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3月月考卷 地理(A卷)教师版
展开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3月月考卷
地 理 (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城产业祁度转移是指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下图为我国东、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我国的
A.西部中部东部 B.中部东部西部
C.东部中部西部 D.东部西部中部
2.劳动密集型产业由①向②转移将导致②
A.城市化速度加快 B.人口迁出量增大
C.人口老龄化加剧 D.环境承载力减小
【答案】
1.C
2.A
【解析】
1.读图可知:①在技术、资金、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而能源产业不占优势;②在劳动密集型、能源产业占有优势,而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不占优势;③在能源产业占有优势,而技术、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占优势。结合我国在东西方向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产业梯度转移的大趋势即可判断,①②③依次表示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故本题选C。
2.劳动密集产业由我国东部向中部转移,有利于中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A正确;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部地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导致人口迁出量减少,B错误;外出务工的青年人口减少,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口老龄化,C错误;环境承载力大小与产业转移关系不大,D错误。故本题选A。
2019年6月29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宣告,嘉陵江实现全江通航,四川增添了一条出川“水上高速公路”,嘉陵江成为我国内河主通道中第一条全江渠化的河流。全江渠化是通过修坝建堤,对河道进行控制提高河流水位,维持通航连续性的开发模式。下图为嘉陵江16级梯级水利工程纵剖面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嘉陵江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河流水位预防洪灾 B.充分开发河流的水运资源
C.利用库区发展水产养殖 D.改造沿岸景观发展旅游业
4.嘉陵江全江河渠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①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加大 ②影响鱼类洄游繁殖
③河流水位提高,水质变差 ④河流曲流发育加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亭子口枢纽是嘉陵江16个梯级水利工程里最大的水电站,投产第一年机组24小时满负荷运转,如今发电量大幅度减少,主要原因可能是
A.库区水位提高 B.河流流速减缓
C.水电价格上涨 D.水电供应过剩
【答案】
3.B
4.B
5.D
【解析】
试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
3.有材料可知,通过梯级开发,嘉陵江实现全江通航,四川增添了一条出川“水上高速公路”,嘉陵江成为我国内河主通道中第一条全江渠化的河流,维持了通航的连续性,由此可以判断嘉陵江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开发河流的水运资源,发展航运,B正确。
4.河流渠化的有利影响主要有河流由曲变直,流速加快可减轻洪涝灾害;缩短航程可提高航运能力。但河流渠化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如水面减少,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差;调节气候能力下降等;影响鱼类洄游繁殖等。②③正确,选B。
5.据材料得知亭子口枢纽具备较强的发电能力,其发电量减少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嘉陵江16个梯级水电站,总发电量较大,使整个四川省水电供应过剩,会导致水电站出现弃电现象,D正确。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B.山地较盆地内部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C.地表起伏大势由风力作用决定
D.土壤透气透水性好,肥力强
7.关于图中甲乙两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可托海镇有利于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
B.乙区域河谷地带盛产品质良好的瓜果
C.乙区域山麓因水草丰美,作为夏季牧场
D.甲区域中的主要河流下游航运价值大
【答案】
6.B
7.B
【解析】
6.图示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较大;地表形成的山地、盆地分布格局是由内力作用形成;因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土壤以肥力低的荒漠土为主,排除A、C、D;盆地为温带荒漠,生物缺乏,山地因水分和热量的变化形成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B正确。
7.可可托海镇地处中蒙边境山区,不利于中俄边境贸易发展;乙区域山地海拔较高处因夏季冰雪融化,水草丰美且较凉爽,为夏牧场;甲区域的主要河流为额尔齐斯河,汇入鄂毕河注入北冰洋,通航时间短,且不为主要运输通道,航运价值不大,A、C、D错;乙区域河谷区域为伊犁河谷,为新疆降水最丰富的地区,水源充足,盛产各类瓜果。B正确。
新疆是我国三大积雪覆盖区之一,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积雪变化与气温、降水、风等气象要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新疆某山地不同海拔积雪覆盖率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山地不同海拔积雪覆盖率
A.低海拔地区夏季变化较大 B.中海拔地区春季变化较大
C.高海拔地区年内变化最大 D.随着海拔的升高年内变化增大
9.影响该山地高海拔地区积雪覆盖率冬、夏季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气温 ③降雪量 ④风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8.B
9.D
【解析】
