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优秀教案设计
展开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题《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为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第十二课《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的第二框,围绕逆向思维的含义和作用,需要科学理解逆向思维含义及主要方法,辩证把握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的互补关系与作用,运用多向思维方法提高创新思维水平。
二、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1.逆向思维的含义
2.逆向思维的必要性
3.逆向思维的方法
4.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关键能力:
1.掌握逆向思维的含义、客观基础、主要方法。
2.正确区分逆向思维与逆反心理,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和反向求索能力,养成敢于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和突破思维定式的思维品质,不断探索与创新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正确理解逆向思维的方法和时机,展现不同领域和角色的使命担当。
2.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时机、方法;辩证认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关系。
3.法治意识:逆向思维应当合“理”,也应当合“法”,应建立和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
4.公共参与:抓住逆向思维的时机,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正确进行逆向思维。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
采用议题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探讨疫情下的热点事件背后的逆向思维营销策略,采用两个议题分别是“疫情下的逆向思维”和“人工智能 何去何从”,结合疫情中和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发挥的作用,来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及如何逆向思维的方法;同时由人工智能引发反思,是否人类的所有领域与生活都需要人工智能,继而用视频展示来引发学生探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从而理解思维正逆的关系与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全面多向的角度来认识事物,激励学生奋发有为,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不断努力,展现使命担当和时代召唤。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教学难点: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辩证把握思维正逆互补的关系与作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活动1:拜耳中国借助广大网友密切关注“跑步女”事件,用一份辞退声明,获得广大网民一致赞许,实现了拜耳公司在互联网上的高速传播,在疫情之下,用不到100万的成本达到了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广告宣传的效果。
该事件中拜耳公司的营销方式,你有何启示?
〖设计意图〗从2020年疫情期间的新闻热点事件出发,用返京澳籍华人“跑步女”引发的全民公愤到拜耳公司辞退声明的全网点赞,既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共鸣,又启发学生去反思拜耳公司的营销策略即逆向思维,达到低成本且高质量的广告效应。同时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新课讲授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活动2:
议题一:疫情下的逆向思维
合作探究一:2020年的新冠疫情,许多人的思维是感到危机四伏,请谈谈你的感受?
点拨:有危机,也有发展
丘吉尔曾说:不要浪费一场危机(Never waste a good crisis)
但事实上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了许多逆势扩张的行业,比如医疗,电商,生鲜电商,许多线上办公的软件,线上教育,无人物流,无人收货等行业。尤其是人工智能得到飞速发展!
疫情之下,危机并存,展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有的人只看到了危机四伏,而有的人却转换思维,转危为机!
〖设计意图〗由热点事件引课后围绕话题“疫情下”而展开探讨。议题一为“疫情下的逆向思维”,从许多人感受到的疫情带来的“危”,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反思“机”,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事物,事物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危中有机、机中有危,疫情下还有因疫情而突破发展的行业和技术应用。学生在正向思维的同时,也启发学生去反向思考,即逆向思维。由此引出逆向思维的客观基础及必要性,也使学生理解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含义。
1.逆向思维的客观基础及必要性
(1)客观基础
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而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必要性
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认识,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
2.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1)正向思维
正向思维也称顺向思维,是指人们按照常规的思路、遵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逆向思维
含义:如果把原有的思路叫作正向思维,那么一切与原有的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称为反向法。
特点: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活动3:
合作探究二:智服疫情,AI机器人身兼数职
医院的病区走廊内,贴有“医疗专用”的智能防疫机器人在灵活的工作(展示图片)
问:在疫情防控中应用机器人可以达到什么目的?
通过这个机器人可以全自动完成病区消毒、医疗物品配送等工作,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还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助力疫情精准防控。
点拨:结构反转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是围绕“逆向思维的方法——结构反转”的问题,在此活动中要让学生理解事物结构有一定顺序,要从对这个顺序的反向进行思考,从疫情之下的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AI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就需要探究发挥了的具体作用是什么?AI机器人有其特有的优势,它们身兼数职在配合甚至直接代替医护人员去进行相应的工作,即角色的反转,由此可以智服疫情,助力精准防控,也能够一定程度上保护医护工作者,减轻工作负担。
3.逆向思维的方法
(1)结构反转: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原因:事物的存在总有定的结构顺序,不同的结构顺序会产生不同的功能效用。
作用:人们已知的事物结构顺序,会有人们已知的功能。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
活动4:
合作探究三:疫情催生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在抗疫医疗等领域得到应用。
问: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发展是否止步于医疗行业?
