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4.2 直线、射线、线段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浙江省各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4.2 直线、射线、线段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浙江省各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01
    4.2 直线、射线、线段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浙江省各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02
    4.2 直线、射线、线段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浙江省各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03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数学4.2 直线、射线、线段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4.2 直线、射线、线段课时练习,共32页。

    4.2 直线、射线、线段

    1.(2022·浙江金华·七年级期末)在下列生活、生产现象中,不可以用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的有(  )
    A.用两颗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
    B.当木工师傅锯木板时,他会用墨盒在木板上弹出墨线,这样会使木板沿直线锯下;
    C.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
    D.在正常情况下,射击时只要保证瞄准的一只眼在两个准星确定的直线上,就能射中目标.
    2.(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如图,D、E顺次为线段上的两点,,C为AD的中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3.(2022·浙江湖州·七年级期末)如图1所示,在长方形ABCD的内部放置了四个周长均为12的小长方形.现将长方形EFGH放置于大长方形ABCD内,且与四个小长方形有重叠(重叠部分均为长方形),如图2所示.已知AB=10,BC=8,四个重叠部分的周长之和为28,则长方形EFGH的周长为(     )

    A.20 B.24 C.26 D.28
    4.(2022·浙江金华·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线段AB=a,线段CD=b,线段CD在线段AB上运动(点C、D始终在线段AB上),在CD的运动中,则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和是(   )

    A.2a+2b B.3a+b C.3a+2b D.随着CD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5.(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如图,点,,是线段上的三个点,下列能表示线段的式子为(    )

    A. B.
    C. D.
    6.(2022·浙江金华·七年级期末)已知线段,点C是直线AB上一点,,若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是(    )
    A.3cm B.5cm C.3cm或7cm D.5cm或7cm
    7.(2022·浙江湖州·七年级期末)如图,数轴上C,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2,,且点C是AB的中点,则点A表示的数是(  )

    A.﹣4 B.3﹣ C.4﹣ D.﹣3
    8.(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下列说法:(1)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2)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这两点的距离;(3)若线段 ,则点是线段的中点;(4)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是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1)(2)(3) B.(1)(4) C.(2)(3) D.(1)(2)(4)
    9.(2022·浙江金华·七年级期末)图中下列从到的各条路线中最短的路线是(    )

    A. B.
    C. D.
    10.(2022·浙江温州·七年级期末)小华准备从A地去往B地,打开导航,测距显示两地相距33.4km,但导航提供的三条可选路线长却分别为56km,57km,58km(如图),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垂线段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一条而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11.(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在一面墙上用一根钉子钉木条时,木条总是来回晃动;用两根钉子钉木条时,木条就会固定不动,用数学知识解释这两种生活现象为_____.
    12.(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如图,点,是直线上的两点,点,在直线上且点在点的左侧,点在点的右侧,,.若,则____.

    13.(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如图(1).点在线段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 线段, 线段, 线段, 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一条线段长度的两掊, 则称点为线段的 “奇分点”.若, 如图(2), 点从点开始以每秒3cm的速度向A运动,当点M到达A点时停止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t=_____________秒,M是线的“奇分点" (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如果同时点从点A的位置开始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点B运动, 如图(3)所示, 井与点同时停止, 则当___________秒,M是线段AN的“奇分点”.

    14.(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如图,点是线段的中点,点是线段的中点,点是线段的中点,点是线段的中点.若,则______;若,则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15.(2022·浙江嘉兴·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线段,动点P从点A由发以每秒3cm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点A运动,有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时,则运动时间t=______s.

    16.(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已知线段AB,延长BA至点C,使得AC=AB,量得BC=6cm,则线段AB的长是______.
    17.(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在同一平面内的三点

    (1)作直线,射线,线段;
    (2)在直线上找一点,使线段的长最小,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18.(2022·浙江绍兴·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点A,B,C,请按要求画出图形.

    (1)画直线AB和射线CB;
    (2)连结AC,并在直线AB上用尺规作线段AE,使;(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19.(2022·浙江金华·七年级期末)已知线段AB与点C的位置如图所示,按下列要求画出图形.

