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辽宁2021届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 地理 学生版
展开绝密 ★ 启用前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地 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洪积扇是水流搬运碎屑物质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堆积体上常形成耕地,碎屑物质的性质影响着耕地的数量与质量。下图为贺兰山山麓洪积扇的分布示意图,贺兰山以石质山地为主,土地瘠薄,多岩石裸露。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四处洪积扇中,形成数量较多且土层较厚的优质耕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与东麓相比,贺兰山西麓洪积扇分布较少的主要原因是西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稀少 D.降水集中
3.下列图示中,最符合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处耕地(阴影部分)分布状况的是( )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市化交错分布的接壤地带,是城市区域构成的一部分。下图示意2010年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不透水面分布。1984-2010年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不透水面不断增加。据此完成4~6题。
4.与城区相比,通常大城市城乡结合部产业结构中占比较较大的产业是( )
A.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 C.高技术产业 D.金融业
5.2010年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不透水面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技术 B.河流 C.交通 D.地形
6.1984-2010年不透水面不断增加,将会导致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 )
A.平均气温升高 B.大气湿度增大
C.年降水量增多 D.年蒸发量增大
金蝉,俗称“知了猴”,在我国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均有分布,有蝉卵、若虫(蝉蚁)、成虫三种状态。若虫多以吸食树木根茎的汁液为生,土壤温度对地下若虫的活动受影响较大。若虫生存的土壤透气性,排水性良好,雨后土壤不积水且氧气含量大。6~7月为成熟若虫羽化为成虫的盛期。据此回答7~9题。
图为成熟若虫正在羽化
7.根据材料和生活常识分析那种土壤适合金蝉若虫的生存( )
A.砂质土 B.黏质土 C.红土 D.沙漠土
8.若虫通常在夜晚8~10点从土中爬到树干,凌晨4~6点完成羽化,产生此习性的原因包括( )
①避免白天肉食性天敌的袭击
②避免白天温度过高,影响羽化过程
③避免白天风力过大,影响若虫攀爬
④避免白天阳光强烈,对长期地下无光状态的双眼造成伤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在我国,不同季节若虫在地下的移动方向也不同,下面正确的搭配是( )
A.春初 向上运动
B.夏初 向下运动
C.秋末 向下运动
D.冬末 向上运动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4日18:49,家住山东省东营市(37.5°N 117.5°E)的某同学在当地某立交桥下拍摄到了下图所示的照片,在照片中,落日的余晖恰好与立交桥“相切”。据此完成10~11题。
10.此立交桥的走向是( )
A.正南—正北走向 B.正东—正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11.按照北京时间,当天东营市的日出时间最有可能是( )
A.5:04 B.5:31 C.6:04 D.6:31
“梨树模式”是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成功探索出的农业耕作技术,该模式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以玉米秸秆全覆盖为核心,建立秸秆覆盖、播种、施肥、除草、防病及收获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结合材料,读中国“黄金玉米带”分布图,完成12~14题。
12.梨树县广泛推广“梨树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黑土耕地 B.提高作物产量
C.配合政策要求 D.防治病虫危害
13.中国“黄金玉米带”与乌克兰“黄金玉米带”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①交通便利,出口大 ②消费市场广阔
③雨热同期,夏季雨量充沛 ④黑土广布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4.梨树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无人机对农产品撒药。与传统撒药模式相比,不是无人机撒药的优势是( )
A.作业面积大,效率高 B.政策支持 C.提升农药成本 D.减少环境污染
渤海是我国海冰多发区,每年12月~次年2月为海冰集中发生时间。研究者以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三处基准点为起点(图a),绘制了各海湾2001~2011年海冰外缘线离岸(距离基准点)距离最大值(L值)变化折线图(图b)。据此完成15~16题。
15.各海湾的海冰面积( )
A.2001年冬季均较2002年冬季大 B.10年间渤海湾年际变化最大
C.2002年冬季渤海湾与莱州湾相同 D.随时间变化有明显的增大趋势
