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单元练习题附详细解析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7853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单元练习题附详细解析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7853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单元练习题附详细解析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78538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单元练习题附详细解析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单元练习题附详细解析教师版,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练习题附详细解析
一、单选题
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2
C.a0,则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可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4.用配方法解方程 时,原方程应变形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移项得,x2-2x=5,
配方得,x2-2x+1=5+1,
即(x-1)2=6,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本题中,把常数项-5移项后,应该在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2的一半的平方.
5.方程-x2+3x=1用公式法求解,先确定a,b,c的值,正确的是( )
A.a=-1,b=3,c=-1 B.a=-1,b=3,c=1
C.a=-1,b=-3,c=-1 D.a=1,b=-3,c=-1
【答案】A
【解析】【解答】将-x2+3x=1整理为一般形式得:-x2+3x-1=0,
可得出a=-1,b=3,c=-1.
故选A
【分析】将一元二次方程整理为一般形式,找出二次项系数a,一次项系数b及常数项c即可.
6.下列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的是( ).
A.x2-4x+4=0 B.x2+3x-1=0 C.x2+x+1=0 D.x2-2x+3=0
【答案】B
【解析】【解答】 A.x2-4x+4=0,△=(-4)2-4×1×4=0,方程有两相等实数根.
B.x2+3x-1=0,△=32-4×1×(-1)=13>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x2+x+1=0,△=12-4×1×1=-3<0,方程没有实数根.
D.x2-2x+3=0,△=(-2)2-4×1×3=-8<0,方程没有实数根.
选B
【分析】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计算分别求出判别式的值,当判别式的值大于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7.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1或k≠0 B.k≥-1 C.k≤-1或k≠0 D.k≥-1且k≠0
【答案】D
【解析】【解答】解:∵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实数根,
∴△=(−2) 2 +4k=4+4k⩾0,
且k≠0,
解得:k⩾−1,且k≠0,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实数根可知:其二次项的系数不为0,且其根的判别式的值为非负数,从而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8.参加一次活动的每个人都和其他人各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10次,有多少人参加活动?设有x人参加活动,可列方程为( )
A.12x(x−1)=10 B.x(x−1)=10
C.12x(x+1)=10 D.2x(x−1)=10
【答案】A
【解析】【解答】解:设有x人参加活动,每个人与其他人握手的次数均为(x−1)次,并且每个人与其他人握手均重复一次,由此可得:
x(x−1)2=10,
故答案为:A.
【分析】设有x人参加活动,每个人与其他人握手的次数均为(x−1)次,可得共握手x(x−1)2次,根据共握手的次数列出方程即可.
9.如图,某小区计划在一块长为32m,宽为20m的矩形空地上修建三条同样宽的道路,剩余的空地上种植草坪,使草坪的面积为570m2.若设道路的宽为 xm ,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32−x)(20−x)=32×20−570 B.32x+2×20x=32×20−570
C.32x+2×20x−2x2=570 D.(32−2x)(20−x)=570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 32 − 2 x ) ( 20 − x ) = 570
【分析】将六块草坪拼为一块可得一个矩形,该矩形面积为六块草坪的面积和570m2。由图易得新矩形的长为(32−2x)m,宽为(20-x)m,所以可得方程( 32 − 2 x ) ( 20 − x ) = 570
10.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和为7,面积是6,则斜边长是( )
A.37 B.5 C.38 D.7
【答案】B
【解析】【解答】解:设其中一条直角边的长为x,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7﹣x),由题意,得
12 x(7﹣x)=6,
解得:x1=3.,x2=4,
由勾股定理,得
斜边为: 9+16 =5.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出量直角边的长,进而根据勾股定理得出答案。
二、填空题
11.已知(x2+y2+1)(x2+y2+2)=6,则x2+y2的值为 。
【答案】1
【解析】【解答】令x2+y2=t,将原方程化为(t+1)(t+2)=6,
即(t-1)(t+4)=0,
解得t1=1,t2=-4,
∵t≥0,∴t=1,
∴x2+y2=1,
故答案为1.