    (1)作射线CB;
    (2)作直线AC;
    (3)①延长AB至点E,使得AE=3AB;
    ②在①的条件下,若AB=2cm,则BE= cm.
    20.(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如图,在平面内有不共线的三个点A,B,C.

    (1)作直线AB,射线AC,线段BC;
    (2)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作图:延长BC到点D,使CD=AC,连接AD;
    (3)比较AB+AD与BD的大小,并指出判断的依据.
    21.(2022·浙江金华·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线段a,b,用直尺圆规作图.(温馨提醒请保留作图痕迹,相应字母标注到位,不要求写出作法.)

    (1)作线段;
    (2)作线段.
    22.(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如图,点A,B分别表示数a,b(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在数轴上作出表示数的点C;
    (2)在数轴上作出表示数的点D.
    23.(2022·浙江舟山·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线段DA与B、C两点,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按下列要求画图并计算:

    (1)画直线AB、射线DC;
    (2)延长线段DA至点E,使(保留作图痕迹);
    (3)若AB=2cm,AD=4cm,求线段DE的长,
    24.(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某操作车间有一段直线型向左移动的传输带,,两位操作工人站于传输带同侧且相距16米,操作组长也站在该侧,且到,距离相等,传输带上有一个8米长的工具筐.
    (1)如图1,当位于,之间时,发现工具筐的端 离自己只有 1米,则工具筐端离 米,工具筐端离 米.

    (2)工具筐端从点开始随传输带向左移动直至工具筐端到达以A点为止,这期间工具筐端到的距离和工具筐端到的距离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用等式表示,(你可以在图2中先画一画,再找找规律)

    25.(2022·浙江丽水·七年级期末)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线段AC与CB的长度之比为3:4,D为线段AC的中点.

    (1)若AB=28,求BD的长;
    (2)画出线段BD的中点E,若CE=a,求AB的长(用含a的代数表示).
    26.(2022·浙江舟山·七年级期末)已知点C在线段AB上,AC=2BC,点D、E在直线AB上,点D在点E的左侧,

    (1)若AB=18,DE=8,线段DE在线段AB上移动,
    ①如图1,当E为BC中点时,求AD的长;
    ②当点C是线段DE的三等分点时,求AD的长;
    (2)若AB=2DE,线段DE在直线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则=   .
    27.(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已知点A,B,C,D是同一数轴上的不同四点,且点M为线段AB的中点,点N为线段CD的中点.如图,设数轴上点O表示的数为0,点D表示的数为1.

    (1)若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5,﹣1,
    ①若点C表示的数是3,求线段MN的长.
    ②若CD=1,请结合数轴,求线段MN的长.
    (2)若点A,B,C均在点O的右侧,且始终满足MN=,求点M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
    28.(2022·浙江金华·七年级期末)1.如图,数轴上,两点把线段分成三部分,为的中点.

    (1)若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求的值.
    (2)若,求线段的长.
    29.(2022·浙江绍兴·七年级期末)如图1将线段AB,CD放置在直线l上,点B与点C重合,AB=10cm,CD=15cm,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BD的中点.解答下列问题:

    (1)MN=
    (2)将图1中的线段AB沿DC延长线方向移动xcm至图2的位置.
    ①当x=7cm时,求MN的长.
    ②在移动的过程中,请直接写出MN,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30.(2022·浙江绍兴·七年级期末)已知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是4,-6,x.
    (1)求线段AB的长.
    (2)若点B是线段AC的中点,求x的值.
    31.(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已知线段 (如图),延长至点,使,延长至点,使.

    (1)请按上述要求画全图形;
    (2)求线段的长(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3)若是的中点, ,求的值.
    32.(2022·浙江嘉兴·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直线l和直线外三点A,B,C,请按下列要求面图:

    (1)画直线AC:
    (2)画线段BC;
    (3)在直线l上画出点E,使得最小.
    33.(2022·浙江温州·七年级期末)如图,线段AB=10,C为AB延长线上的一点,D是线段AC中点,且点D不与点B重合.


    (1)当BC=6时,求线段BD的长.
    (2)若线段BD=4,求线段BC的长.

