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14讲 常见地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856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14讲 常见地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856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14讲 常见地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856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14讲 常见地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8564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14讲 常见地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8564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14讲 常见地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8564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14讲 常见地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8564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14讲 常见地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8564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14讲 常见地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14讲 常见地貌,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落实,风蚀蘑菇,新月形沙丘,海岸地貌,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冰川地貌,2观察坡,垂直距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常见地貌类型1.喀斯特地貌
【填图】 在喀斯特地貌景观图中填出景观的名称。
2.河流地貌(见第17讲)3.风沙地貌
【填图】 在风沙地貌示意图中填写风沙地貌名称。
【填图】 在海岸地貌示意图中填写地貌名称。
【易误辨析】 槽形河谷和U形冰蚀谷有何区别?
提示:河流进入平原地区,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谷中分布着阶地(台地)与河漫滩。冰川在山谷中刨蚀(磨蚀)谷底,形成平直宽阔、两壁陡立的U形谷,常有磨光面及冰川擦痕。
二、地貌的观察1.地貌观察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 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 ↓再观察和描述次 地貌,如山岭、河谷等 ↓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 的地貌特征 2.地貌观察的内容
(3)其他观察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等。
【填图】 在坡度和坡度角示意图中填写适当的名称。
关键能力一 解释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典 题 精 研[典例1] [2020·江苏卷,3]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A.① B.②C.③ D.④
知 能 升 华1.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理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的溶蚀和沉积过程。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1)溶蚀作用CO2+H2O+CaCO3===Ca(HCO3)2(2)沉积作用Ca(HCO3)2===CaCO3↓+H2O+CO2↑
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
[方法技巧]联系法记忆喀斯特作用的强弱及其影响因素
3.喀斯特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代表性形态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
题 组 精 练 右图为坡地径流示意图,其中Q1表示地表径流,Q2表示地下顺坡径流,Q3表示下渗径流。不同岩性的坡地,三种径流比例差异较大。我国贵州某喀斯特地貌区坡地径流中Q3占径流比重最大。读图完成1~2 题。
1.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是发育在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上的地貌。地表喀斯特形态有石林、溶斗等,地下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①风力侵蚀 ②风力堆积 ③流水侵蚀 ④流水堆积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③④2.降水强度和降水时间相同时( )A.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Q1越大B.坡度越缓,Q1越大C.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Q2和Q3越大D.坡度越陡,Q2和Q3越大
解析:第1题,喀斯特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故选D。第2题,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可增加下渗量,因此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Q1越小,Q2和Q3越大,A错误,C正确;坡度越缓,越有利于下渗,Q1越小,B错误;坡度越陡,越不利于下渗,Q2、Q3越小,D错误。故选C。
石笋(如图1所示)是指雨水沿石灰岩的裂隙下渗并在喀斯特溶洞洞顶渗出,滴水到溶洞底面而形成的碳酸钙沉积地貌。科学家对地中海沿岸地区索雷克洞的研究表明,石笋在生长过程中随季节变化形成明暗相间的微层(如图2所示),暗条纹形成与有机质密切相关;石笋年微层厚度变化与同时代树木的年轮记录相一致。据此完成3~5题。
3.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来源于( )A.洞穴外的动物 B.洞穴上覆的土壤C.洞穴中的植被 D.洞穴中的地下河4.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最主要形成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5.该洞石笋年微层近几十年来逐渐变厚,反映了当地气候( )A.变冷变干 B.变冷变湿C.变暖变湿 D.变暖变干
