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考点复习试卷附详细解析(自组卷共50题)强烈推荐-教师版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考点复习试卷附详细解析(自组卷共50题)强烈推荐-教师版第1页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考点复习试卷附详细解析(自组卷共50题)强烈推荐-教师版第2页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考点复习试卷附详细解析(自组卷共50题)强烈推荐-教师版第3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考点复习试卷附详细解析(自组卷共50题)强烈推荐-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考点复习试卷附详细解析(自组卷共50题)强烈推荐-教师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考点复习试卷附详细解析(自组卷共50题)强烈推荐
    一、单选题(共22题;共44分)
    1.以下物理规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                       B. 欧姆定律                       C. 光的反射定律                       D. 焦耳定律
    【答案】 A
    【解析】【解答】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出的,由于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外力的作用,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
    故答案为:A。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理想实验法得出的规律;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和焦耳定律都是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规律。
    2.下列对有关物理学家及其所做的实验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托里拆利实验精确地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B. 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 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D. 焦耳最先准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精确地测出大气压的数值,p0=1.013×105Pa,故A正确;
    B、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是第一个发现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有联系的人,故B正确;
    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了电磁感应现象,从而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故C不正确;
    D、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英国物理学家焦耳找出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即发现了焦耳定律,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1)世界上第一个准确测出大气压数值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2)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3)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4)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焦耳定律.
    本题考查我们对一些重要的科学家及其贡献的了解和掌握,属于物理学常识,平时要注意物理学常识知识的积累.
    3.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g                                  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
    C. 物理课本长约为26 cm                                     D. 一张课桌高约为1.5m
    【答案】 C
    【解析】【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A、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0.5kg;
    B、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
    C、物理课本的宽度大约是26cm左右;
    D、一张课桌高约为0.7——0.8m.
    故选C
    【点评】在此题中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有所认识,此题就会得到正确答案。
    4.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C                                  B. 某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8dm
    C. 学生书桌高约为200mm                                     D.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0m/min
    【答案】 D
    【解析】【解答】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 C左右,A不符合题意;
    B、某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8m=168cm,B不符合题意;
    C、学生书桌高约为0.8m=800mm,C不符合题意;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0m/min,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5.下列四种电器中,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可能是1500W的是(  )
    A. 洗衣机                                 B. 录音机                                 C. 电视机                                 D. 空调
    【答案】 D
    【解析】【分析】洗衣机的功率大约是200W;录音机的功率大约是10W;电视机的功率大约是200W;空调的功率大约是1500W;
    故选D
    【点评】了解常见用电器的功率是此题的关键。此题较易。
    6.关于密度公式ρ= m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 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C. 不论是不是同一种物质,质量大的密度肯定大
    D. 体积相同时,密度大的质量就大,密度小的质量就小
    【答案】 D
    【解析】【解答】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如冰和水的密度不同、酒精和煤油的密度相同,B不符合题意;
    C、D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就大,密度小的质量就小,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B根据密度的特性来分析;C、D根据控制变量法来分析。
    7.生活中的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夏天洒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                      B. 冬天搓手取暖,说明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C. 海边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小           D. 端午节米棕飘香,说明分子不停做热运动
    【答案】 C
    【解析】【解答】夏天洒水时水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A选项说法正确;冬天搓手时两手摩擦做功,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说明做功可以改变内能,B选项说法正确;海边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海水的温度变化小,C选项说法错误;端午节米粽飘香,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D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蒸发要吸热,有降温制冷的作用;做功可以改变内能,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质量、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越大温度升高的越小;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8.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极的冰山由于温度较低,不具有内能               B. 让铅笔变热,只能通过加热的方法来实现
    C. 铁块熔化成铁水后内能增加                                D. 内能增大一定是由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答案】 C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A不合题意;
    B、对铅笔做功(摩擦)也可以使其温度升高,B不合题意;
    C、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C符合题意;
    D、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吸热,内能增大;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的做功两种;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
    9.对生活中的有关物理现象,其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利用斜面搬运物体,既可省力也可省功     B. 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C. 开车要系安全带,是为了在紧急刹车时减少驾驶员的惯性           D. 刮大风时窗户有时会被向外推开,这是由于室外的大气压强大于室内的大气压强
    【答案】 B
    【解析】【解答】A. 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可以省力,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A不符合题意;
    B. 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尘土虽然很小,但与分子相比还属于宏观的物体,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B符合题意;
    C. 开车要系安全带,是为了在紧急刹车时减少惯性的危害,但不能减小惯性,C不符合题意;
    D. 刮大风时窗户有时会被向外推开,这是由于室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所以室外的大气压强小于室内的大气压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机械功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0.如下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后,在滑片P由b端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R2变化的关系图像如下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源电压是6V                                                    B. R2的最大阻值是20Ω
    C. R1的电阻是是10Ω                                              D. 当滑片P移动中点时,10s内电流通过R1产生的热量是18J
    【答案】 D
    【解析】【解答】由电路图和图乙知当P在b端时电路中只有R1 ,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即电源电压为6V,A不符合题意;当P在b端时R1、R2串联,此时R2=20Ω且最大,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由I= UR 得I= U总-U1R2=6V−2V20Ω =0.2A,R1= U1I1=2V0.2A =10Ω,B、C不符合题意; 当滑片P移动中点时R1=10Ω,I总= U总R总=6V10Ω+10Ω =0.3A,Q1=I12R1t1=(0.3A)2×10Ω×10s=9J,D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电路图甲、图乙分析P在b端时的电路得出电源电压的大小;B、C根据电路图甲、图乙分析P在a端时的电路得出R2的最大阻值及R1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的值;D、先判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Q=I2Rt求解。
    故答案为:D。
    11.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不考虑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灯泡变亮               B. 电流表示数变大               C. 电压表示数变小               D. 电路的总功率不变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因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
    所以,滑片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变,
    此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电压表测滑片右侧部分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I= UR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故B错误;
    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所以,由P=I2R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不变,亮暗不变,故A错误;
    由P=UI可知,电路的总功率不变,故D正确;
    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
    由U=IR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C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可知滑片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变,此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电压表测滑片右侧部分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根据P=I2R可知灯泡实际功率的变化,进一步判断亮暗的变化,根据P=UI可知电路总功率的变化,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滑片右侧部分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12.如图所示为家庭部分电路示意图,正常发光的电灯突然熄灭。检查保险丝发现完好,再用试电笔先后检测插座的两孔,氖管均发光。由此判断电路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A. 插座短路                 B. 进户的火线断路                 C. 进户的零线断路                 D. 电灯的灯丝断路
    【答案】 C
    【解析】【解答】A.如果插座短路,那么电路电路太大,肯定会烧断保险丝,测电笔接触插座插孔时就不能发光,故A不合题意;
    B.如果进户的火线断路,那么电路中根本没有电流,那么测电笔也不会发光,故B不合题意;
    C.如果进户的零线断路,那么插孔的左边接线柱会通过灯泡与火线连通,因此会发光,故C符合题意;
    D.如果灯泡灯丝断路,那么只有灯泡不发光,不会影响插座的正常工作,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正常情况下,测电笔接触火线或与火线连通的部分氖管发光,接触零线或与零线连通的部分氖管不发光;如果不应发光的位置发了光,那么说明原来电流的通路断开了,即零线短路,据此解答。
    13.在下列事例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人提着水桶在水平面上匀速行走                         B. 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匀速滚动
    C. 人推汽车,汽车不动                                           D. 雨滴从高空中落下
    【答案】 D
    【解析】【解答】A. 提着水桶水平移动,人给水桶一个向上的力,水桶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水桶没有做功。A不符合题意。
    B. 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匀速滚动,在小球的运动方向上,没有施加力,所以没有力对小球做功;B不符合题意。
    C. 人推汽车,汽车不动,人给汽车一个向前的力,汽车向前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汽车没有做功。C不符合题意。
    D. 雨滴从高空中落下,在重力的作用下,雨滴移动了距离,所以重力对雨滴做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14.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它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超导体材料主要是应用在电饭锅等电器上           B. 大亚湾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聚变释放的能量
    C. 太阳能、风能、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D.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采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答案】 D
    【解析】【分析】超导材料不能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发电的;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则是不可再生能源;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解答】A、超导体材料电阻为零,所以电能无法转化为内能,所有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器设备都不能用超导材料制作,不符合题意;
    B、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的,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D、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定位和导航的,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这类知识都属于基础性的知识,要注意区分、识记.