    参考答案:
    1.C
    【解析】利用基本事实逐一判断即可.
    A. 可以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不符合题意;
    B. 可以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不符合题意;
    C. 不可以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而应该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符合题意;
    D. 可以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结合生活来考查基本事实,掌握基本事实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D
    【解析】先利用中点的含义及线段的和差关系证明再逐一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解: C为AD的中点,

    ,则

    故A不符合题意;
    ,则


    同理: 故B不符合题意;
    ,则


    同理: 故C不符合题意;
    ,则


    同理: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和差关系,线段的中点的含义,掌握“线段的和差关系即中点的含义证明”是解本题的关键
    3.C
    【解析】如图,由AB=10,BC=8,得AB+BC+CD+DA=2(AB+BC)=36,而长方形ABCD的内部放置了四个周长均为12的小长方形,故AN+AO=BM+BL=CK+CJ=DI+PD=6,可得MN+LK+IJ+OP=12,即XW+UV+ST+QR=12,又四个重叠部分的周长之和为28,可得EX+EQ+RH+HS+TG+GU+FV+WF=14,即可求出EF+FG+HG+EH=26,即长方形EFGH的周长为26.
    解:如图:

    ∵AB=10,BC=8,
    ∴AB+BC+CD+DA=2(AB+BC)=36,
    ∵长方形ABCD的内部放置了四个周长均为12的小长方形,
    ∴AN+AO=BM+BL=CK+CJ=DI+PD=×12=6,
    ∴(AB+BC+CD+DA)-(AN+AO)-(BM+BL)-(CK+CJ)-(DI+PD)=36-6-6-6-6=12,即MN+LK+IJ+OP=12,
    ∴XW+UV+ST+QR=12,
    ∵四个重叠部分的周长之和为28,
    ∴EX+EQ+RH+HS+TG+GU+FV+WF=×28=14,
    ∴(EX+EQ+RH+HS+TG+GU+FV+WF)+(XW+UV+ST+QR)=14+12=26,
    ∴EF+FG+HG+EH=26,即长方形EFGH的周长为26,
    故选:C.
    本题考查长方形周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长方形周长等于长加宽和的2倍.
    4.B
    【解析】先找出图中的所有线段,然后求和可,即求AC+AD+AB+CD+CB+DB的值.
    解:如图,AB=a,CD=b,
    AC+AD+AB+CD+CB+DB
    =
    =AB+AB+AB+CD
    =3a+b,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找线段,两点间的距离及线段的和差,解的关键是找出图中所有的线段.
    5.D
    【解析】根据线段和差的计算方法逐项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解:A、,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和差,熟练掌握线段的和差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B
    【解析】分点C在点B右侧与点C在点B左侧两种情况画出图形求解.
    解:当点C在点B右侧时,如图1所示.
    ∵AB=10 cm,BC=4 cm,
    ∴AC=AB+BC=14 cm.
    ∵M是AC中点,N是BC的中点,
    ∴CM=AC=7 cm,CN=BC=2 cm,
    ∴MN=CM-CN=5;
    当点C在点B左侧时,如图2所示.
    ∵AB=10 cm,BC=4 cm,
    ∴AC=AB-BC=6 cm.
    ∵M是AC中点,N是BC的中点,
    ∴CM=AC=3 cm,CN=BC=2 cm,
    ∴MN=CM+CN=5 cm.
    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为5 cm.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等知识,分点C在点B右侧与点C在点B左侧两种情况考虑是解题的关键.
    7.C
    【解析】设点表示的数是,再根据数轴的性质、点是的中点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得.
    解:设点表示的数是,
    点是的中点,


