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地理(四)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地理(四)教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祁连山的积雪面积年内变化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地 理 (四)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5年中国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官方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中“二孩”数量皆多于“一孩”数量。下图为2010-201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13〜2019年我国A.人口老龄化逐年加重 B.出生人口逐年增加C.总人口逐年减少 D.死亡人口逐年减少2.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应釆取的有效措施有①大规模接纳移民 ②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③实施弹性退休年龄制度 ④大力发展养老相关产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A2.D【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2013〜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逐年上升的,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逐年加重。故A选项正确。图中出生率波动较大,出生人口不是逐年增加;死亡率不变,若总人数持续增加则死亡人数逐年增加;自然增长率大于0,总人口可能逐年增加,BCD错误。故选A。2.对我国来说,大规模接纳移民是不现实的;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实施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大力发展养老相关产业则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②③④正确,D正确。故选D。乔卢特卡位于洪都拉斯南部平原上,5-9月降水丰沛。为方便居民出行,1996年,当地政府聘请著名建筑师建成乔卢特卡大桥。1998年,洪都拉斯受到飓风侵袭,灾后发现所建大桥主体仍在,但桥下的河流却在几百米之外(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导致乔卢特卡市5-9月降水丰富的是A.赤道低气压带 B.西南季风 C.东北信风带 D.盛行西风4.飓风后,乔卢特卡大桥与河流偏离的原因是A.巨大风力将大桥吹走 B.洪水侧蚀引发河流改道C.溯源侵蚀使河流位移 D.地转偏向力使大桥移动5.为避免其它地区的类似河流出现这种“桥河分离”现象,应该A.提高建桥技术 B.拾升河床高度C.定期清淤河道 D.加固上游河堤【答案】3.A4.B5.C【解析】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乔卢特卡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季,5~9月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BCD选项错误。故选A。4.材料中“大桥主体还在”,故A错误。飓风到来会带来大量降水,河流水量增大,侧蚀作用增强,故河道迁移,故B正确。 溯源侵蚀会导致河流向源头侵蚀并加深,故C错误。地转偏向力会对水平方向上运动的物体产生作用,对静止的大桥影响较小,故D错误。故选B。5.提高修桥技术会使桥更加牢固,跟河流迁移无关,故A错误。抬升河床高度是河流淤塞的结果,故B错误。定期清淤河道可以减弱侧蚀作用,故C正确。加固上游河堤与此关系较小,故D错误。故选C。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高山之一,平均海拔为3700m,气候垂直差异大,降水的一部分以冰和雪的形式被储藏起来,成为天然的“固体水库”。读祁连山月积雪覆盖面积、气温及降水变化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6.祁连山的积雪面积年内变化特点是A.一年只有1个峰值 B.与气温变化完全一致C.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D.秋季是积雪的积累期7.祁连山地区的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来自A.雨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人工湖水【答案】6.D7.B【解析】6.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点实线为气温变化曲线,三角实线为祁连山月积雪覆盖面积变化曲线,黑色柱子为降水柱状图,观察积雪面积变化曲线,9月份起是上升趋势,为积雪积累期,故D王确,曲线有2个峰值,故A错 ;积雪面积年内变化与气温变化不完全一致,故B错;与降水量不完全呈正相关,故C错;故选D。7.连山地区地处内陆,降水少,且拔高且降水一部分以冰和雪储藏起来,故该地河流水源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王确。夏季雨水较少且部分以冰雪形式储藏起来,故不是主要补给水源,A错误,高山地区,地下水也不是主要补给水源,C错误;祁连山地区缺少湖泊,D错误。故选B。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克什克腾旗平顶山(43°N,116°E)有着丰富奇特的地质遗迹。2020年10月10日,一摄影师爬上山顶拍下壮美照片(如图):角峰突兀,嶙次栉比,南北走向的刃脊绵延起伏(黑色为背阴坡),酷似长城,植被在阳光照射下层次分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摄影师拍摄所处位置及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A.在图示景观以北,9时 B.在图示景观以南,11时C.在图示景观以北,12时 D.在图示景观以南,19时9.形成图中奇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地壳抬升10.山顶比山麓植被少的主要原因是山顶A.热量不足 B.光照贫乏 C.温差较大 D.土壤缺乏【答案】8.B9.C10.D【解析】8.10月10日,太阳应位于该地的南面,顺光拍摄,阴阳对比明显,故拍摄所处位置在在图示景观的南侧,故A、C项错误。北半球该地昼短夜长,19时已入夜,因此D选项错误,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9.读题干材料可知图中角峰突兀,角峰、冰斗为冰川侵蚀地貌,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10.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山顶主要为冰川地貌,地表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没有支撑植物生存所必需的土壤,因此,和山麓相比,主要原因是土壤缺乏,热量不足在本题中只能作为一般原因存在,不是主要原因;山顶光照条件更优;温差不是导致山顶比山麓植被少的主要原因,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伊犁盆地(河谷)黄土的厚度在几米到200米不等,黄土主要由远源和近源物质组成,两者分别由高空西凤和中尺度的区域风搬运而来。