【分析】本题考查了用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注意题目中的整体是x2+y2
12.方程x2-2|x+4|-27=0的所有根的和为 .
【答案】6-2 5
【解析】【解答】解:①当x>-4时;原方程可化为x2-2x-35=0,解得x=-5或7,舍去-5;
②当x<-4时;原方程可化为x2+2x-19=0,解得x=-1±2 5 ,舍去正号;
∴两根为7和-1-2 5 ,
∴7+(-1-2 5 )=6-2 5 .
故答案为:6-2 5
【分析】由绝对值的性质可知,分x>-4和x<-4两种情况求解。
①当x>-4时;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根据公式x=−b±b2−4ac2a即可求解;
②当x<-4时;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根据公式x=−b±b2−4ac2a即可求解。
13.已知方程x2+mx+3=0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m的值是 。
【答案】3;-4
【解析】【解答】设方程的另一个解是a,则1+a=-m,1×a=3,
解得:m=-4,a=3.
故答案是:3,-4
【分析】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两根的和是-m,两个根的积是3,即可求解
14.代数式 有最 值,最值是 .
【答案】大;-3
【解析】【解答】变形得 ,因为 ,所以当 代数式有最大值,最大值为-3.
【分析】此题考查配方法运用,得出 的代数式,从而根据平方的非负性得出本题结果,此题渗透函数的思想.
1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恰好是方程2x2-8x+7=0的两个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 。
【答案】3
【解析】【解答】设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c,两直角边分别为a与b.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恰好是方程2x2-8x+7=0的两个根,
∴a+b=4,ab=3.5;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2=a2+b2=(a+b)2-2ab=16-7=9,
∴c=3
【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两根之积与两根之和的值,再根据勾股定理列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将此式化简为两根之积与两根之和的形式,最后代入两根之积与两根之和的值进行计算
16.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均满足方程x2﹣6x+8=0,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
【答案】6或10或12
【解析】【解答】∵x2﹣6x+8=0,
∴(x-2)(x-4)=0,
∴x1=2,x2=4,
①当4为腰,2为底时,
∴C三角形=4+4+2=10,
②当2为腰,4为底时,
∵2+2=4,
∴ 不能构成三角形,
③当三角形三边都是4时,
∴C三角形=4+4+4=12,
④当三角形三边都是2时,
∴C三角形=2+2+2=6,
故答案为:6,10或12.
【分析】先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根为2或4,之后分情况讨论三角形三边的长度,从而求出其周长.
17.一元二次方程 的求根公式是 .
【答案】
【解析】【解答】一元二次方程 的求根公式是 .
【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8.设x1,x2是方程x2-3x-1=0的两个根,则x1+x2= ,x1x2= .
【答案】3;-1
【解析】【解答】解:∵x1,x2是方程x2-3x-1=0的两个根,
∴x1+x2=3,x1⋅x2=−1 .
故答案为:3,-1.
【分析】若x1、x2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则x1+x2= −ba,x1x2= ca,据此解答.
19.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13,则每个支干长出 个小分支.
【答案】3
【解析】【解答】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
根据题意得1+x+x•x=13,
整理得x2+x﹣12=0,
解得x1=3,x2=﹣4(舍去).
即:每个支干长出3个小分支.
故答案为:3.
【分析】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则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个数分别为1、x、x·x,结合总数为13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20.两个连续整数的平方和为113,则这两个连续整数为 .
【答案】7,8或-8,-7
【解析】【解答】解:设较小的一个数为x,则另外一个数为(x+1),
依题意,得:x2+(x+1)2=113,
整理,得:x2+x-56=0,
解得:x1=7,x2=-8,
∴x+1=8或x+1=-7.
故答案为:7,8或-8,-7.
【分析】设较小的一个数为x,则另外一个数为(x+1),根据题意可得x2+(x+1)2=113,求解可得x的值,据此解答.
21.如图,在△ABC中,∠B=90°,AB=6cm,点P从点A开始沿AB向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向C点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 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
【答案】4或2
【解析】【解答】解:设x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由题意得:
12 (6-x)2x=8,
解得:x1=2,x2=4,
故答案为:2或4.