    15.下列列能源中,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
    A. 汽油                                     B. 石油                                     C. 电能                                     D. 煤气
    【答案】 B
    【解析】【解答】A、汽油是由石油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是二次能源,故A不符合题意;
    B、石油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不需要加工的能源,是一次能源,故B符合题意;
    C、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电能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而是通过机械能、内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的,即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是二次能源,故C不符合题意;
    D、煤气是用煤为原料制得的气体,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即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而获得的能源,是二次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掌握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定义,以及常见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例如:原煤、原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生物质能和海洋温差能等等,属于一次能源;例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等,属于二次能源。
    16.使装水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 (   )

    A. 烧杯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中水能沸腾          B. 烧杯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中水不能沸腾
    C. 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                        D. 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一起沸腾
    【答案】 B
    【解析】【解答】用酒精灯对大烧杯加热时,烧杯中的水由于吸热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沸点,试管中的水吸收大烧杯中水的热,温度也会升高,达到沸点;烧杯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以后,还在继续吸热,所以会沸腾;由于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所以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时,与外面水的温度相同,不能再吸收热量了,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但温度很高.
    故答案为:B.
    【分析】沸腾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17.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5m/s                           B. 住宅楼每层楼的高度约为3m
    C. 一本物理书的质量约为30g                                 D. 一盏家用节能灯的功率约为1kW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13.6 m/s≈1.1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住宅楼三层的高度在10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一般在3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一个大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一本物理书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教室中日光灯的额定功率在40W左右,家用节能灯的额定功率比日光灯还要小得多,一般在10W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18.如图所示,一块0℃的冰放在盛有0℃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当冰块完全熔化为0℃的水后,则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


    A. 上升                B. 下降                C. 保持不变                D. 水面的升或降决定于冰和容器内水的体积
    【答案】 A
    【解析】
    【分析】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且相互间有压力,可以得出F浮=ρ水v排g<G冰 , 再根据冰化成水后质量(重力)不变,得出冰化成的水的体积与冰排开水的体积的关系,从而确定水面的升降.
    【解答】∵冰熔化前,F浮+F支=G冰 ,
    ∴F浮=ρ水v排g<G冰 , -------①
    冰化水后,G冰=G水 ,
    即:ρ冰v冰g=ρ水v水g,-------②
    由①②可得:
    ρ水v排g<ρ水v水g,
    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大于排开水的体积,
    ∴冰熔化后,水面将上升.
    故答案为:A.
    【点评】容器内冰浮在水面上,冰化水质量不变,液面不变;该题的冰不是浮在水面上F浮=ρ水v排g<G冰 , 这是本题的突破口
    19.观察水边风景照片,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要暗一些,这是由于(   )

    A. 入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B. 眼睛的一种习惯性感觉
    C. 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D. 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答案】 A
    【解析】【解答】在观察水边风景照片,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本身暗一些,是因为光一部分反射到空气中,一部分折射入水中,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故选A。
    【分析】注意光照在水面上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20.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透镜和凹透镜                           D. 玻璃砖
    【答案】 B
    【解析】【解答】门镜是由两块透镜组合而成.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最后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所以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故选B.
    【分析】门镜是由两块透镜组合而成.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极短,它将室外的人或物成一缩得很 小的正立虚像,此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第一焦点之内,目镜起着放大镜的作用,最后得到一个较为放大的正立虚像,所以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对 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本质区别的认识,理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有F=2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使A、B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和B之间摩擦力为0                                           B. 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0
    C. 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N,方向水平向左               D. 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N,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B
    【解析】【解答】对A分析,A在水平方向上受水平向左的拉力F和B对A向右的静摩擦力,因为A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f1=F=2N,A不符合题意;把AB看成一个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受向左的拉力F和向右的拉力F,由于两力拉力大小相等,所以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只受两个拉力,地面对B没有摩擦力,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求解,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
    22.如图所示,各用5N的水平拉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弹簧测力计的自重不计)(  )