解析:第3题,材料信息显示,暗条纹形成与有机质密切相关,不是动物、植物的遗体和遗迹,A、C错;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来源于水滴渗流经过的洞穴上覆的土壤,沉积在石笋上,B对;石笋是滴水到溶洞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的,不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D错。故选B。第4题,图文信息显示,石笋的微层暗条纹与有机质密切相关,有机质又是由雨水从土壤中携带而来,故微层暗条纹的形成与降水相关。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雨水集中在冬季。因此石笋微层暗条纹的形成主要集中在多雨的冬季。故选D。第5题,该洞石笋年微层近几十年来逐渐变厚,说明水滴落的量大,反映了当地气候变暖变湿;当气候变冷变干时,微层逐渐变薄变暗。故选C。
关键能力二 解释风成地貌的发育典 题 精 研[典例2] [福建卷]如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2)题。
(1)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C.三角洲 D.河漫滩(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① B.②C.③ D.④
知 能 升 华1.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3.风蚀地貌与风积地貌的对比
题 组 精 练金字塔沙丘在许多沙漠中都是最大的风成地貌,其形态特殊,稳定少动,分布广泛。通过分析与实验模拟,金字塔沙丘是在新月形沙丘基础上,受其他风向的改造,形成的具有3~6个棱面的星状沙丘。依据祁连山北侧的甘肃敦煌鸣沙山上金字塔沙丘形成模式图(下图,箭头代表盛行风向)。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与新月形沙丘相比,金字塔沙丘的形成条件最大的不同在于( )A.沙源更丰富 B.风力更强C.体积更大 D.三组或三组以上风向2.模式图中,显示金字塔沙丘的形成顺序应该是(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解析:第1题,由材料“金字塔沙丘是在新月形沙丘基础上,受其他风向的改造,形成的具有3~6个棱面的星状沙丘”可知,与新月形沙丘相比,金字塔沙丘的形成条件最大的不同在于受三组或三组以上风向的影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金字塔沙丘是由新月形沙丘改造而成的,所以最开始应该为新月形沙丘的形态,即②;随着其他风向的改造,其棱面逐渐增加,出现④①,最后形成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雅丹作为一种典型地貌,其奇特的相态特征吸引人们长期关注。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地区广泛分布着条形垄岗,其上存在多个突起,这些突起呈现流线型,分布在同一个平台面上。若将平台面以下由陡崖或陡坡围合起来的垄岗看作基座体,平台面以上的多个突起为雅丹,就形成了数个雅丹分布在同一基座体上的现象,叫作雅丹共基座现象。下图示意罗布泊地区的雅丹共基座现象。据此完成3~4题。
3.罗布泊雅丹共基座景观分布区的盛行风风向主要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C.西北风 D.东北风4.雅丹共基座景观的形成表明当地( )①存在抗风蚀强弱差异显著交错分布的地层 ②雅丹地貌处于形成过程初期阶段 ③盛行风风力大小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④地质历史时期曾经长期分布河流或湖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基座的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说明风力的侵蚀方向是沿东北—西南,由于该地接近冬季风的源地,且气候干旱,春秋季多大风,盛行风向为东北风,D正确。故选D。第4题,从共基座雅丹形成过程分析可知,存在抗风蚀强弱差异显著交错分布的地层,①正确。共基座雅丹是上一抗风蚀地层形成雅丹的残留,雅丹地貌不是形成初期,②错误。盛行风以春秋季为主,变化小,③错误。地层厚度大,沉积特征明显,地质历史时期曾经长期分布河流或湖泊,④正确。故选B。
关键能力三 解释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形成典 题 精 研[典例3] [全国卷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知 能 升 华1.侵蚀地貌
2.堆积地貌 3.海滩的开发利用方式
题 组 精 练河口沙嘴是河流入海处河水挟带泥沙在河海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海岸堆积地貌。下图所示黄河口沙嘴扩张蚀退动态过程图。据此回答1~2题。
1.1955~2003年黄河口沙嘴整体变化说明该段时间( )A.海平面整体下降B.河口处流水侵蚀加强C.黄河输沙量上升D.河口处海浪侵蚀加强2.导致北部沙嘴扩张,南部沙嘴蚀退的主要原因是( )A.北部植被状况优于南部B.南部沿海开发强于北部C.河流改道流向北部入海D.河流改道流向南部入海
解析:第1题,1955~2003年黄河口沙嘴逐渐后退,面积不断减小,说明河口处海浪侵蚀加强,黄河输沙量下降,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2题,由于河流改道流向北部入海,北部河道径流量大,含沙量大,北部沙嘴扩张,南部河道径流量减小,含沙量减小,南部沙嘴蚀退,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江苏卷]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判断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解析:珠峰大本营附近的碎屑物质是由冰川作用所留下的岩屑或岩屑垄,代表了原冰川的边缘位置,属冰碛物。冰碛物的特征一般被描述为“大小混杂”“杂乱无章”“没有分选”等。雁荡山峡谷位于湿润地区,应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1编第5章第14讲 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1编第5章第14讲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14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7讲 常见地貌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课时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17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主观题专题指导,河流地貌,三角洲,牛轭湖,冲积平原,冲积平原的形成,山前冲积,冲积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