【分析】设x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然后用含x的式子表示PB、QB,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22.在2021年10月的日历表上可以用一个方框圈出4个数(如图所示),若圈出的四个数中,最小数与最大数的乘积为180,则这个最小数为 .
【答案】10
【解析】【解答】解:设最小的数为x,则最大的数为x+8,根据题意,
得:x(x+8)=180,即x2+8x=180,
配方,得:(x+4)2=196,
直接开平方,得:x+4=±14,
解得:x1=10,x2=﹣18(不符题意,舍去),
∴这个最小数为10,
故答案为:10.
【分析】先求出x(x+8)=180,再求出x+4=±14,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23.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某市的商品房成交均价由去年10月份的7000元/m2下降到12月份的5670元/m2,则11、12两月平均每月降价的百分率是 %。
【答案】10
【解析】【解答】设11、12两月平均每月降价的百分率是x,则11月份的成交价是7000-7000x=7000(1-x),12月份的成交价是7000(1-x)(1-x)=7000(1-x)2,由题意,得
∴7000(1-x)2=5670,
∴(1-x)2=0.81,
∴x1=0.1,x2=1.9(不合题意,舍去).
故答案为:10%.
【分析】本题是一道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用题,是一道降低率问题,与实际生活结合比较紧密,正确理解题意,找到关键的数量关系,然后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4.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 169 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 人.
【答案】12
【解析】【解答】设平均一人传染了x人,
x+1+(x+1)x=169
x=12或x=-14(舍去).
平均一人传染12人.
故答案为:12.
【分析】设平均一人传染了x人,根据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69人患了流感,列方程求解.本题考查理解题意的能力,关键是看到两轮传染.
三、计算题
25.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3x-1)2=(x+1)2 (2)x2-2x-3=0
(3) x2+6x=1 (4)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1=0
【答案】(1) (3x-1)2=(x+1)2 9x2-6x+1=x2+2x+19x2-x2-(6x+2x)=08x2-8x=08x(x-1)=0解得:x1=0,x2=1(2)x2-2x-3=0(x-3)(x+1)=0解得:x1=3,x2=-1(3) x2+6x=1x2+6x-1=0x=−6±36+42解得:x1=−3+10,x2=−3−10(4)x2-4x+1=0[x-(2+3)][x+(3-2)]=0解得:x1=2+3,x2=2-3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街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如有提取公因式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等,除此之外,解方程还有十字相乘法,换元法和添项去项法等等,总之一定要灵活选取解题方法。
26.按要求解方程
(1)x2−3x+1=0 (公式法)
(2)(x+1)2=2x+2 (因式分解法)
(3)x2+2x−399=0 (配方法)
【答案】(1)x2−3x+1=0 ,
Δ=b2−4ac=9−4=5>0 ,
x=−b±b2−4ac2a=3±52 ,
x1=3+52 , x2=3−52 ;
(2)(x+1)2=2x+2
(x+1)2=2(x+1)
(x+1)(x+1−2)=0
(x+1)(x−1)=0
x1=−1 , x2=1 ;
(3)x2+2x−399=0
x2+2x+1=399+1
(x+1)2=400
x+1=±20
x1=19 , x2=−21 .
【解析】【分析】(1)先根据根的判别式判断方程是否有解,再利用公式 x=−b±b2−4ac2a 求出解;
(2)提取公因式 (x+1) ,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3)先把常数项移到等式右边,再两边同时加上1,等式左边可以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
四、解答题
27.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x2+(m+2)x+2m−1=0 .
(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 m 为何值时,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并求出此时方程的解.