    A. 10N                                   B. 5N                                   C. 0N                                   D. 10N或0N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向两端拉弹簧测力计,与只拉一端效果是相同的。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拉一端时,另一端也必须有力的作用,因此,弹簧测力计不可能显示两边的拉力之和,而只会显示一个力的大小,即5N。
    故答案为:B。
    【分析】弹簧测力计上显示的是挂钩上力的大小,与挂环上力的大小以及弹簧测力受到的合力大小无关。
    二、填空题(共11题;共34分)
    23.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精确的测出来大气压的值;如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有一定量的水银,水银在A点产生的压强为________Pa.(ρ水银=13.6×103kg/m3)

                                                    
    【答案】 托里拆利;1.36×104
    【解析】【解答】解:(1)在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后来这个著名的实验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托里拆利实验.(2)由图可知,A点所处的深度h=30cm﹣20cm=10cm=0.1m,
    水银在A点产生的压强为:p=ρ水银gh=13.6×103Kg/m3×10N/kg×0.1m=1.36×104Pa.
    故答案为:托里拆利;1.36×104 .
    【分析】(1)托里拆利实验首次测出了大气压值;(2)根据图示求出A点距离水银面的高度,利用p=ρ液gh计算水银在A点产生的压强.此题考查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液体压强的计算,关键是知道在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某一深度处的压强时,某一深度是指该处距离液面的距离.
    24.为了纪念物理学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如图所示的物理学家的名字被命名为 ________  的单位.依据图所示的现象为原理可以制成 ________  .(选填“电动机”或“发电机”)


    【答案】 电阻;发电机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的物理学家是欧姆,他总结得出了欧姆定律,后来他的名字被命名为电阻的单位;图中是电磁感应现象的装置,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据此发明了发电机.
    故答案为:电阻;发电机.
    【分析】了解物理学家欧姆的贡献,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与发电机的发明,可顺利做出解答.
    25.“2017年6月18日,一辆“黑科技”满满的京东无人配送车,顺利完成了全球首单无人机器人配送。如图,该配送车有四个宽大的轮胎,轮胎上有宽大的花纹,工作人员把货物放入配送箱后,无人配送车根据目的地自动完成合理的配送路线。请参考示例,写出与无人配送车相关的物理现象并作出正确的解释。(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现象:配送车启动发动机向前行驶     
    物理知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理现象: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
    【答案】 轮胎上有粗糙的花纹;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解析】【解答】物理现象:该配送车有四个宽大的轮胎;物理知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物理现象:轮胎上有宽大的花纹;在压力一定时,增大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物理现象:到达目的地后,它就会向用户发送短信,通知收货;物理知识:电磁波可以传递无线信息。
    故答案为: 轮胎上有粗糙的花纹;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分析】认真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确定有关的物理现象,然后明确对应的物理知识
    26.伟大的物理学家________,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________,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的关于天体运动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答案】 牛顿;伽利略
    【解析】【解答】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伽利略最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故答案为:牛顿;伽利略.
    【分析】牛顿和伽利略都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的三大定律为经典力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进行了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
    27.  ________是历史上第一个准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________用近40年的时间做了 400多次实验,成为历史上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关系的科学家。
    【答案】 托里拆利;焦耳
    【解析】【解答】托里拆利最先通过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也就是焦耳定律,是英国科学家焦耳最早发现的。
    【分析】托里拆利实验计算出了大气压强的值;电热公式又叫焦耳定律。
    28.在物理学中,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转换法”、“模型法”、“归纳法”等。研究光学问题时,引入“光线”的概念,主要采用了________;列举一种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物理问题的事例________。
    【答案】 模型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研究声音的特性等)
    【解析】【解答】(1)研究光学问题时,引入“光线”的概念,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主要采用了模型法;
    (2)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如果要用路程表示运动的快慢,就要控制时间相同,这里就使用了控制变量法,因此答案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分析】探究一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改变这个因素而保证其他因素相同,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对未知或不确定的对象与已知的对象进行归类比较,进而对未知或不确定对象提出猜测,这种方法叫类比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模型系以简单的图形、实体或符号来代表一个需要的真实系统,以化繁为简,易于控制;
    归纳法是对观察、实验和调查所得的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推理形式。
    29.在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当“千年隼”号飞船的飞行速度接近光速时,时间就会变得缓慢;当飞行速度等于光速的一瞬间,时间就会停止。爱思考的小明想象:如果飞行速度超过光速,时间就会________,请你想象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一个生活场景:________。
    【答案】 倒流;当飞行速度等于光速的一瞬间,时间就会停止,如果飞行速度超过光速,时间就会倒流,我们的世界出现来自以前的人或动物。
    【解析】【解答】飞行速度接近光速时,时间就会变得缓慢;当飞行速度等于光速的一瞬间,时间就会停止,如果飞行速度超过光速,时间就会倒流,我们的世界出现来自以前的人或动物。
    【分析】结合题目给出的信息进行合理的猜测即可。
    30.在物理实验中,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转换法”“模型法”“归纳法”等。研究电阻的串、并联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主要采用了________;用“水压”类比“电压”,主要采用了________;列举一种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物理学事例________。
    【答案】 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需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压力
    【解析】【解答】研究电阻的串、并联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主要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用“水压”类比“电压”,主要采用了类比法;在物理探究实验中,较多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如: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需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压力;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改变接触面积大小;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速度不变,改变质量;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关系时,保持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改变电阻大小,等等。
    故答案为: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需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压力.
    【分析】(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
    (2)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3)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
    31.牛顿是________ (填国籍)的科学家,伽利略是________(填国籍)的科学家。牛顿对苹果下落现象大胆猜想,并进行思考和探究,发现了________ 。
    【答案】 英国;意大利;万有引力
    【解析】【解答】牛顿是英国的科学家,伽利略是意大利的科学家。牛顿对苹果下落现象大胆猜想,并进行思考和探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分析】知道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重要贡献的记忆。
    32.可燃冰,石油、煤都属于________(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若可燃冰的热值为 4.2×103J/m3 ,完全燃烧1m3的可燃冰可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这些热量有60%被水吸收,可把________kg的水从20℃加热到80℃。[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
    【答案】 不可;4.2×103;0.01
    【解析】【解答】可燃冰,石油、煤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1m3可燃冰完全燃烧产生热量:Q放=qV=4.2×103J/m3×1m3=4.2×103J;由题意知,水吸收的热量:Q吸=60%×Q放=60%×4.2×103J=2.52×103J;由Q吸=cm(t-t0)可得加热水的质量:m=Q吸/c(t−t0)=2.52×103J/4.2×103J/(kg•℃)×(80℃−20℃)=0.01kg。
    【分析】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利用Q放=qV求出完全燃烧1m3的可燃冰放出的热量;由题意知Q吸=60%×Q放 , 求出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Q吸=cm△t公式变形可求得水的质量。
    33.如图,三个重力和底面积都相等的薄壁容器,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内装同种液体,并且液面等高.三个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关系是:pA________pB________pC;三个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关系是FA________FB________ FC;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p′A________p′B________ p′C;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是F′A________F′B________F′C . (填“>”,“<”,“=”)液体自重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关系是:G液________FA , G液________FB , G液________FC(填“>”,“<”,“=”).


