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05:文学文化常识(试卷+答案)
展开专题05 文学文化常识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名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四书”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
C.《琐记》里的衍太太怂恿“我”私拿母亲的钱;《父亲的病》里的衍太太让“我”在父亲临终之际大声呼唤父亲。
D.《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有很多故事深受孩子们喜爱,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大战红孩儿、偷吃人参果、真假美猴王等。
2.下面各项中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这是一部志怪小说,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B.寓言一般篇幅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只能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作品《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D.《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法国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名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余嘉锡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植树的牧羊人》是他的代表作。
C.《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合集,是他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
D.《西游记》中美猴王的“火眼金睛”是美猴王因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被太上老君擒住,又被托塔天王投入八卦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烧炼炼成的。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纪念白求恩》一文夹叙夹议,叙述简明扼要,议论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B.法国作家让·乔诺在《植树的牧羊人》一文中,通过描述一个孤独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C.古代的“书”即指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D.父亲是人生中的明灯:美国作家莫顿·享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感受到父亲给他战胜胆怯的鼓励;而诸葛瞻则始终铭记父亲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勤学励志、淡泊宁静”的劝勉。
5.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学过的《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B.古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五十岁,花甲之年六十岁。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句话中“水晶”、“里”、“屋顶”、“树影”都是名词。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与“夜郎自大”中的“夜郎”是一个地方。
B.《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C.“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D.《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这篇文章是诸葛亮生前写给八岁儿子一封家书。
7.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强壮”是形容词)
B.《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C.《朝花夕拾》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如《阿长与山海经》《阿Q正传》《五猖会》等。
D.《西游记》中的红孩儿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敌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菩萨降妖,菩萨降服他让他做了善财童子。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令郎”“鄙人”“贵姓”“尊君”都是尊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是被贬的意思,古人以右为尊,因此贬职称为左迁。
D.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一部小说。
B.《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的第一个诗集《女神》。
C.《观沧海》、《夜雨寄北》都是唐代诗人写的诗歌。
D.《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写的一部小说。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我国元代著名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是海伦·凯勒,英国作家。
C.《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是诸葛亮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11.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这是一部志人文言散文集。
B.《朝花夕拾》是鲁迅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原题为《旧事重提》。作品记述的都是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求学经历,追忆了很多让作者难以忘怀的往事。
C.《植树的牧羊人》《再塑生命的人》《皇帝的新装》《秋天的怀念》这四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是让·乔诺、海伦,凯勒、安徒生和史铁生。
D.古人有谦称和敬称,《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令尊”是尊称对方的母亲,“家母”是谦称自己的母亲。
12.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项( )
A.唐朝宋临川王刘义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与其子曹植、曹冲并称“三曹”,三国中期魏政权的奠基人。
C.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取的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大多数人都有字,且古人常用自己的字命名其作品。古人的字,只限于有身份地位的人。
D.《西游记》中,孙悟空面对妖怪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例如青牛怪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能把金箍棒一古脑儿套去,让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
13.下列语文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等,尊称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有“令”“贤”“仁”等。
C.位于襄阳的603文创园,是综艺节目《青春环游记》的取景地。这档节目在襄阳站的播出将给襄阳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是”为动词,“机遇”为名词。)
D.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主管部门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这句话没有语病)
14.下面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狼》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著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朱自清对蒲松龄作品予以高度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B.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
D.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老人节等,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摆敬老宴等习俗。
1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成语“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都出自本文。
B.《伟大的悲剧》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等。
C.“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的“岱宗”指东岳泰山;“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指平民,没有功名的人。
D.守岁、竞舟、赏月、登高习俗,对应的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正月初一)、端午节(五月初五)、中秋节(七月初七)、重阳节(九月初九)。
16.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B.《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出自《伊索寓言》,编者是古希腊作家伊索。《伊索寓言》以诗或散文结集。
C.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作品《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D.《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这是一部志怪小说,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17.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往往使用敬辞。如久仰、高邻、愚见、惠顾等。
C.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用其它称谓来表示,比如: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等等。
D.曹操,字孟德;诸葛亮,字孔明。两人都是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
18.下列对名著、文常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B.《济南的冬天》作者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尚书》合称为“四书”。
19.下列关于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像“尊君”“令尊”都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慈”“家母”都是谦称自己的母亲。
B.自谢道韫吟咏出“未若柳絮因风起”后,“咏絮之才”就被用来赞誉女性出众的才华。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语录体。
20.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是观音菩萨因其保护唐僧取经需要而赐予的。
B.《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C.《狗·猫·鼠》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D.《皇帝的新装》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他的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2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金色花》《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分别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英国诗人泰戈尔、美国作家海伦·凯勒。
B.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尊君”“高寿”“惠顾”“令郎”等是常见的敬辞,“家母”“愚见”“鄙人”“见谅”是常见的谦辞。
C.《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散文集,具体生动地显示了当时社会情状和风貌。
D.《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22.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花》的作者是英国的泰戈尔,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B.《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作者是法国作家和电影编剧让·乔诺。
C.《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他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D.《蚊子与狮子》选自《伊索寓言》,讽刺了那些成功后就自高自大的人。
2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杏花雨”指春雨,“杨柳风”指春风。
B.“高见”“令尊”“贵姓”是敬辞,而“久仰”“见谅”“奉陪”是谦辞。
C.《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2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选自《一些印象》,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说《茶馆》、话剧《骆驼祥子》等。
B.《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是题目,“秋思”是副标题。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诗经》《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D.“水藻”“秋天”是名词,“佩服”“提高”是动词;“垂询”“久仰”是敬辞,“拙荆”“寒舍”是谦辞。
25.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B.《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由战国末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诗经》并称“四书”。
D.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等。
2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贴春联、拜年,清明节祭祖,重阳节登高,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里约定俗成的活动。
B.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尊称对方的父亲可用“令尊”,谦称自己的父亲可用“家君”。
C.《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安徒生是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孟子》《大学》《春秋》合称为“四书”。
2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修改。
A.《纪念白求恩》一文先叙后议,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修改意见: )
B.《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修改意见: )
C.莫怀戚的《散步》,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修改意见: )
D.“八千”表示确数,“三十几(个)”表示概数,“第六”表示序数。(修改意见: )
28.少儿出版社准备出版一套丛书,请你根据他们的分类标准,把下列文本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只填序号)
①《嫦娥奔月》 ②《刻舟求剑》 ③《牛郎织女》 ④《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⑤《三体》 ⑥《丑小鸭》 ⑦《哈利波特》 ⑧《白雪公主》
A.神话( ) B.科幻( ) C.寓言( ) D.童话( )
29.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相交自称用谦词,称人必然用敬称。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敬辞和谦辞。
①询问对方的年龄( ) ②称久闻对方的大名( )
③称自己的房屋( ) ④称自己的见解( )
30.请写出下面的诗句所包含的送别习俗。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B.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
C.深山古路无杨柳,折取桐花寄远人。( )
专题05:文学文化常识(考点专练)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5:文学文化常识(考点专练)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部编版),共16页。
【期末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5 文学文化常识(含解析):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5 文学文化常识(含解析),共11页。
专题05 文学文化常识-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文学文化常识-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5文学文化常识-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5文学文化常识-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