    解得,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数轴、线段中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利用数轴的性质正确建立方程是解题关键.
    8.B
    【解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求解,线段的中点的定义,直线的性质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
    解:(1)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故此说法正确;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故此说法错误;
    (3)若线段AC=BC,则点C不一定是线段AB的中点,故此说法错误;
    (4)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是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此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有(1)(4).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线段的中点的定义,直线的性质等,是基础题,熟记各性质与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9.D
    【解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判断出从A到E所走的线段的最短线路,即可求出从A到B最短的路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C+CG+GE﹥AE
    ∴AC+CE﹥AE
    ∴AD+DG+GE﹥AE
    ∴AF+FE=AE
    由此可知,从A到F到E是最短路线,
    ∴是最短路线,
    ∴D选项中的路线最段.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最短路线问题,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0.A
    【解析】根据线段的性质,可得答案.
    从A地去往B地,打开导航测距显示两地相距33.4km,此时是直线距离,
    导航提供的三条可选路线长却分别为56km,57km,58km不是直线;
    ∴理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线段的性质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解:用一根钉子钉木条时,木条会来回晃动,数学道理: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用两根钉子钉木条时,木条会被固定不动,数学道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故答案为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12.6或22##22或6
    【解析】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分情况讨论C点的位置即可求解.
    解:∵,
    ∴点C不可能在A的左侧,
    如图1,当C点在A、B之间时,

    设BC=k,
    ∵AC:CB=2:1,BD:AB=3:2,
    则AC=2k,AB=3k,BD=k,
    ∴CD=k+k=k,
    ∵CD=11,
    ∴k=11,
    ∴k=2,
    ∴AB=6;
    如图2,当C点在点B的右侧时,

    设BC=k,
    ∵AC:CB=2:1,BD:AB=3:2,
    则AC=2k,AB=k,BD=k,
    ∴CD=k-k=k,
    ∵CD=11,
    ∴k=11,
    ∴k=22,
    ∴AB=22;
    ∴综上所述,AB=6或22.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数量关系,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类讨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或或;     或或
    【解析】画出图形根据“奇分点”定义列出三个等式即可求解.
    根据题意:,,,
    (1)当M是线段的“奇分点"时
    ①AM=2BM,此时,解得;
    ②BM=2AM,此时,解得;
    ③AB=2BM,此时,解得;
    ∴当M是线段的“奇分点"时,t的值为或或;
    (2)∵M是线段AN的“奇分点”.
    ∴M点在线段AN上,即,
    ∴,
    ①AN=2MN,此时M为AN中点,,解得;
    ②AM =2MN,此时,解得;
    ③MN=2AM,此时,解得;
    ∴当M是线的“奇分点"时,t的值为或或;
    本题考查了线段和差关系、列代数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情况讨论思想的利用.
    14.     0.5##;     ##
    【解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分别计算出AD,AE和AF的长,再利用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设OA=OB=x,则AB=2x,BE=x−a,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
    解:∵AB=8,点O是线段AB的中点,
    ∴OA=OB=AB=4,
    ∵点D是线段AO的中点,
    ∴AD=AO=2,BD=8−2=6,
    ∵点E是线段BD的中点,
    ∴BE=DE=3,AE=8−3=5,
    ∵点F是线段AE的中点,
    ∴AF=AE=2.5,
    ∴DF=AF−AD=2.5−2=0.5;
    设OA=OB=x,则AB=2x,BE=x−a,
    ∵点E是线段BD的中点,
    ∴BD=2BE=2x−2a,
    ∵点D是线段AO的中点,
    ∴AD=AO=x,
    ∴AB=AD+BD=x+2x−2a=x−2a,
    ∴OB=AB=x−a,即x−a=x,
    解得x=4a,
    即AE=AO+OE=x+a=5a,
    ∵点F是线段AE的中点,
    ∴EF=AE=a,
    ∴OF=EF−OE=a−a=a.
    故答案为:0.5;a.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定义,熟悉线段的加减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15.5或11##11或5
    【解析】由题意可分当点Q在点P的右侧和当点Q在点P的左侧时,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分别进行求解.
    解:由题意得:,则可分:
    ①当点Q在点P的右侧时,,
    ∴,
    解得:;
    ②当点Q在点P的左侧时,,
    ∴,
    解得:;
    综上所述:当时,则运动时间t=5或11;
    故答案为5或11.
    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和差关系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线段的和差关系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6.##4厘米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利用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
    解:如图,

    ∵AC=AB,
    ∴AB=2AC,BC=AC+AB=3AC,
    ∵BC=6cm,
    ∴AC=2cm,AB=4cm,
    故答案为:4cm.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中点和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等知识点,能求出各个线段的长是解此题的关键.
    17.(1)见解析
    (2)图见解析,理由: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解析】(1)根据题意,结合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画图;
    (2)根据垂线段最短解题.
    (1)
    如图,直线,射线,线段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2)
    如图,点M即为所求作的点.

