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33讲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33讲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消费品,废弃物,自然资源,多样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臭氧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1)获取: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 。(2)排放: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 ,被排放到环境中。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思考】 说明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中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提示:箭头①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②代表人类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③代表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环境。箭头④代表环境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
3.环境问题的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
【连线】 将主要环境问题与对应的环境现象连线。
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 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思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反映了可持续发展哪些方面的内涵?
提示:既要“金山银山”反映了经济持续发展,也要“绿水青山”反映了生态持续发展。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消除贫困:发展特色产业、教育扶贫、加强 建设、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等。(2)发展绿色经济
(3)提倡可持续消费①主要途径:公众的支持和 。③遵循原则:减量、 使用、回收、再生。
关键能力一 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典 题 精 研[典例1] [2020·浙江1月卷]阅读材料,回答下题。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甲地有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该矿易采易选,冶炼铜需要大量的水。甲地经百年开采,形成了长4 300 米、宽3 000米、深700米的巨型深坑,横亘在沙漠中,如同地球上一块巨型伤疤。现甲地所在国重视环境保护监管,建立了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简析甲地铜矿开采和冶炼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4分)
答案:用水量大,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排放废水,造成水环境污染;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空气;矿渣不合理处理,破坏地表生态环境。
知 能 升 华1.环境问题的产生
2.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依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四类:(1)环境污染问题
(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4)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思维拓展】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是全球性和局域性,如下图所示:
题 组 精 练[2022·河南省新乡二中月考]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距今约5 000年至7 000年,以黄河中游地区为中心,北至河套及长城沿线,南至鄂西北地区山前地带的河岸台地之上,仰韶时期处于原始农业阶段,出土文物中除了石斧、石铲等石器外,还有弓箭箭头、骨刺鱼钩、鱼叉等。下图示意我国古文化遗址和亚热带北界的变迁。据此完成1~2题。
1.仰韶时期人类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带的河岸台地之上的原因是( )A.台地地势高,气候凉爽B.台地靠近河流,便于航运C.台地地势高,便于防卫D.台地土壤肥沃,便于耕种2.仰韶时期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 )A.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强B.人类活动受环境影响较大C.人类谋求与自然协调D.人类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陡增
解析:第1题,山前台地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农耕业,选D。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弱,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A错,B对。谋求与自然协调是现代的人地思想观,C错。人类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陡增出现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D错。
“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 )A.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B.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C.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D.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4.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A.增加地球资源产出B.加大资源开采力度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调整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第3题,由图示可知,“地球生态超载日”日益提前,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快,应是人口的不断增加,加速了资源的消耗,C正确。第4题,人口的不断增加,加速了资源的消耗,所以要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同时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地球资源的数量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加大资源的开采力度,只会提前“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到来;人口合理容量是由资源条件和科技水平决定的,不可以随意调整。故选C。
关键能力二 说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典例2] [2019·全国卷Ⅲ]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废料 B.原料C.能源 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知 能 升 华1.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1)消除贫困
2.循环经济(1)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2)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
3.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农业和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常见的主要有生态农业关联图、清洁生产关联图等。现以下图为例,展示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方法:
(1)把握主题,梳理过程该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图中展示了该生产模式的资源投入、生产过程、产品消费及废弃物处理的全部过程。(2)分析演变,寻找突破图中①与水源、技术同属于作物种植的区位条件,②是种植业为畜禽养殖提供的饲料,③④分别是农业对沼气和沼渣的利用,⑤是沼气生产的原料来源。因此,此图的突破点是按照箭头顺序理清循环经济“投入—产出”的过程。
(3)增添信息,验证关系把要添加的信息依次填入该循环经济模式图中,重新理顺一遍,按照“资源—产品—再生产”的流程验证物质和能量在循环经济中的合理性。(4)联系理论,表述意义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因其以资源减量化、再生化为原则,以经济活动生态化为目的,所以对于此类循环经济模式图的意义分析,可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进行:①生态上,节约资源,减轻生态环境问题。②经济上,减少成本,增加产出,提高收入。③社会上,安排就业,提高生活质量。
题 组 精 练[2022·天津红桥区模拟]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县内森林覆盖率达72%。20世纪80年代,为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安吉县走“工业强县”之路,环境污染加剧。面对困境,安吉县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路子,真正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下图为安吉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过去,安吉成为贫困县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短缺 B.交通不便C.生态脆弱 D.灾害多发2.推测安吉县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主要途径是( )A.大力开发森林,重点发展林业B.利用劳动力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C.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D.吸引人才落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安吉县地处三面环山、中间凹陷的盆地内部,受地形阻隔,交通不便,限制了经济发展,故交通不便是安吉县成为贫困县的主要原因,B正确。故选B。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安吉县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C正确。故选C。
[2022·济宁市模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下图为陕西省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图。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垃圾适合填埋的是( )A.废旧金属 B.废旧电池 C.建筑余土 D.厨房垃圾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的是( )A.弃耕地 B.弃矿坑 C.山谷 D.山顶5.建阳光堆肥房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表现为防止( )①病虫害 ②盐碱化③肥力下降 ④水土流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3题,废旧金属可回收重复利用;废旧电池污染较大,不适合填埋;建筑余土适合填埋;厨房垃圾可堆肥生产有机肥。第4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弃矿坑可利用垃圾回填,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弃耕地离人类居住地较近,且地形较平坦,不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山谷为集水区域,易造成水污染,不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山顶海拔较高,运输不便,且面积相对较小,不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第5题,建阳光堆肥房集中处理垃圾可防止病虫害,能通过堆肥防止肥力下降,①③正确;对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的影响较小,②④错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2编第12章第32讲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2编第12章第32讲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32+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19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岩石圈,有机物,光合作用,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物质交换,阶段性,戈壁沙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33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社会经济条件,常见措施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