    【答案】=

    ;=;=;=;>;>;>;>;>;=;<
    【解析】【解答】三个容器内都装有高度相同的同种液体,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得:
    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关系是pA=pB=pC;
    ∵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由F=pS得: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关系是FA=FB=FC;
    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装有相同高度的液体.则体积关系为:V1>V2>V3;
    ∵都装有高度相同的同种液体,
    ∴根据m=ρV可知,mA>mB>mC ,
    ∵F′=G容+G液=(m容+m液)g,且三个容器质量相等,
    ∴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1′>F2′>F3′,
    ∵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
    ∴由 得: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pA′>pB′>pC′;
    因为A容器上粗下细,所以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
    B容器上下一样粗,则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
    C容器上细下粗,则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
    故有G液>FA , G液=FB , G液<FC。
    【分析】理解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和压强大小及其计算。
    三、计算题(共9题;共107分)
    3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36Ω,滑动变阻器R2标有“100Ω  2A”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0. 5A。求:

    (1)此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

    (2)电源电压。

    (3)为了保证两个电表都能正常工作,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答案】 (1)解:由图示可知,两个电阻是串联的,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也是0.5A,所以此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R=UI=6v0.5A=12Ω;
    答:此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2Ω;

    (2)解: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U1=I1R1=36Ω×0.5A=18V,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电压为U=U1+U2=18V+6V=24V;
    答:电源电压为24V;
    (3)当电流表的示数为最大值0.6A时,变阻连入的电阻最小,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UI=24v0.6A=40Ω,变阻器的最小电阻为40Ω-36Ω=4Ω;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最大值15V,变阻器连入的电阻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U1R1=9v36Ω=0.25A,
    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Rmax=UmaxI=15V0.25A=60Ω。
    答:为了保证两个电表都能正常工作,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4~60Ω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1)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R1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3) 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再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其大小;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时滑动 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最大值,即可得出R2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35.如图甲为家用电热饮水机,图乙为它的电路原理图,下表为它的铭牌数据。
    水桶容量
    20L
    热水箱容量
    1L
    额定电压
    220V
    加热功率
    400W
    保温功率
    44W

    (1)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热饮水机处于________状态(填“加热”或“保温”),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大?
    (2)饮水机正常工作时,将热水箱中的水从20℃加热到90℃,求: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水的比热容4.2×103J/(kg•℃))
    (3)电热饮水机正常工作时加热效率为80%.求:将热水箱中的水从20℃加热到90℃的时间为多少秒?
    【答案】 (1)解:由电路图可知,当S1闭合,S2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由P=UI= U2R 可知电路的总功率最小,处于保温状态; 根据P=UI知,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保温= P保温U = 44W220V =0.2A 答:保温;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是0.2A。
    (2)解:根据ρ= mV 知,
    水的质量 m=ρV=1.0×103kg/m3×10﹣3m3=1.0kg,
    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m△t=4.2×103J/(kg•℃)×1.0kg×(90℃﹣20℃)=2.94×105J
    答:水吸收的热量是2.94×105J。

    (3)解:因为η= Q吸W电 ,
    所以消耗的电能为:W电= Q吸η = 2.94×105J80% =3.675×105J,
    因为P= wt ,
    所以加热所需时间为t= WP = 3.675×105J400W =918.75s
    答:将热水箱中的水从20℃加热到90℃的时间为918.75秒。
    【解析】【分析】(1)结合电路图,理清开关处于不同状态时依据的连接方式, 由P=UI= U2R 可知 对应的状态,根据P=UI求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2)利用 ρ= mV 得到水的质量,再利用公式 Q吸=cm△t 得到水吸收的热量.
    (3)利用 η= Q吸W电 得到消耗的电能,再利用公式 P= Wt 得到用电时间.
    36.太阳能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能源之一。太阳能汽车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利用电动机来驱动汽车的一种新型汽车。如图所示是一辆太阳能实验车,车上太阳能电池接受太阳能的面板的有效面积为S=8m2 , 太阳光照射到电池板每1m2面积上辐射功率为P0=1KW,在晴朗的天气,电池对着太阳时产生的电压为U=120V,并对车上的电动机提供I=10A的电流,试问:

    (1)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是多少?
    (2)如果这辆汽车的电动机将上述电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75%,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10min,受到的阻力为150N,则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大?
    (3)这么多的电能如果由汽油完全燃烧释放获得,则需要燃烧多少千克汽油?(汽油热值近似取q汽油=5×107J/kg)
    【答案】 (1)太阳能电池板的辐射功率为P总=P0S=1000W×8m2=8000W , 产生的电功率为P电=UI=120V×10A=1200W , 太阳能的转化效率为η=P电P总=1200W8000W×100%=15%;

    (2)汽车的速度为v=PF=1200W×75%150N=6m/s;

    (3)相同的能量需要的汽油为m=Qq=1200W×10×60s5×107J/kg=0.0144kg。

    【解析】【分析】(1)根据电压和电流的乘积计算电功率;
    (2)利用功率和受到的力可以计算物体的运行速度;
    (3)根据热量和热值的比值可以计算消耗的燃料的多少。
    37.在平直的路面上,一辆轿车正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6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20m/s,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答案】解:在t=6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1=v1t=20m/s×6s=12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6s=2040m,
    设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为s,
    则:2s=s2﹣s1 ,
    ∴s= s2−s12 = 2040m−120m2 =960m.
    答: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960m
    【解析】【分析】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2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6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高山距离;
    38.如图,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物体M1重为500N,OA:OB=2:3,每个滑轮重为2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2以0.5m/s速度匀速上升了5m.(杠杆与绳的自重摩擦均不计)求:

