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884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884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8841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8841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8841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8841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8841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8841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高考,常见题型,归纳答题步骤,找依据,诗歌中的原型扩张,小试牛刀,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命题模式,特别注意,备考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解说】鉴赏作品的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因此,形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所以要把握诗歌的主旨,形象是必须要把握的。
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
人物形象(作者刻画的)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人物形象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分析”形象
人物形象概括与分析设题方式?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这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竹轩诗兴 张 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画堂春 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注释】1、溶漾:水波微微动荡。2、桃叶:《桃叶歌》,相传为晋代王献之所作赞美其爱妾桃叶的诗歌。
本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概括人物形象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词)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结合内容分析人物形象3、本诗(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突出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概括与分析答题步骤?
竹轩诗兴 张 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参考答案】1、概括: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析: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动作描写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份)。(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内容+手法)。(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感情)。
分析要具体,答题要规范!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结合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①城里少有人知; ②家住深山; ③与渔樵为伍; ④居室简陋。(4点3分)
(仿真高考语文试题)
本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以诗解诗:画堂春一湖莲叶,参参差差;一滩鸥鸟,高高低低;夏雨初歇,勾勒出青山湿润的水墨线。一池湖水,溶溶漾漾;一只画船,缓缓悠悠;船中倩影,飘移成镜湖中的风景画卷。轻歌妙发,天际飘来柔婉的旋律,那是谁在浅唱《桃叶歌》?凝眸处,一袭杏红深色轻衣。噢!隐藏在荷叶下面的,是你娇羞的容颜。点点余晖,洒落在湖面;片片翠阴,分享在心间。
【参考答案】(概括):这首词用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了几位青春美丽、活泼可爱、充满活力的歌女形象。(分析)1、侧面衬托:以莲子参差、青山白鸟、水天溶漾的清新、明丽、澄澈的江南夏日湖山美景,衬托歌者的清纯美丽。2、正面描写:“浅声双唱”写其轻柔婉转、清歌妙发;“杏红轻衣”,青山绿水中的一点红艳,显其青春与活力;“小荷障面”、“分得翠阴”而归的动作,见其娇羞妩媚、天真纯净、活泼可爱。
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战、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爱把山瓢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 乔木峥嵘明月中。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 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 201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 陈与义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参考答案】 陈居士是一个飘逸、洒脱,情趣高雅的隐逸文人。(2分)“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飘逸、洒脱的性格特点;(2分)“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园亭写诗,夜半“寻诗”,表现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2分)
(1)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例1: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 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1)选取了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1)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四个意象(2)诗中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跃出水面(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即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趣谈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 高远、壮阔、 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 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凉雄浑、旷远等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主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渭川田家 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
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 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 蚕儿造窝、 农夫絮语
(3)分析景物,概括作用。例3: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海棠 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答: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1)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2)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例4: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秋词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别 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分析景物,注意景情关系
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在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所以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内在形象情感也就截然不同。 感知画面是基础,把握情感是关键,鉴赏诗歌形象时,要特别注意这两个环节。
(2)乐景衬哀情例5:谢亭送别 谢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分析: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3)分析景物,体会情感
备考策略(意境类)
三个环节:绘景——析境——悟情
注意景和情的关系:乐景—乐情 乐景—哀情