高空西风所挟带的远源黏粒级颗粒对盆地东部地区降水有一定的贡献,中尺度区城风所搬运的近源物质则组成了黄土沉积物的主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伊犁盆地黄土厚度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A.西风挟带的物质差异大 B.地表风搬运作用差异大C.盆地地表高低起伏差异大 D.流水侵蚀作用差异大12.高空西风所挟带的远源黏粒级颗粒对盆地东部地区降水有一定的贡献,是因为其A.削弱了太阳辐射 B.提供了凝结核C.有利于空气上升 D.输送大量水汽13.中尺度区域风所搬运的近源物质组成了黄土沉积物的主体,以下现象会改善伊犁盆地生态环境的是A.地域风增强 B.自然植被恢复C.气候持续干旱 D.畜牧业快速发展【答案】11.C12.B13.B【解析】11.材料信息表明,中尺度区城风所搬运的近源物质则组成了黄土沉积物的主体,因此高空西风挟带的物质差异大对黄土厚度差异影响小,排除A;地表风搬运作用差异会影响黄土沉积物的来源多少,从而影响黄土沉积厚度,但地表风搬运作用差异主要取决于盆地地表高低起伏,因此地表风搬运作用差异不是伊犁盆地黄土厚度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排除B;黄土沉积时首先在低的地方沉积,而且沉积后的黄土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移动,盆地地表高低起伏还可能通过影响地表风搬运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来影响黄土厚度,因此盆地地表高低起伏差异大是造成伊犁盆地黄土厚度差异大的主要原因,C符合题意;流水侵蚀作用会侵蚀掉部分黄土层,侵蚀不均匀也可造成黄土厚度差异,但流水侵蚀作用差异也主要取决于盆地地表高低起伏,因此流水侵蚀作用差异不是伊犁盆地黄土厚度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C。12.空气中凝结现象需要两个物质条件:一是充足的水汽,二是充足的凝结核,即空气中的尘埃。高空西风所挟带的远源黏粒级颗粒相当于空气中尘埃,为当地水汽凝结提供了丰富的凝结核,有利于成云致雨,从而对盆地东部地区降水有一定的贡献,B符合题意;高空西风所挟带的远源黏粒级颗粒可以削弱了太阳辐射,但不是有利于降水形成的原因,排除A;高空西风所挟带的远源黏粒级颗粒对空气上升运动没有影响,排除C;高空西风所挟带的远源黏粒级颗粒为固体矿物质,不会输送大量水汽,排除D。故选B。13.中尺度区域风所搬运的近源物质组成了黄土沉积物的主体,表明当地风沙危害等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中尺度区域风导致的,因此改善伊犁盆地生态环境的措施主要从减弱区域风和减少沙源方面提出。地域风增强,会使得伊犁盆地风沙危害加剧,不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排除A;自然植被恢复,有利于减弱区域风速,有利于固定沙源,从而减少风沙危害,改善当地生态环境,B符合题意;气候持续干旱,地表植被枯死,防风固沙功能减弱,不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排除C;畜牧业快速发展,可能会破坏当地植被,防风固沙功能减弱,不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排除D。故选B。黄河干流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利工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与火电相比,我国水力发电的缺点是A.环境污染严重 B.发电量不稳定C.运营成本较高 D.发电效率低15.黄河在P附近河段水力开发力度最大,其原因是A.处于地势阶梯的过渡地带 B.处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C.处于南方与北方的过渡地带 D.处于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答案】14.B15.A【解析】14.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而河流水多来自大气降水,所以我国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受此影响,水力发电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发电量不稳定,故B选项正确。与火电相比,水力发电A环境污染不严重,运营成本不高(建设成本高),发电效率高,ACD错误。故选B。15.P处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河流水能丰富,水力开发力度较大。故A选项正确。P接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降水不稳定,不利于水力开发,B错误。P不处于南方与北方的过渡地带,是北方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过度地带,C错误。P处于半干旱地区,D错误。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有4题,共计55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身居沙海,戈壁环绕,干旱少雨,绿洲仅占总面积的4.5%,素有“戈壁绿洲”“沙漠明珠"之称。全市总人口达18万,经济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举世闻名的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km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面向东,南北长1680m,高50m。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下图为敦煌及周边地区地形图。(1)结合图文信息,简析现今敦煌市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2)被称为“文化瑰宝”的莫高窟壁画历经千年仍保存比较完好,试说明其原因。(4分)(3)在我国“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中,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镇的敦煌将大有作为。列举敦煌市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4分)【答案】(1)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连接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位置优越独特;(2分)党河流经,位于河流沿岸绿洲地带,地形平坦,有较为丰富的水源;(2分)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2分)农产品特色鲜明。(2分)(任答3点)(2)莫高窟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空气湿度小,对壁画损害较小;(2分)壁画位于面向东方的断崖上,而且位于洞内,避开了当地盛行风西北风的吹蚀;(2分)当地人口稀少且多信仰佛教,对佛教壁画保护意识较强。