    理由: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本题考查基础作图—直线、射线、线段、垂线段等知识,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18.(1)见解析
    (2)见解析

    【解析】(1)根据直线和射线的定义画图即可;
    (2)先连结AC,然后以点A圆心,以AC为半径,在直线AB上顺次截取2次即可;
    (1)
    如图所示;

    (2)
    如图所示,


    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知识及把几何语言转化为几何图形的能力,比较简单,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向一方无限延伸,而线段不延伸.也考查了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
    19.(1)见详解
    (2)见详解
    (3)见详解;4

    【解析】(1)根据射线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
    (2)根据直线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
    (3)①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②利用线段的和差求解即可.
    (1)
    解:射线CB如图,

    (2)
    解:直线AC如图,

    (3)
    解:①如图,

    ②∵AE=3AB,AB=2cm
    ∴AE=6cm
    ∴BE=AE-AB=4cm,
    故答案为:4.
    本题考查了作图:作射线、直线和延长线段,及线段的和差倍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0.(1)见解析;
    (2)见解析;
    (3)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AB+AD>BD.

    【解析】(1)(2)根据几何语言画出对应的几何图形;
    (3)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判断.
    (1)
    如图,直线AB,射线AC和线段BC为所作;

    (2)
    如图,AD为所作;

    (3)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AB+AD>BD.
    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5种基本作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考查了直线、射线和线段.
    21.(1)见解析
    (2)见解析

    【解析】(1)直接作射线AM,进而截取AC= a,BC= b,进而得出,即可得出答案
    (2)作射线CN,进而截取CE= b,ED= b,进而得出,即可得出答案
    (1)
    如图,AB即为所作.

    (2)

    如图,CD即为所作
    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和差的作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22.(1)见解析
    (2)见解析

    【解析】(1)根据相反数的性质,截取OC=OA,找出点C;
    (2)利用尺规作图,OB=b,则在B的右侧作BD=2a,进而作出2a+b.
    (1)
    解:如图所示

    点C即为所求
    (2)
    解: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以下均可)

    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的尺规作图,关键是掌握截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
    23.(1)作图见解析
    (2)作图见解析
    (3)

    【解析】(1)如图,直线、射线即为所作;
    (2)如图,连接DA并延长,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与DA延长线的交点即为所作;
    (3)计算求解即可.
    (1)
    解:如图,直线、射线即为所作;

    (2)
    解:如图,连接DA并延长,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与DA延长线的交点即为所作;
    (3)
    解:∵cm
    ∴线段的长为.
    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与线段.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的作图.
    24.(1)7,1
    (2)EF−BE=8或EF+BE=8或BE−EF=8

    【解析】(1)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
    (2)分三种情况:当点C在线段BF上时或当点C在线段AF上时或当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正确画出图形即可得到结论.
    (1)
    解:由题意得,AB=16m,
    ∵F到A,B距离相等,
    ∴AF=BF=8m,
    ∵CE=8 m,CF=1m,
    ∴EF=8−1=7m,BE=8−7=1m.
    故答案为:7,1;
    (2)
    ①当点C在线段BF上时,如图,

    设BC=x,则BE=8−x,EF=16−x,
    ∴EF−BE=(16−x)−(8−x)=8;
    ②当点C在线段AF上时,如图,

    设BC=x,则BE=x−8,EF=16−x,
    ∴EF+BE=(16−x)+(x−8)=8;
    ③当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设BC=x,则BE=x−8,EF=x−16,
    ∴BE−EF=(x−8)−(x−16)=8;
    综上,EF−BE=8或EF+BE=8或BE−EF=8.
    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线段的和差是解题关键.
    25.(1)BD=22;
    (2).