8.读图可知,低海拔地区4~9月份积雪覆盖率为0,夏季无变化,A错误。中海拔地区春季积雪覆盖率波动变化较大,B正确。高海拔地区积雪覆盖率年内变化幅度略小于低海拔地区,C错误。随着海拔升高年内变化先变小,后变大,D错误。故选B。
9.新疆该山地高海拔地区全年气温都低于0℃,利于积雪保留,因此太阳辐射和气温不是影响积雪覆盖率的主要因素,①②错误。冬、夏季降雪量差异大,对积雪覆盖率影响较大,高海拔地区夏季降水较多,积雪覆盖率较高,③正确。风力强会增大积雪升华量,并减小积雪覆盖面,风力小反之,冬季风力较大,积雪覆盖率较低,因此风力大小对积雪覆盖率影响也较大,④正确。故选D。
洞里萨湖位于湄公河下游,入湖泥沙约72%来自湄公河。洞里萨湖与湄公河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图a为洞里萨湖位置与泛滥区分布,图b为1997~2003年间洞里萨湖月均入湖输沙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一年中,洞里萨湖平均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A.4月 B.5月 C.9月 D.10月
11.对洞里萨湖入湖输沙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
①河岸岩性 ②湖水顶托作用 ③河床形态 ④入湖径流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0.A
11.C
【解析】
10.根据材料可知,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是互相补给的关系,而河流输沙需要在河流补给湖泊的时候才能向湖泊输沙,因此10月-次年4月为湖泊补给河流,湖泊水位不断降低,在4月到达最低,A正确。故选A。
11.河流径流量大能够输送的泥沙多,④正确:湖水的顶托作用会阻碍泥沙输入湖泊,泥沙在入湖口堆积,②正确,根据题目可知,入湖输沙量主要随季节变化,与河岸岩性和河床形态关系较小,①③错误。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作答。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香槟区位于巴黎的东北部,是法国位置最北以兰斯山区为主约3.5万公顷葡萄园。兰斯距离巴黎约150公里,高铁车程约45分钟,这里气候寒冷,分布有典型的白垩土,土壤质地松软,含钙量高导致葡萄的酸度高,能够使葡萄酒更加清爽。香槟地区的葡萄,每年9月份全部由人工采摘、挑选,进而送进香槟地区的各大酒庄,根据不同的品质最后被酿造成不同等级的香槟酒,年产量约3亿瓶,香槟的酿造方法被称为“传统发酵法”,它味道清爽醇美,高酸而低酒精含量,再加上复杂多变的香气,被人们称为“酒中之王”。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香槟销售额下降了约20亿美元,香槟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危机”。
(1)与法国南部地区相比,分析香槟地区葡萄品质更优的原因。(6分)
(2)指出兰斯地区香槟酒酿造业发展迅速的优势条件。(6分)
(3)请说明造成2020年香槟产业“危机”的原因。(6分)
(4)请为香槟产区发展香槟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
(1)地处兰斯山区,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纬度较高,气候寒冷,生长周期长,品质优良;土壤含钙量高导致葡萄酸度高,使葡萄酒更加清爽;土质疏松,有利于排水,不易淹积水,有利于葡萄的生长发育;纬度较高,气候寒冷,病虫害的发病率低,葡萄品质优良。
(2)葡萄种植规模大,原料供应充足;人工采摘、挑选,保证了原料的品质;传统发酵工艺酿造,工艺精湛,味道清爽醇美;年产量高,生产规模大,形成规模效应;距离首都巴黎较近,交通通达度好,便于产品运输。
(3)受疫情影响,婚礼推迟、社交活动取消,香槟酒的销量受到冲击;由于经济下滑,人们的消费能力减弱;由于餐厅大量倒闭,航空运输停运,香槟的销售额锐减。
(4)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培育良种,研发新品;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树立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推进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解析】
本题主要以巴黎香槟产业为背景考查工业、农业区位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综合性较强,需结合区域基础知识进行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因素。影响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和人文两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气象灾害少、水热匹配优、土壤厚且肥、水源足且优、绿色纯天然等;人文因素包括技术条件好、基础设施好等。该题主要是与南部地区相比,答案有限制。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回答时可从交通、技术工艺、原料数量及质量、大规模生产等因素分别分析。由材料分析可知,当地种植规模较大,葡萄品质优良,采用“传统发酵法”,距巴黎较近等优势条件促进了香槟产业的发展。
(3)本题考查当前疫情对产业活动的影响。区域的人类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由材料并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分析出造成香槟产业“危机”的原因主要与商业流通的主要环节有关,主要考虑受疫情影响下的原料收购、物流运输、产品销售、消费者购买等环节。
(4)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区域农业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品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优良农业生产对象,创新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产品品质,树立品牌,扩大生产规模。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辽宁是中国最北方的沿海省份,海岸线长达2292.4千米。其南部的辽东湾是中国最靠北的海域,也是北半球海冰分布最靠南的海域之一,海底地形为大陆架。这里盛产海参、鲍鱼、海蜇、生蚝、北海道扇贝等优质海产品,背靠辽中南工业基地,但缺少大型港口。
(1)与同纬度海区相比,辽东湾冬季海冰广布。试分析原因。(8分)
(2)试从地理学视角解释辽东湾内没有建成大型港口的原因。(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东湾盛产优质海鲜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答案】
(1)大陆架海域,水深较浅,夏季储存的热量少;多条河流注入,盐度较低,利于海冰的形成;受陆地影响大,冬季温度较低;半封闭海域,与外海水体热量交换较少。