    (1)物体M2的重力;
    (2)拉力F的功率;
    (3)物体M1对水平面的压力.
    【答案】 (1)解:因杠杆与绳的自重、摩擦均不计,故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W有W总=GℎGℎ+G动ℎ=GG+G动 即 80%=GG+20N
    解得物体M2的重力:G=80N

    (2)解:由图知,绳子的有效段数为2,绳的自重、摩擦均不计,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G+G动2=80N+20N2=50N
    物体M2以0.5m/s速度匀速上升了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2h,
    由 v=st 可得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
    v绳=2v=2×0.5m/s=1m/s;
    拉力F的功率:
    P=Wt=Fst=Fv绳=50N×1m/s=50W

    (3)解: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B端对定滑轮向上的拉力: F′B=3F+G定=3×50N+20N=170N,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定滑轮对杠杆B端的拉力为:FB=F′B=170N,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A×OA=FB×OB,
    故绳子对杠杆A端的拉力为: FA=OBOA×FB=32×170N=255N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绳子对M1向上的拉力为FA′=FA=255N,
    根据力的平衡,地面对M1的支持力:
    F支=G1﹣FA′=500N﹣255N=245N;
    由力的相互性可知,物体M1对水平面的压力:
    F压=F支=245N.
    【解析】【分析】(1)利用滑轮重力,结合机械效率,分析物体重力的大小;
    (2)根据滑轮重力和物体重力,结合绳子股数计算拉力的大小,利用拉力和速度的乘积计算功率;
    (3)根据物体重力和滑轮重力计算杠杆上拉力的大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杠杆上的力,利用物体重力和对物体的拉力计算压力。
    39.在“大力士”比赛中,需要把一质量m=400kg,边长l=lm,质量分布均匀的立方体,利用翻滚的方法沿直线移动一段距离,如图所示.g取10N/kg.求:

    ①立方体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②翻滚立方体时,使立方体一边刚刚离开地面,所用最小力F的大小;
    ③“大力士”用翻滚的方法使立方体沿直线移动了10m,用时20s,“大力士”克服立方体重力做功的功率.
              
    【答案】 解:①立方体对地面的压力F压=G=mg=400kg×10N/kg=4000N,

    立方体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F压S=4000N1m×1m =4000Pa;
    ②要想用最小的力立方体一边刚好离开地面,由图知,支点为O,动力臂应该达到最大,OA为力臂,
    所施加的力应该与力臂OA垂直且向上;

    OA= (1m)2+(1m)2=2m ,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F×OA=G× 12 l,
    最小力F= G120A=4000N×1m22m =1414N;
    ③翻滚时重心升高的高度:h= 22 m﹣ 12 m= 2−12 m,
    翻滚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W=Gh=4000N× 2−12 m=828J,
    移动10m,要翻滚10次,所以人做的功W总=10W=10×828J=8280J,
    克服立方体重力做功的功率P= W总t=8280J20s =414W.
    答:①立方体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4000Pa;②所用最小力F为1414N;③克服立方体重力做功的功率414W.
    【解析】【分析】①立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根据p= FS 求出压强; ②要想用最小的力立方体一边刚好离开地面,那么动力臂应该达到最大,立方体最长的力臂应该为对角线,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动力臂OA的长度,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最小力;③根据W=Gh求出翻滚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则可求得翻滚10m克服重力做的功,再根据P= Wt 求出功率.

    本题考查了重力、压强、功、功率和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以及如何寻找最省力的方法,弄明白重心升高的高度是解决此题的关键,难度很大.
    40.如图所示,某人用一根轻质木棒挑着重为120N的物体站在水平地面上,木棒保持水平,棒AB长为1.2m,重物悬挂处离肩膀距离BO为0.8m,

    (1)则手在A端对木棒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大小为多少N?
    (2)若人重为500N,双脚面积为40cm2 , 则该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答案】 (1)肩膀是支点,木棒保持水平,手在A端对木棒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为动力,根据力臂的定义,OA为动力臂,OB为阻力臂,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OA=G×OB,即:F×(AB﹣OB)=G×OB,F×(1.2m﹣0.8m)=120N×0.8m,解得,手在A端对木棒施加的力:F=240N;
    答:则手在A端对木棒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大小为240N

    (2)人重为500N,用一根轻质木棒(重力可不计)挑着重为120N的物体站在水平地面上,则对地面的压力:F′=500N+120N=620N,双脚面积为40cm2 , 人在走路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12 ×40cm2=20cm2 , 即受力面积,对地面的压强:p= F′S = 620N20×10−4m2 =3.1×105Pa;
    答:若人重为500N,双脚面积为40cm2 , 则该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为3.1×105Pa
    【解析】【分析】(1)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手在A端对木棒施加的力 .
    (2)利用 p=  FS可得 对地面的压强 .
    4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科技小组设计了一个由压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8V,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报警器(电阻不计)通过的电流达到或超过10mA会报警,超过20mA会损坏。压敏电阻Rx在压力不超过800N的前提下,其阻值随压力F的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

    压力F/N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电阻Rx/Ω
    580
    560
    540
    520
    500
    480
    460

    (1)为不损坏元件,报警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是多少?
    (2)在压敏电阻Rx所受压力不超过800N的前提下,报警电路所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得小于多少?
    (3)现要求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达到或超过200N时,电路报警按照下列步骤调试此报警电路:
    ①电路接通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置于b端;根据实验要求,应将电阻箱调到一定的阻值,这一阻值为________Ω;
    ②将开关向________端(填数字)闭合,调节________,直至________;
    ③保持________,将开关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电路即可正常使用。
    (4)对(3)中已调试好的报警电路,现要求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达到或超过700N时,电路报警,若电源电压可调,其它条件不变,则将电源电压调为________V即可。
    【答案】 (1)解:由题知,电源电压为18V,电路中最大电流为20mA=0.02A,
    则报警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P最大=UI最大=18V×0.02A=0.36W

    (2)解:报警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是10mA=0.01A,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报警电路的总电阻为:R总= UI = 18V0.01A =1800Ω,
    由表格数据可知,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每增加50N,其电阻会减小20Ω,
    则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为800N时,其阻值为:RX=580Ω﹣ 800N50N ×20Ω=260Ω,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R滑=R﹣RX=1800Ω﹣260Ω=1540Ω