    【解析】(1)根据AC与CB的长度之比为3:4,可得AC=AB=12,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D=AC,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D与AB的关系,可得线段BD的长;
    (2)根据线段中点定义画线段AB的中点E,根据AC与CB的长度之比为3:4,可得AC=AB,BC=AB,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出BD=AB,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表示出DE,求出 CE与AB的关系即可.
    (1)
    解:∵AC与CB的长度之比为3:4,AB=28,
    ∴AC=AB=,
    ∵D为线段AC的中点,
    ∴AD=AC=6,
    ∴BD= AB- AD=28-6=22;
    (2)
    解:如图:

    ∵AC与CB的长度之比为3:4,
    ∴AC=AB,BC=AB,
    ∵D为线段AC的中点,
    ∴CD=AC=AB,
    ∴BD=BC+CD=AB +AB =AB,
    ∵线段BD的中点E,
    ∴DE=BD=AB,
    ∴CE=DE-CD=AB-AB=AB,
    ∵CE=a,
    ∴.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能够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是解题的关键.
    26.(1)①AD=7;②AD=或;(2)或
    【解析】(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BC=6,AC=12,①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CE=3,求得CD=5,由线段的和差得到AD=AC﹣CD=12﹣5=7;②当点C线段DE的三等分点时,可求得CE=DE=或CE=DE=,则CD=或,由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
    (2)当点E在线段BC之间时,设BC=x,则AC=2BC=2x,求得AB=3x,设CE=y,得到AE=2x+y,BE=x﹣y,求得y=x,当点E在点A的左侧,设BC=x,则DE=1.5x,设CE=y,求得DC=EC+DE=y+1.5x,得到y=4x,于是得到结论.
    解:(1)∵AC=2BC,AB=18,
    ∴BC=6,AC=12,
    ①∵E为BC中点,
    ∴CE=3,
    ∵DE=8,
    ∴CD=5,
    ∴AD=AC﹣CD=12﹣5=7;
    ②∵点C是线段DE的三等分点,DE=8,
    ∴CE=DE=或CE=DE=,
    ∴CD=或CD=,
    ∴AD=AC﹣CD=12﹣=或12-=;
    (2)当点E在线段BC之间时,如图,

    设BC=x,
    则AC=2BC=2x,
    ∴AB=3x,
    ∵AB=2DE,
    ∴DE=1.5x,
    设CE=y,
    ∴AE=2x+y,BE=x﹣y,
    ∴AD=AE﹣DE=2x+y﹣1.5x=0.5x+y,
    ∵,
    ∴,
    ∴y=x,
    ∴CD=1.5x﹣x=x,
    ∴;
    当点E在点A的左侧,如图,

    设BC=x,则DE=1.5x,
    设CE=y,
    ∴DC=EC+DE=y+1.5x,
    ∴AD=DC﹣AC=y+1.5x﹣2x=y﹣0.5x,
    ∵,BE=EC+BC=x+y,
    ∴,
    ∴y=4x,
    ∴CD=y+1.5x=4x+1.5x=5.5x,BD=DC+BC=y+1.5x+x=6.5x,
    ∴AB=BD﹣AD=6.5x﹣y+0.5x=6.5x﹣4x+0.5x=3x,
    ∴,
    当点E在线段AC上及点E在点B右侧时,无解,
    综上所述的值为或.
    故答案为:或.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准确识图分类讨论DE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27.(1)①5;②线段的长为或
    (2)

    【解析】(1)①先根据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可得的长,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的长,同理得的长,由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的长;
    ②存在两种情况:在的左边或右边,同理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的长;
    (2)设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结合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中点坐标公式和线段的和差关系列方程求解.
    (1)
    解:①如图1,

    点,表示的数分别是,,

    是的中点,

    同理得:,,

    ②若,存在两种情况:
    如图2,点在的左边时,与原点重合,表示的数为0,


    如图3,点在的右边时,表示的数为2,


    综上,线段的长为或;
    (2)
    设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
    点、、、、、是数轴上的点,且点是线段的中点,点是线段的中点,
    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点在数轴上表示,

    点,,均在点的右侧,且始终满足,

    整理,得,
    当时,
    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时,
    解得:,
    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综上,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数轴上的点的几何意义,绝对值的意义等知识的应用.掌握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8.(1)11
    (2)15cm