(2)冬季多海冰,不利于船舶航行和停泊;北部为淤泥质海岸,水深较浅,不利于筑港;东西两侧多山地丘陵,制约腹地拓展;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铁路、公路运输网络成熟,加之大连港竞争优势突出;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老化,对外开放程度低。
(3)海岸线漫长,浅海大陆架宽广,养殖和捕捞空间大;淤泥质、砂砾质海岸有利于海洋生物孕育;北部滩涂面积广,利于发展人工养殖;多条河流注入,带来丰富饵料;纬度高,水温低,海鲜品质高。
【解析】
(1)水温是影响海冰的主要因素。根据文字材料“海底地形为大陆架”,可知水深较浅,储存的热量有限,冬季降温明显;海域相对封闭,水体受大陆影响大,受洋流影响小,与外海水体热量交换少,水温偏低。盐度也是影响海冰的重要因素,盐度越高,海水的冰点温度越低,辽东湾有多条河流注入,盐度会有明显的减低,海冰量增大。
(2)港口建设与发展需要港阔水深、地形平坦的自然条件,也需要广阔的腹地和发达的城市支持。高纬度海区海面封冻时间长,不利于船舶航行与停泊;北岸地形平坦,但以淤泥质海岸为主,水深较浅;东西两侧以基岩—砂砾质海滩为主,水深条件好,但地形复杂,腹地狭窄。作为主要腹地的东北地区地形平坦,公路、铁路网发达,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陆上运输条件;辽中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老化,缺乏对外开发程度高的沿海大城市,海运需求量小。
(3)低温条件让海产品生长缓慢,但品质高,市场认可度较好,是辽东湾地区大力发展海产品产业的重要动力;文字材料提示海岸线长,近海捕捞规模较大;北部地区为淤泥质海岸,作为滩涂地,有利于发展人工养殖;河流的注入带来了丰富的饵料。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第三届北京地景设计艺术节秉承“生态环保”“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理念,以“时代盛景、大地新生”为主题,通过设计师们的创新想象,结合公园内的自然景观,利用100余吨各种生态环保材料如枯枝、落叶、树皮等完成制作,在园区的草坪、斜坡等处呈现不同主题寓意的地景艺术作品。49件地景艺术作品分布于绿心公园和世界花卉大观园。作品可展示一个冬天,春天以后,种上藤蔓、攀援植物,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明年此时,经加工、降解、处理,变成肥料基质,回归大地。未来,北京有条件的公园都将在冬季开展地景艺术作品展示,将冬天的枯枝落叶等废弃物“变废为美”。下图为第三届北京地景设计艺术节的部分作品景观图。
说出图示地景艺术作品作为旅游资源的特点,及举办该活动对城市和市民的意义。
【答案】
特点:季节性;地域性;可创造性。
意义:丰富了冬季环境景观;美化了城市形象;变废为宝、循环利用,降低城市垃圾处理成本;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想象力。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考查学生环保意识和人地协调观。难度较小。
根据材料可知,地景设计利用100余吨各种生态环保材料如枯枝、落叶、树皮等完成制作,在园区的草坪、斜坡等处呈现不同主题寓意的地景艺术作品,作品在冬天展出,因此,其特点有季节性、地域性、创造性。意义:可充分利用废弃物,变废为宝,降低城市垃圾处理成本;丰富城市景观,增加旅游观赏景点;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想象力。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污染。
200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至今,“限塑令”对治理“白色污染”可谓收效甚微。2020年,为消除“白色污染”,我国再次提出“升级版限塑令”,明确到2025年,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列举“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并说明10多年来“限塑”收效甚微的原因。
【答案】
危害:有害物质难以降解,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土壤透气、透水性,降低作物产量;污染空气、污染水体;被动物误食,危害动物健康;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
收效甚微原因: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缺少积极参与;实施“限塑令”以来,监管执法不严格,落实不到位;没有较好的可降解替代产品出现,限塑无法真正落实。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固体废弃物(白色污染)污染造成的危害,也就是塑料制品造成的危害,分析10多年来“限塑”收效甚微的原因。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结合材料可知“白色污染”主要是各种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造成土壤污染;土壤中有各种难以降解的塑料,影响土壤透气透水性,影响作物生长,降低作物产量;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和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被动物误食,危害动物健康;各种塑料制品形成的微小颗粒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
从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开始下发“限塑令”到2020年的10多年期间,在实施“限塑令”以来,监管执法不严格,落实不到位;由于各种塑料制品价格便宜,使用便利,在加之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缺少积极参与;没有较好的可降解替代产品出现,限塑无法真正落实。因此10多年来“限塑”收效甚微。
新高中地理高考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地理(B卷)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地理(B卷)教师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推测该地可能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地理(A卷)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地理(A卷)教师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南京市江北新区开发的最大优势是,肯尼亚山植被带的分布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3月月考卷 地理(B卷)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3月月考卷 地理(B卷)教师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