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热传递知识点
展开第五单元热传递18、勺柄是怎样变热的1、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用手捏住勺柄的上端,1 分钟后,会感觉到(勺柄)变热了。2、刚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勺子的勺头部分是热的,勺子的(勺柄)是凉的。在金属勺中,热从勺头传向勺柄使勺柄热起来的。3.热是从离热水(近)的一端,传向离热水(远)的一端。4、传热实验并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要素(热源、传热物体、传热现象)设计1:在一根金属棒表面滴上三滴蜡烛油,蜡烛油之间要隔开一定距离,然后将金属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金属棒的一端,观察金属条上蜡烛油的变化。实验现象:用酒精灯加热金属棒一端时,离火焰近的蜡烛油先融化,离火焰远的后融化。设计2:在锅的金属把儿上滴上蜡烛油,用炉火加热铁锅,观察蜡烛油的变化实验现象:当用炉火给铁锅加热时,锅把上的蜡烛油慢慢融化;设计3:在金属杯壁上滴上蜡烛油,将金属杯放在三脚架上,用蜡烛给金属杯底加热,观察蜡烛油的变化实验现象:用蜡烛给金属杯底加热后,金属杯壁上的蜡烛油慢慢融化 上述几种实验我们都观察到了蜡烛油的融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在同一物体中,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5、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递当我们把盛有热水的杯子放到盛有冷水的容器中。热水的温度会逐渐变低,冷水的温度会逐渐变高,直到它们变得温度相同。6、水温的变化实验实验材料:大烧杯、锥形瓶、温度计2支、热水、冷水、铁架台。实验方法:①向烧杯中加入300毫升冷水,向锥形瓶中加入100毫升热水②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在冷水、热水中,测出初始温度③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温度计悬挂在铁架台上每隔一分钟观察一次冷水、热水的温度,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提示: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触烧杯和锥形瓶的壁和底;读温度计示数时,让视线和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使用热水时,注意不要被烫伤;实验完毕后,将仪器整理好。热由热水传向冷水,开始时冷热温度差别大,热传递的速度快;随着冷热温差变小,热传递速度减慢,直至温度相等。 实验结论: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在同一物体中,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传导。7、生活中有很多的传导现象,例如:用热水袋取暖,用饼铛烙饼,用炒锅做饭等等。19、传热比赛1、厨房里的炒菜锅等炊具一般用(铁或铝)做成,而炊具把儿则是用(塑料)做成。做饭时锅身被炉火烧得很热,而锅把儿却不会烫手。2、不同材质传热的快慢不一样。3、研究固体材料传热的快慢实验材料:形状、大小相同的铁棒,塑料棒,铝棒,木棒,玻璃棒,感温变色纸。设计1:在铁棒、塑料棒、铝棒、木棒的一端相同位置贴上感温变色纸,然后,将它们的另一端同时插入热水中,观察各个棒上感温变色纸的变化(感温变色纸在不同温度下颜色不同,可以用来标记温度)设计2:将贴有感温变色纸的铁棒、塑料棒、铝棒、木棒、玻璃棒插入带孔的铁环中,贴有感温变色纸的一端朝外,将铁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各棒感温变色纸颜色的变化 根据实验现象,将几种固体材料的传热快慢进行排序铝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木棒4、-般金属传热快,例如铁棒、铜棒、铝棒。一般非金属传热慢,例如玻璃棒、木棒、塑料棒。5、研究空气、水、铁棒传热的快慢实验实验现象:玻璃管内是铁棒的感温变色纸先变色,玻璃管内是空气的最后变色实验结果:铁棒、水、空气传热快慢顺序是:铁棒>水>空气实验结论:不同材料传热快慢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大于液体,液体大于气体6、不同材料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传热性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空气、水等传热性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7、寻找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公园里的木椅子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所以冬天感觉不凉,夏天感觉不热。保温箱是热的不良导体,里面放凉的不容易变热,里面放热的不容易变凉。 炒菜用的铁锅是热的良导体,而用木材或塑料做的锅把是热的不良导体体温计里的水银是热的良导体,我们能很快通过水银的高度知道自己的体温羽绒服里有很多空气,传热慢,我们穿上很暖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热水瓶上的软木塞传热慢,所以能保温,软木是热的不良导体 8、隔热杯垫首要目的是为了隔热,防止烫坏桌面。 20、热在水中的传递1、将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小塑料盒放进温水中,我们会观察到装热水的塑料盒(上浮),装冷水的塑料盒(下沉)。2、锅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 部的冷水会(下降)。