16.影响莱州湾L值整体大于渤海湾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 ②海水深度 ③海水盐度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3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根据新疆目前的农业灌溉模式,要想实现对灌区水量的持续供给,修建大型水库蓄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很多水库在建成之后,其坝后(水库下游)地区的土地出现的盐碱化,使得土地被迫弃耕。土壤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地下水临界深度”,指的是不引起土壤严重积盐、且不危害农作物生长的最小地下水埋深。下图为干旱区平原某地水库坝后土壤盐碱化过程图,此地土壤以粉砂壤为主,透水性强。
材料二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土壤本身的含盐量较高,而传统的漫灌方式容易抬高地下水位,造成次生盐碱化。因此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特别是新疆,微喷灌和滴灌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但仍然会有一部分盐分积累于作物的根系区(如下图),因此必须在特定的时间放水压盐,如引塔里木河水灌溉压盐,而灌溉压盐又会对河水水质产生重大影响。
(1)据材料一,描述干旱区平原某地水库坝后土壤盐碱化过程。(8分)
(2)此地减轻盐碱化的措施有哪些?(4分)
(3)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若在塔里木河上游引水进行灌溉压盐,减少作物的根系区的盐分。试分析灌溉压盐过程及对塔里木河产生的影响。(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在中国,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以5%左右的国土奉献了GDP总量的四成。三大城市群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也是中国城市群擂台赛上的主要对手。然而,相比两位身强体健的竞争者,京津冀却身缠多种“痼疾”,诸多指标被两大竞争对手挑下马。下图为京津冀地区霾的平均日数图。
材料二 2013年底,上海交通大学发布《城市群蓝皮书》指出,发展不平衡是京津冀城市群最大的硬伤。读表1-2013年三大城市群主要城市总GDP比较/单位:亿元;表2-三大城市群主要城市房价比较(2014年11月数据)/单位:元/平方米,表3-京津冀与长三角所在省市人均GDP比较/单位:元/人。
材料三 成功的城市群并不是邻近城市的简单叠加,只有辐射承接,互相助力,整体竞争力才能得到焕发。北京是典型的总部经济,有八成央企总部在北京,而作为跨国企业的“大区总部”,亦堪与东京、巴黎媲美。有研究指出,京津冀主要城市平均产业联系强度仅有长三角地区的五分之一。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北京就算愿意(产业)转移,能够转移,河北也未必能接得住。根据市场调查统计数据,京津冀各城市的消费实力十分不均衡,北京聚集了大量的第一层级的高消费群体。而石家庄属于消费第四层级的人口比例最大。读下图,北京和石家庄社会消费阶层比例对比。
北京和石家庄社会消费阶层比例对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对比,京津冀城市群所具有的独特优势。(4分)
(2)结合材料,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痼疾”。(6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京津冀地区城主要城市之间产业联系强度低的原因。(6分)
19.阅读文字材料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阴山山脉是一座横亘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掀斜式山脉,即阴山南北两坡极不对称。阴山南坡沟谷较多,在沟谷出山口位置发育了众多“叠瓦状”河流洪积扇。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洪积扇中,下层洪积扇体面积大于上层洪积扇体面积,且同一位置处沉积粒径由下而上逐渐减小。图1为阴山山脉南北向剖面图示意图,图2为阴山山脉河流与洪积扇分布示意图。
(1)结合图文材料,说明在地形方面阴山山脉南北坡的显著差异。(4分)
(2)分析阴山南北坡显著差异给当地带来的地理影响。(8分)
(3)解释阴山南坡“叠瓦状洪积扇”的形成过程。(4分)
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重庆2021届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 地理 学生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重庆2021届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 地理 学生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此立交桥的走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山东2021届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 地理 学生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山东2021届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 地理 学生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此立交桥的走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江苏2021届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 地理 学生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江苏2021届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 地理 学生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此立交桥的走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