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与多领域融合,“智能+”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得到了爆发式应用!
点拨:状态反转、功能反转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涵盖两个知识点,分别为逆向思维的方法中的状态反转和功能反转。疫情之下,人工智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在之前的活动中已经探讨过,那么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转移,是否人工智能的发展仅仅局限在疫情下?答案肯定是不止于此。因在疫情之中人们深深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作用,在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与多领域进行了深度融合,疫情是按下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快捷键”,促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得到了爆发式的应用。由此从逆向思维的方法中看到了疫情下和后疫情时代不同状态,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应用和深度发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状态反转”和“功能反转”,拓宽学生的四维空间。
(2)状态反转: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原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相对确定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或不可改变的。
作用: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状态,如动与静、冷与热、甜与咸、吸引与排斥、模糊与精细等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3)功能反转: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原因:事物的功能,即有用还是无用,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评价和取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人们的需要也会发生变化。
作用: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人工智能因疫情大考中展现出我国当下科技硬实力,实现智服疫情;同时又进一步促进其多领域融合深度发展,催生我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落地。
从疫情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多领域融合等因果关系来加以理解。(直接展示因果反转)
(4)因果反转: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原因:事物都处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原因与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作用: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
(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作用
议题二: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活动5:
合作探究四:在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应用和发展,思考是否一切领域都可以应用人工智能?请你谈谈你的想法。(播放视频1)
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且尚在发展初期,有其诸多局限性,有智能无智慧。不能过度夸大其效用,也不能应用于一切领域,应合“理”看待!
点拨: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设计意图〗在之前的四个活动中,学生看到了人工智能在多领域应用,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那么又需要启发学生去探讨,是当下快速发展的时代,是否我们生活的一切领域都需要人工智能?通过观看视频和探讨可以得出人工智能利弊共存,在当前发展之下有其局限性,人工智能有智能但无智慧,它服务于人,但也应认识到不能绝对依赖于它,人工智能首先要以人为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更要反思我们人的价值所在,不可丢失人的温度、情怀和三观,让学生去感悟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因此,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替代人,也不可能应用于一切领域,它有其局限性,要遵循世界发展的规律,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主体,要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评价事物,理解逆向思维应当合“理”的含义。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①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②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③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注意:逆向思维 ≠ 逆反心理
(1)含义:逆反心理,也称“逆向心理”和“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面对对方的要求拟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例如,有些人处理问题常持“你不让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态度,这种态度就属于逆反心理
(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二是对立情绪,三是心理上的需要。
活动5;
合作探究五:当下你是如何看待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合“理”看待人工智能,首先要重视人自身的价值,秉持“我应为主,协同发展”的态度!
点拨: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设计意图〗
2.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3.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原因: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意义: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与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活动6:
合作探究六:人工智能的发展与风险并存,未来世界的蓝图是人工智能与人类共生,请你谈谈从哪些方面来化解风险,使其不断发展?(播放视频2)
应运用创新思维,多向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通过在现行法律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条款,逐步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法律规范体系建设,打造“政府引导、社会协同、行业自律、企业自治”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结构等多元化手段解决规避风险,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良性发展,实现智服社会,用科技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点拨:创新思维过程需要运用多向的思维方法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五个活动中,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作用和局限性,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疫情之下和后疫情时代应用广泛,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并且人工智能也有其局限性,需要全面分析和看待,秉持科学的态度。那么,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中,要深度去挖掘,在未来的世界蓝图里,人类会与人工智能共存,那么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带来的风险,需要如何去解决呢?由此来激发学生进行讨论,突破固定的思维,不仅从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角度,也可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角度来进行多向思维方法的思考。从制定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主体来寻求解决方案,使人类与人工智能相互协作、良性发展,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的无限创造力,用科技给人民带来更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用于创新,奋发青春,为国家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个活动可以在讲解中进行情感价值的引领,以此来引出课堂寄语。
创新思维过程需要运用多向的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人们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
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课堂寄语
在新时期,青年要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敢作敢为,敢于担当,抓好自己应做的工作,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决心、迎接挑战的气概,克服畏难情绪,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逆向思维的含义、必要性和主要方法,能够正确区别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且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恰当的使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同时坚持创新精神,用多向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5.板书设计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核心归纳,知识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核心归纳,知识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核心归纳,知识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