(2分)(任答2点)(3)利用气候资源独特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2分)合理发展采矿业、矿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2分)利用特色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控制旅游规模,提高服务质量;(2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分)(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合理用水,注意生态保护,防治荒漠化等)。(任答2点)【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旅游开发条件及经济发展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及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的能力。(1)敦煌市发展的有利条件从地理位置、河流提供水源、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农产品特色鲜明等方面来回答。据图可知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连接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独特;图中有党河流经,水源较充足;位于河流沿岸绿洲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深厚;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游览价值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产品特色鲜明。(2)莫高窟壁画得以保存较好的原因从气候干旱、壁画朝向、位于洞内及人为保护等方面解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为原因进行分析。敦煌莫高窟虽经历千年,但地处沙漠干旱气候区,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千倍,尤其建在远离人口密集的沙漠腹地,这样自然和人为的损毁条件少了许多,且当地人信奉佛教,这一艺术瑰宝才得以保存至今。(3)敦煌市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从发展特色农业、采矿业、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展特色旅游业、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来回答。利用气候资源(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独特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进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生产链;合理发展采矿业、矿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利用特色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增加经济收入,产业结构多元化;控制旅游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减少环境破坏;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合理用水,注意生态保护,防治荒漠化等。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下图为生物承载力比例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分布图。(1)据图推测巴西生物承载力较高的主要原因。(6分)(2)说明澳大利亚面积为阿根廷3倍,而生物承载力却与阿根廷相差不大的原因。(4分)(3)对比分析,提出提高我国生物承载力的有效措施。(4分)【答案】(1)国土面积大;(2分)地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区,水热条件好,生物再生能力强;(2分)生物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性强;(2分)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光合作用旺盛,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强。(2分)(任答3点)(2)澳大利亚沙漠面积远大于阿根廷,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弱;(2分)两国适宜植物生存的面积相差不大。(2分)(3)合理保护和有效扩建生态用地,保育与发展自然生产力;(2分)合理造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2分)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分)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种植效率。(2分)(任答2点)【解析】本题考查影响生物承载力的因素及缓解我国生物承载力紧张状况的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及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的能力。(1)巴西生物承载力较高的原因从国土面积、气候条件、植被类型、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来回答。“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巴西国土面积大,位于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利于植被生长;地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区,水热条件好,生物再生能力强,植被茂盛,利于吸收二氧化碳;生物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性强,利于持续稳定吸收二氧化碳;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森林茂密,光合作用旺盛,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强。(2)澳大利亚面积为阿根廷3倍,而生物承载力却与阿根廷相差不大的原因主要从澳大利亚荒漠面积广、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来回答。澳大利亚受大分水岭阻挡,中西部降水少,蒸发旺盛,沙漠面积远大于阿根廷,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弱;两国均位于热带,适宜植物生存的面积相差不大,主要是水分差异大。(3)提高我国生物承载力的有效措施主要从保护和扩建生态用地、造林种草、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种植效率等方面来回答。