    (3)500;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报警器报警;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置不变
    (4)16
    【解析】【解答】解:(3)①由表格数据可知,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达到200N时,其对应的电阻值RX'=500Ω。
    ②为使报警电路可正常使用,应先让电阻箱调到压敏电阻达到设定压力时的电阻值500Ω,再将开关向2端闭合(电阻箱与滑动变阻器串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中的电流为报警电流0.01A,报警器报警。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滑'=R总﹣RX'=1800Ω﹣500Ω=1300Ω;
    ③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置不变,将开关向1端闭合,压敏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路即可正常报警。(4)对(3)中已调试好的报警电路,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不变,即R滑'=1300Ω,
    因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每增加50N,其电阻会减小20Ω,
    则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为700N时,其阻值为:RX″=580Ω﹣ 700N50N ×20Ω=300Ω,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R总′=R滑'+RX″=1300Ω+300Ω=1600Ω,
    此时电源电压应为:U′=IR总′=0.01A×1600Ω=16V。
    故答案为:(1)为不损坏元件,报警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是0.36W;(2)在压敏电阻Rx所受压力不超过800N的前提下,报警电路所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得小于1540Ω;(3)①500;②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报警器报警;③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置不变;(4)16。
    【分析】(1)结合题意,根据P=UI求出功率。
    (2)从表格数据知,压敏电阻每增加50N,电阻减小20Ω,求出压力为800N时的电阻,进一步求出电路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多少.
    (3)进行报警器调试时,第一,确定设定的压力.
    第二,在表格中找到压力对应的电阻,让电阻箱调到压敏电阻设定压力的电阻值,电路接通2时,滑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电流为报警电流0.01A,此时可以计算滑动变阻器此时的电阻.
    第三,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用压敏电阻代替电阻箱,电路接通1,电路即可正常报警.
    (4)由表格计算压敏电阻700N时的电阻,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不变,求出电路总电阻,利用欧姆定律可以求出电源电压.
    42.图1为某电梯的简图,其部分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R是一个压敏电阻,加在压敏电阻R上的压力增大时,它的阻值减小,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表达到设定值时超载电铃报警.



    (1)动触点K与A、B触点中的哪一个接触时电铃报警?

    (2)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着压力的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0.03A时,衔铁被吸下,报警电铃响起,求此时R的大小及这部电梯设计的最大载重是多少N?(电磁铁线圈的电阻不计)

    (3)电梯自重300kg,带动电梯升降的电动机M上标有“220V、10kW”的字样.当电梯载重500kg时,中途匀速运行10s内上升了10m,则此过程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是多少?

    【答案】 (1)电梯超载时,压敏电阻R受到的压力F增大时,其阻值减小,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从而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磁性达到一定程度时,衔铁被电磁铁吸住,触点K与触点B接触,电铃报警,电梯不工作

    答:动触点K与B触点接触时电铃报警

    (2)由图2可知控制电路电压U=6V,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0.03A时,此时电阻R= UI = 6V0.03A =200Ω;

    由图3当电阻R=200Ω时,对应的压力F=10000N,即电梯的最大载重10000N
    答:报警电铃响起,此时R的大小为200Ω,这部电梯设计的最大载重是10000N

    (3)电梯自重300kg,当电梯载重500kg时,中途匀速运行10s内上升了10m,需要的机械能:

    W机械=G总h=m总gh=(300kg+500kg)×10N/kg×10m=8×104J
    电动机上标有“220V、10kW”的字样,工作10s消耗的电能:
    W电=pt=10×103W×10s=1×105J
    ∴电动机的效率据η= W机械W电 ×100%= 8×104J1×105J ×100%=80%
    答: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是80%
    【解析】【分析】(1)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实质就是电磁继电器的应用,电梯超载时,衔铁被电磁铁吸住,触点K与触点B接触,电铃工作电路接通;(2)已知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和此时的电流,根据R= UI 就可以求出R的电阻值,根据电阻值从图3中就会找出相对应的压力,从而确定电梯的最大载重量;(3)根据电梯的载重和升高的高度计算出机械能的大小,根据电梯的功率和时间计算出消耗电能的大小,据η= W机械W电 ×100%计算出电梯电动机的效率.

    四、作图题(共1题;共5分)
    43.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

    【答案】

    【解析】【解答】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则连接ES′与界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入射点与E的连线为折射光线,连接S与入射点并标上箭头即为入射光线,据此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过界面作S点的对称点A,即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如下图所示:

    【分析】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光路图和平面镜作图,由“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确定入射点,然后根据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可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在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作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
    五、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43分)
    44.小聪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2)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置于________端(选填“a”或“b”)。
    (3)假如小聪同学用完好的器材按如图甲所示实验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时正确操作,刚一“试触”,就发现电流表的指针迅速摆动到最大刻度,其原因可能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
    (4)小聪同学重新按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某次实验中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被测电阻Rx=________Ω。
    (5)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被测电阻的阻值为Rx , 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突然烧坏,不能正常使用了,他想出一个方法,应用现有的器材,也能测出电阻Rx的阻值。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滑动变阻器滑到a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读数,记为U;
    ②________;
    ③读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R;
    ④则被测电阻Rx的阻值为:Rx=________(写出表达式)。
    【答案】 (1)R= UI
    (2)b
    (3)电源电压过大;选用电流表的量程太小
    (4)8
    (5)将滑动变阻器滑到b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读数,记为U1;U1RU−U1
    【解析】【解答】解:(1)测量电阻的原理是R=UI或欧姆定律;
    (2)由图知,滑动变阻器的下面接了左边的接线柱,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至右边,即b端,使其阻值最大;
    (3)操作正确,刚一“试触”,就发现电流表的指针迅速摆动到最大刻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较大,根据影响电流的因素,可能是电源电压过大或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偏小或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
    (4)由图乙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4V;
    由图丙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
    则R=UI=2.4V0.3A=8Ω;
    (5)被测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与被测电阻并联,开关串联在电路中,如图。
     