    【解析】(1)根据A,B,D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求出AB,BD的长,再根据比值可求出BD的长,最后列方程就可求解;
    (2)根据为的中点,可将AE用含有AB的式子表示出来,根据比值可将BD用含有AB的式子表示出来,接着利用,将ED用含有AB的式子表示出来,根据ED的长即可求出AB的长.
    (1)
    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

    数轴上,两点把线段分成三部分



    (2)
    为的中点

    数轴上,两点把线段分成三部分


    又cm
    cm
    cm
    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关键是掌握方程思想的应用,再结合图形可得线段的和差关系,进而得到答案.
    29.(1)12.5cm
    (2)①12.5cm;②MN =(AB+CD)

    【解析】(1)利用线段的中点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2)①分别求出CM,CN,可得结论;
    ②利用x表示出MC,CN,可得结论.
    (1)
    解:如图1中,∵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BD的中点,
    ∴BM=AB=5(cm),BN=CD=7.5(cm),
    ∴MN=BM+BN=12.5(cm),
    故答案为:12.5cm;
    (2)
    ①∵BC=7cm,AB=10cm,CD=15cm,
    ∴AC=17(cm),BD=22(cm),
    ∵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BD的中点,
    ∴CM=AC=8.5(cm),BN=BD=11(cm),
    ∴CN=BN-BC=11-7=4(cm),
    ∴MN=MC+CN=12.5(cm);
    ②∵BC=x,
    ∴AC=AB+x,BD=x+CD,
    ∵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BD的中点,
    ∴CM=AC=(AB+x),BN=BD=(x+CD),
    ∴MN=MC+BN-BC=(AB+x)+(x+CD)-x=(AB+CD).
    本题考查线段的中点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性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30.(1)
    (2)

    【解析】(1)用A所表示的数减去B所表示的数,即可求解;
    (2)根据点B是线段AC的中点,可得,即可求解.
    (1)
    解:.
    (2)
    解:∵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
    即,解得.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中点的定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31.(1)见解析
    (2)
    (3)

    【解析】(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求解;
    (2)根据,可得AC=2a,,即可求解;
    (3)根据E是CD的中点,可得,从而得到,即可求解.
    (1)
    解:如图所示:

    (2)
    解:∵AC=2AB=2a,

    ∴;
    (3)
    解:如图,

    ∵E是CD的中点,
    ∴,
    ∴,
    ∵AE=3,即,
    ∴.
    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和与差,有关线段中点的计算,根据题意,准确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32.(1)见解析
    (2)见解析
    (3)见解析

    【解析】(1)根据直线定义作图即可;
    (2)根据线段定义连接B、C两点即可;
    (3)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接连接线段AB即可.
    (1)
    解:如图,直线AC即为所求;

    (2)
    解:线段BC即为所求;
    (3)
    解:点E即为所求.
    此题考查了直线的定义,线段的定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熟记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3.(1)2
    (2)线段BC的长为18或2

    【解析】(1)如图1,根据线段的和差得到AC=AB+BC=16,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2)当点D在B的右侧时,如图2,AD=AB+BD=10+4=14,当点D在B的左侧时,如图3,AD=AB-BD=10-4=6,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1)
    解:如图1,

    ∵AB=10,BC=6,
    ∴AC=AB+BC=16,
    ∵D是线段AC中点,
    ∴AD=AC=8,
    ∴BD=AB-AD=10-8=2;
    (2)
    解:当点D在B的右侧时,如图2,AD=AB+BD=10+4=14,

    ∵D是线段AC中点,
    ∴AD=CD=14,
    ∴BC=BD+CD=4+14=18;
    当点D在B的左侧时,如图3,AD=AB-BD=10-4=6,

    ∵D是线段AC中点,
    ∴AD=CD=6,
    ∴BC=CD-BD=6-4=2,
    综上所述,线段BC的长为18或2.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以防遗漏.


    相关试卷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随堂练习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练习,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4.2 直线、射线、线段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4.2 直线、射线、线段同步训练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