第一步,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步,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步,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
【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步骤: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问:这首诗作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诗歌译读—— 桥的西头有一条弯曲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那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主人家住石湖,外人很少来到这里。原来荷花深处别有洞天,主人在那里开立了自己的门户。
拿到一首诗歌应该先看它的
题目和注释对于我们弄清是个主旨又很大帮助这个题目没有给我们太多信息,而注释告诉我们,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即使我们对范成大一无所知,也应该可以看出他早年做官晚年归家,自然会让我们想到另外一个人,也就是与之相似的陶渊明,那我们答题时只要能朝这个方向答就好办了;而作者也终生不仕,他专程来拜访范成大应该是赞同他的生活方式的,否则就不会为他写下这首小诗。
其次我们要通读全诗,了解作者的情感
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这些意象的组合必然会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图画,这幅图画又会带给人一种感觉,也就是诗歌通过意象所营造的意境。
第二步,通过意象抓意境
这些意象的组合与马志远的《天净沙· 秋思》相接近,但却与马曲所营造的凄苦悲凉大不相同,这些意象的组合让人感觉快乐祥和轻松愉悦,再加上这是访友之作,应该是比较快乐的,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范成大隐居生活的赞同和羡慕。
第三步,通过意境推测作者情感
既然石湖在作者眼中如此的幽静美丽,那么作者的情感也就容易看出来了,自然是他对这种隐居生活的赞同,赞美石湖也就是赞美石湖主人了,石湖雅致自然也就是主人清雅了。而且里面既然提到了藕花,那自然就涉及到藕花的品格了,即莲的清高,隐逸的情致了。
(1)作者描绘了一幅隐居生活图:小桥下幽幽江水穿过江南小村,水面之上倒影叠叠、浮萍片片。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却处处洞开。 (2)这样小桥、流水、乡村和着江南楼阁、绿水浮萍浑然一体,如一幅水墨画,营造了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 (3)表现了主人的清雅,也表现了作者对种生活的赞美与向往。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远离家乡,在月落、鸟啼、霜满天的秋夜,独自坐在渔船里面对江边的枫树、渔火、听到寒山寺飘来的钟声,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的羁旅之愁。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 (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3.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秋景图:鸿雁在枫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回,而离人却只能对着菊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借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从而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烘托出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
答题步骤(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外在特征和内在品格);(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卜算子 · 咏梅 》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环境特点:2、自身特点:3、作者处境:4、所言之志:5、手法分析:
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不与群芳争春,虽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正写)
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即使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2)环境烘托。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野 菊【宋】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3分)
①长于山野、色泽清幽(花色清淡)、香气清馨(浓郁)。②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
题型一:事物形象的特点
例1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请赏析杏花形象答案:这首诗塑造了妖娆美丽、占尽春光、宁可飘零、也不愿忍受屈辱践踏的杏花形象。托物言志,表现了诗人坚守节操的志向。
物象的特点(外在特征、内在品格)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分析诗中小松形象,说说它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说明什么道理?
题型二:鉴赏事物形象中寄托的情感或蕴含的道理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泾 溪①(唐·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①径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永川河。
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借物喻人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比喻、象征、对比、烘托、拟人、借代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题型三:鉴赏手法
常用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正侧描写等表现手法。
早 梅(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2)简要说明第一联和第三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4分)
第一联用对比手法,以万木“冻欲折”来反衬早梅不畏严寒的品格。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的姿色和风韵。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牡丹?
芍药 妖无格 芙蕖 净少情
牡丹 真国色
作者先评芍药和荷花。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芍药的艳丽、妩媚之态及荷花的洁净。但通过芍药妖艳而格调不高,荷花洁而寡情,孤芳自赏对比烘托出牡丹的高贵。
理解咏物诗的一般方法1、“读清”全诗,写了什么物。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习性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把握表现手法(1)整体:托物言志、托物抒情、象征(2)描写角度:白描、正面描写、侧面烘托(3)修辞:对比、拟人、比喻、借代、双关
1、刺世——鞭挞社会丑恶现象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金钱花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注:劚,zhú,掘、砍
戳穿了剥削者残酷无情、贪得无厌的本性
2、寄趣—描摹物象情态表达喜爱之情。 《咏柳》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马诗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骏马形象特点: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2、所言之志: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抒写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
3、抒怀言志—感慨自身遭遇,表现诗人的志向节操
北陂(bēi)杏花 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1分)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2分)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2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怎么考,怎么鉴赏,意象和意境,命题模式,分析景物形象的方法,鉴赏景物形象答题步骤,诗歌事物形象鉴赏,概念解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景物形象,空灵静谧,迷蒙凄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物形象,复习目标,答案构成,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二意境,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