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形象 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形象 课件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形象 课件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形象 课件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形象 课件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形象 课件第5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形象 课件第6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形象 课件第7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形象 课件第8页
    还剩3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形象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形象 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物形象,方法指导,古诗鉴赏之景物形象,意境型常见题型,意境型答题技巧点拨,课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对文学作品中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
    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
    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偏重写景的诗歌)
    事物形象(主要是咏物诗)
    【考点解说】鉴赏作品的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因此,形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所以要把握诗歌的主旨,形象是必须要把握的。
    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
    人物形象(作者刻画的)
    形象概括:特征(经历)+ 身份 (身份:游子,思妇,将士,隐士)
    结合具体诗句或者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形象在诗歌中作用(情感,思想,志向,品格,作者写作意图)
    (1)抓住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等细节描写)
    (2)侧面描写(景物烘托、他人评价)
    (3)诗人经历、注释、标题、(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
    方法一: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等细节描写
    画 堂 春张 先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①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②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③归。【注】①〔霁山〕雨后山色。 ②〔桃叶〕晋代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 ③〔翠阴〕指绿荷的阴凉。后人评价这首词将自然美与女性美融为一境,下阕描写歌女,尽现鲜明的形象。请试着分析词中歌女的形象。
    答题步骤:论特点+析诗句+明意义
    ① 下阕刻画出了一位歌声优美,穿着杏红色衣服,拿着荷叶遮面挡阳光的聪慧、天真、可爱、美丽的歌女形象。② 用“浅声”写出歌女轻柔婉转的歌声;用“杏红深色”写出歌女的衣着,穿着杏红色的衣服,在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格外显眼,也写出词人印象之深;“小荷障面”写出歌女在暑天聪明地用荷叶遮面,躲避斜晖的景象,显得稚嫩可爱 ③ 刻画了一个美丽而又天真可爱的女子形象
    方法二:侧面描写(景物烘托、他人评价)
    ①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②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的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③作者通过塑造陆鸿渐这一形象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寻陆鸿渐不遇(皎 然)移家虽带郭[注],野径 入桑麻。近种篱边 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方法三:诗人经历、注释、标题、
    ①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 ②词人虽然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 ③“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唤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污罢官,长期闲居在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题葡萄图(明)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①(说特点)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②(析例句)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③(明作用)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和自身无人赏识、壮志难酬的凄凉之情。
    古代诗歌常见人物形象15种
    淡泊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的豪迈性格
    空怀抱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
    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多情才子形象。
    李白与汪伦间真挚纯洁的深情一位异乡客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作者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的感情。
    小儿的天真、活泼和顽皮
    寂寞惆怅的山中道士形象。
    闲适而孤傲的人物形象。
    顾影自怜的闺中妇人形象。
    流落江湖、漂泊无依的诗人形象
    古诗鉴赏之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含意境)是古诗形象鉴赏中的一种常考题,也称为“意境型”。主要考查诗歌中景象(含意境)的特点及描写景象(含意境)的作用。做此类题型要积累常见的景物意象以及表示意境的专业词语,理解和掌握意境的常见作用。
    【经典例题】: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题型一:意象+意境①请概括诗中描绘的景象(画面)。②××(句、联、片、全篇)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③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④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全诗或上(下)片做简要赏析。
    这类意境型的答题模式一般为:描写了哪些意象,要写出各自的特征(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特点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等的)(境)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情),该点并非必答,要看题目问题设置和分值而定。
    【典型例题】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高适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注释】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8.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5分)
    答案: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2分)交代了时间、地点,(1分)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围,(1分)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1分)
    ⑤首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此类题目加入了首联或上阙写景的作用考查,故而在一般意境型答题模式上再加入作用分析即可。首联或上阙(片)写景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1、点明了什么时间,2、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氛围,3、奠定了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4、为下文的什么描写和什么情感地抒发做了铺垫。
    题型二:意境+开头作用
    1、意境常用专业术语一般是两个双音节词,请参考《步步高》教师版194页学生版161页2、在概括意境、画面特点时最好能补上时间、地点,如“描绘了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荒野图”。3、近几年该考点往往和表达技巧放一起考(如17年高考全国卷1),答题时就主要根据手法题答题步骤来回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岑 参槐叶苍苍柳叶黄,秋高八月天欲霜。青门①百壶送韩侯,白云千里连嵩丘。北堂②倚门望君忆,东归扇枕③后秋色。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注 ①青门:泛指京城东门。②北堂:母亲的居室,这里代指母亲。③扇枕:子女孝亲。问:首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首联写槐叶深青,柳叶变黄;秋高气爽,天气变凉,描绘了一幅色彩丰富的深秋图景。点明了时间,渲染了苍凉清冷、高远辽阔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抒发送别友人的不舍伤感之情做了铺垫。
    1、答题时要认真审题,如果只是单一考意境,就按照“景 、境 、情”的三步走模式答题。如果题目中有两个问题,就怎么问怎么答。2、近几年该考点往往和表达技巧放一起考(17年高考),答题时就主要根据手法题答题步骤来回答。2、要积累诗歌中常见、常考的景物,熟悉它们常用来营造什么意境、抒发什么情感,还要熟背意境氛围常用术语。
    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1.了解事物形象的类型;2.掌握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方法;3.学会分析事物形象的特征并规范作答。
    鉴赏事物形象要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即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高考设题的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作者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1.这首诗描写了XX怎样的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人是如何借XX自我展现的?
    了解鉴赏事物形象的设问方式
    步骤一: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的特点。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步骤三: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情感、理想。(第二、三步经常合在一起来组织答案)
    事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早 梅 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虽生存环境恶劣但耐寒而立、高洁脱俗的形象。(概括)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结合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点出形象的意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8分)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颔联写出了山泉的什么特点?(4分)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这两句诗的前一句写出山泉的清澈,后一句写出山泉飞空,充满了活力。
    (2) 诗歌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诗人借咏山泉,咏物抒怀,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1.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①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②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三首宋诗,完成后面的习题。病牛 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禾熟 孙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牛 王安石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实。问:这三首诗显示出“牛”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请各用一句话阐明。第一首:第二首: 第三首:
    “病牛”心有不平而无怨尤。
    “老牛”在结了债之后的轻松与满足之中,追求平和 与淡泊的生活情趣。
    “牛”朝暮耕耘全是为了人们的利益,任劳任怨,无私 奉献,决不索取。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木 芙 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1分)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不认为这花愁苦。(1分)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1分)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1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习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2)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①“酒”第一次出现在作草书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 ② “酒”第二次出现,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后诗人的心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好似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好似赢得了战斗的胜利,如同看见山河万里归于清平)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事物、景物形象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事物、景物形象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鉴赏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理解意象含义内涵,分析意象的作用,意象的作用,鉴赏景物形象,题型示例,答题方法,例题解析,牛刀小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鉴赏事物形象,理解意象含义内涵,分析意象的作用,意象的作用,鉴赏景物形象,画面描述题,意境赏析题,画面描述,画面描述“3步骤”,意境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景物形象鉴赏,诗歌鉴赏专题,题型分类,意象内涵类,画面意境类,情景关系类,景物描写作用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