颓:  坠落   6.沉鳞竞跃 沉鳞: 水中潜游的鱼    竞:  争着,争相   7.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 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奇:  奇丽的景色
    1.实是欲界之仙都  之: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者:     
    1.实是欲界之仙都  之: 助词,相当于“的”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者: 代词,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的人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  清晨的雾将要消散,猿猴和各种鸟儿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  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1.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简要概括“山川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①山水相映之美(如“高峰”与“清流”)。②色彩搭配之美(如“五色交辉”“青林翠竹”)。③晨昏变幻之美(如“晓雾”与“夕日”)。④动静相衬之美(如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为静,猿、鸟、沉鳞为动)。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①内容上:是作者针对眼前的美景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出了山水的奇绝,表达了自己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心意。②结构上:总结前文,首尾呼应,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答案】 “乱”字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清晨山林热闹欢悦的气氛;“竞”字写出了“跃”的状态,鱼儿争相跳跃,写出了傍晚热闹欢快的气氛。
    3.“猿鸟乱鸣”中的“乱”字及“沉鳞竞跃”中的“竞”字用得极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1 细梳理·虚词通关
    题组1(1)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2)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     (4)其名为鲲(《北冥有鱼》)     (5)谓其妻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6)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    
    题组1(1)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代词,指他自己的   (2)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表感叹语气   (3)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  代词,指大鹏   (4)其名为鲲(《北冥有鱼》)  代词,指它的   (5)谓其妻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代词,指他的   (6)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  代词,指他  
    题组2(1)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2)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3)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4)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5)人不堪其忧(《十二章》)     (6)其真无马邪(《马说》)    
    题组2(1)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连词,表示选择,还是   (2)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指示代词,那   (3)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代词,指他们   (4)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代词,指小石潭的   (5)人不堪其忧(《十二章》)  指示代词,那种   (6)其真无马邪(《马说》)  副词,表示反诘,岂,难道 
    题组3(1)飞漱其间(《三峡》)     (2)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3)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5)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6)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题组3(1)飞漱其间(《三峡》)  代词,指山峰   (2)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代词,指曹刿   (3)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指示代词,那   (4)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代词,指它的   (5)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代词,指他的   (6)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代词,指桃花源  
    题组4(1)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     (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5)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6)择其善者而从之(《十二章》)    
    题组4(1)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  代词,指大鹏的   (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代词,指渔人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指示代词,这种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代词,指千里马   (5)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许  (6)择其善者而从之(《十二章》)  代词,指他们的  
    题组5(1)乐亦在其中矣(《十二章》)     (2)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4)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5)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题组5(1)乐亦在其中矣(《十二章》)  指示代词,这   (2)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  代词,指它的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代词,指他们的   (4)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代词,指小石潭的   (5)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代词,指他的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代词,指他们的
    ①“其”做人称代词时,用在名词前,可译为“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 ②“其”做人称代词时,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可译为“他(她、它),他(她、它)们”。
    2 全突破·课外迁移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其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其于坐右,以昭炯戒②。”(有删节)【注】 ①还(xuán):转身。②炯戒:明白的鉴戒。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
    (1)其友李生问之曰     (2)冀闻其道也     (3)其善学者所应有邪     (4)请铭其于坐右    
    (1)其友李生问之曰  代词,指王生的 (2)冀闻其道也  代词,指他的   (3)其善学者所应有邪  副词,表示反诘,岂,难道 (4)请铭其于坐右  代词,指它(您说的话)
    1.课外翻译强化练(1)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2)其善学者所应有邪?
    1.课外翻译强化练(1)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答案】 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也是善于学习吗?(2)其善学者所应有邪?【答案】 这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有的(态度)吗?
    2.文言断句强化练(1)学 者 之 大 忌 莫 逾 自 厌 盍 改 之 乎?(用“/”标两处) (2)不 然 迨 年 事 蹉 跎 虽 欲 改 励 恐 不 及 矣!(用“/”标三处)
    2.文言断句强化练(1)学 者 之 大 忌 莫 逾 自 厌 盍 改 之 乎?(用“/”标两处)【答案】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2)不 然 迨 年 事 蹉 跎 虽 欲 改 励 恐 不 及 矣!(用“/”标三处)【答案】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参考译文】 王生喜欢学习,却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确实是这样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却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这是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没有回答李生转身就走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好的方面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

    相关课件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21篇 曹刿论战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21篇 曹刿论战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第21篇曹刿论战,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写作特色,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重点实词,虚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5篇 马说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5篇 马说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第15篇马说,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4篇 虽有佳肴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4篇 虽有佳肴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释义,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