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42讲 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
展开读“世界产业转移示意图”,并完成下列问题。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 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2)产业转移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 和 。(3)产业转移的方向
(5)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大量引进 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轻纺工业。(2)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向国外转移产业,推动 、 地区的产业转移。
(3)20世纪80年代
3.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①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选择发展 ,促进国际产业的分工与合作。②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 的分工与合作。(3)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由 向 转移,造成转出地失业人口增加,经济承接地的就业压力。
【思考】 2020年9月22日,四川在线报道,产业转型升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承接京津产业疏解转移中,沧州表现抢眼:截至目前,累计引进京津合作项目1 500多个,协议总投资6 747亿元,被中央协同办评估组称为“沧州现象”。
(1)沧州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2)列举沧州可能承接的京津地区的产业部门。
①区位优势:距北京、天津较近;②交通优势:天津、北京都在其“1小时高铁交通圈”内,还有出海通道黄骅港;③成本优势:这里大片盐碱地可用于工业用地,人力成本具有相对优势。
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服装服饰等产业。
二、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1.经济全球化(1)主要表现①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和信息跨国流动的 与 的不断扩大与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和 ,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②在生产流域,生产组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 ,零部件可以全球采购,由此形成 。
(2)影响①世界各国形成了新的劳动地域分工。②世界经济从“二元结构”转变为“三元结构”
2.国际合作(1)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新的 。(2)由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世界各国之间只有 ,才能推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思考】 中国规划建设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主要着力点之一就是包括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对于中国而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好处有哪些?
提示:加快中西部的发展,减少地区差异;利于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加;寻找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
三、“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1.“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
2.“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思考】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项目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提示:拓展了我国的资本、技术输出的通道;扩大了我国的劳务输出;为我国的产品出口开拓了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经济影响力。
关键能力一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典例1] [2020·全国卷Ⅲ]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如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1)~(3)题。
(1)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C.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2)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3)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知 能 升 华一、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如下图: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如下图: 从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与分布来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一般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表现为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减,第三产业稳步增加。
二、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1.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图所示:
[方法技巧] 产业转移原因的分析方法(1)要注意抓住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转出”,二是“为什么转入”,也就是产业转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2)要注意抓住两类地区,一是发达国家转出地和发展中国家转入地,二是经济发达的转出地和经济落后的转入地。(3)明确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如产业类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地区转出的产业还有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部分。(4)明确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转出地是追求最佳区位,获取最大利润;转入地一般是将区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地缘优势等转变为经济效益。
三、产业转移的影响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来看: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发展阶段为:低级阶段→重化工阶段→高科技产业阶段。 (2)从地域分布来看: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减轻转出地的环境问题。
题 组 精 练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1~3题。
1.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有关汽车工业的正确叙述是( )A.汽车工业城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B.汽车工业不易与相关工业集聚C.欧洲工业化早,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好D.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工业2.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3.日本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轮胎制造厂说明了( )A.马来西亚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高B.在国外建立生产机构,接近原料产地,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C.在马来西亚投资办厂有利于就地吸收廉价劳动力D.日本汽车业在空间发展上实行了多样化增长
解析:第1题,汽车工业因产品复杂,零部件多,总厂和分厂容易集聚,属于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A、B错误;由题干可知,汽车工业首先在欧洲诞生,欧洲工业化早,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好,C正确;汽车工业投资大,技术水平高,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D错误。第2题,通过经纬度判断,甲地为美国,钢铁、石化工业发达,有发展汽车工业的良好基础,另外,汽车工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A错误,B正确;地铁、汽车的发展,可以促进人口向郊区流动,但逆城市化与汽车工业发展并不存在明显相关性,C错误;美国尽管国土面积大,但这不属于汽车工业的区位条件,且汽车不便于长途运输,D错误。第3题,日本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轮胎制造厂,主要是因为马来西亚原料丰富,马来西亚科学技术水平不高,A错误;在国外建立生产机构,接近原料产地,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B正确,C错误;日本汽车业在空间发展上未出现多样化增长,D错误。
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规模较大的皮革加工基地,被称为“草原皮都”。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利用自身优势,承接北京某服装出口交易市场的部分产业转移。下图示意乌兰察布市位置。据此回答4~5题。
4.乌兰察布市吸引北京某服装出口交易市场产业转移的突出优势是( )①具有规模较大的皮革加工工业 ②经商历史悠久,商贸产业基础雄厚 ③临近国际市场 ④地理位置独特,市场辐射范围广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乌兰察布市承接北京某服装出口交易市场产业转移,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是( )A.增加经济收入,提升科技水平B.合理布局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C.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宜居城市D.提供就业岗位,延伸皮革产业链
解析:第4题,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规模较大的皮革加工基地,被称为“草原皮都”。北京某服装出口交易市场产业转移到乌兰察布市主要是由于该市具有规模较大的皮革加工工业,地理位置独特,市场辐射范围广。第5题,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及转入地的影响不同。对于转出地而言,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新的主导产业,同时减少了就业岗位,失业率有所上升,产业转出还使得转出地环境质量改善;对转入地来说,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延伸产业链。
关键能力二 “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典 题 精 研[典例2] [2020·江苏卷]《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2017~2030年)》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巴基斯坦“愿景2025”深入对接,为中巴合作带来新机遇。下图为“我国企业在中巴经济走廊重大投资项目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企业投资的项目主要集中于( )A.采矿和制造业 B.金融和零售业 C.交通和能源 D.教育和医疗(2)影响我国企业投资项目地域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数量 B.区位和资源禀赋C.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 D.政策和文化传统
知 能 升 华1.“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
2.“一带一路”合作的主要内容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
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意义
题 组 精 练[2019·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停滞。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1)罗兹市为了充分发挥货物集散地的作用,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2分)(2)中欧班列的运行,为我国相关港口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什么?(6分)
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吞吐量;提高了港口运营效率。(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第(1)题,从材料可知,罗兹市传统的纺织产业已在20世纪90年代衰落。中欧班列的开通,使其交通地位提升,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因此其产业部门发展应以物流(仓储)业为主。第(2)题,从图中可知,我国东部相关港口是中欧班列线路的东端,中欧班列的运行使中国东部相关港口能联系更远、更广的地区,因此其服务范围扩大;中欧班列增加了中国东部相关港口与沿线地区的货物运输量,使港口的吞吐量增加;亚欧铁路与太平洋沿岸港口的连接,形成水陆联运,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因此,服务范围扩大、吞吐量增加和运营效率提高,会使我国东部相关港口的经济效益提高。
第36讲 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36讲 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36讲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原卷版docx、第36讲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39讲 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课件PPT: 这是一份第39讲 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知识体系导学,销售市场,分工协作,一体化,地中海,印度洋,共赢共享,自由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编第16章第41讲 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3编第16章第41讲 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3编第16章第41讲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41+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