    步骤:
    ①将滑动变阻器滑到a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读数,记为U;
    ②将滑片移至b端,闭合开关S,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 , 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U1;
    则电路中的电流Ix=I=U−U1R;
    则Rx=U1U−U1R=U1RU−U1。
    故答案为:(1)R=UI;(2)b;(3)电源电压过大;选用电流表的量程太小;(4)8;(5)将滑动变阻器滑到b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读数,记为U1;   U1RU−U1。
    【分析】(1)实验中根据欧姆定律 R= UI 来测量电阻值.
    (2)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
    (3)刚一“试触”,就发现电流表的指针迅速摆动到最大刻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太大,可能是电路中发生短路或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太小造成.
    (4)根据电表的量程、分度值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由R=UI计算出电阻值.
    (5)没有电流表,利用已知电阻和被测电阻串联找电流相等;被测电阻和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与被测电阻并联,滑动变阻器为最大值时,电压表测被测电阻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求滑动变阻器电压,求滑动变阻器电流,即被测电阻电流,根据R=UI计算电阻.
    45.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 距是________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________ 。
    (3)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________。
    (4)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35 cm 刻度线处,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直至成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5)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6)在实验过程中,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左半部,此时光屏上的像将(   )
    A.像的大小、形状不变,像的亮度变暗
    B.像的左半部消失
    C.像的右半部消失
    D.像缩小一半
    【答案】 (1)会聚;10
    (2)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
    (3)烛焰成的像是虚像
    (4)放大;幻灯片或投影仪
    (5)上
    (6)A
    【解析】【解答】(1)凸透镜的焦距是凸透镜光心和光斑中心的距离,由图可知,是刻度50cm-60cm之间的距离,60-50=10cm。
    (2)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 实像能在光屏是成像,虚像不能,所以光屏是看不到像,可能是成的像是虚像。
    (4)物距是50-35=15 cm ,而焦距是10 cm ,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有:投影仪、幻灯机。
    (5)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蜡烛变短时,蜡烛火焰上任意一点都会成像在光屏中心的上方,也就是与凸透镜光心连接的直线与光屏的交点。
    (6)如果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大小、形状不变,像的亮度变暗, 因为透光面积变成一半,光线就暗了,但是每个部分都会在凸透镜成像,所以像的大小、形状不变。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是书上的原话。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是将一束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凸透镜表面,在另一侧会观察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我们测量凸透镜光心到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2)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是看不到像,可能是成的像是虚像,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也看能物体放在焦点处,本身就不成像。
    (4)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有: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有:投影仪、幻灯机;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有照相机、摄像机。
    (5)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蜡烛变短时,蜡烛火焰上任意一点都会成像在光屏中心的上方,也就是与凸透镜光心连接的直线与光屏的交点。
    (6)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因为透光面积变成一半,像的亮度就变暗了,但是每个部分都会在凸透镜成像,所以像的大小、形状不变。
    46.小华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中,所用小灯泡上标有“3.8V”字样,电源电压恒为6V.

    (1)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所示实物图的连接;

    (2)电路安装并调试好后开始实验,小华在调节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的示数,直至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该电流值为________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

    (3)小华刚准备拆除电路结束实验时,同组的小红提出,在调节变阻器滑片使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很难准确达到3.8V,由此可能造成一定的测童误差,她认为小华可以在前面(2)操作的基础上,对电路稍作改动,就能提高测量数据的精确度.请你帮小红补全测量步骤(补全步骤时必须准确阐述接法和操作要点):

    ①断开开关,________;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并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③计算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答案】 (1)


    (2)电压表;03;1.14
    (3)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使用小量程);2.2.
    【解析】【解答】解:(1)因灯的电压为3.8V,所以电压表选用大量程,将电压表并联在灯的两端,把滑动变阻串联接入电路,注意变阻的接法,如图所示:(2)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为额定功率,小华在调节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眼睛应注视电压表的示数,直至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因电流表小量程的分度值为0.02A,该电流值为0.3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U额I=3.8V×0.3A=1.14W;(3)由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所以电压表必须选择大量程,这样造成电压测量不精确,为了使测量误差更小,可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改接小量程.