我国应该合理保护和有效扩建生态用地,植树种草,保育与发展自然生产力;因地制宜合理造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改善能源结构,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种植效率。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亮布”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传统手工布料,因闪闪发亮而得名,是苗族人眼中最高档的布料。当地人们采摘天然染料蓝靛草将布料染色,晾干后涂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可以使布面长久保持光泽。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亮布”的制作工艺在苗家人生活中曾一度难觅其影,现已被当地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融水县亮布生产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亮布生产作坊不断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下图为融水苗族自治县交通线路分布图和亮布生产场景图。(1)指出融水县最适宜生产亮布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2)说明亮布曾是当地苗族人眼中高档布料的原因。(8分)【答案】(1)秋季,(2分)理由: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晴天较多且多风,利于亮布晾晒;(2分)气温适宜,湿度小,适宜人们在作坊内加工亮布。(2分)(2)布料闪闪发亮,与众不同;(2分)手工工艺,工艺复杂,耗时长,产量低;(2分)使用天然原料染色,品质优良;(2分)加入蛋清捶打,成本较高等。(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相关知识,需要细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并且联系广西自然环境特点,城市化进程对传统工艺的影响来解答。(1)材料中说亮布的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环节,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受天气状况影响大,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季降水相对少,晴天更多,光照充足,利于晾晒,所以最适宜秋季;而冬季气温低,春夏季雨水多不利于晾晒。(2)材料中提到亮布因闪闪发亮而得名,说明具有独特之处,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当地人们采摘蓝靛草将布料染色,晾干后涂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说明工序复杂,耗费时间长,加入蛋清捶打,成本高。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大分水岭盆地位于美国怀俄明州中南部地区,平均海拔约2100米。盆地内年平均降水量120~300毫米,浅水湖面年平均蒸发量大于750毫米。地质历史时期由于造山运动形成盆地,盆地内发育河流R(现为时令河),R河向东通过垭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气候转暖期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下图示意大分水岭盆地及周边地形图。(1)简述冰川消融期造成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内、外力作用过程。(3分)(2)分析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原因。(6分)(3)分析沙丘广泛发育对阻止R河外流的作用。(4分)【答案】(1)(内力作用)大分水岭盆地出口处地壳抬升,使大分水岭盆地封闭:(外力作用)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水补给较少,里盆地内地势平缓,河流侵蚀能力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3分)(2)山脉阻挡盛行西风气流,降水少,蒸发能力强,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2分)土壤发育差,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作用强;(2分)沙源丰富盆地内部地势平坦,堆积空间广阔(2分)(3)盆地东北侧的沙丘覆盖增大了地表高度,进一步阻碍流水外流;(2分)沙丘增大地表水下渗损失,减少地表径流量,降低侵蚀能力,使流水下切原出口处高地的可能性降低。(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及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盐类在地表的富集过程等相关知识。(1)由材料可知,冰川消融期,大分水岭盆地出口处地壳抬升,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其后,由于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水补给量较少,盆地内地势平缓,河流侵蚀能力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所以,大分水岭盆地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2)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原因可从气候、植被、土壤和地形方面分析。从气候来看,由于山脉阻挡盛行西风气流,降水少,蒸发能力强。从植被来看,由于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从土壤来看,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由于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作用强,沙源丰富。从地形来看,盆地内部地势平坦,堆积空间广阔,所以,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3)沙丘广泛发育对阻止R河外流的作用:读图可知,盆地东北侧的沙丘覆盖,增大了地表高度,进一步阻碍河水外流,由于沙丘面积的增大,使地表水下渗损失增多,减少了地表的径流量,降低了流水的侵蚀能力,导致流水切穿原出口处高地的可能性降低,从而阻止R河外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地理(一)教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马西纳—迪雷河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地理(十五)教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埃布罗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地理(十三)教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该系统,厨余垃圾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