3、探究水是怎样变热的实验实验材料:三脚架、陶土网、烧杯、酒精灯、木屑、水等实验方法:①将陶土网放在三脚架上,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在陶土网上②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木屑,用酒精灯分别给烧杯底部的中间和边缘部分加热③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画下来提示:实验中注意安全,防止烫伤。为说明问题,实验可多做几次 两种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不同点:在烧杯底部中间加热时,可观察到木屑从中间升起,然后又从边缘落下;在烧杯边缘位置加热时,可观察到木屑从烧杯边缘升起,从中间或另一边落下。相同点:木屑都是从加热的地方升起,从未加热的地方落下。 4、加热水,水的变热过程是:烧杯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 通过热水和冷水的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5、水和空气都能够流动,空气也有对流现象。6、取暖器是怎样使室内空气变热的?热在空气中也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取暖器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就会从下面补充过来,这样,在冷热空气不断对流过程中,整个室内的空气就会变热。7、冬季,把教室门打开一条缝,将纸片分别粘在门缝的底部和上部。室内外空气气温不同,会发生对流现象,室外冷,室内热,下部:冷空气在下部进入室内,带动纸片往里飘。上部:热空气在上部流到室外,带动纸片往外飘。8、夏季,下部:冷空气在下部流到室外,带动纸片往外飘。上部: 热空气在上部进入室内,带动纸片网内飘。21、太阳能热水器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热可以通过传导和对流的方式传递,太阳的热是通过这两种方式传到地球的吗?太阳距离地球很远很远,约有1.5亿千米。太阳和地球并没有接触,不可能是热传导。而地球周围的空气只有2000-3000千米厚,也就是说地球大气层以外遥远的太空是没有空气的。既然太空中没有空气,肯定也不是热对流。(无论是传导还是对流都必须有物质作为热传递的介质,没有物质参与,对流和传导就不起作用。)2、太阳的热是通过辐射传递给地球的。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地球,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3.太阳能热水器吸热多少与颜色、受热面积、摆放角度等因素有关。4.研究太阳能热水器吸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实验材料:大小相同的长方形黑色纸盒2个、白色纸盒1个、带孔木板1块、电灯泡、灯座、温度计2支、三脚架等。实验(一)分别将黑色和白色的两个纸盒,放在距灯泡远近相同的位置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插入纸盒中,点亮灯泡,观察记录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实验(二)分别将两个纸盒的一个正面和另一个侧面对着灯泡放置,并且距灯泡远近相同,点亮灯泡,观察记录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实验(三)将其中一个纸盒面向灯泡倾斜45度,并且两个纸盒的中心距灯泡远近相同。点亮灯泡,观察记录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实验结论:颜色越深、受热面积越大、与光源射出光线的角度越接近90°吸热越多。5、辐射热在生活中应用极广,例如:电烤箱、电疗器、电暖气等。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22、保温和散热1、热水瓶保温与它的材质和结构有很大关系。2、在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让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减缓热传递;有时需要散热,使物体的温度尽快降下来,这就需要加快热传递。3、保温是可以保热也可以保凉,无论是保热还是保凉,都是需要减缓热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的速度。4、热水瓶结构特点:热水瓶内有瓶胆,瓶胆为双层,中间的空气被抽去:瓶胆壁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物质。(保温瓶胆是玻璃做的,容易破碎,要轻拿轻放。).5、热水瓶塞、瓶胆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有什么作用? .答: 瓶塞用木头或塑料,瓶胆用玻璃。木头、塑料、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减少了热传导。6、将热水瓶塞盖在瓶口上有什么作用?答: 用瓶塞盖在瓶口,阻断了瓶内热气与瓶外冷气的热对流。 7、瓶胆为双层,中间的空气被抽去;瓶胆璧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物质,有什么作用?答:瓶胆的双层玻璃之间抽成真空,可以有效切断热传导,热对流。 瓶胆壁内外涂有银白色的发亮物质,好像镜子一样,能把热反射回去,减少热辐射。8、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热水瓶通过破坏热传递的条件,减缓热传递,使物体保持温度,从而实现保温的目的。 9、散热器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设备,它们具有很多相同点(都是由黑色的多组金属片组合而成)10、散热器一般由多组金属片组合而成,这种结构有什么作用?答:多组金属片结构能够极大增加散热面积,散热面积越大散热越好。11、散热器一般涂成黑色,这是为什么?答:是因为黑色能加快物体的散热,增加散热效果。12、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影响热传递的因素主要有物体的制作材料、颜色、热源与外界的接触面积等。 13、怎样让一杯热水更快变凉?①把热水倒入金属杯,同时放入冰水种浸泡。 ②把热水倒入敞口容器中,同时放到转动的风扇下。 ③在热水中加入冰块。 ④用筷子快速搅动热水。
