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2篇 小石潭记课件
展开第12篇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的)心情为之高兴。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石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第12篇 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往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嬉戏。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小石潭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当时的情景便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堂弟宗玄。跟随着(我们)同去的还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柳宗元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湖南永州。被贬永州后,他常常探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本文为其中之一。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着力渲染一种凄寒寂寥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后的孤寂凄苦之情。
①移步换景。作者在“移动”中引领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②景中传情。作者并非单纯描写景物,而是融入了复杂的情感。③巧用比喻。如溪流“斗折蛇行”的比喻。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水尤清冽”正面写潭水清澈,同时通过对潭中游鱼的描写从侧面衬托潭水清澈。⑤动静结合。“影布石上”为静态描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为动态描写。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 3.隔篁竹 篁竹: 4.水尤清冽 尤: 冽: 5.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 嵁: 6.青树翠蔓 翠蔓: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向西 2.伐竹取道 伐: 砍,砍伐 3.隔篁竹 篁竹: 竹林 4.水尤清冽 尤: 格外 冽: 寒冷 5.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 水中高地 嵁: 不平的岩石 6.青树翠蔓 翠蔓: 翠绿的藤蔓
7.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 8.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 9.日光下澈 澈: 10.佁然不动 佁然: 11.俶尔远逝 俶尔:
7.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 表示约数 8.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 依傍,依靠 9.日光下澈 澈: 穿透 10.佁然不动 佁然: 静止不动的样子 11.俶尔远逝 俶尔: 忽然
12.往来翕忽 翕忽: 13.悄怆幽邃 悄怆: 邃: 14.不可久居 居: 15.乃记之而去 去: 16.隶而从者 从:
12.往来翕忽 翕忽: 轻快迅疾的样子 13.悄怆幽邃 悄怆: 凄凉 邃: 深 14.不可久居 居: 停留,止息 15.乃记之而去 去: 离开 16.隶而从者 从: 跟随
1.全石以为底 以: 2.卷石底以出 以: 3.似与游者相乐 与: 4.以其境过清 以: 5.乃记之而去 乃:
1.全石以为底 以: 介词,把 2.卷石底以出 以: 连词,用在状语与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 3.似与游者相乐 与: 连词,和,同 4.以其境过清 以: 介词,因为 5.乃记之而去 乃: 连词,表示顺接,于是,便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译文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以全石为底。主谓倒装句:石底卷以出。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 特殊句式 省略句:(鱼儿)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译文 (小石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以全石为底。主谓倒装句:石底卷以出。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 (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往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嬉戏。 特殊句式 省略句:(鱼儿)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特殊句式 省略句:潭西南而望,(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 特殊用法 犬牙:名词作状语,指像狗的牙齿那样。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特殊句式 省略句:潭西南而望,(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特殊用法 犬牙:名词作状语,指像狗的牙齿那样。
1.作者用了哪些精准的动词来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有什么作用?
【答案】 “隔”“闻”“伐”“取”“见”。作用: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小石潭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答案】 示例1:我认为这种忧乐观不可取。生活中,不管晴天还是雨天,不管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应该以最开阔的心胸、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笑对生活。示例2:我认同作者的这种忧乐观。人生遭遇挫折,再加上周围凄清环境的触发,难免会悲从中来,我们应该给予理解。
2.作者因小石潭环境凄清,心情由乐转忧,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忧乐观?
【答案】 情感变化:“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即由“乐”变为“悲”。原因分析: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只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3.通读全文,概括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1 细梳理·虚词通关
“所”与“以”连用,可构成介宾结构,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相当于“用来”“用来……的(手段、方法、东西等)”“……的原因”等。
题组1(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2)仿佛梦魂归帝所(《渔家傲》) (3)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4)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5)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题组1(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事物 (2)仿佛梦魂归帝所(《渔家傲》) 名词,处所,地方 (3)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事物 (4)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事物 (5)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
题组2(1)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 (2)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3)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5)伯牙所念(《伯牙善鼓琴》)
题组2(1)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 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事物 (2)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事物 (3)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事物 (4)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与“以”连用,构成介宾结构,可译为“……的原因” (5)伯牙所念(《伯牙善鼓琴》) 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事物
题组3(1)优劣得所(《出师表》) (2)凡所宜有之书(《送东阳马生序》)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4)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题组3(1)优劣得所(《出师表》) 适宜,适当的处所或位置 (2)凡所宜有之书(《送东阳马生序》) 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事物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与“以”连用,构成介宾结构,可译为“用来” (4)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与“以”连用,构成介宾结构,可译为“用(这些)来”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事物
2 全突破·课外迁移
【甲】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③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乙】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丙】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④鬻财⑤于曹、鲁之间。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有删节) 【注】 ①况:况钟,时任苏州太守。②府治:府衙。③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④废著:贱买贵卖。⑤鬻财:指经商。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所”的意义和用法。
(1)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 (2)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3)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1)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 与“以”连用,构成介宾结构,可译为“……的原因” (2)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事物 (3)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事物
1.课外翻译强化练(1)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2)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1.课外翻译强化练(1)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答案】 所以积善在自己身上,就好像人日渐长大,而自己不觉察。(2)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答案】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得势而更加显赫吧?
2.文言断句强化练(1)亟 自 草 奏 一 力 归 罪 己 躬 更 不 以 累 吏 也。(用“/”标两处) (2)言 出 于 己 不 可 塞 也 行 发 于 身 不 可 掩 也。(用“/”标三处)
2.文言断句强化练(1)亟 自 草 奏 一 力 归 罪 己 躬 更 不 以 累 吏 也。(用“/”标两处)【答案】 亟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2)言 出 于 己 不 可 塞 也 行 发 于 身 不 可 掩 也。(用“/”标三处)【答案】 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参考译文】 【甲】况钟任太守时,府衙被火焚毁,所有卷宗都付之一炬。造成火灾的是一名小吏。火被扑灭后,况钟坐在瓦砾堆中,召唤来小吏(将其)痛打一百杖,(然后)喝令小吏回住处去。(小吏离去后,)况钟急忙拟表上奏,一力把罪过揽到自己身上,反而不将此事累及那名小吏。奏表呈上后,皇帝只下令裁减俸禄。况钟对待一名小吏如此,所以虽然行事威严,但从未招致民怨。 【乙】臣听说积少就能成多,积小就能成大,因此圣人无不是积累暗淡的微明而达到光明,从微贱的地位一步步地达到显贵的。话由自己说出,不能再去堵塞;行为由自身做出,无法掩饰。言和行,是治理国家最重大的条件,是君子能感天动地的原因。所以积善在自己身上,就好像人日渐长大,而自己不觉察。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21篇 曹刿论战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21篇 曹刿论战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第21篇曹刿论战,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写作特色,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重点实词,虚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9篇 鱼我所欲也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9篇 鱼我所欲也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第19篇鱼我所欲也,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写作特色,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实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5篇 马说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5篇 马说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第15篇马说,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