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示范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题解读,学习目标,预习检测,入耸入,见看见,将将要,乱纷乱,研读●内容探究,悟读●思想情感,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始于书信。汉魏六朝文人的尺牍重在实用。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
“答谢中书书”中的两个书该如何理解?
书①: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 书②: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 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欣赏文中不同景物的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3.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和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早年游历访道时足迹遍及江浙的名山胜水,后退隐茅山。梁武帝礼聘而不出,便常以书信的形式询问他朝廷大事,时人称其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一生历经宋、齐、梁三朝。政权交替频繁,时局动荡不安,战争连绵不断,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一些文人墨客主张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洒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答谢中书书》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1、 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自己不会读的字词
(1)凝神静听,细细体会字音、停顿、节奏的把控。 (2)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 听读课文,用笔划分语句节奏“/”并做好重点字词读音的标注。
自读提示:读音准确 、 停顿正确、 语速适中。
3、 齐读课文,读出情感,读出意境。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边读边梳理文意,用笔圈点勾画出文言实、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并对疑难之处做好标注。
六字翻译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等可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语序,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选:结合文言语境选择适合的意项。
互动提示:我运用_______方法翻译_____句,我的翻译是:_________,我觉得重点词语有:_________应该翻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遇到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领悟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具体的描写景物的句子和词语入手,赏析这奇丽之景。
“我从 (句或词)发现奇丽之景,它奇在写出了 。”可从以下角度来赏析:动静 声色视听 时空远近 俯仰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时间为5分钟。
“入”极写山之高。“见”极写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境界清新。
静态描写:作者以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气象。一个“交”字,有目眩神迷之意;一个“俱”字,则现终年常绿之色。
由描写静态景物转入描写动态景物。“将”,赋景物以动态,而动中自然有静。“乱”,极写动态,打破清晨的宁静,使得景物极具生命力。
动态描写。“颓”字写出了夕阳落山的动态,“竞”字生动地展现了鱼儿争相跃出水面的状态,渲染了傍晚热闹欢快的气氛。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①从观察角度来看,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②从景物状态来看,由静态到动态;③从感官角度来看,视觉听觉有机结合;④从时间选择来看,选择朝和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活动,是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作者笔下的山川景色很美,请具体说说美在哪里。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1)表现了作者对谢灵运的钦佩与追慕;期待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2)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3)能与先贤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4)表达了自己恬淡的心境及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康乐: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批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山水作为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人。他的诗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歌的形成。因此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山鼻祖的称号。
陶弘景生于世家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7岁时就入南朝为官,在朝廷任职20年。37岁这年,陶弘景辞官隐退,隐居山林。梁朝建立后,梁武帝很感激陶弘景给予的有力支持,亲笔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御书“山中何所有,卿何恋而不返?”,盼望陶弘景出山辅政,重回朝廷。然而,徜徉于大自然怀抱之中,并为道家仙风所陶醉的陶弘景,接到诏书后,深思很久,下定了不出山的决心。提笔写下“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厌倦官场淡泊名利热爱自然寄情山水……
总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仰视——高峰入云 四季景 俯瞰——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写景 晓雾将歇 日变景 夕日欲颓 抒怀 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集体备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谢中书书,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简介,理清课文结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背诵课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答谢中书书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体--书,第二节译文注释,文章字眼,动静结合,作者的感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答谢中书书,自主学习三欣赏美点,自主学习四把握写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课文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