    因为电源电压为6V,则变阻器两端电压为6V﹣3.8V=2.2V时,此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好光.
    因此,补充的步骤为:a.断开开关,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此时选择小量程);
    b.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2V,并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电压表;03;1.14;(3)①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使用小量程);②2.2.
    【分析】(1)根据灯的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注意滑动变阻器接线柱的接法;(2)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为额定功率;在搞清电流表小量程分度值的基础下读数,根据P额=U额I求额定功率;(3)由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所以电压表必须选择大量程,这样造成电压测量不精确,为了使测量误差更小,可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改接小量程.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实物图的连接、电流表的读数、电功率的计算、实验的改进与分析等,综合性强,有一定新意,属于压轴题.
    47.如图甲是用“伏安法”测量位置电阻Rx的实物电路图。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右滑.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导线不允许交叉)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________处;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几乎无示数,电流表指针明显偏转,则出现的故障可能是Rx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当滑片移动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2.4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A,则未知电阻Rx=________Ω。
    (4)若实验中电压表损坏,利用其他的原有器材也能测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实验电路如图丙所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0 , 电源电压未知且不变),请将下列相关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 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记录电流表示数I1;
    ② 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________,记录电流表示数I2;
    ③ 写出待测电阻的表达式:Rx=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符号表示)。
    【答案】 (1)
    (2)最大阻值;短路
    (3)0.24;10
    (4)b端;RX=I2R0I1−I2
    【解析】【解答】(1)图甲中还未连入的元件有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都应串联在电路中,按照“一上一下”,并结合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右滑.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导线不允许交叉,所以将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与滑动变阻器右下接线柱相连,如图:;
    (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明显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没有断路,而电压表几乎无示数,说明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电路的电阻几乎为零,从而可判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Rx短路;
    (3)由图乙知,电流表所选量程是0∼0.6A,分度值是0.02A,所以电流表读数为0.24A;已知电压表示数Ux=2.4V,电流表示数Ix=0.24A,所以未知电阻Rx的阻值为:Rx=UxIx=2.4V0.24A=10Ω ;
    (4)由图丙可知, 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最大值,且与Rx并联,此时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其示数I1即是电路中总电流;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让Rx被短路,此时电流表示数I2即是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因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0 ,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即电源两端电压为I2R0;滑片P在a端时通过Rx的电流为I1-I2 , 则未知电阻Rx的阻值为Rx=I2R0I1−I2 。
    故答案为:(1);(2)最大阻值;短路;(3)0.24;10;(4)b端;I2R0I1−I2。
    【分析】(1)图甲中还未连入的元件有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都应串联在电路中,按照“一上一下”,并结合题中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右滑.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导线不允许交叉,将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
    (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明显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没有断路,而电压表几乎无示数,说明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电路的电阻几乎为零,从而可判断电路的故障;
    (3)观察图乙,根据电流表所选量程和分度值,即可正确读出电流值;根据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利用公式R=UI , 即可求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
    (4)由图丙可知, 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最大值,且与Rx并联,此时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其示数I1即是电路中总电流;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让Rx被短路,此时电流表示数I2即是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再结合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0 , 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即电源两端电压,求出滑片P在a端时通过Rx的电流,再利用欧姆定律可求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
    48.小华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量本地大气压的大小: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将注射器筒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想皮帽封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
    B、活塞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用水平拉力作用注射器筒上,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____(选填“静止不动”或“刚开始运动”)时,记下测力计示数,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筒的________(选填“刻度部分的长度”或“全部长度”),记为L,读出注射器筒的容积V,则活塞的面积S=________.
    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________.
    (2)实验中,小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另一方面,考虑到活塞与针筒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小华改进了实验,如图2所示,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活塞通过水平细线及定滑轮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和水的重力为9.8N,然后向外缓慢抽出杯中的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和水的重力为5.6N,已知活塞面积为7×10﹣5m2 , 则所测大气压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1)刚开始运动;刻度部分的长度;VL;FLV
    (2)注射器中的空气无法排尽
    (3)1.1×105pa
    【解析】【解答】解:(1)B、由题意可得,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当活塞刚刚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就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C、只有通过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和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才能计算出注射器的横截面积S= VL ;D、则大气压强:p= Fs = FVL = FLV ;(2)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都会使拉力变小,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的大气压会偏小;(3)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G1=9.8N,对活塞受力分析:F+f=G1=9.8N;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G2=5.6N,对活塞受力分析:F﹣f=G2=5.6N;
    两式联立解得:F=7.7N,f=2.1N,所测大气压的值:P= Fs = 7.7N7×10−5m2 =1.1×105pa.
    故答案为:(1)B.刚开始运动;  C.刻度部分的长度, VL ; D. FLV ;(2)注射器中的空气无法排尽;(3)1.1×105pa.
    【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当活塞刚刚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和有刻度部分的长度,可计算出注射器的横截面积;再根据公式p= Fs 计算出大气压强;(2)注射器筒内空气没有排尽会导致测量值小于真实值;(3)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此时摩擦力与所受的大气压力方向相同;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此时摩擦力与所受的大气压力方向相反.
    六、综合题(共2题;共24分)
    49.图甲是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的实验图.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将滑片P向左滑动时,此时电压表示数为2.4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I=________ A,则未知电阻R=________ Ω.

    (3)实验中只有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已知电阻R0 , 小明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同样可以测量未知电阻Rx,请在空格内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闭合S、断开S1 , 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
    ②________ ,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
    ③请写出用测量值U、U1及R0来表示Rx的表达式:Rx=________   
    【答案】 (1)


    (2)0.3;8
    (3)闭合开关S、S1;
    【解析】【解答】解:(1)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可将导线一端接在变阻器上端,另一端接在电阻R右端,如图所示.


    (2)读图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其分度值为0.02A,则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由公式I=UR得,
    R=UI=2.4V0.3A=8Ω;
    (3)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S、断开S1 , 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
    ②闭合开关S、S1 , 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
    ③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0两端的电压:
    U0=U﹣Ux=U﹣U1 ,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I=U0R0=UXRX , 即U−U1R0=U1RX ,
    解得:Rx=U1R0U−U1 .
    故答案为:
    (1)如上图所示;
    (2)0.3;8;
    (3)②闭合开关S、S1;③U1R0U−U1 .
    【分析】(1)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且要一上一下接线柱进行连接;
    (2)明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示数,再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计算电阻的大小;
    (3)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S1均闭合时电路为Rx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0、Rx串联,电压表测R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和定值电阻的阻值求出Rx的阻值,据此设计实验步骤得出结果.
    50.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少人用电动自行车替代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使用前要先对车上的蓄电池充电,骑行时,蓄电池对车上的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下表是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

    若质量是60 kg的人骑该电动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以6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人与车总重的0.02倍.求:(g取10 N/kg)
    (1)行驶10 min,电动自行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2)行驶10 min,电流对电动机做的功.
    (3)电流对电动机做功时,通过电动机线圈的电流.
    【答案】 (1)72000J
    (2)96000J
    (3)4.4A
    【解析】【解答】解:(1)电动自行车行驶时间t=10min=600s,行驶10min通过的距离:
    s=vt=6m/s×600s=3600m.
    人和车的总重力:G=(m车+m人)g=(40kg+60kg)×10N/kg=1000N,
    人和电动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电动车克服阻力即牵引力:
    F=f=0.02G=0.02×1000N=20N,
    行驶10 min,电动自行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W=Fs=20N×3600m=72000J.
    (2)根据, 电流对电动机做的功:=72000J75%=96000J .
    (3)由W总=UIt得通过电动机线圈的电流:=96000J36V×10×60s=4.4A .
    故答案为:(1)行驶10min,电动自行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72000J.
    (2)行驶10min,电流对电动机做的功为96000J.
    (3)电流对电动机做功时,通过电动机线圈的电流4.4A.
    【分析】(1)利用s=vt求出行驶的路程,利用重力公式G=mg求出人和自行车的总重力,根据自行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人与车总重的0.02倍,求出所受的阻力.自行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可求出牵引力的大小,再利用功的计算公式W=Fs求出所做的功.(2)利用公式, 求出消耗的电能.(3)根据W总=UIt求通过电动机线圈的电流.

    相关试卷

    中考物理复习试卷(此卷重在基础知识点的理解)附详细答案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复习试卷(此卷重在基础知识点的理解)附详细答案教师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考点复习试卷附详细解析(自组卷共50题)强烈推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考点复习试卷附详细解析(自组卷共50题)强烈推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考点复习试卷附详细解析(自组卷共50题)强烈推荐学生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考点复习试卷附详细解析(自组卷共50题)强烈推荐学生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