【答案】(1)证明:△=(m+2)2﹣4(2m﹣1)
=m2﹣4m+8
=(m﹣2)2+4,
∵(m﹣2)2≥0,
∴(m﹣2)2+4>0,
即△>0,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解:设方程的两个根为x1,x2,由题意得:
x1+x2=0,即m+2=0,解得m=﹣2,
当m=﹣2时,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
当m=﹣2时,原方程为x2﹣5=0,
解得:x1=﹣ 5 ,x2= 5
【解析】【分析】(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与判别式∆有关,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即∆=(m+2)2﹣4(2m﹣1)=(m﹣2)2+4>0,因此,此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2)设方程的两个根为x1,x2,根据题意可得x1+x2=0,即m+2=0,求得m的值,再代入方程中求解x的值即可。
28.某商场经营某种品牌的玩具,购进时的单价是30元,根据市场调查发现:在一段时间内,当销售单价是40元时,销售量是600件,而销售单价每涨1元,就会少售出10件玩具.若商场要获得10000元销售利润,该玩具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元?售出玩具多少件?
【答案】解:设该玩具的销售单价应定为 x 元
根据题意,得 (x−30)[600−10(x−40)]=10000
解得 x1=50,x2=80
当 x=50 时, 600−10(x−40)=500 件,当 x=80 时, 600−10(x−40)=200 件.
答:该玩具的销售单价定为 50 元时,售出500件;或售价定为 80 元时售出200件.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找出相等的关系量,购进时的单价是30元,销售单价定为 x 元时,一件的利润是( x − 30 ),销售单价是40元时,销售量是600件,而销售单价每涨1元,就会少售出10件玩具,得到销售的数量是600-10(x-40),得到等式,求出x的值,该玩具销售单价和数量.
29.小明在一幅长为80cm,宽为50cm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相同宽度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图所示,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2,求金色纸边的宽度.
【答案】解:设金色纸边的宽度为xcm,则挂图的长为(80+2x)cm,宽就为(50+2x)cm,
根据题意得:(80+2x)(50+2x)=5400,
解得:x1=﹣70(不符合题意,舍去),x2=5.
答:金色纸边的宽度为5cm
【解析】【分析】设金色纸边的宽度为xcm,则挂图的长为(80+2x)cm,宽就为(50+2x)cm,根据题目条件列出方程,求出其解就可以.
30.学校为奖励“汉字听写大赛”的优秀学生,派王老师到商店购买某种奖品,他看到如表所示的关于该奖品的销售信息,便用1400元买回了奖品,求王老师购买该奖品的件数.
购买件数
销售价格
不超过30件
单价40元
超过30件
每多买1件,购买的所有物品单价将降低0.5元,但单价不得低于30元
【答案】解:∵30×40=1200<1400,
∴奖品数超过了30件,
设总数为x件,则每件商品的价格为:[40﹣(x﹣30)×0.5]元,根据题意可得:
x[40﹣(x﹣30)×0.5]=1400,
解得:x1=40,x2=70,
∵x=70时,40﹣(70﹣30)×0.5=20<30,
∴x=70不合题意舍去,
答:王老师购买该奖品的件数为40件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首先表示出每件商品的价格,进而得出购买商品的总钱数,进而得出等式求出答案.
五、综合题
31.某童装专卖店在销售中发现,一款童装每件进价为80元,销售价为120元时,每天可售出20件,为了迎接“十一”国庆节,商店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以扩大销售量,增加利润,经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每件童装降价1元,那么平均可多售出2件.
(1)设每件童装降价x元时,每天可销售 件,每件盈利 元;(用x的代数式表示)
(2)每件童装降价多少元时,平均每天赢利1200元.
(3)要想平均每天赢利2000元,可能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20+2x;40-x
(2)解:依题可得:(20+2x)(40-x)=1200,
∴x2-30x+200=0,
∴(x-10)(x-20)=0,
∴x1=10,x2=20,
答:每件童装降价10元或20元时,平均每天赢利1200元.
(3)解:(20+2x)(40-x)=2000,
∴x2-30x+600=0,
∴△=b2-4ac=(-30)2-4×1×600=-1500 20×60,
∴x>20
根据题意,得x [60-2(x-20)]= 1232,
整理,得x2- 50x+616=0,
解得x1=22,x2=28
当x=22时,人均旅游费用为60-4=56;
当x=28时,人均旅游费用为60- 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